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六卷 潜龙初现 第191章

    朝堂斗争之后两天过去了,永乐帝并未采取什么新的举动。这让整日惶恐不安的太子稍稍放下心来。

    等心情平复后,皇太孙这才又记起发了疯的老太监孙焕。此人虽然已经发疯,可活着毕竟还是一个极大地隐患。万一哪天他的神志恢复了,或者皇上又要在这上面做文章,必将又是一番心惊动魄。

    想至此,太子便叫来皇太孙,命他派人除掉孙焕。不想皇太孙却告诉他,前日退朝之后,他已经密令可靠之人将孙焕给除掉了。

    太子不禁对皇太孙刮目相看了。没想到皇太孙那天就已经想到了。的确,当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朝堂的事情里,没人来得及想起孙焕来。孙焕身边并没有什么人保护,除掉他是最为妥当、最为有利的时机。等众人都回过头来,特别是汉王和皇上明白过来,再要在严密保护下除掉孙焕可就难上加难了。

    太子点点头,虚弱的问道:“不会被怀疑吧?”

    皇太孙答道:“父亲放心。他是被推入水中溺毙的,当时没有其他人。他一个疯子,不小心落水再合适不过了。昨天皇上也曾过问过,不过听说淹死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太子点点头,这才又放心大胆的睡过去。太子太困了,竟然睡了整整一下午!

    这几日,宫中的太监、宫女也时刻提心吊胆的。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大家都知道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容易迁怒于人。轻则暴打重则杀头,所以大家都格外小心......

    这日,永乐帝在后宫园中漫步,正要穿过一座假山,突然听到有四五个太监、宫女在那里叽叽喳喳的议论什么。陪同的太监要立即上前呵斥他们,永乐帝却好奇心大起,命令不要惊动,自己上前隔着假山偷听。

    “听说那封信就是给建文帝写给太子的,不知道怎么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年太监说道。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有人要陷害太子而伪造的呢!”另一年轻太监的声音。

    “我听人家说,绝对是建文帝亲笔信!不然,皇上刚看到那信的时候不会发那么大的火呀!”那老点的太监说道。

    “按你这么说,为什么皇上在朝上没有发火呢?”年轻太监反问道。

    “这个,这个……”老太监一是语塞。

    与永乐帝同行的贴身太监孙福海听到几人正在议论此事,看皇上脸色大变,担心他们再说下去必定会有更加大逆不道的话。到时候皇上要是震怒,归罪下来,他也要负管理失职之责。于是心中害怕,大着胆子说道:“皇上,这帮奴才胡言乱语,不要污了圣上耳朵!”一边说一边就上前去,大声喝道:“你们这帮奴才,不去做事,在这里嚼什么口舌?掌嘴!”

    那几人太监、宫女这才知道皇上在后面,一想到刚才的话十有八九已经被皇上听到了,个个吓得双腿直打哆嗦。于是统统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不住地扇自己嘴巴,哭着哀求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此时不但是这几人,就是皇上身边的其他太监也十分害怕。宫中本来就禁止议论朝廷之事的。大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惩于历代宦官干政的弊病,在后宫中树了一铁碑,上书“后宫及宦官不得干政”!不但如此,他们讨论的这事还牵扯到皇上、太子,皇上肯定会更加生气。轻则挨板子,赶出宫外;重则砍头!他们怎能不害怕!

    “你们都在讲些什么啊?”没想到皇上并没有立即暴怒,而是颇为意外的平静问道。

    “回皇上,我们没有讲什么,我们就是在闲聊,惊了圣驾,请皇上赎罪!”老一点的太监哆哆嗦嗦地说道。

    “你们是不是在说建文给太子当年写信的事情啊?”永乐帝突然变了一副严肃的表情问道。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奴才们再也不敢了!”几个太监边说边像捣蒜一样在地上磕头。

    “这些事,朕都不相信,难道你们还相信吗?”皇上厉声问道。

    “我们也不相信!我们不相信!”跪在地上的太监们赶紧说道。

    “你们都下去吧,以后不许再议论此事!要是再被朕听到,你们一个个都得去死!”永乐帝说道。

    “谢皇上!谢皇上!”那些太监们没想到皇上竟然不加惩处,当时就激动万分,更加卖力的磕起头来。

    “还不快滚开点!挡着皇上的路了!”永乐帝的贴身太监孙福海一看皇上格外开恩,竟然放过众人,也有点不相信。他担心永乐帝会改变主意,所以赶紧让这些人离开。

    众人于是连滚带爬的躲到一边,永乐帝便又不紧不慢的走了过去。

    等永乐帝走远了,这几人才回过神来。众人都擦着汗准备离开,那年轻一点的太监却瘫坐在地上。由于惊吓过度,他已经起不来了。众人将他拉了起来,这才发现他裤子底下早就湿了一大片!

    其实刚才永乐帝在听到众人议论此事的时候,确实没有多么生气。而他改变主意不严纠太子书信一事,也是他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永乐帝十分清楚,目前的形势是,太子与汉王,还有皇太孙,这三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觊觎自己的皇位。当然,皇太孙还不会主动争取皇位,毕竟他前面还隔着太子和汉王。而且如果太子做了皇上,今后他也就顺理成章的就成为皇帝了。最麻烦的就是太子与汉王。二人各自在朝廷中培植笼络了一批人支持自己的人,双方的力量现在可以说是半斤八两。如果自己除掉任何一方,那无疑会让另一方捡了便宜,自己只是会成为对方借刀杀人的工具而已。万一没有另一方的制衡,自己能否驾驭的了胜利者也很难说了。

    想来想去,朱棣认为目前对自己最好、最安全的策略,无疑是维持这种平衡,让太子与汉王二人继续争斗,自己只作壁上观,这样便可以不费什么精力而控制大局了!

    所以永乐帝在看到建文帝当年写给太子的书信后,虽然一开始震怒,但经过一夜的思考,他明白了:这是汉王向太子的致命一击。如果自己要是承认了这封信的真实性,无疑必须要将太子废除,否则无法向支持汉王的朝中大臣交代,也不能惩罚后来者。但是如果一旦废除太子,那么谁来坐太子?

    皇太孙吗?皇太孙肯定会推辞的,没有理由自己的父亲还活着,自己却做太子的。以皇太孙的性格,他绝对不会答应的。汉王吗?如果他坐了太子,那么他的势力将迅速膨胀,一些支持太子的人可能转向支持汉王,一些之前中立观望的人也会支持他。到时候尾大不掉,自己恐怕也无法制衡汉王了。万一哪一天汉王逼宫,恐怕自身难保了。要知道支持汉王的人可是不少,更何况那些支持汉王的人中大多数都是手握重兵的将军们。就是在下层军队中,汉王的威信也绝对不在自己这个皇上之下。这些年来,他处决了许多朝廷官员,人们对他这个皇帝的不满也越来越多。一旦他们获得一个可以支持的对象,难免不会发生宋太祖黄袍加身的故事!

    因此,朱棣认定太子万万不能废除!绝对不能让汉王坐上皇位。

    更何况,让他们两个人斗个两败俱伤,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计划!

    这就是永乐帝的真实想法,当然,其他人是不会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