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灵诀
繁体版

第三十章 切磋(下)

    德传手持一根漆黑长棍,棍两头呈银色,嵌有金环,棍身似乎雕有一行小字,站在台上显得十分冷傲。

    元皓听德传言语,明显感觉与尹瑞试武大会前对自己说话的语气明显不同,尹瑞是抱着武者比试的跃跃欲试,而德传却颇有些盛气凌人。

    众人亦感觉德传颇有些无礼,前番轻视于尹瑞,此番更是无视于高飞,难免让人心生不喜,让素礼更感尴尬。

    德传却毫无顾忌,他心中只想着,那尹瑞修为着实不低,这高飞亦难测虚实,自己却知道德恒修为尚且不如德见,若比试起来,恐怕亦要落败,那法弥寺便大大丢脸了,还不如跳过这场,自己挫了剑阁武首的锐气,便大大长脸了。

    观德传言行,一股微妙的气氛便在众人之间流转,好在元皓并未多等,便直接跃上石台,笑着说道,

    “如此,还请德传师兄手下留情。”

    “陆师兄请。”

    说罢,德传便单手抓棍一横,长棍瞬时发出淡淡金光,元皓亦抽出九霄,剑一离鞘,便发出如有蓝焰裹着九霄一般,光芒不息。

    素礼在场外与众人说道,“德传师弟手中长棍名曰‘昭光’,取自其棍身小字‘天下昭明,光济世人’。”

    只见德传双眼一凝,双唇微微翕合,从其双肩往上竟似笼罩上淡淡光晕,映得他那光洁的头顶亦如同有了光辉一般。

    素礼嘴上介绍道,“现在德传师弟施展的就是法华诀了。”心中却在想,法华诀使得灵体灵力增强,施展后再施展藏经诀便威力大增,切磋本不需要这般认真,现下德传却这么做了,可见其很在意此番输赢了。

    台上二人辅一起手,德传便立刻抢先攻出,手中昭光当头一抡,便有一道金光疾速压向元皓。反观元皓原地不闪不避,举剑迎击,九霄迎上那道金光,登时蓝芒大盛,将金光抵散。

    场外众人看不出这一击如何了得,台上二人却心下清楚。

    德传乃是在法华诀加持下,全力施展修为,意欲给元皓一个下马威,若元皓见自己第一招便避开,多少会失了些威风,自己更可乘胜追击,若他不避,出于对自己修为的自信,必能让他难以招架。

    元皓并未想其他,本想抵住这一招,看看德传修为深浅,怎料这一击力道之大,远超自己想象,若非自己有意抵挡,恐怕要出丑,看来这德传修为果然不俗。

    要说心中震动最大者,非德传莫属。他见元皓主动接招,心下本是一喜,哪知元皓竟化解了自己这全力一击,且看起来并未受到什么冲击,他修为究竟如何?

    元皓接下这一招后,心想你来我往方是切磋,于是回手便挥出一剑,动作幅度十分潇洒写意,一道蓝芒直冲德传,虽施展了天引诀,却并未如何发力。

    德传见元皓挥剑颇有大开大合之势,虽然这一击看上去并不如何迅猛,但亦要抵住这一击,不能闪开,否则便显得气弱了,于是便双手抓紧昭光,举棍相迎。

    可蓝芒却被德传轻而易举的化解掉了,德传心想,看来他虽是武首身份,攻势修为却并非十分了得,看来刚刚德见输给尹瑞,还是因为德见修为太低的缘故啊,看来他刚刚接自己那一招并不像表面那般轻松。

    于是德传立刻冲向元皓,昭光带着风便连续击出几棍。

    元皓本欲开口赞德传几句,却见他毫无停留,接下自己一招便欺身上来,便认真接招。

    德传手中昭光不停,棍两端皆可攻击,或扫或捅,或甩或砸,招招带着藏经诀之势,很是威猛。元皓手中九霄挥舞,或挡或挑,或闪或引,亦施凭借天引诀之威,守的密不透风。

    高飞在场边不由心想,陆师弟这番守势完美,颇有自己风范。

    两人片刻间交手数十招,德传越攻越快,越快越惊,自己似乎低估了他的修为啊。

    就在德传这一分心之际,元皓突然反手攻出一剑,角度刁钻,直击向德传左手。

    德传忙松开持棍的左手,却见元皓竟是虚晃一击,回剑攻向自己右手,忙将右手向棍尾一滑,却又见元皓欲挑飞自己手中武器,若让他得逞,胜负立分。

    德传那肯就此罢休,被迫立刻施展金刚诀,弹开元皓。

    元皓之前见过德见施展金刚诀,现下自己亲自感受一番,感到一股自己难以抗拒的力量推开自己,并不如何尖锐,反而很柔和。心想切磋不如便就此停手罢,于是有心收势,不再回攻。

    德传见元皓被自己施展金刚诀推开,且没有立刻反攻,当他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反击,便毫不犹豫,立刻欺身上前,欲趁元皓尚未形成攻守之势时,占得先机。

    元皓本已欲收招,便见德传竟抓这空挡袭来,其威势堪比第一次出手时那般,甚为猛烈。但自己来不及提剑,便只好故技重施,剑尖在脚下一划。

    登时一道蓝圈印在元皓脚下,淡淡的黄光直冲而起,在德传即将击中元皓之时,减缓了他的攻势,让元皓得以提剑抵住昭光。

    这一变故十分突然,大大超出德传所料,不及细想便感到元皓剑上传来一股极大力道,将自己震开,脚下一阵慌乱,心道危矣。

    待德传稳住身形,却见元皓已收剑站在那里,抱礼说道,“德传师兄修为着实不俗,此番切磋我们互相奈何不得,打了个平手啊。”

    不止德传自己心知实际上已经输了,外场之人亦能看出德传最后脚下稍显凌乱,元皓却不趁机回攻,而是收了剑。

    德传心中有些不甘,但是感到元皓的确略胜一筹,只好接着他的话,回了一礼,语气已不像之前那般汹汹,“陆师兄修为精湛,小僧佩服。”

    素礼见德传终于肯停手,心中松一口气,见元皓竟主动退了一步,保全法弥寺颜面,更是对他高看一眼,笑着说道,

    “天下招式之精妙,当真是非剑阁莫属啊。”

    德传却不喜素礼这么说,开口道,“方才师父在讲经,此番比试完,我回去继续听经了,诸位告辞。”

    说完便提着昭光,直接往相反的方向去了。

    众人虽不说,但心里着实已经将德传看轻了许多。

    元皓跃下台来,毫不在意道,“素礼师兄过誉,小弟今日领会法弥寺法诀,真正感受到了,天下各派武学皆有独到之处。”

    素礼与众人笑了笑,问道,“方才陆师弟最后那一招是何法诀,怎么从未听说过。”

    元皓不知如何答他,只好说道,“是小弟无意间自创的招式,不值一提。”

    素礼却合十赞道,“陆师弟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悟性,当真前途不可丈量啊。”

    元皓忙客气一番,尹瑞在一旁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元皓。

    回去的路上,尹瑞寻机来到元皓身边,小声说道,“我听家父解释过陆师弟那一招,方知陆师弟果然是奇才。只是听家父提起,这招式似乎牵涉了一些小的利害...”

    尹瑞话似有余留,但元皓却是明白,无非是师伯担心自己这招有掺夹了道门符术之嫌,如今看来,尹师伯更是让尹瑞提点自己。自宋礼扬说了此事以来,自己内心便很是疑惑,自己的招式虽模仿了道门符术,但却是用自己灵体施展天引诀所画,招式好用便可,门派之防就这般重要吗?

    但元皓嘴上应道,“尹师兄,这一点小弟是懂得的,定会多加留心。”

    尹瑞已甚至元皓心思剔透,况且他受尹剑海嘱咐,说这番话本就觉得尴尬,见元皓领悟,便不再多说,转而谈起了法弥寺法诀。

    接下来在法弥寺的几天很平静。

    起初,青竹只要在元皓房中,高飞总会来找元皓,顺便就与青竹说东聊西,于是后来青竹便躲在自己房中不出来了,高飞找元皓也就少了,反倒是丁珊宁来找元皓的次数多了起来,净聊些无趣琐事。元皓不想整日这般应和,于是元皓每日一早便到大集山四处观游,遇到闲静之地还会打坐修炼一番,青竹知道了,便也随元皓一起观游大集山,甚至还发现了大集山有些少见的草药。

    几日下来,二人竟是把大集山游了个遍,当然后山是没再去,山顶的灵息塔也在素礼的陪同下去过一次。

    灵息塔是一座七层圆柱高塔,石木建造,周五百余步,高近百尺,很有一番规模,加之山顶环境幽静,林密丛生,令人心中平静,心生敬仰。塔一层便有诸多灵位,还有一副色彩挂像,所画之人令人一眼便想起第一日时,主持接待众人的那间屋殿中的石像,只是这挂像中的僧人面目慈蔼祥和,靠着一杆禅杖,十分自然。据素礼介绍此画像之人乃是法弥寺创派祖师福衍大师。

    到法弥寺的第七日,淳善前来唤众人往见寂慈主持。众人到来时,德传、德见、德恒三人已在殿内,寂慈旁还站着一位陌生的僧人。

    寂慈问道,“诸位师侄在我寺住的可还习惯?”

    尹瑞代为答道,“多谢寂慈大师挂怀,法弥寺宁静素雅,景色宜人,饭菜可口,不愧是佛门圣地。我等这些日来过的十分舒畅,也要谢谢淳善师兄和素礼师兄的照顾。”

    寂慈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诸位师侄将与我寺弟子一同前往道门,老衲还有几句话望诸位记醒,心怀善念,造福世人,亦要谨防歹人,不要误入歧途。”

    众人齐声应是,寂慈继续说道,“我身旁这位是我师弟寂昌的弟子贞庚,他会领你们前往道门。”

    众人见礼一番,然后便告辞出了殿。

    淳善引元皓等五人及法弥寺四人来到山门,笑着说道,“诸位师弟师妹,一路平安。将来若是得到我寺弟子素智的消息,还望到各大城的素斋铺子传个信。”

    尹瑞道,“淳善师兄放心,我们四大派共同进退,若有消息,定然会第一时间传信。”

    众人拜别一番,便下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