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夜之中
繁体版

寻觅

    我借着高中的学生证混了个免票,瘦西湖的工作人员看了我半晌,到底是放我进去了。她看不出什么,她什么也不知道。

    我没带手机,也没有背包。没有戴帽子或者遮阳伞,尽管淅沥小雨将这一湾天地熏蒸得雾蒙。

    我不是慕名胜而来的游客。

    我是个名胜旁小住的居民。

    我来这里散个步。

    我下意识地避开如织游人,从石凿木砌的小径里向更旱至的方向走去。二十四桥也好,簪花亭也罢,还有五亭桥的红砖金瓦,曲曲折折地绕着一路瓷瓶里缺边少角的湿荷叶,飘散在空气中的永远是听不懂的话。

    我不是来这里找一处繁华。如果是,我应该在金秋十月里去故宫,故宫最繁华。

    我不是来这里求一处名迹。如果是,我应该顺着秋水下江南,江南处处有诗画。

    我不是为了赏景。不是为了照相。不是为了留念。不是为了发微博和朋友圈。不是为了在这个本该游山玩水的假期完成一些“以后不会再有时间”的旅游清单。

    我只是恰好无事。

    也想试试在宋朝走走的感觉。

    这条路已经绕得很深了。我放慢脚步,凭借空气中水雾里模糊的日影辨别时辰。我看见的是疯长的葱绿的枝叶草木,我听见得是雨打竹叶的喁喁细喃,夹杂着不知名的鸟雀轻唤。

    我的五感不能够识别到任何关于现代文明的信息。而一条木凿的曲径无言,在我视野能及的范围延展通幽。

    这使我感受到一种放肆的病态的欢愉。这样的谎言迅速从我的四肢百骸弥散开去,升腾起周身无孔不入的快感。

    语言也好,文字也好,都太苍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来是无用的是失真的,而荒诞带来的愉悦有时却更加真实。

    此路尽处,危危有黛瓦白墙一座,当以手遮目绕之。一步能进江山画,两步踏得柳词歌。簪花处之,隔岸笑之……

    在浓稠岩浆炽烈波涌的浪尖上,狂怒燃烧着的是亘古不熄的余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