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屋檐
繁体版

第三百五十九章 蒋纯美回乡

    文强的农耕机弄回家之后,小日子可算是忙活起来,这有需要耕地的就耕地,需要拉货就忙活去拉货,收入见涨,这忙活的劲头也不少,一来二去成天着家的时间也就逐渐的少了。

    素莹一天也就在家带着孩子,小家伙走路还不稳当,离不开人,蒋奶奶气头上也说过,不给谁带孩子了。前面是顾着蒋道德家的蒋荣,后边又顾着蒋文家的两个孩子,结果到了文强这,蒋奶奶说了句顾不上了。弄得文强老大的不乐意。不乐意归不乐意,贷款的事情蒋奶奶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同意了,毕竟是多条营生的事情。

    说起来是件好事,虽然收入微薄些许,也能够实现贴补家用的程度。总之蒋家的气氛活跃起来也像是那么回事了。文强白天忙,晚上有时候也得忙活,白天忙着耕地,晚上忙着拉东西,基本是有什么活就做什么。

    客观的看一下蒋家的三兄弟,大哥在城里做活计,听着倒是听光鲜的,二哥出门打工许多年了,很少回家来。三弟在家里自己做些营生,看起来勉强度日,仿佛也是这么一回事情了。

    而这地方上也需要发展,这不春分还在忙活,蒋家那边的地就被占了,说是有新移民要过来,三峡这个工程段时间想要完工还得好长一段时间,搬迁的移民也是一波接一波的过来。听说是这波移民的过来是因为下面要建水坝,水位上来他们的村子都会被水淹翻,就连村子里边的神庙之类的,都作为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往上搬迁,本地的土著农民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比较多,考虑到这贵州就是布依族和苗族比较多些,这移民的事情也就让这边的各个地方适当的均一些土地出来,财政都是中央直接拨付的。

    地方上没有多少经济压力,最多是移民融入的问题需要地方管理一下。

    一听这新移民要过来,又给了安置的政策,就考虑着有钱拿了。原本早些年就说家里边的土地几兄妹都有股份,蒋征剩下来那年,正遇上蒋纯美出嫁,这蒋纯美就是蒋家的大姐。

    原本是嫁在本地的,可惜这老公也不是那么会事情,刚结婚没多久就因为偷盗被判了刑。一判就是3年,又是刚结婚没几天,这可就坏了名声了。蒋纯美是蒋家的大姐,结婚的那个年代原本就比较封建些许,所谓算命这种东西在鲁镇这种小农村小地方还比较吃香。

    蒋纯美就在那边家里守了2年,期间虽然去看过一两次也不成个活,人家也不想耽误蒋纯美,左右也就劝着蒋纯美退了婚事,虽然舍不得,也不敢耽误人家。大好的年华用来守活寡了,是自己闺女也心疼。别说这蒋纯美在家原本就比较乖巧,虽然有时候说话脾气有些劲头,家里面事情里里外外的没少折腾,何况家里边本就不怎么富裕。

    好说歹说之下也就劝着蒋纯美退了婚事,男的在牢里也同意,于是乎,走的人伤心,送的人也不好受。带着嫁妆之类的就回到了蒋家。没过两年年,赶上这河北的人过来说亲,说是家里富裕,一年赚的钱也没花销。说是蒋纯美嫁过去了,也就是都是她掌着钱之类的。

    而说起的这蒋纯美退婚一事,退回来800块钱,也都借给了蒋文拿去结婚了。由于蒋奶奶不喜欢这媳妇,结婚钱这种事情也就不存在,家里不愿意给,文强就只好和自己大姐开口,于是800块钱的礼钱在蒋纯美兜里还没捂热乎,转手就变成了蒋文娶媳妇的彩礼。

    结果婚礼这事是黄连英一手把关,愣是没有请蒋家这边亲戚,两口子就这么在城里接了婚,婚房都是从黄家借钱,搭上这蒋爷爷多年来公司给的公积金一起付了房子钱。

    到了蒋纯美答应了河北的这门亲事,动身的这天赶上蒋征这没脸皮的出生,耽误了行程,蒋文也是厉害,孩子出生连个抱孩子的布都没有,得这蒋纯美的老公脱了件大衣下来包着。

    也就是如此,提到这蒋征都说是个有福气的,得自己姑妈姑爹脱衣服护着之类的。

    那知道后边这一走就是十几年,蒋征这家伙都十几岁了,都没得功夫回家来,通信也不方便,电话不通只能够写信,一封信一个来回小一个月不见了。过得如意不如意也不知道。

    蒋爷爷想着既然赔付了土地钱,多少给一些给蒋纯美。手背手心都是肉,和家里商议了一这就给蒋纯美写了信,言说是家里土地被占了,国家赔了些钱,让回家拿钱来着。一封信就这么飘飘荡荡的去了河北。

    蒋纯美嫁到的这个地方,叫做大五里乡,距离河北唐山还有一段距离,也属于唐山市的范畴。没错,就是那个唐山大地震的那个唐山。虽然是个乡,地方上也有些个小县城,来回也不方便。坐个拖拉机突突的也得小一个小时才够,也不清楚这2006年这阵子那边有没有拖拉机坐,兴许是汽车也不好说。

    蒋纯美回家不容易,当年来的时候就是坐火车到了北京,又从这北京坐汽车到了家门口,转车才到大五里这个地方。等到了地方,蒋纯美才发觉自己似乎是上了当,和自己想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是。交通不方便不说,这电话不通也就算了,写信还得看着日子写,不然写早了就要等着邮递员过来,写晚了就得等着下一次人家过来才行,至于什么时候过来,可没有个定数。又不是像2020年这样,淘宝购物,一天几十百来个快递到处转悠,别说信,你说你快递个冰箱,也就是一个电话的事情。

    蒋纯美前脚跟收了信,后脚跟就准备收拾东西,和家里人商量回家一趟,嫁过来十几年了,孩子都2个了,不容易。两孩子都比蒋征小,和蒋文家一样,大的一个是男孩子,小的是个闺女。

    夫家姓赵,在这大五里也算得上是有名号的人家,不图其他的,姓赵的在这块地是个大姓,也不清楚是不是当年明朝皇帝血脉遗留,距离北京也不远,想来几百年前说不定还真能攀上个什么亲戚。

    先给蒋爷爷回了信,说是过两天就出发,等着地里边的板栗玉米之类的先忙活一阵子,忙好了也好回家来。想着信寄过来也得小一个月,也就说是等蒋爷爷这边看着信,往后没几天就该来了,信上的号码也记下来了,等出发的时候到北京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来好有准备。

    作为蒋家的大姐,生日也比较早,是60年代末的人,大约是68年生的人,掐着指头算算2006年也38左右的人了,年纪不小了。再看这蒋征是90年初生的人,这一算下来,好家伙整整快14年到16年没有回老家了,日子可不短。

    文字长短都是在信上,哪有见着真人好的。

    这蒋纯美动身的时候都快5月快6月的日头了,大儿子送去学校读技校去了,没有在家,这闺女倒是还在上学,临走其实没打算告诉闺女自己偷摸走了过些日子也就回家来了,那知道动身走的时候是傍晚,白天人家的三轮车不敢进城,何况还得先去北京坐车才行。到了北京先休息一晚,第二天才能走。

    这一出门带着东西就被闺女抱住了,怎么都不让走,要不就是走也得带着自己去之类的,蒋纯美说是自己过几天就回来了,怎么都不听。问一句:

    “你还上不上学了!(北方话“学”发音xiao二声)”

    “不上了,我逗去,你要去我姥家,我也去。不上学了!”

    (逗音意,意思是“就”)

    蒋纯美也就只好翻了个白眼瞪着,可是瞪白眼也不管事,闺女怎么都要去,这次不去吧,蒋纯美也不敢一个人坐火车这么长途跋涉的。只好就带着闺女一起走了,打招呼让村子里边的和老师说一声。

    “你个小王八犊子,你去姥家,淘气。你看我不揍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