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屋檐
繁体版

第三百五十八章 文强的农耕机

    蒋文听了蒋奶奶的抱怨才说道:

    “昨晚上玩得夜深了。”

    “玩夜深了,你不想哈子那些年,老子忙上头忙下头,半夜才睡觉,大早上

    5点多就起来忙起去抢公分,这子还来个玩夜深了。那点会啷个不像话,你看寨子头那家媳妇会像她这起,那个小英,名们讲说是个疯子,我看她更比那个疯子不如。”

    蒋奶奶的话一针见血,弄得蒋文不知道该说什么。眼看就到了路口伸手打了个出租车,母子三人就都上了车。对付蒋奶奶的脾气,家里人都是沉默不语,已经形成了定数。两个儿子也不说话,蒋奶奶也就只好生闷气。

    其实蒋文这段日子来也赚不到什么钱财,只能说是勉强度日而已,一面靠着些许零散工,一面是靠着张珍桦打麻将赢些钱过日子。不过这过完年到现在,花出去的钱多进来的钱少,几乎是每个家庭年初的必然现象。

    因此其实这蒋文兜子里面就没有几个钱,都说有钱跳得厉害些,不是说跳远多厉害,只是说这人说话硬气,遇到事情说话大气一些罢了。到了地方,蒋文先下车到了一边,师傅倒是说了话:

    “6块钱!”

    文强见自己大哥站到一边去了,怎么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看来是没钱给了不是。

    文强自己就掏钱给了,几块钱不多,仅仅是一包蓝黄的烟钱而已。说起来这烟今年也看价上涨了,就连猪肉都得涨价到了7块一斤,通货膨胀的趋势明显。往年坐车到城里也就是5块钱就够了,今年过年就涨价了,说是燃油费。现在变成了7块钱,车费是6块,多一块钱的燃油费。

    出租车也是必然要涨价的,这股子风波就是他们掀起来的,这么多年的出租车就没涨价过,早年开始那会就是3块钱的起步价,汽油费涨的厉害,成本也就高了,每辆车还限制只能拉一个客人,或者是一波客人。可是司机没办法,坐地起价会被投诉,只能自主的开启拼车的模式,也就是拉了客人有顺路就一起了,这样拉客能够剩下不少的油钱。

    有苦衷自然就会有苦主,坐车的觉得自己付钱了,怎么也不接受拼车这种事情,可是对于出租车司机,那就是拉一单赔一单的事情,拼车下来还能有点盈余。投诉的事情不少,不过这事从去年开始就闹腾了,最后是出租车司机们联合起来都不跑了,跑去市政府大楼静坐了好些天,城里面上班下班的坐车的人挺多,出租车司机一闹事,那就完蛋,兴义市的上班族们几乎就瘫痪了一半,不少人还是在公家的单位上班,加上位置还比较偏远,出租车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

    从去年闹腾到今年,好歹是给加了1块钱又默许了出租车司机们拼车的行为,这才算是有了个下场。因此这兴义市的出租车底价就加到了4块钱3公里的价钱。从这次文强付钱来看6块钱的车费,这路程也算有些距离,毕竟超出之后是1.5一公里计算,拼车就便宜些,1块钱一公里。兴义城就巴掌大的城市,5公里也足够走到郊区的位置了。

    蒋文带着文强来的地方也就是柯莎坡上去一些的位置,这里都是卖车的,从小汽车到农用车基本齐全。到了地方就奔着往农用机械去了,谈妥了价钱,得要2400多些。人家帮忙送到地方,讲价那就不讲价了,说是有问题包一年之类的,还是上门服务。好在文强稳妥,今年如期的贷款6000出来,还掉借来的2000出头,剩下3000多。买了这农耕机,剩下的钱也就和蒋奶奶商议着都买化肥算了,文强租的地也还继续租着,左右都要花钱,留着花销也就吃几顿就没了,不如都买了肥料,蒋爷爷还能省下些钱,家里面开销也不会这般紧张,一家人都在一起吃食,生活也相对好些。

    忙活完,说是下午回去,还需要文强自己来带路,人家开着小卡车送文强回家去,眼看就到中午吃饭的时候,言说是下午在过来,让师傅休息会。于是蒋奶奶又和蒋文一道回家去了,到了地方张珍桦已经起来了,身上也没钱,钱都是蒋文管着,找几个麻友借了十几块钱去买了菜,割了不到半斤肉回家来,煮成一锅就算是齐活了。

    都是租房子住,家里就没有什么凳子之类的,人多吃饭,几个小辈就蹲着吃,屋子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桌子,就连煮菜的都是一个不到10厘米高的电炉子,中间是电炉丝盘成的圈。

    蒋奶奶坐在床上,3个孩子蹲在地上吃饭,这光景可不忍直视,锅里是干豆腐块搭配青菜粉丝以及一些猪肉做的,看起来营养倒是丰富,直视这光景,不免有些寒酸劲,加上这屋子里边还是空落落的,就几件衣服挂在一根绳子上边,怎么看蒋奶奶都觉得没什么劲。吃了一碗就放下了。

    等收拾了碗筷,碗丢在盆子里放在一边的地上,煮菜的铁盆子也丢在一边的地上,就这样哪能看得过眼。

    文强也不等蒋奶奶发火,自己就先上去问道:

    “娘,我先送你去坐车安,我去那边等人家师傅送们,后面点回来,人家开车们,估计你到了我也差不多就到了。”

    “不去,那个班车,坐起脑壳都闷,走一下停一下的。”

    蒋奶奶这会说话就有些带气话的意味,文强听罢也就说道:

    “那个们就慢点一起去们,坐起人家那个卡车回家去了嘛。”

    张珍桦还以为蒋奶奶在生文强的气,也没有放在心上,饭饱就拿着自己的手机在床上玩,按照平日的习惯,鞋子一脱下来就躺上去了。蒋文还推了她两下意思让她起来。自己娘在那边说话都带着发脾气的意味了,蒋文还是分得清楚。

    蒋奶奶不说话,一个人就出去站到了门口。文强忙着出去和蒋奶奶说着什么,回头就对蒋文说道:

    “大哥我和娘先走了。”

    蒋文出去递根烟,说道:

    “这会还早嘛,歇哈子嘛,才11点过。”

    “不了,小素莹和妹还在屋头。走了哈们!”

    两三句话的寒暄,就定下了结局。蒋文也就看着母亲和兄弟远去,心里面的想法刻在脸上,一些皱纹也浮现出来,时光的雕刻不会放过没一个人。

    蒋奶奶跟着文强一起到了地方,蒋奶奶一路上都阴着脸,也不说话,蒋文强知道事情不好。下车也不忙着过去提车,原地呆着,掏烟出来点上。

    蒋奶奶下车,等着文强付钱之后,在路边就念叨起来:

    “你说这个小文,找这起是啷子,吃顿饭整成这种,屋头连个板凳都没得,整老子一个人坐在床上吃饭,几个人蹲在地上吃,像啷个样子,你再穷们,桌子你也整一张,廊子才蹲在地上吃饭?晓得我们要上来连碗都不买几个,一个二个的,端起个钵钵(bo,贵州话发音一声)蹲在地上吃,屋头那个狗儿咋个吃饭的你不晓得安!”

    蒋奶奶一点,这文强就清楚了,吃饭没有吃饭的规矩,基本就是蒋家的一个大忌。按理来说这也是中国吃饭的传统,年轻人不懂规矩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不过符合情理却不符合事理。

    等着蒋奶奶说了一通,文强看着时间12点才出头,不知道这人在不在,去了地方人家说是开车的师傅回家吃饭去了,让文强在这等会。下午2点多文强就带着蒋奶奶和车到了家里,落地就准备先拿自己家的地开始着手锻炼一翻,相比请人自己来也比较好些。

    自己家的地耕坏了也没事,第一天耕地,也只有自己家的东西好下手。文强一下车就跃跃欲试的开始了,一个下午耕了自己家的一亩田和自己租来的一亩田,到家的时候都已经下午6点多了,文强高兴得厉害,下午去田边围着看的人不少,大人小孩的也比较多,一时之间文强在村子里面多了条门路的事情也就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