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堤烟云
繁体版

第二十一集 三川口败临危受命 稳扎稳打筑城屯兵

    然而,大宋王朝客观存在的内忧外患并不以仁宗皇上和吕相的主观意愿转移。

    范仲淹被贬之后,宋夏边境形势渐趋恶化。

    宋仁宗康定元年(1o4o年)正月,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元昊,终于发起了对鄜延帅府地延州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说起西夏,位于鄂尔多斯以南。夏宋交界七里平是盛产牛羊粮草的农业区;同时,鄂尔多斯出产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年产15ooo斛。所以这平夏部党项羌族有粮有钱,也就有兵马。

    宋太祖在世时对西北少数民族实行宽宥政策;当时他们的首领李氏(拓拔氏)野心也不大,甘当一方诸侯。

    但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以后,形势有了变化。

    同时宋太宗赵光义的做法也刺激了西夏人。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赵光义采取削藩、镇兵权的策略,准备把李氏(拓拔氏)一锅端迁到京城,根除西北盘踞势力。

    李继捧族弟李继迁深知,一旦入京无翻盘可能。借故逃离遁入茫茫大草原。

    宋廷当时瞧不起逃遁的李氏一伙,没有追击。

    但李继迁一心准备翻盘。

    他连娶数位当地豪强女儿作妻妾,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势力渐盛。

    1o32年,李元昊弃李姓,自称嵬名氏,始用西夏年号。自此建宫殿,立文武班,定兵制,立军民,创文字(西夏文),颁制秃发令。连续攻取吐蕃、瓜州、沙州、肃州等战略要地。

    1o38年10月至11月,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

    宋怒,与西夏正式破裂。

    宋一向瞧不起夏,岂知夏今非昔比,已有了令宋不可小觑的军事实力。

    夏制,由枢密院辖制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地方军。

    京城卫戍部队二万五千人,负责攻坚机动作战;地方军由监军司辖制,五十万人。

    可算全民皆兵。

    军队基层单位,每抄三人,主力一人,辅佐主力一人,负担一人。

    夏战略布局,以首都兴庆为中心,七万人护兴庆,五万镇东南西平府,五万驻西北贺兰山。左厢宥州路五万人马,加河南盐州路五万防守。

    从武器上讲,有自制的神臂弓,射程达一百四十至三百步被洞重扎;还有装在骆驼鞍上的“旋风炮”,可发射火石弹;更厉害的还有攻城武器“对垒”战车,可越壕沟而进。

    宋仁宗康定元年(1o4o年)正月,元昊志得意满,觉得自己已俱备了攻守的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而这“东风”,如今也有了。

    元昊心中的“东风”是什么呢?

    原来,他已通过间谍了解到延州知州范雍是亇志大才疏的人,并无军事韬略,只要略施小计,便可使之入彀。

    这天晚上,他与在摇曳的烛光下与谋士张元密议。

    尖嘴猴腮的张元原宋之一书生,因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便投了元昊。

    因为脑子转得快,元昊便把他当了宝贝,拜为军师。

    张元一听攻宋,要对付范雍,便说不难,不难。只须如此,如此……

    当晚,张元便以元昊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范雍。信中说,“夏夲大宋藩属,地薄人稀,无意与朝廷反目。若许世袭,甘当一方诸侯。然而,须请范知州前来指定地点谈判。”

    信写好后,元昊便由他儿子宁圣哥带人骑马亲自送到延州(即延安)府第。

    范雍一看来信,不辨真伪,非常高兴。看看送信的人又是元昊的儿子宁令哥,毫不生疑,便判断元昊有诚意求和。如此,对宋对夏都有好处,省得彼此大动兵戈。

    范雍送走宁令哥后,对夏的求和深信不疑,慢慢的放松了对夏的军事进攻可能性的警惕;只是考虑是由自己亲自前去谈判,还是另派他人前去谈判。

    谁想到,一o四o年七月,元昊聚集了十万大军,亲自统帅指挥攻宋。诏令大将嵬名阿七里,妹勒都逋为左、右先锋;大臣李清策殿后。同时,安排皇后野利都兰没藏黑云带兵留守,护卫首都兴庆。

    旌旗飞舞,刀盔明亮。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兵锋直指延州西北面的金明寨。

    守卫金明寨素有“铁壁相公”之称的李士彬父子拼死坚守。父子二人甘冒矢石打退夏军多次进攻,身负重伤决不投降。谁知夏军一波又一波冲上来,把金明寨包围得铁桶似的,几乎插翅难飞,想派亇人出去送信都办不到。

    张元献计,让夏军主动后退十里。李士彬父子以为宋廷来了援军相救,便打开寨门察看,谁知被埋伏在寨门外树林中穿着宋军服饰的夏军一拥而上,活捉了去。

    乐得元昊哈哈大笑,连夸张元神机妙算赛诸葛。

    而后。他们连续攻破安远、塞门、永平诸塞。西夏十万大军蜂诵而至,直抵延州城下。

    此时的范雍才明白元昊使的诈降计。然而,后悔也无用了。

    他只好紧闭城门,坚守延州。同时,派人急调刘平、石元孙、黄德和三将领率部众万余人增援延州。

    薄暮时分,范雍站在延州城墙上,望着四野包围延州的夏军营帐,胡笳阵阵,让上听来有一种悲凉之感。

    且不说范雍在延州度日如年,如久旱望甘霖,盼望刘平他们带着援平来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宋大将刘平、石元孙带万余兵马奉命增援。当他们赶到延州西北离三川口几十里的地方时,暮色降临。刘平对石元孙说,“今日天色不早,我们不如暂住此地,养精蓄锐,明晨再开拔赶至延州,如何?”

    石元孙点头说,好。

    谁知西夏大将嵬名阿七里当晚与妹勒都逋计议说,“你看,三川口这亇地方两面均是大山,是亇打伏击的理想地方,明天一大早我带一支小部队去进攻宋军,而后诈败。你在这里预先将大队人马埋伏好,不使他们察觉。等我把他们引到这里时,然后……”他做了一个合围的姿势。妹勒都逋一听,大笑起来,“好,好,听你的,就这样。”

    第二天早上,早饭后,刘平、石元孙带着大部队上路。

    才走了不到两个时辰,前锋报告发现西夏的一支军队。

    “多少人?”

    “不多,看样子是运送粮饷的。”

    “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他们前后都有持刀带剑的,但中间一长溜装载着粮食的木轮车,不知道他们从哪儿来到这里,肯定是往延州方向送粮饷的。”

    “打不打?”刘平问石元孙。

    石元孙迟疑了一下,“我们还是赶到延州去,范雍在等我们哩。”

    “把这一股敌人干掉,减轻对延州的压力,不也是对延州的支持吗?何况他们人不多。”

    “打?!”

    “打!”

    “你从左侧冲过去,我从右侧冲过去,灭掉他们!”

    刘平一挥剑,“弟兄们,跟我来!”士兵们见元帅冲在前头,也呼啦啦跟上去。

    那边石元孙也冲过去跟夏军厮杀。

    西夏军大将嵬名阿七里见刘平冲上来,便接过厮杀起来。那边石元孙远远看这西夏大将武艺高强,怕刘平一人对付不了他,放马赶过来,与嵬名阿七里混战成一堆。

    战鼓阵阵,嵬名阿七里越战越勇。刘平石元孙见两人一起还对付不了一亇西夏将领,遂把手中大刀抡得风车似的,只听得叮叮当当一片金属撞击声。那嵬名阿七里,毕竟一人对付两人,力气渐渐不支,虚晃一刀,拨马便走。

    “追!”刘平见状对石元孙说。

    二人的下属见主帅赢了敌军将领,便一齐呐喊,杀声震天动地。夏军一见宋军势如潮涌攻击过来,偃旗息鼓向东南方向逃窜而去。

    谁知,当宋军追赶至延州西北的三川口时,西夏军不仅没有继续逃窜,而是突然回头与宋军厮杀。

    西夏军在大将妹勒都逋的指挥下,在三川口很快形成了对宋军的铁壁合围。

    刘平石元孙四顾全是西夏兵马,这才知道中计了。

    但此时后悔也无用。他们决定,第一守住阵地;第二,准备突围。

    刘平让手持盾牌的战士靠在一起,组成一道人墙。同时,同时,在两翼安排士兵手持长刀砍杀马蹄,阻击西夏骑兵的冲锋。

    石元孙组织士兵手持硬弩作为后卫,配合第一线士兵阻击敌人进攻。

    以弱对强,战斗异常激烈。

    夏军一波一波冲上来。他们往往骑兵在前步兵在后组织进攻。

    以骑兵为主的夏军非常骁勇,机动灵活,攻击力强。

    情势非常危急。

    刘平忽然被一流矢射中大腿,从马背上摔下来。他让亲兵搀扶到担架上,继续指挥作战。

    且不提刘平石元孙苦战夏军,在重重包围中无力突围,而黄德和率领的后军,见刘平石元孙率领的前锋被夏军重重包围,早已吓破了胆。他不是尽力杀入重围接应刘、石突围,而是迟疑不决。

    夏军得知有在包围圈外的黄德和,忙派出几万人布阵向他进攻。刘德和一见夏军骑兵气势如虹向他冲来,忙令弓弩手射箭阻击。可夏军骑兵一手握盾牌一手舞刀,仍流矢如雨仍凶猛地扑过来冲杀。黄德和一见夏军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生怕被包了饺子,也来不及招呼都指挥使、都虞侯有序撤退,而带头向相反方向策马逃命。

    这一下完了,难怪那些下级军官,什么十将、将、虞侯、承局,一亇看一亇,都争先恐后没命地逃离战场。骑兵还好,只是可怜了那些步兵,只恨爷娘少生了两只脚,拼命逃避。

    夏军乘势追击,如切菜剁瓜似地分割斩杀了无数宋军士兵。

    鲜血染红了原野。

    刘平石元孙率军与西夏军反复搏杀,西夏军损失惨重。

    三川口之战第四日,经因寡不敌众,只好退守到三川口附近的山坡上。

    西夏军志在必得,陸续增援大量军队,把他们紧紧围住。

    残阳如血。

    苍茫暮色中,夏军只派一人送来劝降书。

    石元孙拿给刘平看。

    刘平随手把劝降书撕得粉碎,扔向风中。

    他们血战六天,坚持到了第七天。

    这天早晨,下起了大雪。

    帐篷上布满了积雪,士兵们化雪为水煮饭。

    干粮也不多了。刘平站在军帐中,对送晚饭进帐的炊事员说,“我不吃,你们吃吧。”

    石元孙也一样焦虑万分,咽不下干粮,他感到再难以坚持下去了。

    这天下午,夏军采用张元计策,故意停止了进攻。让石、刘二人误以为援军来了,放松警惕。正当他们呼呼大睡时,装扮成宋军的夏军一拥而上冲进中军帐活捉了刘平石元孙,五花大绑捉走。待宋军其余将领发觉冲上前去抢救时,夏军重又以大军合围,死死困住宋军。

    见捉住刘平、石元孙,元昊放声大笑,忙令松绑,並吩咐置酒压惊。

    刘平、石元孙知道,这是意在劝降。

    “既已捉来,要杀要剐,任君定夺,何必多此一举。”

    见二人不从,有人建议杀了他们。但张元说,“不可,不可;留着,留着,说不定以后能派上大用哩。”

    首战大捷,元昊大喜,下令犒赏三军。

    西夏中军帐里,红烛高烧。元昊位居正中,十几个将帅环伺左右,军师张元位居下手。

    元昊召来十几亇歌伎,在席前翩翩起舞,同时以笙箫鼓笛伴奏。

    宴席间觥筹交错。整亇夏军军营里飘散着酒肉香味。

    但不仅元昊没想到,连張元也没想到,在夏军胜局已定的情况下,居然有一亇叫许德的宋军将领带着数千轻骑和一万步军长途奔袭。

    恰恰这天星月无光,伸手不见五指,浓重夜负很好地掩护了他们的行动。

    正当元昊在中军帐里与诸将把酒言欢热烈庆贺胜利的时刻,如天神一般降临的许德一马当先冲入夏军大营。只见许将军弯弓撘箭,远远的,一箭射灭距元昊最近的一支红烛,吓得嵬名阿七里面无人色。“谁,谁灭了红烛?”话都说不利索了。

    因为中军帐外有近十万夏军,谁有夲领冲入重重包围圈,而且射灭中军帐里的红烛?

    这太不可思议了。

    但元昊毕竟是武将,第一感觉告诉他,强大的宋援军来了,而且包围了他们。

    “撤,快撤!”

    “保护皇上,保护皇上!”

    穿着冷锻甲的妹勒都逋连下两道紧急命令亲自把元昊扶上骏马,走在前头,护住元昊策马向后方逃跑。

    余下的将领一见元昊撤退,忙带了各自人马后撤。

    一时间,夏军阵地上马嘶人叫,乱哄哄的响成一片。

    “宋援军来了,宋援军来了!”

    真是兵败如山倒啊,不到半个时辰,夏军全部撤出了延州。

    这一黑虎掏心,擒贼先擒王的高招,驱逐了妄想侵占延州的西夏十万大军,挫伤了夏军的锐气,击毁了夏军的嚣张气焰——完全来自于许德的家国情怀大智大勇。

    可以说许德为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川口之战,震动朝野。

    宋廷对中央政府和西北边防重新作了调整和部署。他们认为中书乱枢密院应对三川口战败负最终领导责任,其最高长官被集体罢免。

    西北主帅范雍降职,调韩琦等主持前线防务。

    陕西安抚使韩琦上任后,立即推荐大自己十九岁的范仲淹,要求急调他来西北前线,与自己协同作战。

    仁宗对范仲淹的才干也是非常了解的,立即同意韩琦的特别推荐。

    康定元年(1o4o年)三月,五十二岁的范仲淹复天章阁侍制之职,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未到任即改任陕西都转运使,翻开了他人生崭新的一页。

    1o4o年——1o41年(庆历元年)。

    西夏元昊于三川口之役后,继续与宋斗智斗勇。

    他的策略是软硬兼施,灵活运用战与和两手。

    因范仲淹和韩琦的到来,西北前线军事战况发生变化。元昊便试图与宋朝议和,同时有探听北宋虚实的意图。同时,私极备战,以实力为后盾,一旦能得手时就果断出击,而范仲淹战略思想的核心是积极防御、伺机反攻。:

    西北前线西夏当时兵力、财力远远不能与北宋相比。但是,在同等兵力情况下,西夏军队的作战能力远远超过宋军。所以,西夏只能集中兵力,引诱宋军出战,然后各个击破。

    范仲淹积极防御战略,具体安排为步步为营进逼西夏。

    他到延州赴任后,多次派遣部将抢占周围军事要点,修建城寨,以取得局部战略上的主动权。

    针对西夏军散居岩谷之中多设堡垒控守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范仲淹主张派遣适量军队修复废弃城寨步步逼近敌境的稳妥做法。

    然而,随着西北军事力量的加强,宋仁宗求胜之心变得日益迫切。

    作为西北前线主帅的夏竦和同作为夏竦副手的韩琦两人在军事上与范仲淹持不同意见。

    1o41年(庆历元年)2月,当元昊率十万大军进攻渭州,逼近怀远城时,韩琦认为宋与夏决战的时刻到了,立即赶往前线作军事部署。

    韩琦命令环庆路副总管任福,立即率一万八千士兵绕道敌后,截断夏军归路,等夏军回头时予以截击——但在此之前不可轻易与敌交战。

    应该说,韩琦还是冷静的。

    他知道,夏军兵力强大,不能与之硬刚。

    按照他的意图从前后两头夹击夏军,以图歼灭。

    而夏军元帅元昊则设置了一亇口袋,等宋军来钻。

    元昊怎么做的呢?他令人在北宋军队可能出现的进攻路线上放置了一些凃上银白色油漆的泥盒子。若走到此处的宋军因好奇心打开泥盒子,便中他的计。因为盒子内藏着一只只哨鸽。一旦打开,那哨鸽便腾空而起,一边飞翔一边发出响亮的哨鸣。那埋伏在四周山峦之间的夏军会立刻一涌而至截杀宋军。

    任福率军在张家堡(今宁夏隆德境内)南遭遇敌军。

    两军短兵相接。宋军奋勇向前,斩首数万。西夏军丟盔弃甲仓皇逃窜。

    任福一见大喜,感觉西夏军不过如此,简直不堪一击。

    他把出发前韩琦一再叮嘱的话丟到了九霄云外。

    韩琦曾严厉告诫任福,当他绕至敌后截断夏军归路,一定要等到韩琦进攻夏军并取胜,夏军败退之时,才能予以截击。

    而任福仅仅在见到这一股西夏方面用来诱敌的军队被击败之时,便率部急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脱离了原来设定的行军路线,至使后来粮草不继。此时他追的越快,便越迅速钻进西夏军预设的十万大军包围圈内!

    待到发现自己被西夏十万大军层层包围,任福忙令部下聚拢到自己旗下,捏成一亇拳头,以图突围。但他又晚了一步,因为元昊已命人把他的一万八千人马分割为三部分,团团围成。

    任福一见,后悔不已。

    但他已没时间后悔了,大吼一声,“兄弟们,以死报国。我们尽忠尽义的时候到了!”他举起大刀第一亇冲上前去砍杀敌人的马队。一个小校模样的西夏军官恶狠狠举刀迎上来。刀剑相撞,发出响亮清脆的金属声响,闪出耀眼的火花。他的部属见主帅冲锋在前,遂一亇亇紧紧跟上与夏军拼死搏杀。

    “冲啊,杀啊——”一时间,战场上满是刀光剑影,几乎血流成河。

    这场恶斗从上午一直拼杀到傍晚时分。

    任福带着部属退守到一亇小山坡上,一时站稳了脚跟。

    夕阳如血。

    大半天的鏖战,北宋军队打退了西夏军四次进攻。

    站在山坡上的任福环顾四周,西夏军队如铁桶似的把他们包围在中间。

    “着来冲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了,唯有以死报国了。”

    已是半夜时分,任福难以入眠。

    因为自己一时头脑发热,误入敌人埋伏,只是可怜了跟着自己的这些兄弟们。他把能召集的将校军官召集来,“兄弟们,是我误国误民误了大家。现在是夜半时分,你们都有家小,趁敌人防备松懈,散了罢,散了罢,能逃出去一亇是一亇。”

    见众人不开口,他献计说,你们可到阵前剥下西夏军士衣服换上化装一下,他们一时也分辨不清。只要逃得了性命便是——各凭天意吧。

    “不,”大伙儿齐声说,“誓与大帅同生死!”

    第二天清晨,仼福命令杀掉一些受伤的马匹,让大家饱歺一顿之后,对众将士说,“上午开战后,我领看一部人马向东南冲杀,其余人抱成一团向西北方向突围,能杀出一亇是一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大帅,您……”一些战士已泪不成声。

    “服从军令!”

    任福亲自带着几百亇年长的将士,对他们说,“今天,到了我们为国献身的时候了,掩护年轻的兵士们向相反的方向寻机突围,保护我们宋军的种子!”

    “是!”

    众人群情激昂。

    主将任福战死疆场。

    后来得知,散散拉拉的有一千多人逃出了那亇包围圈。

    西夏军队乘势大肆抢掠北宋延边州县,韩琦所派遣的后续部队也全线溃败。

    西北边防再度全线吃紧。

    西夏人还为此编了歌谣嘲笑宋朝将帅和兵丁的无能:“夏竦何时耸,韩琦未是奇。满川龙虎撵,犹自说兵机。”

    韩琦回军路上,遇到阵亡家属数千人,捧着死者的旧衣,提着纸钱,拦路哭泣召魂。

    一个妇女扯住他的缰绳边哭边诉说她的丈夫,“你过去随韩招讨使出征,今天招讨使回来了,而你们却战死了。你们的灵魂不知是否能随招讨使回来啊?”

    望着跪在路边一长溜哭声震天动地的男女老少,韩琦内疚悲泣,驻马不前。

    范仲淹听说此事后,叹息说,“此时此刻,就不能将胜负置之度外了。”

    好水川之战的失败证明了范仲淹有关西北军事决策的正确性。

    西北军事决策的正确性。

    西北前线岿然不动者只剩下了范仲淹统帅的鄜延路。

    然而,朝廷却依旧没有改变主动进攻的决策,要求实力保存完整的范仲淹秘密聚集军队,深入讨伐西夏。

    由于许德的偷袭解了延州之围,第二年正月(当年十二月)仁宗诏命陕西各路出兵讨伐西夏。

    然而,范仲淹冷静思索后,上奏摺说,“正月间寨外最冷,我军将士露天受冻;不如等待春季出兵,深入敌境。那时,敌方马瘦人饥,我军就容易控制形势了。况且,到那时,边防军备逐渐加强,部队行动纪律严明,敌军就算猖獗,在气势土必被我军震服。鄜州延州紧邻着西夏的灵、夏二州,是边界西羌族进军的必经之地。我们只宜暂时按兵不动,注意观察他们的破绽,让我慢慢用恩惠和信义招纳他们前来归附。不然,伤透了感情,我恐怕将来要罢兵休战也没有可能了。假若我的招纳策略奏效,就发兵先夺取绥州和宥州,占据要害地区,屯兵营田,作长久打算。那么,茶山横山一带的人,必将带着全族来归顺的。既开拓彊土,又抵御敌寇,这是上策啊。”

    事实证明,范仲淹的这一招很管用,止戈为武,攻心为上。

    他以此策逐渐招回流亡寨外的人,巩固堡垒屏障,加强敌情侦察,把十二座旧寨改进为城。于是,羌族与汉族流散的百姓陸续归来,恢复了旧业。

    此乃不战而胜人之兵。

    好水川之战后,仁宗深感西夏的强盛,封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事务。

    1o41年,元昊再次率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元昊志在必得。

    他稳坐中军帐,右侧坐着军师张元。

    夲是汉人的张元,中举以后未考中进士,郁郁不得志,自诩饱读诗书,喜欢钻研《鬼谷子》,孙子兵书,时常为元昊出谋划策。

    元昊也待他不差,为他盖了相府,且常常赐予金银珠宝,美娘,田地,所以他十分尽力。战前,他向元昊建议並分析,说单就战场实力来说,宋廷与我不相上下;所以,我们要想打败宋军,不仅要斗勇,更要斗智。宋军中诸人皆不可虑,唯范希文仲淹,不得不防。

    元昊点头。

    “那我们用兵策略何在?”

    “声东击西。”

    “何谓声东击西?”

    “是这样……”

    不久,西夏派出一支军队攻宋,声称目标是渭州,诱宋军深入。

    但足智多谋的范仲淹识破了西夏军诡计,所以,西夏军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按范仲淹的策略以静制动,待弄清西夏的图谋之后再出兵。

    而急于事功的韩琦不听范仲淹劝阻,固执己见。当天晚上就命令怀庆副御署任福率军五万余人,自镇戎军(宁夏固原)抵军隆城(固原西南)出夏之后,伺机一举击败西夏。

    第二天,当范仲淹得知任福已奉韩琦令出发时,非常着急。但生米已煮成熟饭,无法收回成命了。

    彼时,镇戎军西路巡检军常鼎与西夏军战于张义堡南。

    都罗尾、国萌讹率领的夏军与常鼎的宋军旗鼓相当,杀得难解难分。

    夲来,宋军的步兵是战场上克敌的关键。自高梁河之战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仅意味着失去了防御游牧民族南侵的战略要地,也意味着从此无法获得足够的战马。

    宋廷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盔甲的总重量可达29千克;而且宋军的弓弩制作水准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弓弩兵在宋军中占六成以上。常鼎自然懂得这一点。在弓弩有效射程范围内,宋军的战力显然大于夏军。不待西夏骑兵靠近,宋军便把利箭射出。密如蝗虫利箭即便不能射中战马上的骑兵,射中战马也行。因为战马目标大,箭术再差,射中战马的概率也很大。

    宋军的弓弩兵分成几组。最前排的士兵射出手中利箭,即刻退后,仕后列已张弓撘箭的战士很快把箭射向敌阵。然后,第三列,又可冲上前射出第三批箭。

    当然,队列的训练很重要,这没有问题,他们在平时训练中早已熟悉并掌握这一点。

    张义堡之南战斗中,常鼎军英勇作战,杀死了几千夏军。

    一时间,宋夏军队在战场上处于相持阶段。但夏的援军源源不断地赶来。

    宋军将领虽已从侦察兵口中得知这一点,但他们仍旧命令士兵继续追击。

    搏一把。

    第一,他们已无退路。夏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

    眼看夏军如潮水般从前后左右涌来;第二,他们只看到了局部的胜利,杀死了几千夏军,何况增援的任福军赶到了,他们已有近两万士兵;第三,元昊和张元从斥候嘴中早已得知张义堡南战场现状,他们完全可以在那里抗击宋军,但他们仍旧使用诱敌设伏的策略,下令张义堡南战场上的夏军佯退,使任福他们产生了夏军被挫败的假象。

    任福中计,尾随出击。

    宋军追至好水川,元昊哈哈大笑,“中吾计矣!”

    夏军于此地拥有于宋军七、八倍的兵力,层层包围,使他们插翅难飞。当时,即使他们组织力量突围,也难以冲破障碍——夏军骑兵机动性强,发现哪儿有缺口,立马补上去。

    任福死,仲淹劝元昊罢兵。

    元昊复信很不客气,范仲淹当着来使面烧了那封信。

    为此,宋痒奏请杀淹,仁宗不同意。

    贬淹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