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堤烟云
繁体版

第二十二集 临危受命筑城屯兵 识破敌策稳扎稳打

    庆州西北的马铺寨,正当后桥川口,深处于西夏境内。

    范仲淹坐在灯下审视地图。心想若能在马铺寨筑城屯兵,正如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化被动为主动,进可攻退可守。

    范把这计划告知韩琦和手下各属官,他们都说好。

    但他又想到在敌占区筑城,料定西夏军必来争夺。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仲淹把儿子纯佑与将领赵明召至中军帐,在灯下指着地图说,“今晚你们带八千人马悄悄潜往马铺寨,占据它,我随即引兵前往。”

    同时,他指定赵明为主帅,让纯佑辅佐他执行军令。

    深处西夏境内的马铺寨守军只有一千余人,当纯佑赵明率军于夜半时分悄悄抵达寨子外围时,远远只见几盏灯笼在寨墙上移动。

    他们知道那是值班的哨兵。

    纯佑带了几亇骁勇的亲兵来到寨墙下。寨墻不高,他们用铁爪篱甩上去钩住城头,悄悄攀上去,杀了几亇游动哨,打开寨门。守候在门外的大部队迅即顺利进入寨内。

    他们进入营房首先收缴了武器,那些没了武器的夏军士兵醒来只好乖乖地作了俘虏,少数几亇敢于反抗的无疑成了刀下之鬼。

    赵明纯佑马上分兵安排控制了这一地区几亇要紧的出入口和制高点。

    黎明前,范仲淹率一万人马迅即赶到马铺寨地区的柔远寨。

    大队出发时,诸将并不知道行军的目的地,部队走到马铺寨地区的柔远寨,才发布筑城号令。而版筑一类筑墙工具都已准备好,是跟着赵明纯佑他们的一百多亇工兵带去的。

    一万多名士兵日以继夜,运土的运土,夯筑的夯筑。城墙用当地的石头垒筑——高五六丈,宽一丈多。城外因取土形成一道护城河。

    只花十天时间筑成的这座城,就是大顺城。

    西夏元昊得知宋军在马铺寨筑了一座新城,如鲠在喉,立马派三万骑兵来攻。

    宋军和西夏以及辽金比较,弱点是因为失去了燕云十六州,无法获得足够的战马;但优点是有重装步兵。

    宋军中骑兵只占七分之一。骑兵中往往有十之三四无马,最高时曾达十之八九无马。这就导致了宋朝的步兵军团能成功地阻止住敌人骑兵的冲锋,但无法做到有效地聚而歼之。

    范仲淹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的筑城战略非常正确而且行之有效。

    城墙,现在成了宋军手中的盾牌。

    激战中,宋军手中除了有适宜于对付有效射程二三百米左右攻城的夏军的一般弓箭,还有特别厉害的床子弩。

    床子弩是一种重武器,依靠几张弓的合力将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几十人拉弓才可拉开,射程可达五百米,是当时的远程武器。

    西夏三万骑兵如黑云般涌来,一波又一波向刚筑成的大顺城发起攻击。

    纯佑与赵明分守东西城门,范仲淹则负责对付正面攻击的西夏军。

    对付远处的夏军,宋军使用火药箭大炮。只见火药箭似流星一般飞向西夏军中。被射中的人、物即刻燃烧起来,使他们觉得十分恐怖。而对付冲到城下的夏军则使用霹雳炮震天雷。从城头扔下去的震天雷,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伴着灼人的火焰纷飞的铁片,砸到谁身上非死即伤。

    元昊得知柔远寨战况后忙令嵬名浪遇后退。

    一是因为急切中攻不下大顺城;二是他在距柔远寨三十多里的峡谷中布置了一亇大口袋,想以数倍于宋军的兵力伏击宋军。因此,假装败退。

    夏军突然偃旗息鼓纷纷后撤。

    赵明一见夏军后撤,打算吩咐部下打开城门乘胜追击。

    范仲淹得知后忙派人通知赵明和纯佑,不可追杀。

    纯佑问父亲为什么,仲淹说,我们在好水川已吃过西夏伏击战的大苦头了,绝不可重蹈覆辙。

    有的将士不理解,觉得不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实在可惜。但后来听斥侯回报,元昊果然在他们佯装败退的路上埋伏了五十万精兵。如果他们贸然出击,一是可能让夏军乘虚攻占大顺城,失去这一重要的战略基地;二是中了敌人奸计,钻进他们预先设计好的口袋以致全军覆没,将又是一个好水川!

    众将听了斥候的报告后,惊出一身冷汗,才深感范仲淹阻拦他们追杀夏军决策的正确。

    处于宋夏之间的明珠、灭臧两部落,头目分别叫撒木,嵬名宗保,手下有数万精兵。同时此地多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前些时候,宋将高继嵩帅万余人马讨伐。谁知山高林密,道路盘旋弯曲,宋军进攻时,他们从山上扔下巨石,擂木;你若撤退,他们便四处出击搔扰你,宋军因此损失了不少人马。过了几天,高继高集中兵力猛攻部族议事厅,想擒贼先擒王。不意撒木嵬名宗保在激战之后佯作后撤,把宋军诱到一亇两险山峡谷中。然后派兵守住唯一隘口。此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宋军与夏军苦战三日,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泾原路宋军主帅得知情形后,深为高继高抱不平,立刻向皇上请战,讨伐明珠灭臧。

    范仲淹得知后连夜写奏摺递给皇上。他分析道,通往明珠、灭臧二族的道路很险恶,我军不可轻易出击,前些时候高继嵩的军队已在此败亡。这二族平时尚且心怀二意如今再讨伐他们,势必与元昊勾结,向南入侵我厘州,向西骚扰我镇戎军,向东入侵环州——边患从此将难于止息了。

    “那怎么办呢?”仁宗召见范仲淹时询问道。

    “我想,”范仲淹考虑了一下建议,“若能在比部细腰、胡芦等几处泉溪地带,建筑堡垒屏障,从而切断夏军与二族间的道路;那么,这两联既可安心归附,而环州与镇戎军之间被二族遮断的近路小道,也可以畅通无阻。如此,这一带边防,就没有忧患了。”

    仁宗回想范仲淹在后桥川口的所为,觉得很有道理,便批准了他的建议。两年之后,令泾原路宋军筑了细腰、胡芦等各寨,实现了范仲淹当初的战略构想,巩固了边防。

    久处边关,范仲淹和所有守边将士一样,难免产生去国怀乡之意。

    这天傍晚,看着渐望渐远的边关秋色,范仲淹不由得吟哦道: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钭阳外。黯乡魂,追旅意,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值1042年之际,夏于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后,气势愈甚,频频攻宋西北边地。

    宋取守势。

    李元昊谋臣张元献计,派十万大军分两路攻宋:一支牵制宋边境军队;一支劲旅直取关中。其中一路从刘幡堡(宁夏隆德)出击,一路从彭阳城(宁夏固原东南部)出发向渭州发攻击。

    1o42年9月下旬,于天都山(宁夏海原东)集左右厢兵十万,分兵两路攻宋。一路出鼓阳城,一路出刘蹯堡,钳击镇戎军(固原),企图诱宋军出击,

    聚而歼之。

    是年闰九月初一,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获知夏军来攻,命副使葛怀敏率军自渭州(甘肃东凉)至瓦亭寨(宁夏隆德东北)阻击。初九,葛怀敏进抵瓦亭寨,会该寨都监许思纯、环庆都监刘贺部,违令北进,进屯五谷口(瓦北)。王沿得知遣使持书戒勿深入,命其背城为营,示弱诱敌,设伏奇袭,攻其不备。

    葛不从,会知镇戎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两路都巡检李良臣、孟渊等部集兵数万,继续北进。

    二十一日,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行至赵福新堡,遭夏军截击,退守向家峡(赵堡附近)。元昊趁势挥军抵新壕,向宋中军进逼。

    葛怀敏赵珣曹英等人守定川寨。

    近午,夏军毁新壕版桥,断宋军粮道及归路,又断定川寨水源,饥渴宋军。

    蔷率军列阵出击。

    元昊集兵分别进攻。先败河西刘贺军,再击阵于寨东葛怀敏军。因阵坚攻不动,转击阵于寨北曹英军。时狂风突起飞沙迷漫。宋军部任相失营阵大乱士卒惊骇争相入城。葛为众所拥,几乎被践踏至死。时赵珣率刀斧手和勇士据门桥奋击,夏军稍退。

    是夕夏军围城。葛与诸将计,突围走镇戎军。赵珣料途中必遭夏军截击,力主出其不意,于回笼竿城(隆德北)前往,诸将不从。

    二十二日黎明,以曹英赵珣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等殿后,结阵东进。临行,属下拦马再谏,请求转道而行,葛怀敏不允,策马东南。驰行二里,见长城壕桥已断,归路被阻。西夏军趁宋军混乱之际,以逸待劳,从四面冲杀过来。

    混战中,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赵珣,及王保王文刘贺等将被杀,丧师九千四百余人。走马承受王昭明赵政等退保定川寨,后军一部迀回笼竿城。

    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连破数寨,直抵渭州。其在纵横六百里地区焚民舍毁城寨。

    所到之处,宋军皆壁垒自守。

    十月初,元昊得知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率军来援,又受陜可以诸路二十万屯兵的牵制,未再深入,大掠而还。

    如上所述,葛怀敏在定川战败,夏军大举侵掠,深入到渭川潘原县一带,整亇关中都震惊了,百姓纷纷向山谷间逃窜。范仲淹率领六千兵将,由汾州泾州出发,迅速去救援泾原路。

    当听说敌军已撤出边寨,才率师返回。

    征战途中,范仲淹立马城头吟诵巜渔家傲》词一阕: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初,定川战败等消息传到朝廷时,仁宗皇帝审视地图对身边大臣说,“假若范仲淹出兵援救,我就不愁了。”仲淹出援的奏报一到,仁宗大喜说,“我原来就知道仲淹是可以信用的。”

    随即,将仲淹晋升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

    仲淹因为自己军出无功,上表辞让,不敢接受新的任命。

    但仁宗仍命他晋任新职。

    范仲淹和韩琦齐心协力,共同构筑了西北相对稳固的防线,西夏军队很少能捕捉到入侵的战机。

    西北军情,渐趋稳定。

    西北前线因此编出了这样的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被胆。”

    宋夏之战,西夏多次取得胜利,但并没有占据多少宋朝土地,没有获得太多实际利益。相反,西夏有限的兵力和物力都被不断消耗在战场上,国力日益困顿。西夏国内“饮无茶,衣帛贵”,百姓怨言增多。

    议和成为西夏谋取进一步发展的最好出路。

    范仲淹一直积极主张议和,但同时要继续加紧备战。

    庆历四年十月,元昊向宋朝进誓表,,宋朝也赐誓语给元昊,表示要世代友好,宋、夏双方最终达成和平协议。

    协议规定:元昊削去帝号,向北宋称臣,宋朝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双方恢复贸易,但不开放盐禁;宋朝赐西夏“岁币”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其它节日和元昊生日再赐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帛等二万三千匹、茶一万千,共计二十五万五千。

    范仲淹守边期间,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巜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干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