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
繁体版

第九章规矩

    “好了”,纪晓明笑了笑说,“我详细说一说五代十国。

    首先说一下唐朝的变化,唐太宗为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允许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少数民族的首领女儿起了表率作用。不仅文化大融合,我们还引进胡人的乐器和凳子,从此,我们开始不用跪坐于桌前。后来,我们经过改制,有了椅子。

    唐朝开了都护府为了边疆的统治提供了一定条件,也为后来民族团结进步了重大贡献。

    说到五代十国,不得不提上面说到唐天祐四年即公元907年,梁王朱晃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地区,五代十国开始。此后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个朝代。这五个定都于中原地区的政权,被合称为‘五代’。后周显德七年即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周恭帝禅让,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杨吴、桀燕等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荆南也称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南方尚存的各割据政权,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即公元979年北汉灭亡,十国宣告结束。

    五代时期,中原王朝不断更迭,政治形势极不稳定,社会生产基本陷于停滞。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生产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尤以长江下游的吴、南唐以及吴越比较显著。此外,五代十国时期,定难军也就是逐渐形成后来的西夏逐渐独立,而静海军也就是交趾开始脱离中央统治,这对后来的历史也有重要影响。

    其中,五代十国包括五代即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与十国即公元902年到公元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

    五代就是唐朝灭亡,进军中原的藩镇割据政权的强弱交替。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依次形成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其中唐、晋、汉是沙陀族所建立的。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

    唐朝灭亡后,有些藩镇初期依旧使用唐朝年号割据一方,有的奉五代为正朔也是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其他则是保境固守或称帝争天下。总的来说,这些藩镇都已经独立自主,其中十个同时或相继存在的具代表性的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家称为十国。十国为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荆南)、楚、南唐、北汉。其中的吴和南唐,前蜀和后蜀分别是前后相继,北汉则是十国中唯一建立在北方的政权。

    除此之外,中原地区的独立、半独立也就是归附后梁政权还有义武军也就是节度使王处直、成德军也就是节度使王镕、卢龙军也就是节度使刘仁恭,后其子刘守光建立‘桀燕’、岐国等先后存在;南方在楚、闽灭亡后出现了武平军、清源军等割据势力。这些都是小的势力,没有进入国家政策,更是微不足道。

    其中关于五代更替有许多故事。你们要听吗?”纪晓明淡淡地说。

    “可以,我听。”众人异口同声说。

    “好,那我讲讲”,纪晓明笑了笑说,“后梁的建立者朱温,曾是黄巢起义军将领,降唐后赐名全忠,任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也就是今河南开封。后在中原之地与李克用、时溥等一起镇压黄巢,并招降黄巢余部。黄巢死后,朱温进一步以汴州为基地,扩张领土。此后,朱温先后击败秦宗权、朱宣、朱瑾等。在关中地区,朱温与李克用、李茂贞等争夺对唐昭宗的控制权。朱温还取得了对河北三镇的控制。天祐元年也就是公元904年,朱温为控制朝政,取得对唐廷的完全掌握,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次年诛杀宦官及朝臣,造成‘白马之祸’。天祐四年也就是公元907年四月,朱温废唐哀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定都汴州,改称开封府,号东都;以唐东都洛阳府为陪都,称西都。自此,五代开始。

    后梁直接统治区有今河南、山东两省,以及陕西、湖北大部,河北、宁夏、山西、江苏、安徽等省区的一部分,辖地是五个中原王朝中最小的。吴越、闽、南汉、楚、荆南诸国名义上都臣属后梁。

    唐亡梁兴接下来就是梁晋争霸了。

    梁朝建立前后,梁太祖在河南部分地区比较重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租赋,安辑流亡,有利于社会的短暂稳定。但梁太祖登基之后,多次诛戮功臣大将,又长期与河东李克用、淮南杨渥进行激烈的对抗与战争。统治集团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混乱不堪。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承父志,继续对抗后梁。梁开平四年也就是公元910年,梁太祖怀疑成德军与晋密结而率军进伐,迫使成德军王镕与义武军王处直倒向李存勖。李存勖率军于柏乡也就是河北柏乡击溃后梁军,史称柏乡之战。北方卢龙镇的刘守光于开平五年也就是公元911年称帝,史称桀燕。隔年,李存勖派大将周德威讨伐刘守光,梁太祖亲自率军救援,但被晋军击溃。刘守光最后于隔年被李存勖攻灭。

    梁太祖败退洛阳后病危,次子朱友珪不满梁太祖有意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趁机刺杀梁太祖而继位。然而朱友圭荒淫无度,不得人心,乾化三年也就是公元913年,其弟朱友贞联合天雄军即魏博军,杨师厚进伐夺位,史称梁末帝。杨师厚去世后,天雄军等河北诸镇都陆续归附晋国,再加上在贞明二年也就是公元916年,魏州之战中梁军惨败于晋军,后梁北疆只能勉强维持在黄河以南。贞明四年也就是公元918年,李存勖率军南征,与梁军相持于濮州一带。梁军在胡柳陂之战中惨败,但晋将周德威于此役战死。

    贞明七年也就是公元921年,成德大将张文礼杀节度使王镕,控制成德军,联合契丹与后梁,对抗晋国。然而李存勖率军于镇州之战击溃梁赵联军,又夺得河北三镇。龙德三年也就是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即唐庄宗,以光复唐朝为号召建国号唐,史称后唐,不久又二度南征。梁将王彦章采取牵制郓州也就是山东东平的方式,成功围堵唐军于杨刘也就是今山东东阿附近。双方对峙良久,唐军军粮不足,有即将撤退的迹象。然而梁廷内赵岩、张汉杰等人进谗,使王彦章被撤换,唐庄宗又率军经郓州迂回攻入空虚无兵的汴州。城破之日,梁末帝无奈命将军皇甫麟杀死自己,后梁覆灭。

    梁晋争霸后,就是后唐的盛衰了,其中就有并吞诸国。

    唐庄宗灭后梁后,定都洛阳。此时河北三镇已定,凤翔(岐国)李茂贞和吴越、闽、楚、荆南,都向后唐称臣。同光二年也就是公元924年,李茂贞去世,后唐正式吞并了岐国。

    唐末被排挤入川的神策军将领王建相继攻取两川、三峡,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在唐昭宗天复三年也就是公元903年被封为蜀王。朱温篡唐后,王建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称帝后,颇能礼贤下士,招用唐朝衣冠士族。前蜀国的典章文物,保留了唐朝的遗风,各项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唐朝。王建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加紧军队建设,但不穷兵黩武,保持了社会的安定。王建统治后期,诛杀功臣宿将,宦官势力猖獗,后妃干政,但尚未酿成大祸。前蜀全盛时,据有今四川、重庆大部及陕南、甘南、鄂西部分地区。但王建去世后,其子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政治极端腐败。同光三年也就是公元925年,唐庄宗派枢密使郭崇韬、魏王李继岌率军六万征蜀,同年底抵达成都,王衍投降,前蜀灭亡。

    全盛时期的后唐,统治范围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四川、重庆、河北、陕西等省市的大部,甘肃、宁夏、湖北、江苏、安徽等省的一部分。

    并吞诸国的鼎盛也不得不迎来‘萧墙之祸’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