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
繁体版

第十章续住

    “你们不知道关于石敬瑭还有典故,要听吗?”纪晓明笑了笑说,“晓夫,要听吗?”

    “嗯,”纪晓夫笑了笑说,“当然要听。”

    “你们呢?”纪晓明又对邹学明和罗峰说。

    邹学明和罗峰点点头。

    “好,那我继续,”纪晓明说,“这个典故是‘河东断案’。

    治理河东时,好多事石敬瑭都要亲自处理,尤其是一些疑难的案子。有一次,一个小店的妇人和军士争执,告到官府,妇人说:‘我在门外面晒谷子,被他的马吃了很多。请大人明断。’军士却说冤枉,但又没法证明自己的清白。石敬瑭就对断案的属吏说:‘他们两个人争执不下,那用什么判断是非呢,你给我把马杀掉看看肠子里到底有没有谷子。有就杀军士,没有就杀妇人。’于是就将马杀死了,马的肠子里没有谷子,证明是妇人在诬陷军士,想讹诈他钱。石敬瑭就下令将那个刁妇处死了。

    处死确实有些重了,但五代时的法律就是这个特点:立法重,处刑残忍。像凌迟即民间说的千刀万剐这种残酷的刑罚也经常用。这次处死妇人以后,境内肃然,再也没有人敢耍刁欺负别人了。

    石敬瑭断案有时也用情理处理,这反而使一些棘手的事迎刃而解,当事人也都心服口服。

    有人卖地给他分居的哥哥,价钱没有讲好,弟弟就要卖给别人。买主为防以后哥哥找麻烦,就让弟弟拿哥哥同意转卖的书面文书来。哥哥不肯给,弟弟就告到官府。县令认为兄弟俩都理屈,然后送到石敬瑭那里请他处罚,石敬瑭说:‘人之所以做不义之事,是由于我这个父母官新来,没有及时教育百姓,我很惭愧。如果论他们的是非,哥哥得到好地,弟弟卖个好价钱,说有理都有理,说无理则都无理,但哥哥作为兄长不对的地方多一些,应该重打哥哥一顿板子。至于地,就卖给出高价的人。’大家听了,都很佩服他将这个棘手的案子断得如此明了。

    还有关于他成为‘儿皇帝’有一个传说,想听吗?”

    “都是封建迷信,谁想听。”纪晓夫不屑地说。

    “我们想听听”,邹学明和罗峰异口同声地说。

    纪晓明说,“那我就讲讲,石敬瑭为自己编的借口,以及人们对于他成为皇帝的宽容,这也是一种对上位者的吹捧。”

    纪晓夫说,“嗯。我听听他们怎么捧这个‘儿皇帝’,还拿他做挡箭牌。”

    “呵呵,”纪晓明无奈地笑了笑,继续说,“那就听好了。

    对于这个儿皇帝,历史上还是有人认为他是天意使他登上了帝位。这方面很普通的就是用一些离奇的传言附会他。石敬瑭原是后唐明宗的女婿,在宫中人们称他为石郎,在李从珂进攻洛阳时,石敬瑭也从太原领兵赶去,据说当时京城夜里有很多狼乱窜,不少跑进了皇宫里,李从厚便让人射狼。因为‘射’与‘石’音相近,‘狼’又与‘郎’同音,因此用这件事影射石敬瑭。

    还有一件事说在后梁初年,潞州也就是今山西长治,有百姓伐树,树倒后竟自己分成了两半。里面有六个字,那就是‘天十四载石进’。朱温将树藏到库中,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等到石敬瑭当了皇帝,就有人出来说,从后唐李存勖建国到石敬瑭称帝正好十四个年头,‘天’指的是李存勖在天右二十年继位。而‘石进’指的是石敬瑭建立后晋,‘进’和‘晋’同音。还有人说,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老家镇州也就是今河北正定,祖居旧屋的旁边有座寺庙,庙里的一尊石像无故摇动起来。以此来影射石敬瑭要动摇后唐的江山社稷。在封建社会,神灵和迷信盛行,有的是百姓用巧合的事附会,有的却是当权者或者皇帝本人授意他人故意编造的。不管怎样附会,石敬瑭的恶名在历史上很难抹掉了。

    石敬瑭靠契丹的支持,也是靠武力得了帝位,和他原来一样的各地将领们也想做这个皇帝宝座,所以反叛的接连不断。再加上石敬瑭称帝后,用人和施政措施不当,民心开始背离,这又给属将们作乱提供了借口和有利时机。

    镇守魏州的节度使范延光觉得总被石敬瑭猜疑,为防以后生变,就先在魏州叛乱称帝了。石敬瑭派去的杨光远不但没有攻击范延光,反而和他合伙反叛,石敬瑭的两个儿子也先后被杀。最后叛乱虽然平息,但两个儿子却失去了,叛乱给石敬瑭的打击很大。

    后来,镇州的节度使安重荣也在北方叛乱,他对石敬瑭卑事契丹非常不满,经常斥责路过的契丹使节。最后安重荣由于部将投降而失败,自己也被杜重威杀死,但这两次大的叛乱使本来心里就对仰契丹人鼻息而憋气的石敬瑭更是急火攻心,对于其他的将领也无法信任了,病情也开始加重,在安重荣叛乱的第二年,石敬瑭就死去了。给儿子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儿子石重贵继位后,仅四年晋朝就被叛降的将领和契丹一起灭掉了。

    这就是后世记录下的一些关于‘儿皇帝’石敬瑭的典故,也为许多卖主求荣的臣子提供了挡箭牌,更是许多君王的底线。”

    “没想到石敬瑭还为自己找了那么个传说,难怪称晋。”纪晓夫不满地说,然后转移话题说,“不要再说石敬瑭了。五代十国还没有说完了,不要再转移话题了。”

    纪晓明说,“你们也这样认为?”

    “我想听五代十国,”罗峰说,“后面还有吗?”

    邹学明看了看纪晓夫,宠溺地说,“既然阿夫这么说,我没什么意思。只要晓明大哥讲得,我都喜欢听。”

    纪晓明说,“本来,我想给你们简单介绍一下石敬瑭与其他几位帝王关系,你们这样说,我就不说了。”

    罗峰说,“别,讲一下。”说着拉了拉邹学明的衣衫示意邹学明表态。

    邹学明无奈地说,“一切听晓明大哥的。”

    纪晓夫说,“既然大哥想说,就把他们的关系串一下,正好让我知道什么是‘晋唐争霸’的原因。”

    “既然妹妹也想听,做哥哥的一定满足”,纪晓明笑着说,“高祖父是石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也就是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和沙陀军都督朱耶氏从灵武入关归附唐朝,唐宪宗李纯嘉奖他,把他派到河东阴山府任副校,因守边有功历官至朔州刺史。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追封为孝安皇帝,庙号靖祖,陵墓称作义陵

    高祖母是秦氏,追封谥号为孝安元皇后。曾祖父是石郴,早逝,追封左散骑常侍,尊奉为孝简皇帝,庙号为肃祖,陵墓称惠陵。曾祖母是安氏,追封谥号为孝简恭皇后。祖父是石翌,曾任振武军防御史,追封尚书右仆射,尊奉为孝平皇帝,庙号睿祖,墓寝称康陵。祖母是米氏,追封谥号为孝平献皇后。父亲是石绍雍,本名臬捩鸡,善于骑马射箭,胸怀长远大志,服侍李克用、李存勖两代,多次创立战功,仅次于周德威,历任平州刺史、洺州刺史,死在任上,追封为太傅,尊奉为孝元皇帝,庙号宪祖,墓寝称昌陵。母亲是何氏,追封谥号为孝元懿皇后。兄弟有石敬儒即石敬瑭的哥哥;石敬威即石敬瑭堂弟,也是石敬瑭叔叔石万友之子;石敬赟即石敬瑭堂弟,也是石敬瑭叔叔石万友之子;石敬晖即石敬瑭堂弟,也是石敬瑭叔叔石万诠之子;石敬德即石敬瑭的弟弟,不知是亲弟还是堂弟;石敬殷即石敬瑭的弟弟,不知是亲弟还是堂弟;石重胤即石敬瑭的弟弟,不知是亲弟还是堂弟,石敬瑭喜爱他,将其收为养子,所以他名字和石敬瑭的儿子们一样有‘重’字。后妃有李皇后即永宁公主,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又名李亶的女儿。他的儿女有亲子分别是长子即虢王石重英,次子即楚王石重信,第三子即寿王石重乂,第四子姓名失考,第五子即夔王石重进,第六子即陈王石重杲,第七子即石重睿未封王,还有养子即剡王石重胤,那就是按‘郯王以下诸王传,《永乐大典》原阙。《新五代史》云:重胤,高祖弟也,亦不知其为亲疏,然高祖爱之,养以为子,故于名加‘重’而下齿诸子。《通鉴·齐王纪》:高帝少弟重胤早卒’。以及出帝石重贵即石敬瑭的养子,也是其侄子,石重贵于石敬瑭死后继承皇位,数年后契丹征晋,国破被俘,终年六十一岁;至于女儿有长女即长安公主。

    还有石敬瑭的先辈数次与后唐交战,又称争霸,但是当时石敬瑭还没有做皇帝。后来石重贵被臣子被叛,也就是未来的刘知远即后汉高祖。

    接下来我要说的后汉的建立与后晋的灭亡。”

    “嗯”,纪晓夫认真地说,“我终于知道了一点联系了,继续说”。

    邹学明和罗峰也点点头,示意纪晓明继续说。

    邹学明说,“刘知远也就是生于公元895年,而死于公元948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称帝后改名刘暠。他是沙陀族,太原府太原县也就是今SX省TY市人。

    刘知远自幼不好嬉戏,沉重宴言,长大后,与后晋高祖石敬瑭皆为后唐明宗帐下偏将。因曾解救石敬瑭于战场,故当石敬瑭出镇太原时,任刘知远为押衙。在后唐废帝时期,石敬瑭将要举兵,刘知远与桑维翰为之谋划,从而成为后晋开国功臣,并开始统领禁军。天福二年也就是公元937年,刘知远迁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武节度使。不久,另一位重臣杜重威代刘知远领忠武军,刘知远徙任归德节度使。天福五年也就是公元940年,刘知远待任为邺都留守。次年,徙任为BJ也就是今山西太原留守。后晋出帝即位后,与契丹断绝关系,为避免刘知远居功有异志,先后封其为太原王、北平王,拜北面行营都统。但刘知远并未出兵抵御契丹,反而在契丹灭后晋时奉表于耶律德光。他在看清契丹无法稳定中原局势的情况下,于开运四年也就是公元947年二月称帝,稳定并收取中原各个藩镇的军心。六月,刘知远入东京也就是今河南开封,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后汉建立之后,首要任务是稳定中原局势。而其中一大隐患即天雄节度使杜重威。于是刘知远几乎花费一年时间亲征杜重威,使其归服。十二月,刘知远长子魏王刘承训去世,刘知远悲痛万分,以致病重不起。乾祐元年也就是公元948年正月,刘知远更名为刘暠,数日后去世,时年五十四岁,次子刘承祐即位。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睿陵。

    想知道刘知远是怎么当皇帝的吗?”

    “想”,三人异口同声。

    “石敬瑭当了七年儿皇帝,于后晋天福七年也就是公元942年死去。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后晋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

    后晋开运元年也就是公元944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大军直抵澶州,派蕃将伟王领兵进入雁门关。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大破伟王,累迁太原王兼任北面行营都统,北平郡王、太尉,之后诛杀吐谷浑白承福等五支部族共四百人,以另一部族的王义宗统领五族中其余的人,又在朔州阳武关再破契丹。刘知远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调遣,作战中逗留不进,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一下。

    后晋开运四年也就是公元947年正月一日,契丹进犯京师,俘虏了后晋少帝石重贵北去,后晋灭亡。二月一日,耶律德光具办汉族的礼制衣服,登上崇元殿接受朝拜,诏令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称年号为会同十年。刘知远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耶律德光诏令褒扬嘉奖,称刘知远为儿子,并赐给一根木拐。按契丹的礼法,贵重的大臣才能得到这种赏赐,就像按汉族礼仪赐给假节一样。王峻拿着木拐,契丹人望见他都纷纷到路边避让。王峻回来后,对刘知远说契丹政治混乱,一定不能攻占中原,于是便商议建国。至于建国称帝则是一个开始。

    这时,秦州节度使何建归降后蜀。后晋开运四年也就是公元947年二月十二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他的文武将吏等,认为中原没有主人,刘知远的威望日益隆盛,众心所归,写信劝他登上帝位,刘知远谦让不答应,此后众官三次上书,诸军将吏、贵臣耆老,一个接一个地恳切陈请,才发布文告应允。十五日,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他没有马上改国号,但弃开运年号,而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接着,刘知远下诏禁止为契丹括取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于是晋朝旧臣纷纷投诚归附。

    契丹在中原人民抗击下退出后,同年六月刘知远进入开封并建都,改名为暠,改国号为汉,改天福十三年为乾祐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称帝。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果然深得人心。契丹军进入中原后,到处以‘打草谷’的名义掠夺财物、杀害无辜百姓,中原地区人民反抗不断,耶律德光被迫北撤,留萧干守卫汴京,刘知远看准时机,采纳了郭威‘由汾水南下取河南、进而图天下’的正确建议,命史弘肇为先锋,举兵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很快拿下了洛阳和汴京。刘知远稳定中原局势后,令魏州的杜重威移镇归德也就是今河南商丘南,与原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对调,杜重威抗命不从,刘知远令高行周与慕容彦超率军讨伐杜重威,杜重威誓死守城,汉军日久无功,刘知远恐生他变,亲自来攻,死伤甚巨,刘知远见强攻不克,多次遣人招降杜重威,许以不死,此时魏州粮草用尽,城中将士多逾城逃亡,十一月二十七日,杜重威出城投降,刘知远言而有信,没有杀杜重威,封其为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楚国公。至此,中原基本上平定。

    至于后汉灭亡,那要说一下其子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这也是后汉的最后一个皇帝。

    后周也就是公元951年到公元960年,中国五代时期中原最后一个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共历三帝,享国十年。

    汉乾祐三年也就是公元950年,后周太祖郭威在后汉隐帝刘承祐时起兵反叛,于次年也就是公元951年夺取皇位,建立后周,也是后来称为‘郭周、柴周’。郭威登基后减免徭役,整顿军纪,打击腐败,为后周之后的征战打下基础。显德元年也就是公元954年,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即位,即后周世宗。柴荣在高平之战中成功抵御北汉的进攻,稳定了政权。随后通过对禁军的改革,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努力清除五代弊政,使国力增强。从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55年到显德五年也就是公元958年,柴荣三次南伐南唐,迫使南唐取消帝号,割让长江以北地区。同时派偏师伐后蜀,收取秦、凤、阶、成四州。显德六年也就是公元959年,柴荣亲自率军北伐辽朝,收复辽所占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及莫、瀛、易三州土地。正当大军挺进的关键时刻,柴荣病重,遂回师开封。同年柴荣因病驾崩,其幼子柴宗训登基,即后周恭帝。显德七年也就是公元960年,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迫恭帝禅位,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后周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中国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

    作为五代中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世宗柴荣推行的改革,顺应了当时的形势,为后来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至于十国的历史开始与灭亡,也是唐朝藩镇割据政权建设的结果。

    前蜀也就是公元907年到公元925年,五代十国之一,后梁开平元年也就是公元907年由王建所建的割据政权,定都于成都也就是今SC省CD市。前蜀历二主,共18年。

    后梁开平元年也就是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蜀王王建不承认后梁的正统性,便率领官员、百姓为已亡的唐朝痛哭三日,随后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即前蜀高祖。公元912年,王建因击退岐军入侵而受尊号为‘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同年后梁太祖朱温派光禄卿卢玭出使前蜀,并在书信中称王建为兄。公元916年,王建改国号为‘大汉’。公元917年,王建恢复‘大蜀’国号。公元924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李严出使前蜀,以探虚实。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率六万大军攻打前蜀,大军所到之处,州县无不迎降,很快就进逼成都城。面对兵临城下的唐军,束手无策的王衍只得投降,立国18年的前蜀宣告灭亡。

    前蜀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后蜀也就是公元934年到公元966年,又称孟蜀,是五代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立的政权,定都成都。共二帝,历32年。

    同光三年也就是公元925年,后唐攻灭前蜀。不久,中原大乱,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嗣源夺得帝位。时任西川节度副使的孟知祥训练军队,准备割据蜀地,平定叛乱,整顿吏治,成都始安。中原大乱结束之后,后唐明宗李嗣源授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也就是公元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次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孟知祥之子孟昶颇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是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维持了30多年的安宁和平。北宋乾德二年也就是公元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伐后蜀,次年也就是公元965年一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乾德四年也就是公元966年,北宋将当地所有反抗全部镇压下去。

    后蜀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比前蜀要小,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南吴,又称杨吴也就是公元902年到公元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有二都,分别为西都金陵府也就是今江苏南京,以及东都江都府也就是今江苏扬州。历四主,享国三十五年。若从公元892年杨行密受封淮南节度使计,为46年。杨吴政权创立者杨行密起家于庐州也就是今安徽合肥,依附于淮南节度使高骈,后势力渐强,遂占领扬州,扩大地盘,于景福元年也就是公元892年八月受封淮南节度使,而后逐步兼并东南各军阀,唯独与割据两浙的钱镠形成对峙,于天复二年也就是公元902年受封吴王。到天祐二年也就是公元905年,杨行密去世时,杨氏吴国已经成为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杨行密死后,子杨渥继位,荒淫放纵,大臣徐温于天祐四年也就是公元907年,发动政变夺得大权,次年弑杀杨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为主,从此杨吴遂为徐氏所把持。天祐十六年也就是公元919年,杨隆演称吴国王,改元武义。顺义七年也就是公元927年,徐温死,养子徐知诰继任其权位,扶持杨隆演之弟杨溥为帝。天祚元年也就是公元935年,徐知诰也就是李昪,受封齐王,至天祚三年也就是公元937年,杨溥被迫禅位于徐知诰,杨吴遂亡。

    杨吴为五代前期南方最强大的政权,疆域囊括今江西全境、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地区,此外还占有淮北一隅的海州也就是今江苏连云港,全据东南富庶之地。杨吴政权控制江南淮南,其间也未发生规模较大的战争,与南唐的交接也是以和平方式完成。为东南营造了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恢复了唐末以来被破坏的经济,为北宋江南淮南的繁荣奠定基础。

    南唐也就是公元937年到公元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也就是今JS省NJ市,传三世即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

    南吴太和七年也就是公元935年,南吴睿帝杨溥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升元元年也就是公元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又称徐齐。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升元;升元三年也就是公元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保大三年也就是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出兵灭闽,俘王延政。保大九年也就是公元951年,南唐乘南楚内乱,派兵灭楚,马希崇降。但不久,楚国故地被周行逢夺取,南唐未能巩固所占之楚地。中兴元年也就是公元958年,李璟去帝号,称国主,并向后周称臣。宋开宝四年也就是公元971年,李煜去除“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并请求宋廷罢除不直称其姓名的礼遇,被宋太祖批准。宋开宝八年也就是公元975年,宋兵攻占金陵,李煜奉表出降,江南政权正式灭亡。

    南唐最盛时幅员三十五个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李昪即位后,继续保境安民,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与同时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尤为昌盛。人口约五百多万,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吴越也就是公元907年到公元978年,又称义忠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统治者为临安钱氏。由钱镠在后梁开平元年也就是公元907年所建,定都杭州。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太平兴国三年也就是公元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72年;从唐景福二年也就是公元893年,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算起,至灭亡前后存86年。

    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向后梁称臣,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钱镠一面向中朝称臣,一面则自为朝廷。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号,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号,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原王朝的年号。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原皇帝。

    吴越国自钱镠晚年与南吴通和以后,除两度遣兵入闽国外,并无重大战争。在十国中,吴越国是比较安定的地区。钱镠修筑钱塘江石塘,又置都水营使,主管水利事业,专管治河筑堤,发展了太湖一带的圩田。通过这些措施,使境内农业生产获得发展。

    吴越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约为现今ZJ省全境、JS省东南部也就是SZ市、SH市和FJ省东北部也就是FZ市一带。吴越国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为正朔,并且接受其册封。

    闽国,又称殷,也就是公元909年到公元945年,五代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府也就是今福建福州、建州也就是今福建建瓯。统治区域与今FJ省大致相当。

    后梁开平三年也就是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后唐同光三年也就是公元925年,王审知去世,其长子王延翰继位。后唐天成二年也就是公元927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杀死王延翰夺位,并于长兴四年也就是公元933年称帝,建都长乐府也就是福州,年号龙启,之后闽国政变内乱不断。闽天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45年,南唐于闽国内乱时出兵将其攻灭。

    南楚也就是公元907年到公元951年,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史称马楚,以潭州也就是今长沙,为首都。自公元907年马殷受封楚王开始,南楚共44年,若从公元896年马殷割据湖南开始计,为56年。

    南楚创建者是许州鄢陵也就是今河南鄢陵人马殷,乾宁三年也就是公元896年,马殷至长沙,自为武安留后,唐朝任命他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乾宁四年也就是公元897年,唐昭宗任命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他逐个讨伐消灭了湖南境内的割据势力,统一了湖南。后梁开平元年也就是公元907年,朱温封马殷为楚王,后唐天成二年也就是公元927年,建立楚国,以潭州为都城,改名长沙府。马殷在政治上内靖乱军、外御强藩,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长兴元年也就是公元930年,马殷卒,遗命诸子,兄弟相继,马希声随即继位,马希声奢侈无度,马希范袭位后在位时间较长,期间出现兄弟内争,马楚政权已经慢慢走下坡路。天福十二年也就是公元947年,马希范卒,马氏兄弟相继为战,马希范其异母弟马希广袭位,马希萼不满,与其争国。湖南大乱。公元951年,南唐乘机派大将边镐攻下长沙,南楚亡。

    南楚全辖1府1监27州,即29州、府、监。领县106。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南楚在建国之初就奉行‘上奉天子’的政策,除马希萼向南唐称臣外,其余都承认五代各朝为宗主国。

    南楚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展了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另一方面倡导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湘文化。

    南汉,也就是大越,即公元917年到公元971年,是五代十国之一。统治范围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历四帝,国祚54年。追溯至唐天祐二年刘隐正式担任清海节度使算起,刘氏政权历五主,存在长达67年。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

    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也就是今GD省封开县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逐步统一岭南,进位清海节度使。后进封为南海王。刘隐网罗中原南逃的士人,留置幕府。并新、邕二州,平江东70余寨,又凿禺山扩建广州城,名为新城,城内建双阙。一跃成为岭南强藩。刘隐死后,其弟刘岩袭封。刘岩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也就是公元917年,在番禺也就是今广东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后又更名刘䶮,史称南汉高祖。南汉立国后,参照唐制立国,建三省六部等中央机构,开科取士。以文人和宗室诸王出任节度使,削弱方镇权力、逐步摧毁方镇制度。对外结好邻国,鼓励通商贸易,国势日趋富强。

    南汉中宗刘晟时期,南汉乘南唐灭楚之机,定宜、连、梧、严、富、昭、柳、龚、象等州,南汉始尽有岭南之地。南汉的行政区划基本继承唐朝的建制。南汉升广州为兴王府,作为国都。在州县稀疏的粤东和粤北,增置1府4州。南汉后期,全境共辖60州、214县。

    南汉政权为了科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南汉统治者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南汉统治者还亲近宦官,使得宦官势力逐渐成长,参与朝政。刘晟在位时期,宠信宦官,使宦官势力迅速膨胀,参与朝政,专权乱国。晚年时,中原王朝经过周世宗的改革,吏治清明,军力强盛。盘踞湖南的几支割据势力也与南汉关系交恶,切断了其与中原王朝的交往通道。南汉周边的局势发生较大变化。乾和十六年也就是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刘晟去世,刘鋹以长子的身份继位,时年十七岁,改年号为大宝,史称南汉后主。由于刘鋹的朝臣除了太监,便是女官,管理十分混乱,而刘鋹又追求荒淫奢侈的生活,导致国库亏空,他便增加赋税,横征暴敛。而阉人大量出现,仗势横行霸道,使军心不稳。

    关于刘鋹投降亡,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你们想听吗?”纪晓明笑着问众人。

    众人点头示意讲下去。

    “刘鋹的灭亡就像大清看到洋人的大炮时的情况一样。他比大清还严重的是,朝廷无人可用。大宝十三年也就是北宋开宝三年,即公元970年,北宋派潭州防御使潘美率军攻打南汉,宋军驻扎在白霞。南汉旧将先前多因谗言而被杀,宗室亦遭翦除殆尽,掌兵权的只有宦官而已,城墙、护城河,都装饰为宫殿、水塘;楼船战舰、武器盔甲,全部腐朽。刘鋹派遣龚澄枢驻守贺州、郭崇岳驻守桂州、李托驻守韶州以防备宋军。不久,宋军接连夺取南汉的贺州、昭州、桂州和连州。刘鋹高兴说:‘昭、桂、连、贺四州,本属湖南,现在宋军夺取就已满足,不会再南下攻打南汉。’其愚昧大多如此。同年十二月,宋军夺取韶州。

    大宝十四年也就是北宋开宝四年,即公元971年,宋军节节进逼,刘鋹挑选十几艘船,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还没出发,宦官与卫兵就盗取船舶逃走,刘鋹只好投降,南汉灭亡。公元971年,为北宋赵匡胤所灭。

    南平也就是公元924年到公元963年,又称荆南、北楚,是高季兴所建立的政权,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也就是今湖北秭归、峡也就是今湖北宜昌三州。历5王,共39年,从未称帝。

    后梁开平元年也就是公元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民,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也就是公元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也就是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南平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江陵也就是今湖北荆州。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乾德元年也就是公元963年,纳地归降。

    北汉也就是公元951年到公元979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都城晋阳也就是今SX省TY市。领土为十二州,位置大致在现代的SX省中部和北部。北汉依附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后被北宋所灭。历四帝,共28年。

    乾祐三年也就是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佑猜忌大将郭威,竟将郭威留在开封的家人灭门,又派人刺杀在外带兵作战的郭威,哪知刺客是郭威的亲信,将事情经过全部透露给郭威,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和思想准备的郭威被逼反叛,在邺都也就是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

    十一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公元951年1月1日,隐帝被杀。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政权。

    刘崇称帝后当年即派兵攻打晋州和隰州,被后周击退。同年四月刘崇遣使前往辽朝,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请求册立。六月,辽朝派燕王述轧等,册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刘崇改名刘旻。九月北汉和辽合兵再度攻打晋州,连续攻城50余日仍无成果,年底后周援兵赶到,此时联军已无斗志,纷纷逃亡,阵亡者中有三四成竟是因踩踏和坠崖死的。

    后周显德元年也就是公元954年,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不久北汉就和辽联兵南下,打算乘后周内部还不稳定时予以打击。辽派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衮率领万余骑兵和北汉会师晋阳,刘旻亲自统帅三万人马,和契丹合兵南下。后周昭宁节度使李筠派部将穆令均率领两千人马迎击北汉军队,自己率领主力在后面扎营。北汉前锋都指挥使武宁节度使张元徽设下埋伏,自己佯败诱敌。结果穆令均中伏被杀,后周军队损失惨重。

    柴荣决心亲征,于是从大梁统帅禁军出发。刘旻不知道柴荣敢亲自出征,他看潞州城坚固,一时难以攻取,就越过潞州不攻,南攻泽州也就是今晋城,直取大梁。北汉兵的前锋与后周军在泽州高平县以南相遇,被周军击退。柴荣怕北汉军撤退,加紧前进。刘旻在巴公原排开阵势准备迎击。自己亲自率领中军,张元徽率军在东,杨衮率契丹骑兵在西,军容极盛。

    赵匡胤当时还是后周禁军将领,他先招呼同伴向前冲锋,又请张永德率军从左翼出击,自己率军从右翼出击。张永德同意,两人各率领两千人马随周世宗出击。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北汉骁将张元徽被阵斩,汉军士气低落,后周军乘着越来越大的南风猛烈进攻,北汉军大败。虽然刘旻亲自挥旗激励将士,但是也制止不住北汉军的溃败。后周军一路追杀到高平,北汉兵的尸体遍布山谷,丢弃的军资器械到处都是,另有数千北汉兵投降。刘旻仅率领百余骑兵狼狈脱逃,后周军大获全胜。柴荣乘胜进围太原达月余。

    后周兵退后刘崇去世,葬在交城北山,庙号世祖,子刘承钧继立,改名刘钧,奉辽帝为父皇帝。天会十二年也就是公元968年七月,刘钧因宋军压境,国势日窘忧愤而死,刘钧的外甥刘继恩即位。同年九月,刘继恩被侯霸荣杀死,刘钧另一个养子刘继元当了北汉皇帝。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也就是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支援北汉的辽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至此灭亡。

    宋太宗深感晋阳自古为帝王龙兴之地或割据势力反抗中央政权的巢穴,传为‘龙脉’,而晋阳城地形险要,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百姓习于戎马,人性劲悍,难以掌控,宋太宗惧怕此地再出割据政权危害北宋,同时愤恨于晋阳城军民的长期顽强抵抗,称此地‘盛则后服,衰则先叛’,遂以开封太原星宿不合为借口诏毁晋阳,先迁城中士绅富户在开封洛阳,又火烧城市,城中老幼被烧死或逃跑被踩踏致死者不计其数,并征发数万人削平晋阳北部的系舟山山头,曰‘拔龙角’,并下令决汾水、晋水冲灌晋阳城废墟,禁止任何人在当地居住,彻底将晋阳摧毁。

    五代十国讲完了,真是乱世出枭雄,五代十国的兴衰只在一念之间。

    真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的生死只在统治者的一念之间。现在许多盗墓行为多来自于宋朝。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君王也有军队专门寻宝,但是关于‘龙脉’的传说该来自于秦朝。到了宋朝,因为听信了传说,一城被废确实可怜。”

    “确实,”纪晓夫同意地点头说,“一城的百姓和建成的城池何其无辜。就像古书记载阿房宫被毁一样。多少人们的血汗被焚烧殆尽。虽然都说那是奢侈宫殿,但是重建家园更是劳民伤财。”

    “哪像新中国和清朝,去了北京城,还是旧殿翻新重新使用,旧物换主,又不是物的错,关键看主的观念。”罗峰点头笑着说。

    “我同意你们两个的想法。古代有太多的逼不得已。统治者则城而建,希望的是‘君权神授’,当然要问天尊神意。”邹学明笑了笑,继续说,“君王只是想借天堵住悠悠众口,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