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明月
繁体版

第十三章 收粮

    太阳渐渐西斜,轻拂的风渐渐带着清凉,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告别,悠悠地往家里赶。

    “那是”一个戴着草帽的精壮汉子望着远处稀稀拉拉的一群人,蓦然醒悟,“山贼又来了,这群不劳而获的蛀米虫。”

    坐在路上,背靠柳树休息的中年汉子,望了望山贼,“有郑刺史在,这群山贼不敢在郑家庄内过分生事。况且,郑二爷每年塞那么多钱给他们,来求平安,料也知足。只是苦了其它村镇,生活本已艰苦,还得交双份粮饷,有时钱不够,粮不够,还得人来凑。”

    中年汉子低下头,叹息一声:“我媳妇老家就常常受到威胁,整个村镇的人活得颤颤惊惊,朝不保夕,多少小姑娘被抢上山。我年前去过一趟,刚好碰上山贼到来,那哭声,每每使我胆寒。”

    青年握紧拳头,咬着牙齿,脸颊绷紧,“可恨的是官府毫不作为,只知收粮不知剿匪。”

    “怎么作为?就靠那几个小捕快,断山寨大寨主可是一个高手,冯拳师和王拳师两人联手,一招即败。”

    “帝国就不管管!‘天玄门’的高手呢?”青年不甘心地反驳。

    “我们这种穷乡僻野,哪在大人物的心中有一丝份量,‘天玄门’高手更是不屑一顾。怪只怪郑家庄武运不通,根基浅薄。”

    “喂!那边的两个,去,把你们郑二爷给我叫出来。”张根牛在马上大声叫和,粗犷的嗓门刺得人耳朵生疼。

    中年汉子和青年对视一眼,一脸疑惑,怎么断山寨不进去找郑二爷了。

    “叫你们呢?愣什么愣,赶紧的,傻啦吧唧的!”

    “哄,三寨主威武!”一群土匪在后头欢呼。

    青年握紧拳头又松开,握紧又松,来回几次,才深呼吸一口,扭头往庄中走去。

    “这个人傻呆傻呆的,跟我以前乞讨过的小男孩一样。”张根牛对褐衣青年说。

    郑府内,郑文玄正阅览着账目,得知这个消息,眉头紧皱,苍白的脸上愈加苍白,“多事之秋。”

    郑家庄路口,郑文玄带着一个方头方脸,身体粗壮的中年人和一个弯腰驼背,老于常人的中年人,匆匆赶来,身后跟着十几个精壮汉子和一群闻风赶来的庄民,郑凡等也混在其中。

    郑文玄扫眼山贼的队伍,“敢问阁下是断山寨的三寨主张根牛?”郑文玄拱了拱手。

    “没错。”张根牛抱手于胸前,坐在马上居高临下地望着郑文玄。

    郑文玄皱了皱眉,提了提鼻子,声音有点冷“怎么不见二寨主。”

    “二哥?你不用找了,这次是我负责你们庄的收费。”

    “那好”郑文玄招了招手,三大车的粮食被运了出来,“这是这次的粮食。”

    郑文玄伸手递向旁边的方头粗壮中年人,“冯拳师。”

    冯拳师从怀里提出来鼓鼓囊囊的一大钱袋子,递了过去。

    郑文玄双手抱着钱袋,“三寨主,这是半年的粮食和银钱。”

    张根牛伸头瞅了瞅,头微抬,看着天,“总共有多少。”

    “一万斤大米,一千两银子。”

    张根牛望着褐衣青年。

    “够了,够了,二当家每回也是这么多。”

    “哼!再给我多加一半。”

    “什么。”庄民们议论纷纷,现场嘈杂一片。

    “太可恶了。”李远观挥了挥紧握的拳头,圆胖的脸上眼睛倒竖。

    “就是,欺人太甚。”小泥声援道。

    郑钱珏忧心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抖动的手。

    郑凡望着山贼,皱了皱眉,不发一言。

    “不知三寨主为何加价。”郑文玄紧了紧手。

    “加价还需要理由?我是山贼,抢你天经地义,就跟我是乞丐,向你讨饭天经地义一样。”张根牛大吼,内心暗想‘加价,当然是为了娶老婆,当初我在村里娶不到老婆时,就发誓今生至少娶十个老婆,如今才五个,况且郑家庄的女人水灵白净,乞讨时我就看上了。’

    郑文玄按住愤怒,“三寨主,鄙庄财力有限,恐难满足。”

    “谁信呐,这临近谁还比你们有钱。”张根牛一脸鄙视的望着躁动的人群。

    “最近资金周转不。。。。。”

    “别说了。给钱,老子就走人,不给钱,就抢人。”

    “岂有此理”冯拳师气愤地抡起棍子就要上前,却被驼背的王拳师阻止。

    人群里一片骂声,大家躁动不已。

    “这是方大寨主的意思还是钱二寨主的意见。”郑文玄冰冷着脸。

    “谁都不是,这是我的。”

    “郑刺史还在朝。。。。。”

    “郑什么郑,有事找我大哥说去,现在给钱抑或给人。”

    郑文玄全身颤抖。

    “三寨主好。”一个五官分明的小男孩跑到张根牛的马前,恭敬地行了一礼。

    “嗯,什么事。”

    “您是要去哪啊!”

    “你这娃子瞎了吗?我当然是去你们郑家庄了。”

    “你去郑家庄是不是要一万五千斤大米和一千五百两”

    “是的。”

    “这里是不是只有一万斤大米和一千两银子。”

    “是的。”

    “郑家庄一万五千斤大米和一千五百两银子,这里一万斤大米和一千两银子。”

    “对。”

    “郑家庄一万五千斤大米。。。。。。”

    。。。。。。

    “所以这里不是郑家庄啊,这里只有一万斤大米和一千两银子。”

    “一万五,一万,一千五,一千。”张根牛使劲挠着头,“老师当初没有教我这个啊!”

    “好像有点道理。”

    “是这个理吧!”

    “一万五,一万,一千五,一千,他说得对啊。”

    山贼里热闹纷纷。

    张根牛甩落手,鼻子重重的喷了一口,望着褐衣青年,“你说,对不对。”

    褐衣青年望了望瞪大眼睛的光头,又转身望了望热烈讨论的土匪,有心说不,又恨他自作主张,无事生非,想说是,又怕事后追究,忙说“听大伙的。”

    回头“大伙说对不对。”

    “对。”

    “奶奶的。”郑根牛拍了拍头,“去郑家庄怎么到了这里,掉头回去问问郑家庄在哪里。”

    一伙人掉转身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