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做皇帝
繁体版

第两百一十八章 永昌侯怒琼安

    敛寻城(今维西),永昌侯府。

    浪穹诏首领,永昌侯怒琼安正把玩着一块埙,同时看着眼前的书信。

    “大王,这丽江侯的倒是清晰,立刻就请降了,还真不是一般的快。”

    几个汉式儒衫的文人,捋着胡须笑着对怒琼安说。

    怒琼安点了点头:“确实让我没想到,不过这样也好,倒是省去了我们强攻的花费。”

    “确实。”文人们笑了起来。

    本来他们认为丽江县得打,没想到对方这么麻溜的就投靠了过来。

    这一下,不仅省去了攻打的消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可以尽快通向丽江,然后打进蜀南部,最好是攻克南中郡(宁州的一个郡),彻底将蜀州的触手挡在长江外。

    “大王,若是想要成就一番霸业,此次进兵,我国当尽快运抵铁桥城,顺着牦牛河而下,先拿下丽江县才是关键!”

    “确实。”几个文人纷纷点头。

    怒琼安也想了一下,点了点头道:“有几位先生在,琼安未来可期!只要拿下南中,挡住太子兵马,回头上表长安,求封王爵。届时开府建牙,琼安定然不吝啬爵禄,以厚待诸位。”

    “大王客气了!”

    这群文人一边说客气,但是眼神之中的兴奋,也是难以言喻的。

    没办法,中原世家把持的天下,他们怎么可能让利给这群人?

    读书读书,学成文与武,货与帝王家。

    这本身就是儒家教化之下的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

    子曰:学而优则仕。

    儒家也是很强调阶级的,否则怎么可能往后千年一直被历代帝王不断加冕呢?

    就是能用来维护统治嘛!

    但是现在的汤国社会已经看不到希望了。

    他们也没有科举这一条路来束缚在一个体系内,进而只能自己出来找活了。

    对于汤国毫无信心,那就很少有人会继续投资汤国了。

    不管是他们还是淳于覃,乃至呆在西域诸国任职的汉人,乃至高句丽上层的汉人汉裔,全是世家垄断阶级之后,他们无可奈何的只能离开中原前往四周开拓生存空间。

    虽然艰苦,但是几百年下来,谁又不能说他们没有起到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

    只是这种交流方式,显得被动和消极。

    应昭想要改变这个,但更多的还是优先给已经爆满的中原人口找到最近的生存空间。

    所以应昭必须请出一批人离开他们的开辟的土地,转而去当马前卒开辟另一片土地。

    这个过程很艰苦,也很血腥。

    但不得不这么做。

    若是再消极下去,马上全面进入温暖期,而且科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在加上东西方的交流强度加大,所有技术都要迎来第三波爆发。

    第一波是秦汉时期。

    第二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三波隋唐。

    第四波宋元明。

    这是古代历史上本来就有的爆发节点。

    也是伴随着战争和安定不断延展而形成。

    总之,应昭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着现在中原科技天下无敌,尽快对四方熟地和藩属们进行归化。

    毕竟开发也需要时间。

    而年过四十的永昌侯怒琼安则是野心勃勃。

    他想要找机会给自家族人争取一个生存空间。

    这个时期的浪穹诏,不是洱源过来的浪穹诏,而是泸水县这里迁出来区区三十年的怒苏人。

    也就是怒族的祖源之一。

    怒琼安的名,都是元德先生召见他的时候,给他取的名字。

    因为他自称怒苏族,并且他是个汉怒混血,加上他的父亲带领着族人走出大山,终于是在敛寻扎根,所以传承到了怒琼安的身上,他选择在十几岁的时候求见元德先生,当时的西南大都督。

    用朝贡的方式,换来了朝廷赐下的一个熟番的称号,也就是所谓的六诏。

    没错,六诏册封始于西南大都督元德先生时期,文宗朝时候进行册封。

    而他本人在母亲的教育之下,前往长安读书,回来之后,一步步改造自己的部落。

    现在他可是一番诸侯。

    永昌一郡,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如果能趁着这一次机会再进一步。

    未来他甚至有可能割据南中,成为下一个爨氏。

    爨氏终究是珠玉在前,他们控制了南中一百多年,还是让怒琼安十分向往的。

    但怒琼安也明白,想要控制南中,除了本族之外,剩下的就是积极容纳汉人,或者干脆汉化,唯有如此,才有希望。

    汉人……

    怒琼安并未对汉人有抵触,但许多喜欢不劳而获的乌蛮人(彝族、傈傈族乃至纳西等都属于这个族群,但汤国现在通常是用来称呼生番和喜欢劫掠的滇西北族群)加入了他的麾下,成为他的战力之后,依旧习性难改。

    这群人,才是怒琼安最头疼的。

    “诸位先生,乌蛮人,如何处理?”

    怒琼安放下手中的文书,虽然已经拟定了出兵,但有些东西还是要处理一下。

    尤其是乌蛮人。

    一旦他们大军开拔,本地少了制约,残留在民间的乌蛮人,随时可能对汉人进行抢劫。

    汉人的辛勤劳动,这才换来了现在永昌郡连年的发展,他可不想因为他的离开,进而导致后方的粮仓败坏。

    几个汉人也是一愣,乌蛮人……

    有点爪麻!

    这群家伙现在每天都在闹。

    今儿个说什么汉人走了他们的路不给钱,然后就去抢汉人的家,结果官员带兵过去一看,路是侯府出钱修的,但是乌蛮人拦路设卡,硬是要汉人给钱,不给钱他们就抢。

    汉人给了,他们就会觉得汉人好欺负,然后等到他们部落男人要结婚了,就下山抢婚。

    不给,那闹得更大,指不定就冲你家抢劫杀人了。

    你反抗,那就大打出手。

    乌蛮人闹腾的事情可不小,有一次敛寻城外一处汉人的寨子被乌蛮人抢了,双方大打出手,直接引发一场接近六千人的村战。

    双方在山林和谷地之间相互攻伐,而汉人比他们更狠,破开乌蛮寨子也不管你是不是敌人,只要不是汉人族系就全数斩杀。

    整整打了一年,打得很多乌蛮人都怂了,毕竟谁也没想到汉人居然这么狠,赶紧去找怒琼安救援。

    怒琼安带兵镇压,同时将几个杀人最狠的汉人头目和乌蛮人头目全部斩杀,剩下的阿猫阿狗则迁往铁桥城和德钦县,省得他们又打了起来。

    自那之后,乌蛮人也不敢随便的乱抢乱杀了。

    毕竟汉人也是会反抗的,下手还贼狠。

    但冲突依旧在。

    所以一提到如何处理,他们都皱眉。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大王,不如征召他们入伍,一部分屯于保山(今保山),一部分屯于拓南城(今永德东),一来防御丽水侯、银生侯,二来让敛寻城得以安稳。”

    “嗯……”怒琼安陷入了沉思。

    这么做,确实最合适。

    保山县和拓南城都是丽水侯为了促进同盟,特地赠送给怒琼安的。

    按照丽水侯的意思,他想要滇西南和十八甸,跟三十六洞,剩下的可以全部给他和银生侯。

    银生侯则是拿走了望部(今沧源)、芒天洞(今孟连),以及对黑齿部落的宣称权。

    丽水侯出了大血,地给了,但是人他带走了,毕竟滇西南和十八甸乃至蒲甘城都需要人口开发,这些地方他可以不要,但他需要有永昌侯和银生侯去当挡箭牌。

    不然天兵一到,鬼知道他的江珊还能不能稳固。

    因此将人口迁徙过去,确实是个办法。

    正好这两地需要发展。

    “大王,其实保山更适合当做王畿。”

    又有文臣提示了一句。

    永昌侯点了点头,论地理位置和土地面积,保山比敛寻城更合适。

    “既然如此,那就安排一下吧,先充实地方。然后其他人随我起兵,先克了丽水。”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