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君寿与天齐
繁体版

京都政变 各家争言 2

    马儿依旧奔波着,哒哒的跑在僻静的大道上。

    车内温润,烛影憧憧。

    沈羿苛为宋延倾斟茶,低眸道:“那人是致远侯独子林玉蛟。”

    宋延倾收回视线,看向他,不知在想些什么,只轻轻的应了一声。

    沈继续道:“如今陛下愿意提拔些寒门贵子,京都各世族也都收敛了不少。”

    “就说这两年前被查案流放的顾家独子——顾城也,算是枪打出头鸟,后来被褚老将军用一纸婚约保下,如今在北境跟着褚小将军征战,也算有了些功绩。”

    宋延倾抬眼,指腹摩挲着杯壁,看着沈羿苛,自言道:“婚约?”

    沈羿苛低眸一笑,补充说:“褚家人丁单薄,自然是和流川郡主的婚约……”

    宋延倾听罢,饮下热茶,眸子漆黑透亮,看不清思绪悲喜,只微微点头,似是等着他继续说。

    “还有那尚七,尚慕思,家中排行老七,她爹是京都数一数二的富商,主要做矿产生意,虽是一介女流,却颇有商门风范,成年后便随着她的兄长商行队伍走南闯北,也不怎么回京。”

    “我说的这些……都是郡主的好友,我知道都察院名贴详记大都是你亲自过目,只是京都风云诡谲,人脉交际繁杂,若不能熟知全局,怕是不好行动。”

    “有话大可直说。”

    沈羿苛一摆袖,无奈朗声道:“也罢!我便是代华舒问你,都察院名贴万万,上到权臣下至街边乞丐,事无巨细,皆记录在册,知天下事,唯独少了一人……不过,你向来有主意,我可什么都不管了,华舒那边你自己搪塞过去便是,大家只等着给你接风洗尘。”

    “你也知道的,都察院如今大多是从刑部大理寺调过来的,也有一部分是近年遴选所得,虽说有些急事难事你也偶尔亲自来过一两回,但也要多多露面,不至于大家连都御史大人都不认识……”

    “倒还不如不来京都呢。”

    “以前是碍于天官身份,如今尘埃落定,世上便再无天官,你……”

    沈羿苛投去一枚同情的目光,从前碍于天官身份,不好露面,只得躲躲藏藏,如今有天子助力,巫族覆灭换得他安稳,唉,东躲西藏惯了的,可怜的娃。

    宋延倾朝后半倚着,眼尾飞起,微仰着下巴,不屑转眸,紧闭着嘴一言不发,只冷哼一声。

    ?

    沈羿苛脸上一阵抽搐……

    “我想多了,原是你嫌我啰嗦……”

    月绕枝头,白纱拂红墙。

    褚寿随着那内官快步走在虹桥之上,踩着实木,发出硿硿的声音。

    褚寿低身揉着膝盖骨,尽力跟紧他的脚步,一拐一拐的,身形有些不稳。

    疾走几步,终于忍不住,一跺脚,甩着轻纱袖袍,索性发起火来:“我说……小内官,我!”

    褚寿义愤填膺的指着自己。

    我!前天一路北上去了苍嘉城,早上鸡还没醒就起来准备祭天事宜,又坐了一天马车,我脑袋都快要炸了,脚后跟都要平了,走这么快急着投胎吗?

    小内官转头满头大汗,面色发白,满是急切的眼神,褚寿看着这一幕有些话又被咽了回去。

    “郡主,您有什么吩咐?”

    褚寿讪讪笑道:“无事无事,带路带路。”

    对面虹桥上,有二人走着,一人眼热,虽相隔甚远,却一眼便瞧见了他们,惊喜道:“许大人,您瞧那廊上走着的,像不像……我明齐的小郡主?”

    说话这人是大理寺卿卫筹,五十又八,中等身材,常以笑脸迎人而遇事果断决绝,作风狠辣,人道笑面虎。

    被他换作许大人的则是刑部尚书——铁面无私许纯如许大人,年近花甲,依旧精神矍铄,眼睛明亮,依旧正直坦荡,是不变的端人正士。

    许大人摸了把胡子,转头望去,开口道:“郡主?瞧那绿衣,应该是了。”

    “这郡主可是奉旨回京?如若不是,那得要问上一问。”

    许纯如摇头笑了笑道:“郡主自小便有主意,可谓是事事有把握,老兄你啊,莫要再在一个坑里掉两回。”

    卫筹听罢,仰头朗声大笑道:“惭愧惭愧啊,多谢许大人提醒。这年轻一辈人才济济,咱们两个老朽还是躲远点好。”

    许纯如捋着山羊胡,应道:“连宰辅都闭着气儿不过问,哪儿轮得着咱俩。”

    卫筹笑得狡黠,又转头看向对面廊桥,故作神秘道:“是吗?我看不见得吧。”

    不一会儿,褚寿便迎面快步走来,上前恭敬行礼,沉声道:“见过许大人,见过老师。”

    两人负手,皆受礼轻轻颔首,卫筹语重心长道:“嗯,亏你还记得我这个老师,那老夫便多嘱咐你几句……”

    卫筹抬手指了指身后,继续道:“前面啊,是个烦事窟,我俩啊,都唯恐避之不及,你呢,别看那些人群情激愤,也少与他们搞什么看起来像结党营私之类的破事,与娘娘叙完旧便快快回家。”

    褚寿低眉顺眼的答道:“哪儿能啊,家里端坐着将军和宰辅,这种事儿也轮不着我说话的,老师。”

    卫筹抿着嘴,赞许的点点头:“好,你心里清明便好。”

    褚寿这一辈子最怕的便是诸如老师、先生、博学和师父之类的顶顶人物,一见了便是低眉顺眼,浑身不自在,照理说不应该,可她着实是控制不住自己……

    下了虹桥,穿过月华门,一条长长的外道贯穿南北,清一色的灰白砖石铺列开来,立着红墙绿瓦黄色琉璃,月光之下,越发清晰。

    通道正中间,跪着一排身着官服的大臣,约莫十二三个,领头的跪着直直的,其余人皆伏地而跪。

    禁卫军统领魏宇成逮着一队禁军将他们里里外外围了一圈,在那里僵持着。

    褚寿路过,看着这景象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外臣未得诏不得踏入后宫半步,宫里的规矩什么时候变成摆设了。

    魏宇成与褚寿眼神相接,似是感受到了她的不悦,颔首低眉示意。

    以李申为首的言官谏官,外加几个礼部吏部的散官冒死闯禁宫,只为请贵妃早日做定夺,在太后回宫之前速速扶太子上位代理朝政……

    啧。

    褚寿看着他们不禁摇摇头,负手跨过门槛,进了福宁殿。

    原本倔强坚持的大臣们开始骚动起来,窃窃私语着。

    而以李申表情尤为凝重。

    三个月前,他一头撞在了那金銮殿,以死相逼,求陛下废除以巫族为盛的祭祀礼法,肃清礼丧之法,清民之耳目,明国之大运。

    巫族霎时覆灭。

    如此之行,虽得了一为国为民,冒死直谏的美誉,但这梁子算是就此结下了。

    被褚寿瞥了一眼,不由得咽了口唾沫,身形晃了两下,又听得一旁开始骚乱起来。

    “郡主?流川郡主?”

    “流川郡主,大名鼎鼎的长安街小霸王!”

    “是之前扒了赵大人衣服的那位郡主?”

    “不是非诏不得入京吗?”

    “哼,诸位怕什么,如今这世上可没什么巫族了,她倚仗的势可不比从前。”

    “王大人说的是啊,怕是幽州混不下去,投奔来了。”

    “是啊是啊…”

    ……

    昏黄的烛火摇曳着,隔着串串珠帘勾勒出香榻上人的剪影,铜炉升烟袅袅,如美人额前密布的愁云。

    世人皆知,陛下钟爱容氏发妻,先后容氏温良淑德,惠质如兰,只可惜天妒佳人,诞下太子一月有余,便染风寒力竭而死。

    同年,陛下扶巫族幽南圣女荣妃为贵妃同原嘉和贵妃协领六宫,至此未立中宫。

    荣贵妃年纪尚轻,肤如凝脂,身段柔美,明眸皓齿,唇红齿白,一头乌发,眉是柳叶眉,眼若云中月,贵妃喜嫣红色,酷爱虞美人,陛下酷爱贵妃。

    荣贵妃七日前求陛下前往后山马场,没成想陛下不慎落马,昏迷不醒,贵妃自责不已彻夜作陪,精心陪护,泪险些要流干,憔悴不少。

    便如同此时扶额侧躺,似虞美人折腰。

    侍女碎步引着褚寿进入屋内,轻轻掀开珠帘时,荣贵妃立刻抬眼,一滴泪顺着清瘦的面庞滑下,我见犹怜,被侍女扶起后靠着床榻,柔弱无骨,仿佛下一秒就要晕倒。

    “阿褚,你可来了。”

    褚寿顺势坐在了离她最远的椅子上,侍女奉上香茶,不是泡着茶叶,而是各类的花瓣,浓香四溢。

    “多年不见,娘娘看着清瘦不少,不知唤我来此,是有何事?”

    荣贵妃捻着帕子的双手一叠,轻轻放在膝头,开口道:“陛下突然发疾,整个京都人心惶惶,本宫也实在是寝食难安……”

    褚寿不愿听些长久不见的客套话,如今京中形势二人可谓是心知肚明,便开口打断了她,抢过话头来道:“陛下突然发疾,中宫之位又一直空悬,嘉和贵妃信佛,也不曾被俗事牵绊。莫说京都,这整个大延此时能说的上话的可也就是贵妃娘娘您了,太后急着回京,借苏氏鼓吹东风,唉,也怨不得那些大臣着急……”

    褚寿停下来浅啜一口香茶,送上前去顿了顿,打趣道:“您这时候病的可不应该啊。”

    荣贵妃听罢,又坐的直了几分:“本宫日日夜夜守在陛下身边,也无心应对其他,那苏庭安结合老臣擅自传信给远在寒山石径的太后,请太后回来主持大局,恐怕啊,这时候太后已然知晓,正动身前往京都,先皇后容氏一族又步步紧逼,让本宫扶太子上位,可殿下方才五岁有余,如何能担此大任,本宫一日不做取舍,门外那些人便一日不离开宫里,吵吵嚷嚷实在烦心的很,索性放进宫来,让陛下的子民看看他们是多么无礼。”

    褚寿没接茬,打着圈儿道:“确实该早做打算,如今边疆骚乱不绝,陛下发疾,邻近小国只会更加猖獗,恐会引起战乱。”

    荣贵妃又坐的直了几分,纤长的脖颈直直的,透出几分倔强,右手搭在桌案上,左手拿着帕子拂了拂衣袍,低眸道:“这些且不必谈,本宫也就有话直说了,这几日你与陛下常有书信来往,你能回京,应是陛下下了诏书,阿褚你此番回京可是得了什么密令?”

    褚寿朝后躺去,放松了放松,随口道:“书信来往也只是在商榷天官事宜,巫族没落,复辟幽州,这么大的让步,还换不得我回京?况且陛下若有先知之力,又怎会任由自己落马,反倒是给我些锦囊妙计呢?”

    一谈起落马,荣贵妃便又开始低低抽泣起来,抹着泪道:“也是,合该着就不闹着去马场,也不会到如今这般田地。”

    “不过,陛下有难,本宫便要替陛下守着这江山,断不会再送回太后手中,陛下这一路走来不易,不能让赵家的天下断送在本宫手里。”

    褚寿低眸思虑一番,道:“既有容氏支持,娘娘还在犹豫什么?太子殿下名正言顺,只要娘娘一句话,便可断了太后的路。”

    “苏氏有意,容氏也不是无心,自先皇后去世,中宫之位一直空悬,巫族尚在时,容家那个国舅便对陛下立本宫为后之事百般阻挠,如今想借殿下爬上高位……”

    荣贵妃说着,指甲掐到了肉里,这皇宫之中最不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之人,巫族一朝覆灭,安慰之人没多少,前来奚笑嘲讽的人倒是踏破了门槛。

    陛下康健时,她倒觉得有了陛下这独一份的恩宠,即便是母族覆灭,身后没了依傍也算不得什么,只要陛下在位一日,她便不会多受一日的委屈,乖巧做陛下的笼中鸟,享不尽的富贵。

    可如今……果真应了世事难料。

    褚寿见贵妃似是神思游离,眼睛定定的望着前方,不知在思虑什么。

    “殿下到底是先皇后容氏的骨肉,只这一点,国舅想要与太后争一争也无可厚非,只是殿下年纪尚小,实在不该卷入这场斗争。”

    荣贵妃回过神来,眼中却依然空洞茫然,望着面前铜炉升烟,讪讪的挥了挥手中丝帕,继续道:“可巫族覆灭,本宫如今是虎落平阳,处处遭人诟病,护不了自己,又如何能护得了端儿。”

    外面又传来声音,一波又一波的此起彼伏,似乎是那些大臣又攒足了劲儿,继续发难起来。

    褚寿听见后,挑眉,喝完最后一口热茶,轻放至桌案上,起身拜过后道:“如今陛下身边有中山王医治,想来很快就能醒过来,娘娘与陛下多年情深,一定明白陛下心思,还请娘娘为着陛下拿定主意,等陛下醒来,也算是舒心事一件。”

    陛下早立太子,自然是想让太子替父从政。

    如今荣贵妃却迟迟不定……这事儿,当真是棘手,褚寿说话打着哈哈,现在贵妃就算想接手朝政,也师出无名,召她入宫不过是想寻个由头,话里话外想要引着褚寿亲口说出“不如由贵妃娘娘代理朝政”的字眼,好让她师出有名顺理成章,而门外大臣担心的也正是在此,毕竟天高皇帝远,正在路上奔波的太后倒也不至于令人如此焦急,只是怕有人想做第二个太后。

    荣贵妃扶额,摆了摆手,一句话也没力气说出。

    起身后,侍女为褚寿拢起珠帘,褚寿心中轻叹一口气,转身要走,忽而想起什么似的,转身道:“哦对了,若我没记错,三日后是娘娘千秋宴。”

    荣贵妃揉着额头,未抬眸,“陛下病重,实在不适宜……”

    荣贵妃一愣,而后会意,顿首道:“嗯,三日后设宴,郡主别忘了。”

    褚寿颔首,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转身侧头朝为她拢起帘子的侍女顿首以表谢意,那侍女立刻埋起头来,越发恭敬。

    褚寿走后不久,荣贵妃近旁走出一女官,名唤苣谊,抬手帮着贵妃揉着太阳穴轻声道:“娘娘,郡主这是什么意思?”

    贵妃闭眼,手上捧着小巧的香炉,烟香缭绕,冷哼一声开口道:“不过是被送出京都,本宫以为她能长点志气,怎么变得畏畏缩缩,还以为她是个聪明人……”

    “那这千秋宴……”

    “办,怎能不办,陛下为本宫谋划多时,可不能让陛下的心血白费,也让那些胡言乱语的人瞧瞧,本宫是如何撑起这个大任的。”

    “是,奴婢这就吩咐下去。”

    说罢,荣贵妃柔柔起身,吩咐道:“准备好鲜花浴,本宫今日要好好梳洗梳洗,累了这么多天,人都憔悴不少。”

    苣谊躬身,慢慢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