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卧底:从大爆炸开始
繁体版

第九章 大明说书人

    翌日天还未亮,猴子等三人便早早起来。平日这便是早操时间,大明卫所虽日渐废弛,很多地方卫所兵只耕种不操练,与农夫无异,但守卫京城的京卫还是与三大营一样要进行一日三操。

    李木被他们吵醒,也就打消了睡懒觉的念头,起来洗漱过后,把三人叫到方桌前想给他们开个晨会,现在大小也是个领导,不拿出点派头恐怕不能服众。

    眼见三人都心不在焉,不住地偷眼往门外看,李木有些恼火,刚想发怒,忽听院外一声梆子响,三人窜起老高,头也不回地就往门外跑。

    李木一个人站在方桌前发愣,不知这是什么情况,便也跟着出了院门。跨过中院,后面是伙房,院子里挤满了人,李木见猴子三人手里拿个大海碗正往人群里挤,大壮在前面开路,膀子一晃就拱开了两人,娃子、猴子乘机补了那两个空缺,叫骂声此起彼伏,乱哄哄的好不热闹。

    李木这才知晓兵营开饭原来是这副模样,便也在一个大木桶里取了碗筷站在人后,又不是饿死鬼投胎,当年在大学食堂不用挤不用抢,遇到漂亮妹子还要礼让一翻,照样也没饿肚子。

    等李木挨到近前,两个大木桶,两个大铁盆都只剩下飘着几片烂菜叶子的清粥,火头兵使劲用铁勺子刮了又刮,也只盛了小半碗。看着蹲在地上呼噜呼噜喝粥的众人,李木只能无奈地苦笑。

    原来不打仗的时候,兵营也是一日两餐,和普通百姓无异,所以早饭要吃饱是每个老兵的必备技能。

    今日照例还是不用操练,王恭厂那边还需要金吾卫日夜值守。李木他们有差事在身,给每人分了两文铜钱各自出门而去。

    李木饿着肚子去找圣虚师徒,看看他们那里有没有早饭吃。一进门就见两个道人正在洒扫院落,爆炸后落满院子的杂物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李木与两人打了招呼便往圣虚住的厢房走来。

    推开门见一个清秀的小道童正在收拾碗筷,李木稍一发愣,那道童一脸惊喜地喊了声:

    “李哥哥。”

    李木揉揉眼上下打量着小道童,这才看清原来正是小土豆。

    虽然营养不良的身体还是那么弱小,下巴尖尖,脸色也有点发黄,但一双清亮的大眼和长长的睫毛看上去机巧灵动,甚是讨人喜欢。又换了件还算干净的道袍,没有了之前的邋遢样,显得更加清秀脱俗。

    小土豆过来拉住李木的胳膊满是欢喜地说道:

    “师傅说你昨晚一定会过来,只是等了一个晚上都不见你,我们还给你留着些吃食呢。”

    李木正觉饥饿,就让小土豆拿出来,见是半只风干鸡,便撕开了一条一条地往嘴里送。

    忽听老道从外面回来,嘴里骂着:

    “这厕所多长时间没人打扫了?连个下脚处也没有。”

    李木一个白眼翻过去,大声喊道:

    “蹭干净脚下再进来,没看见人家正在吃饭吗?”

    老道推门进来,笑嘻嘻地说道:

    “昨晚到哪里鬼混去了?也不来陪我喝一杯。”

    “来的路上遇见个故人,到他府上走了一遭,回来得晚也就没过来。”

    “这才来几天就有故人了?是前世的相好还是今生的知己呀?”

    李木没理会,继续吃鸡。

    老道又道:

    “这里好是无聊,什么实验也做不成,不如再去逛街如何?也不知道故宫对外开放了没有。”

    李木一脸爆汗。

    因为有打探情报的任务在身,李木也就痛快地答应带他们出去。

    三人从显灵宫出来,过宣武门一路往东,从五牌楼经正阳门到大明门,前门外大街各种店铺林立,布棚高张,纵横夹道,从珠宝古董、绸缎皮货、字画笔砚,到衣裳布匹、刀剪陶瓷、纸花玩物,应有尽有,一摊儿连着一摊儿,游人不断,好一番热闹景象。

    李木掏出那锭十两的银子,给小土豆买了串糖葫芦拿在手上,顺便让那小贩将五两银子分成几个小锞子和碎银子。老道则在一些卖洋货的摊子中流连忘返。

    正走得有些乏累,见一茶馆人来人往,里面的桌子大都已坐满了茶客,便带两人找了张最靠外的方桌坐下,要了一壶茶,一碟南瓜子。正四下张望间,忽听一众茶客呼喊声起,人人都伸长了脖子向对面的戏台观望。

    李木顺着众人眼光望去,见三尺高的戏台上摆了一张长桌,旁边水牌上写“说书人柳敬亭”几个字,一中年说书人挑帘出来一揖到地,台下已是叫好声一片。

    啪地一声,醒木拍下,说书人开场: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念一首本朝嘉靖爷的<送毛伯温>,今天侍候各位爷一段永乐靖难。”

    书从洪武开创大明说起,讲到建文听信谗言迫害贤王,永乐帝起兵靖难,建文自焚宫中。永乐帝天子守国门,龙兴之地修建北京城,这才有了二百多年盛世太平。

    台下众人听得如醉如痴,打赏不断。李木觉得这说书人虽有些江南吴语口音,但整个故事娓娓讲来,手、眼、身、步传神达意,真的是只闻书中人,不见说书者。

    此时身后传来一个干瘪声音:

    “龙兴之地,天象惨烈,日色无光,地龙翻身,天降雷霆,十八孩儿出,天将大乱矣。”

    李木回头,见一三尺矮人,头大如斗,鼻孔朝天,手持一个卦幡正要迈步进门,被茶馆伙计看到,连忙拦住喝道:

    “宋矮子,早与你说了不许进这个门,小心打断了一截腿,你可与那土行孙作弟兄了。”

    旁边听到这话的人一阵哄笑,都拿这小矮人打趣。

    那宋矮子却不服气道:

    “今有铜钱与你,开门迎客,哪有开门谢客的道理?”

    说着从腰里取出一文铜钱在伙计面前晃了晃,伙计一把夺过在手里捻了捻,却并没有让开。

    “这是上回的茶钱,就算你一半,剩下一文不要了。今日你若没有两文铜钱,休想再进得门来。”

    眼见台上的书进入了高潮,宋矮子急得直跳脚。

    “快些让开,我只听了最后一段便走。”

    那伙计仍是不让,伸出两根手指在他面前。

    李木觉得这人有趣,又听了他刚才说的那几句话,还不太明白里面的意思,就掏出两文钱塞给了伙计。

    “这茶钱我替他出了,买个清静。”

    两人一并谢过李木,宋矮子急吼吼地窜到凳子上,就那么站着往里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