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卧底:从大爆炸开始
繁体版

第十章 奇人宋孩儿

    “眼见得大军已将燕王团团围住,众亲军奋力拼杀怎奈好汉难敌四手,寡不敌众之下燕王父子堪堪废命。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敌营之中杀出一员白袍小将,使一杆虎头亮银枪,似下山猛虎,出水蛟龙,远者枪挑,近者剑劈,真是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要问来者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众人正听得兴起,哪料小木头一拍,说书人就此打住留下扣子。

    宋矮子悻悻地跳下凳子,就要去找那伙计理论,李木拦住他道:

    “这位宋先生,请你喝碗茶可好?”

    宋矮子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木,也不客气端起茶碗一饮而尽,抖了抖对襟小袄上的尘土,缓缓地坐到长凳上,一脸正色地说道:

    “老弟并非京城人士,看面相也非常人,印堂发亮,但命宫阴暗,流年大凶之兆,近两日可是遭了什么灾祸?看在两文铜钱的份上,可否将生辰八字相告,我送你一卦如何?”

    李木心里先是一惊,难道民间真有这般高人竟看破了他的身份?但转念一想,两天前王恭厂这么大的灾祸恐怕已是天下尽知,北京城里大半人都被殃及,这么说在谁身上都能挨上边,这矮子怕也就是个江湖骗子罢了,便也没太在意,假装想了想,胡乱编了个生辰说与矮子。

    宋矮子闭目掐指,一副高人模样。忽然小眼一翻,不满地说道:

    “好心与你卜算怎地还要匡我?信则有不信则无,我又不收你卦钱,何拿他人的八字胡弄于我?”

    李木心里一虚,赶忙辩解道:

    “刚才的确没说实话,可我记事前就成了孤儿,哪里晓得自己的生辰?”

    李木说的并非全是假话,一来他从现代而来,在大明朝确实无父无母是个孤儿,二来他也只知道自己的阳历生日,算卦用的是阴历,而且是几百年后的日期,这让他如何换算?

    宋矮子又仔细观察了李木一番,更加疑惑地说道:

    “不能够啊,我宋孩儿行走江湖数十载,阅人无数,像你这般面相的还从未见过,你的过往经历怎么就没有一点对应的卦相,乾、坎、艮、震、巽、离、坤、兑都合不上,如同新生儿一般,真是奇哉怪哉。”

    李木不敢让他再算,真怕他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让周围的人起疑。便岔开话题道:

    “这看相之事以后再说,我是想请教一下,你刚才所说的什么天象惨烈、地龙翻身还有十八孩儿,都是什么意思?”

    宋孩儿并不答话,而是把目光看向圣虚和小土豆两个,突然两眼瞪圆,满脸惊恐,抓起卦幡就要跑路,被李木一把拽住。

    “你这又是何故?我三人又不是吃人的妖怪。”

    宋孩儿哆嗦着嘴说道:

    “这老道成精,恐有四百岁了吧,这娃娃也是……哎呦,我这眼都花了,脑子全乱了,今日出门也没测上一卦,遇见鬼了。”

    李木有些恼怒,抓着不放说道:

    “你这人说话好没道理,好心请你喝茶却恶语相向,今日若不说个清楚,看你怎么走出这个大门!”

    宋孩儿满脸苦相,讨饶道:

    “你就放我一马吧,我这乡野之人没见过什么世面,说话不到之处还望包涵。你放心,今日之事绝不会向外人提起,就当没见过一般。”

    李木从衣袖里掏出一粒碎银放到宋孩儿手中,放缓语气说道:

    “我三人的确不是凡人,今日也不要你看相,只好好答话便是。”

    宋孩儿看了看手中的碎银,无奈道:

    “我也不是怕你们把我怎样,只是在高人面前我的话太过粗浅,胡乱说了怕被你们笑话了去。”

    李木说道:

    “这里没人笑话你,快把你刚才的话解说一遍。”

    宋孩儿自己倒了碗茶喝了一口,这才开口说道:

    “这话从何说起呢,其实这京城并非绝佳的龙兴之地。永乐皇爷自靖难得位以来,先以金陵为都,后有堪與之人进言,说燕地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永乐皇爷听信此人的说法,开始令人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历时十一年而成。永乐十九年,就在迁都不久之后,刚刚建成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便遭雷击,尽皆焚毁。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说迁都后诸事不便,且弃绝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仁宗即位后,将京师改为行在,若不是仁宗享国日短,还都金陵也未可知。”

    李木又问:

    “那地龙翻身,天降雷霆是什么意思?”

    宋孩儿喝了口茶,继续说道:

    “都说这京城乃是在蒙元都城之上修建而成,可当年徐达大将军攻破大都之后,已将原来的宫城尽皆焚毁,新筑城围南移五里,元都究竟何处至今已无人知晓。我观那蒙元都城地下必有地龙,翻身之时必是天塌地陷,城垣尽毁,人畜皆亡,前日这王恭厂之灾只是开始,大灾还在后头哩。”

    李木自是不信,因为史书上没说呀。王恭厂爆炸之后京城再无大灾,城门城垣完好。到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十万八旗兵攻打京城,都因城墙坚固,战数月而不下。

    倒是对宋孩儿的最后一句“十八孩儿出,天将大乱矣”有所触动。

    有记载说,李自成在攻打北京时,曾动用五千孩儿兵,手持短刀,如猿猴四面登城,锐不可当,正是应了军师宋献策的“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攻城管教赢,只消出了孩儿阵,孩儿夺取北京城”这句谶语。

    眼前这个宋孩儿莫不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大顺开国军师宋献策?

    李木试探着问道:

    “敢问先生哪里人士?大名如何称呼?”

    “河南永城,宋康年的便是。”

    “那你可认得一个叫宋献策的人,好像也是你们那里的人。”

    宋康年摇头笑道:

    “哪会有人取这样粗鄙的名字?怎么不叫做宋出谋呀?”

    李木与老道相视一笑,料定宋献策这个名字应是日后投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后才起的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