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繁体版

第一百零一章 盘点姜耀底牌,伏皇后有孕

    “上将军想要林邑国?”步骘满面愕然。

    如果说,东吴和天策军并不接壤的话。那林邑国就和天策军远隔三千里了。姜耀连东吴的土地都不打算要,要什么三千里外的林邑国啊?

    姜耀微微一笑,道:“吾当然不是想要林邑国。不过,那林邑国有一稻种,不但一年三熟,而且极耐贫瘠之地,吾将其称为占城稻。东吴可以用占城稻,换吾天策军战船漏水不沉的技术。”

    “什么?林邑国有一年三熟的稻种?”步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道:“上将军,您确定?”

    好吧,其实姜耀并不怎么确定。

    占城稻,在历史记载中,是在唐末五代年间传入华夏的,随后在大宋朝廷的主导下,大规模推广,进而使宋代华夏人口大规模增长,经济空前繁荣。

    唐末距离现在,大概是五六百的时间。

    现在,林邑人有没有把占城稻培育出来,姜耀还真不能确定。不过,话说回来,五六百年,在生物进化史上都能堪称白驹过隙了。林邑那些蛮夷,又没有什么惊才绝艳的科学家。所以,即便现在林邑国没有成熟的占城稻品种,也肯定有着占城稻的雏形。

    姜耀相信,只要在占城寻找优良稻种,加以培育,绝对能在不算太长的时间内,培育出一年三熟的占城稻来。

    他笃定道:“吾当然确定,林邑国有此宝稻。即便你们东吴找不到这种稻种也没关系,只要占领林邑之后,全力配合我天策府在林邑寻找到这种稻种,就可以取得船只漏水不沉的技术。”

    “所以,在下能否理解成……只要我东吴攻下林邑国,不管能不能找到这种宝稻,都可以得到天策军船只漏水不沉的技术?”

    姜耀微微点头,道:“你们可以这样认为。”

    步骘道:“还有,林邑国虽然弱小,但征服起来,没那么容易。刚才,上将军您也说了,汉顺帝欲发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四万人马前去镇压此国,被大臣李固劝阻了。我东吴想要征林邑,纵然有交趾太守士燮相助,恐怕也要水师出动大部。如果,荆州趁此时机攻打我东吴怎么办?”

    姜耀让孙权灭掉林邑国,为华夏收复故土,当然是因为孙权的确有这个实力。

    事实上,现在的东吴孙权,正在和荆州的刘表,为了交州争斗不休。

    交趾太守士燮,倒向孙权。苍梧太守吴巨,倒向刘表。

    孙权要灭林邑国的话,不但能出动东吴水师从海路向林邑进攻。还能命交趾太守士燮出动大军,从陆路向林邑进攻。

    姜耀道:“吾自然会通知刘表,不得吾允准,不得攻打东吴的势力范围,包括交州倒向你们东吴的郡县。当然,这个条件,对你们东吴同样成立。你们不得吾允准,不得攻打荆州的实力范围,包括交州倒向荆州的郡县。荆州的势力范围,全在我天策军的保护下。”

    “那朝廷的曹公,趁机攻打我们东吴呢?”

    “同样,吾会通知曹孟德,在吾允准之前,不得打东吴和荆州的主意。当然了,荆州或者东吴,也都不得攻打曹孟德的地盘。”

    “如此说来,吾东吴,也处于天策军的保护之下了?”

    孙权之所以派步骘前来献美,不就是怕姜耀帮助荆州军,对付东吴吗?

    现在,姜耀既答应在荆州和东吴之间保持中立,还帮孙权挡了畏之如虎的北方曹操,步骘简直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尽管在攻下林邑国之前,不准东吴攻打其他诸侯,但东吴也没打算攻打不是?东吴现在既打不过刘表的荆州水师,又打不过曹操的骑兵,能去攻打谁?

    步骘高兴道:“上将军之仁义,实乃天下楷模。吾家主公闻此喜讯,定将欣喜若狂,遵上将军之意行事。”

    “孙仲谋如果能答应吾的提议,当然是好事一桩。另外,来而不往非礼也。吾给孙仲谋准备了一些礼物,你顺路带回去。”

    姜耀给孙权准备的回物,是棉布五百匹,棉花五千斤。萄酒五百坛,胡椒、肉蔻、孜然各三百斤。

    现在棉布的价格,比最上等的丝绸都贵得多。胡椒价比黄金。肉蔻、孜然,在华夏只有姜耀和曹操手里有,并没有价格……如果非要定价的话,那肯定在黄金之上。

    这份回礼,确实非常厚重。

    当然了,姜耀的主要目的,还是为未来做铺垫,打棉布、棉花、葡萄酒这些商品的广告。

    至于说胡椒、肉蔻和孜然这些朱罗国的特产……谁说朱罗国,不是姜耀势在必得之地呢?照样可以看做广告。

    接见完东吴的使者步骘后,姜耀又接见了刘表的使者刘先。

    没错,刘表又派使者来了。

    靠天策军的无底船战术,沔口之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刘表怎能不派使者前来,表示感谢?

    知道姜耀喜欢美人,这次刘表的礼物是四名荆州美女。虽然像樊贞这样的美人可遇不可求。但是,这四名美人里面,包括刘表续弦蔡氏的一个美貌侄女,也算诚意十足了。

    姜耀照单全收。

    自从暴击到好运以来,姜耀宠幸的普通美人也不少。蚊子小也是肉嘛,暴击是讲概率的,说不定就能暴出什么好东西来。

    另外,对于刘表,姜耀照样还礼,棉花、棉布、葡萄酒、孜然等物。

    嗯,来而不往非礼也,要鼓励诸侯这种献美的风气。

    对了,姜耀还让刘先告诉刘表,东吴在执行姜耀交代的攻打林邑的任务。荆州未得姜耀允准,不得攻打东吴。

    刘表如果想扩充地盘,完全可以命水师溯流而上,攻打益州的刘璋。

    嗯,最近,汉中张鲁在和姜耀讨论投降事宜。张鲁有一个要求,他的母亲,被刘璋扣在益州做人质。姜耀能否帮他,把母亲从刘璋手里要回家。

    姜耀修书一封给刘璋,这厮竟然丝毫不给姜耀面子,对这封信置之不理。

    现在,让刘表去教训教训益州的刘璋。

    打益州,其实也是刘表的老本行。当初,刘焉去世后,刘表乘机派别驾刘阖,策反了刘璋部将沈弥、娄发、甘宁,进攻益州的巴东郡。但是,后来,刘表战败了,沈弥、娄发、甘宁逃入荆州。刘璋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驻军巴东郡,来防备刘表。

    现在,刘表在姜耀的支持下,可以继续攻打益州的巴东郡。

    不打东吴孙权,打益州刘璋?

    如此大事,刘先不敢做主,只是表示回去禀报刘荆州后再做定夺。

    刘先告辞后,姜耀又让杨修,代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有二:其一,请神医华佗南下,为步练师的母亲诊病。其二,通知曹操,除了荆州,东吴也在天策军的保护范围内。未得姜耀允准,不得攻打。

    完全可以说,在这一天内,姜耀把天下诸侯的势力范围,划分了个明明白白。

    ……

    ……

    翌日下去,千秋殿内。

    “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了。”

    姜耀将昨日召见孙权的使者步骘,刘表的使者刘先的经过,以及给曹操那封信的主要内容,大致介绍了一遍后,向两侧的八位大臣看来、

    贾诩、程昱、田丰、魏延、陈到、姜修、杨修、李谭,就是他们八个。

    这八个人,就是长安城内,所有的天策府的核心人物了。

    姜耀道:“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没有任何问题,大哥说什么就是什么。”姜修晃动着大黑脑袋,道:“如今,天大地大,咱们天策军最大。大哥您一句话发下去,量那曹操、刘表、孙权,都不敢不遵。”

    作为姜耀的老班底,李谭却比姜耀的心思缜密得多。

    他微微皱眉,担忧道:“说实话,虽然咱们天策军实力天下第一,但是,那实力还没到随意宰割天下的地步。而且,无论曹操还是孙权,都是不甘居人下的当世枭雄。就是那刘表,也不是什么等闲人物。他们现在畏惧咱们天策军的实力,可能会听从上将军的命令。但是,那只是口服心不服而已。恐怕一旦有变,他们就会尽可能的消灭其他诸侯,扩充地盘。比如曹操,可能会打东吴或者荆州,孙权肯定会打荆州。就算刘表,也未必不会趁机消灭东吴这个心腹大患。”

    程昱却笑眯眯地道:“即便如此,那又怎么样?这些天下诸侯打起来,咱们天策军不是整好,可以趁机渔翁得利吗?而且,上将军已经划分了势力范围了,他们不遵从上将军的意思行事,我天策军出兵,岂不是更加名正言顺?要不然,唇亡齿寒的道理,天下诸侯都懂。依现在的形势,恐怕咱们天策军攻打任何一家,其他诸侯都会和那一家联合,共抗我天策军的。”

    姜修蛮不在乎地道:“即便他们联合起来,又怎么样?难道,咱们天策军,还怕了他们不成?”

    “话不是那样说。”

    天策军话事人姜耀终于开口,道:“虽然即便天下诸侯联合起来,吾天策军也并不惧怕。但是,如此以来,大战旷日持久,华夏子民的损失就太多了。吾的平生所愿,是让吾华夏子民,占据阳光下每一寸土地,还是多为华夏保存元气为好。”

    这是姜耀的心里话。

    姜耀穿越的这个时代,华夏还有两千多万的人口。但是,到了三国末期,晋国一统天下的时候,华夏就只剩下八百万左右的人口了。

    为了弥补华夏人口的不足,晋朝迁移五胡到中原地区,最终引起了五胡乱华、神州陆沉。

    如果姜耀统一华夏,也仅仅剩下八百万的人口,那还移民个毛的全世界啊?连华夏自己都人口不足了。

    所以,在姜耀心目中,没有什么比汉人的人口更重要的了。在统一华夏的过程中,死的人越少越好。

    “俺还是有些不明白。”姜修挠了挠脑袋,道:“咱们要想统一华夏,早晚是要攻打华夏诸侯的。攻打他们,也肯定是要死人的。早打晚打,有什么区别?”

    姜耀道:“当然有区别了,因为,时间站在咱们这一边。咱们天策军发展的,要远比其他诸侯要快。比如说,咱们的钾肥,其他诸侯有吗?钾肥能为天策军所有土地,增产两成。咱们的万里草原,其他诸侯有吗?也就曹操有个乌桓草原,连咱们草原的两成都不到。咱们的草原屯田军,能给咱们提供海量的世界上最优良的战马。还有,咱们工坊内各种先进的器械,比如那诸葛连弩,很快就要被马钧改进到一次能发射五十支弩箭了,他们有吗?”

    事实上,姜耀的底牌,远远不仅仅是这些。

    其一,系统。

    如今,姜耀好铯,天下闻名。天下诸侯,不管是为了讨好姜耀还是向姜耀赔礼,或者有求于姜耀,都会献上美人。

    美人当然通常会嫁英雄了。

    姜耀通过这些美人,进行暴击,暴击到那些英雄,会获得极大的收益。

    比如曹操灭了乌桓人吧,送给姜耀四名乌桓美人。姜耀通过这四名乌桓美人暴击获得的收益,不比曹操灭乌桓少多少。

    其二,那些系统奖励的忠心耿耿的人物。

    忠诚度百分百太好用了,用在哪里都好用。既保证了天策军的战力和忠诚,还让天策军的官场清明无比。

    天策军的每一分财力,都不会浪费,这是多么巨大的优势?

    天高皇帝远的任何天策军势力,都对中枢保持极大的忠诚,这又是怎样的优势?

    其三,就是火器了。

    火器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研究任务,属于系统奖励的西园巧匠。研究的保卫工作,属于系统奖励的士兵。

    所有人物,都对姜耀百分百忠诚,保证着此项任务的绝密。

    其四,也是最关键的,姜耀的年龄。

    现在姜耀的预期寿命,都九十九岁了。以后,还会增加。天下诸侯,谁能活得过他啊?

    的确,曹操牛逼,曹丕也能算牛逼,但是以后呢……曹家连江山都被司马懿篡了。

    刘备牛逼,阿斗嘛,就扶不起来了。

    孙权也是个人物,但是他的后代,就呵呵呵了。

    刘表?现在的继承人刘琮,就是废物本废。

    换句话说,即便最不利的情况下,三国后期,连司马炎那个半废物,都能一统天下。何况当时的姜耀呢?

    简直轻松极了好不好?

    何必现在,强扭没熟的瓜,消耗华夏元气呢?

    这些道理,虽然姜耀没说,但是天策军群臣都能感觉到,天策军实力膨胀相当迅速。犀利的器械层出不穷,姜耀的识人之明提拔起来人才尽皆优秀,看重的人尽皆忠心耿耿,官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清明……谁都会承认,时间在天策军这边。

    贾诩道:“所以,上将军的意思是,咱们天策军的策略,是让华夏诸侯保持平衡,不让一方诸侯做大。然后,咱们天策军全力向西,扩充实力。待恰当的时间,再一统天下,尽量减少统一过程中的伤亡?”

    姜耀颔首道:“可以这么说。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天策军不是被动的等待时机。而是要创造时机,使局势向着有利于我天策军的发展。比如现在……”

    话说到这个地步,别说贾诩了,就连李谭都悟出了些头绪。

    他会意道:“现在,反正上将军已经下了命令,为天下诸侯划定势力范围了。如果,咱们天策军主力向西,东吴空虚,肯定会有诸侯跳出来攻打东吴的。这就给了咱们天策军,出兵干涉的借口。”

    姜耀却微微摇头,道:“其实,那也未必。东吴未必能那么听话,把主力调去灭林邑,给天下诸侯可乘之机。但是,何必一定是东吴呢?吾想,只要咱们天策军主力调离中原,有一个地方肯定是会出事的。”

    “荆州。”贾诩、程昱、田丰脱口而出。

    刘表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开始安排后事,立次子刘琮为继承人了。

    待刘表去世,荆州给一个废物来继承,这简直是小儿持金于闹市。如果那时候,天策军主力不在中原,其他诸侯能不动心?能忍住不动手?

    而荆州,却是天策军最明确的保护对象。

    谁要是真打荆州的主意,天策军可就师出有名,可以渔翁得利了。

    ……

    ……

    接下来的三个月,是系统叠加给姜耀一年好运的最后三个月了,一切都非常顺利。

    比如姜耀的子嗣问题。

    姜耀一直子嗣稀薄,直到现在,仅仅邹氏为他生了一女,起名姜丽质。李采薇为他生下一子,取名姜奕。

    如今,伏皇后、郭女王、甄姜都出现了喜脉。

    没错,就是甄姜,而不是甄宓。事实上,姜耀宠甄姜不多,主要是玩个组合的乐趣。但是,有喜这种事,跟宠幸次数,似乎没有必然的关系。

    姜耀宠最多的两个暴击小能手,貂蝉和甄宓,一直没有喜脉。倒是这甄姜,捷足先登了。

    伏皇后是最盼望孩子的。

    当真的确定了喜脉之后,真是兴奋异常。不过,后来,她又有些担心,她这个身份,对姜耀是不是个麻烦?姜耀会不会允许她生下子嗣?

    没想到,姜耀丝毫不感觉,有什么麻烦的。

    不但嘱咐她好好养胎,还答应她,一旦成功生下孩子,就正式晋位为天策夫人,与邹氏和李采薇平起平坐。这一下,就把伏皇后小美人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要不是顾忌肚子里的孩子,恐怕当场就要好好“报答”姜耀了。

    不管怎么说吧,三个美人怀孕,是好事一桩。姜耀希望,至少一个人,能生出一个儿子。

    虽然姜耀寿命长得很,其实没什么继承问题。但是,天策军臣民不知道啊。姜耀仅仅一个继承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过危险。还是双继承人,让他们放心。

    另外,华佗已经南下,为步练师的母亲诊病了。不愧是神医,药到病除,步练师的母亲已经痊愈,来到了长安。

    母女重逢,步练师非常高兴。

    步练师对姜耀“救母之恩”的感谢,诚意非常足,其中妙处就不必细表了。

    如姜耀所愿,刘表没有继续攻打东吴,而是命刘备、关羽、张飞,率四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发,攻打益州的刘璋。

    孙权也如姜耀所愿,派军去攻打林邑了。

    不过,据姜耀所知,孙权这次攻打林邑的行动颇为敷衍,仅仅出动了四千水师。交趾太守士燮派的士兵也不多,这林邑国恐怕短时间内根本灭不掉。

    看来,孙权对水密隔舱术的需求,并不迫切。他只是希望,能让姜耀两不相帮,并且得到一定时间恢复东吴水师实力而已。

    对于姜耀所言的占城稻,孙权恐怕更是完全不信。

    姜耀也懒得和孙权计较。毕竟,有吞了林邑地盘的机会不要?有一年三熟的占城稻不要?最后吃亏的,还是孙权自己。

    曹操的军事行动,也非常顺利,一路势如破竹,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击败袁谭,全取青州了。

    也正是在这时候,姜耀宣布,西方安息帝国不安分,欲和百乘、朱罗、贵霜联合,对付天策军。所以,只留两万天策野战军在关中。其余天策军主力,一律随他出玉门关,前往白沙州和两河州。

    暴风雨到来之前,总是非常平静。但是,雷霆正在暗处积聚力量,暴雨的序曲已经悄然奏响,狂风已在角落里吮血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