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繁体版

第一百零七章 刘备皇后,也献给姜耀

    “称王?”

    鲁肃先是微微一愕,随即大礼参拜,道:“上将军麾下千万子民,数十万虎贲,威压天下。上将军刻崖北海,为华夏拓地三州,功盖天下。如此功业,非王位无以显上将军尊荣,非王位无以孚千万子民之望!外臣肃,代吾主,代东吴,为上将军贺,为天策军贺!”

    姜耀双手虚扶,道:“子敬免礼。吾这次称王,不仅仅是要对天策军有个交代,而且要对华夏有个交代。所以,东吴务必要派真正能代表吴主孙仲谋的重臣参加。”

    姜耀称王,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甚至可以说,天下比姜耀自己,盼望姜耀称王的人多了去了。

    比如姜耀麾下那些重臣吧,一个封侯的都没有,能不盼着这天吗?

    其他官员呢?天策府成立,虽然也算建制了。但是,比起王府成立,论起名正言顺来,可就差远了。而且,天策府最高将领才是上将军,这些臣子能获得多高的官职?一个萝卜一个坑,姜耀称王,他们的官职才能更进一步。

    即便对天策府治下的百姓来说,如此重大的时刻,按惯例也会给平民百姓一些好处,以贺新王登基。

    所以,姜耀说,这是对天策军有个交代。

    至于姜耀说对华夏有个交代,那肯定是,称王之时,会对天下诸侯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了,所以让东吴派能代表孙权的重臣参加。

    “外臣明白。呃……”鲁肃忽然想起一件事来,道:“上将军在洛阳称王,是想迁都洛阳吗?

    姜耀微微摇头,道:“并非如此,长安仍然是我天策军的都城。不过,这次吾仅仅是称王嘛,整好洛阳新城建成,就在洛阳吧。”

    仅仅是称王?

    那下一步,岂不是要在长安称帝?

    这话如果是从别人口中发出,鲁肃肯定会认为,狂妄至极。不过,从姜耀口中发出,鲁肃也只能认为,非常合情合理——别说姜耀将来称帝了,就是现在姜耀称帝,天下又何人能阻止?

    事实上,姜耀是想建四个都城,国都长安,神都洛阳,中都泰西封,西都罗马。长安是天策军中枢所在,安全第一,管制非常严重。管制一严重,经济方面的成就就有限了。在姜耀的计划中,洛阳以后就是华夏经济中心,向天下人彰显天策军软实力的地方。

    另外,姜耀以后会在安息的泰西封设一个都城,管理中亚和西亚,称中都。在罗马设一个都城管理欧洲,称西都。

    不管怎么说吧,天策军和东吴的协议达成,公告天下。

    ……

    ……

    三日后,宜都郡,夷道县。

    也就是刘备东征荆州的大军,中军所在。

    “唉!”

    随着一声长叹,刘备将一盏酒一饮而尽。

    酒入愁肠愁更愁,一盏酒下肚,刘备的眉头更加紧蹙。

    没办法,他实在是太郁闷了。

    甘氏,糜氏,都被姜耀抢走不说,本来东吴答应的好好的孙尚香,现在也归了姜耀。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地盘啊!

    在这场荆州争夺战中,曹操割了一个兖州,就全身而退。东吴富庶,割一个郡给姜耀,姜耀应该能满足吧?而且,东吴占据了扬州和半个交州,割让一郡,似乎并不是不能忍受。

    但是,刘备呢?麾下仅仅五郡,割让一郡,简直能让刘备肉疼死。非但如此,割让一郡,姜耀就能满足吗?那可不一定。

    说直白一点,如今华夏数得着的诸侯,除了姜耀之外,就是曹操、孙权和他刘备了。这里面,刘备的势力最弱。姜耀好不容易有了合适的借口,不灭刘备灭谁?

    难道,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就这样失去?

    难道,他刘备奔波劳苦了大半辈子,这这样全部成空?!

    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啊!

    后悔,真是后悔啊!

    早知今日,他得了姜耀的书信之后,就会乖乖把侵占的荆州土地让出来,就会乖乖把长江中的水师撤走。如此一来,不但麾下的水师完好无损,而且完全没有今日之难。

    当初,怎么就利令智昏,一定要把曹操的十七万大军,留在江南不可呢?怎么就那么自不量力地,写信挑衅姜耀呢?怎么就那么刚愎自用,没有听军师诸葛亮劝阻的意见呢?

    事到如今,刘备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当然了,再后悔也没用。

    他一盏酒接一盏酒的下肚,既惧且悔,还甚不甘心,心头乌云密布,一片灰暗。

    不过,也正在这时……

    蹬蹬蹬~~

    随着一阵急催的脚步声,诸葛亮快步走入了屋内,手持一份公文,道:“主公,大喜!天下的喜事啊!”

    “哦?喜事?”刘备醉眼朦胧地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苦笑:“事到如今,吾难道,还能有什么喜事?”

    诸葛亮走上前,将公文递到刘备手中,声音坚定而有力:“东吴已与天策军的姜耀达成协议,无需割让寸土,只需献上粮食与美人。这难道不是天下之大喜吗?”

    “啊?果真如此?”

    刘备大喜过望,精神陡然亢奋起来,连酒都醒了一半。

    赶紧拿起那公文来,仔细观瞧。

    但见可不是吗?

    这公文里面说得清清楚楚,姜耀正式公告天下,多亏了吴主孙权的妹子孙尚香苦苦求情,姜耀愿意网开一面……

    “看来孙权把孙尚香献给姜耀,起到了大作用啊!”刘备羡慕嫉妒恨,道:“孙尚香的枕头风这么一吹,就真的不需要向姜耀进献任何土地了?“

    “天策军既然都公告天下了,当然不可能有假。主公……”

    顿了顿,诸葛亮的面色前所未有的严肃起来,目光灼灼地看着刘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咱们,必须要看清楚大势啊!”

    “大势?那孔明你以为,如今这天下大势为何?”

    诸葛亮道:“很显然,如今的天下大势,就是天策军姜耀的风头一时无两。哪方势力,和姜耀交好,就会逐渐兴旺起来。哪方势力,和姜耀交恶,就会逐渐衰落。比如曹操吧,之前和姜耀交好,不但击败了宿敌袁绍,还拥有了六州之地。如今,一旦交恶呢?就失去了一州一郡之地。主公,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

    “所以……”

    刘备沉默了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军师的意思,吾明白了。所以,咱们也向姜耀献美求和吗?”

    “主公英明。虽然甘夫人、糜夫人,落入了姜耀的手中。但是,话说回来,她们又不是主公的正妻,仅仅是小妾而已。小妾嘛……即便送人,都不算什么大事。对主公的令名来说,无伤大雅。”

    小妾送人,和被人抢走,能是一回事吗?

    但形势比人强,刘备也只能说服自己,认同这个道理了。

    “军师说得甚至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何况是两个小妾?吾倒不是因为甘、糜夫人之事,抹不开面子,向姜耀献美。不过么……”刘备为难道:“仓促间,吾等从哪里,寻来一个绝色佳人来,献给姜耀呢?”

    诸葛亮道:“主公难道忘了吗?吴懿的妹妹吴氏,不但国色天香,而且大相士刘良看到吴氏的相貌后,认定她日后定当大贵。刘焉听闻此事后,赶紧让儿子刘瑁娶了她。”

    刘备微微点头,道:“可惜,刘瑁福薄,娶了如此大贵之人后难以承受,第二年就故去了。吾攻占益州后,吴懿为了向吾示好,有意将吴氏改嫁给吾。吾本来正在考虑这桩婚事,忽然东吴鲁肃前来,要与吾结盟,共抗曹操和姜耀,并且要将孙仲谋的之妹孙尚香,许配给吾。既然如此,吾与吴氏之事,也只能暂时搁置在一旁。”

    诸葛亮道:“所以啊,那吴氏既有倾国之色,又是相士刘良所言的定当大贵之人。将她,以及另外三名益州精挑细选的美人,一同献给姜耀,姜耀应该会满意吧?”

    刘备迟疑道:“但是,那吴氏曾经嫁给过刘瑁,已非清白之身。军师确定,姜耀能满意?”

    “这有什么?不是世间早有传言,姜耀最喜欢的,不是纯洁无瑕的少女,而是经了人事的妇人吗?再说了,微臣已经向吴家仔细打听过了,那吴氏虽然嫁给了刘瑁一年多。但是,刘瑁有病在身。吴氏和他,只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直到现在,那吴氏都依旧是清白女儿身。要不然,那吴家当初也不敢将一个不清白的女子,嫁给主公为正妻不是?”

    刘备疑惑,道:“那吾之前,怎么不知此事?”

    诸葛亮道:“之前主公和那吴氏只是初步谈婚论嫁。此事吴家,还没来得及告诉主公。”

    “这样啊……也好!既然有了合适的绝色佳人,还请军师护送吴氏等四名美人,往襄阳一行,去和姜耀谈判。别的条件,都可以答应。但是,土地么……请军师尽量让吾等不失寸土。”

    刘备当然不可能知道,如果没有姜耀出现的话,这吴氏不但会成为他的正妻,还会成为他正式册封的皇后。

    不过,尽管如此,话刚出口,刘备心中一阵恸动,仿佛失去了什么对他非常重要的东西。

    但是,此时再反悔,已经来不及了。

    诸葛亮深深一躬,道:“亮必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刘良擅长相面,对两个女子说过大贵的评语。第一个是甄宓,“此女乃贵不可言”,于是乎甄宓嫁给了袁熙。第二个是吴氏“日后当大贵”,于是乎,吴氏嫁给了刘焉的儿子刘瑁。

    从当时的眼光来说,这两个女子都凭着相士刘良的论断,获得了良好的婚姻。

    十日后,诸葛亮将吴氏以及另外三名蜀地美人,送到了襄阳城。

    当天夜里,姜耀仔细研究了吴氏和甄宓的异同。

    她们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清丽脱俗,有一种高高在上,不同凡俗的气质。不同之处,是甄宓清丽若仙子,翩然若神女,圣洁宁静典雅。而吴氏呢?却更偏向于神女的高贵、雍容,凛然不可侵。或者说,如同周敦颐的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不过,作为男人来讲,谁不想将圣洁宁静的仙子拉入凡尘?

    又有谁不想,将高高在上的神女扯入凡间?

    谁不愿意,将“只可远观”的莲花,肆意把玩?

    当然了,话说回来,其他男子只是随便想想而已,姜耀却是真正实现了。

    当夜晚间,姜耀对吴氏的表现非常满意。更何况,吴氏还是清白女儿身,对他是一个大大的意外之喜。

    非但如此!

    姜耀通过吴氏爆刘备,爆出来的奖励,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襄樊水师了,而是刘备力量。

    姜耀的寿命,再加三年!

    原本得到步练师后,姜耀的预期寿命是九十九岁,现在达到了一百零二岁,直接突破了百岁大关!

    这还没完!

    系统总共四个称号:绝色霸占者,王后收集者,太后掠夺者,女王攻略者、

    得到吴氏后,王后加一,再获得系统奖励一年青春。

    还有!

    绝色霸占者进度加一,变为十三。太后掠夺者,进度加一,变为二。

    进度大增有没有?

    连很难增加的太后,都增加了一个有没有?

    所以,第二天,姜耀和诸葛亮进行谈判时,心情是非常愉悦的。

    “听说,刘备入蜀时,曾经和刘表有约定。蜀郡、广汉郡、巴西郡、越巂郡、永昌郡,这五个郡归刘备。巴东郡、巴郡、牂牁郡、犍为郡、益州郡,这五个郡归荆州,不知可有此事?”姜耀笑吟吟地问道。

    诸葛亮微微躬身,语气恭敬而平和:“启禀上将军,确有此事。”

    “那就在一个月内,把那五个郡,还给荆州吧。”姜耀轻描淡写地提出了要求。

    “理应如此。”

    虽然把已经吞下去的肥肉再吐出来,甚为难受。但是,这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诸葛亮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其余的条件,就仿东吴例吧,不让你们割让土地了。毕竟,昨夜吴氏为你们说了不少好话。”姜耀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道:“其一,东吴每年,要向吾进贡十万石粮食,三万匹绢。你们就意思、意思,每年向吾进贡一万石粮食、五千匹绢吧。不过,吾有两个条件。”

    “什么条件?请上将军示下。”诸葛亮恭敬地说道。

    “第一个条件,就是你们把益州的氐人,给吾灭了。第二个条件嘛……”

    姜耀顿了一顿,似乎在思考如何措辞,道:“牂牁郡、犍为郡、益州郡,这三个郡蛮夷甚多,汉人只占了少量地势平坦、适合耕种之地,难免受南蛮侵扰。荆州之主刘琮,不是什么英主,恐怕难以应付。吾天策军又没吞并领荆州,为了保护刘琮,驻一部分军在长沙还可。在遥远偏鄙的牂牁郡、犍为郡、益州郡这三个郡驻军,就太不像话了。”

    诸葛亮心中一动,道:“上将军的意思是,由吾等负责,牂牁郡、犍为郡、益州郡这三个郡的安全。让三郡百姓,不受蛮夷滋事扰乱?”

    “确实如此。”

    事实上,姜耀让刘备军去灭了氐人,是为了完成对五胡的收关。五胡乱华,现在除了益州还有些氐人之外,其余族类,都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复。现在,就差益州那五六万氐人的漏网之鱼了。

    至于说,让刘备负责牂牁郡、犍为郡、益州郡这三郡的安危?一方面是因为,姜耀不想对荆州的吃相太难看。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对付益州的蛮夷,需要打丛林战。天策军习惯了在草原、平原上驰骋,对丛林战并不习惯。让他们去剿灭这些蛮夷,性价比不高,还是让擅长对付益州蛮夷的诸葛亮出马吧。

    诸葛亮当然很高兴了。

    姜耀将贡赋减了那么多,当然是对刘备大大的利好。而且,剿灭蛮夷,壮大自身,本来就是诸葛亮受姜耀启发,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诸葛亮当即点头应允、。

    然后,姜耀说了第二个要求,美人。

    和东吴一样,刘备势力,每三年要向姜耀进献五名绝色美人。

    这个要求让诸葛亮有些意外和为难。他皱了皱眉,试探性地问道:“上将军,这有些不妥吧?孙权的地盘,是吾主的三倍左右,为何和吾等进献的美人,数量却是一样多?

    姜耀却发出了一声冷笑,道:“公平?争霸天下,哪有什么公平可言?如果孔明这都想不通,可就对不住你卧龙的名号了。再说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区区三年五名绝色美人而已,以孔明的能力,难道真的办不到吗?”

    “我……”诸葛亮苦笑道:“上将军不必激吾。好吧,既然上将军有命,吾等定然竭力为上将军办到。呃……吾等能为上将军筹措的,恐怕唯有从林中的绝色佳人。不知上将军,可能满意吗?”

    姜耀微微一笑,道:“吃惯了大鱼大肉,也可以换换口味。不瞒孔明说,吾对南方丛林中的美人甚感兴趣。你给吾送些,既颇有颜色、又身份尊贵的丛林女子来,最好还是清白之身的。”

    “谨遵上将军之命!”诸葛亮恭敬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