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蟒雀吞龙,开局娶了邹氏
繁体版

第一百零八章 盘点姜耀战果,曹操酸了

    刘备和姜耀达成的协议,也迅速公告天下。

    如此一来,给曹操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加速了从兖州撤军的步伐。

    没办法,别看曹操给姜耀送美人,送金银珠宝,眼都不带眨一下的。姜耀随便一封书信,他就让华佗南下。但是,涉及到争霸天下的根本——土地,就远没那么痛快了,一直拖拖拉拉。

    姜耀表示理解,直接命天策水师在长江游弋、巡逻,严禁过江的十七万曹军,获得来自北方的任何后勤补给。非但如此,他还让长沙给曹军的供粮从三日一供供三日,变成了五日一供供三日。

    三天的粮食吃五天,曹老板还能坚持。但是孙权和刘备都投了,直接毁掉了他最后一丝侥幸。

    很快地,曹军从兖州和汝南郡,全部撤出。

    ……

    ……

    半个月后,襄阳城。

    荆州牧府,客厅。

    物还是,人已非。刘表长子刘琦,以客人的身份,觐见此间的主人——天策上将姜耀。

    “什么?上将军真让吾去汝南郡任郡守?”刘琦听完了姜耀的安排后,又惊又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本来嘛,刘表遗命刘琮继任荆州牧。

    刘琦起兵攻打长沙,夺刘琮荆州牧的位子,

    就是抗命,就是造反。

    天策军支持刘琮,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后来,刘琦被曹操击败,率领数百残兵败将,托庇姜耀,姜耀能够收留,已经是非常给故去的刘表面子了。万万没想到,姜耀不但以他的名义向曹操多要了一个汝南郡,而且真的让他上任,做个实权郡守。

    直接枯木逢春了好不好?

    直接重回巅峰了好不好?

    这让人生跌倒谷底的刘琮,怎能不激动万分?

    姜耀却微微点头,道:“为什么不呢?令尊刘景升在吾创业初期,以半个南阳郡相赠。别管是有什么个人的打算吧,确实对吾帮助甚多。而且,每年十万石粮食,三万匹绢,吾都拿了。总不能,让他的长子没下场吧?”

    “上将军如此大恩,琦感激涕零。”

    咚咚咚~~

    刘琦重重地给姜耀磕了三个响头,道:“上将军放心,以后琦绝对唯上将军马首是瞻。无论天策军要从汝南郡征丁征粮,还是调兵遣将,琦必效死力。”

    “倒也没那么严重。”姜耀道:“毋庸讳言,汝南郡要想存在下去,只能作为天策军的附属势力存在。但是,天策军不会对汝南郡盘剥过甚,基本上会和天策军其他地区一视同仁,寻常百姓的日子会好过不少,只是某些世家大族,恐怕要利益受损许多。”

    刘琦道:“琦对天策军治政有所了解,汝南郡必行均田制。琦愿做这个恶人,为上将军清理汝南郡。整个汝南郡的均田情形,必不在天策军任何新得郡县之下。”

    “难得伯绪(刘琦的字)你有如此雄心壮志。明天就带着你的部属,去汝南郡上任吧。吾会任命贾文和的长子贾穆,为汝南郡别驾,做你的副手。你们两个都是年轻人,也好说话一些。”

    “是。呃……”

    按说,话说到这个地步,刘琦就应该告辞离去了。

    不过,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姜耀微微一笑,道:“怎么?伯绪你还有话说?”

    “呃……”刘琦想了一下,仔细斟酌着字句,道:“其实,琦非常理解上将军以荆州为饵,诱天下诸侯入彀之事。道理很简单,只有千日做贼的,哪里有千日防贼的?天策军总会有,主力全向西方,无暇顾及荆州之时。既然如此,还不如现在主动设下圈套,将危险消灭于萌芽之中。再者,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离开上将军的保护,荆州毫无自保之力,被他人吞并,也算理所应当。”

    顿了顿,刘琦自失地一笑,道:“当年,家父单骑入荆州,本就一无所有。如今,他的子孙能在上将军庇佑下,无忧无虑富贵一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然后呢?”

    “然后,琦有句话,实在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刘琦苦涩道:“琦自认,德才浅薄,并无能力守住家父留下的基业,将荆州献给上将军也无妨。但是,刘琮又比琦强吗?为什么,上将军就不肯支持琦,为那荆州之主呢?”

    这是刘琦一直想问的话。

    如今的荆州,已经在天策军掌握之中,刘琦没有任何意见。

    经过这三个多月的大起大落之后,刘琦已经明白,无论他自己还是刘琮,都不是争霸天下的料儿,和天下诸侯这群饿狼比起来,他和刘琮充其量是两头小绵羊。能在姜耀的庇护下,保住一世富贵,甚至还有些小权势,已经是邀天之幸了,没什么不满足的。

    但是,为什么刘琮比他刘琦强呢?

    事实上,在刘表去世之前,他就曾派使者前往天策军,请天策军助他为荆州之主。结果,天策军没同意。

    刘琦真是郁闷极了。他自认为,再不济,也比兄弟刘琮强得多吧?怎么无论是亲爹刘表,还是外人姜耀,都看好刘琮呢?

    说句不好听的,不就是把荆州卖给姜耀卖个好价钱吗?败家谁不会啊?他难道连这,也比不过兄弟刘琮?

    “这样啊……”姜耀道:“本来,吾打算,今天见完你之后,就见蔡瑁蔡德珪的。既然你问到这了,那就让蔡德珪进来,给你说说吧。”

    姜耀一声令下,很快地,蔡瑁走入了客厅,来到刘琦的面前。

    事实上,姜耀如此顺利入主荆州,与蔡、黄、蒯、杨、黄等荆州八大家族的积极配合,是分不开的。

    刘表打算让次子刘琮继任为荆州之主,八大豪族乐意吗?说句不好听的,刘表单骑入荆州,这些豪族愿意俯首称臣,还不是因为刘表有能力,在乱世中保护他们吗?刘琮不过中人之姿,如果天下太平,还可能在蔡家的支持下,顺利坐稳荆州之主的位置。在如此乱世,荆州八大家族当然要另投新主了。

    至于说,为什么选对世家大族下手甚狠的姜耀,而不是对世家大族比较宽容的曹操?他们也没机会选啊!

    贾诩的影秘卫威逼利诱,早已策反了蔡瑁。刘表刚刚去世,霍峻的五千天策军就在蔡瑁的配合下,秘密进驻了长沙城。难道,还要这八大家族,有胆子独立反抗天策军不成?眼见事不可为,八大家族直接投降,并且积极配合,让曹操、刘备、孙权,都跳进了姜耀的陷阱。

    “莫非,琦公子真以为自己,在琮公子之上?”

    必须说明的是,虽然蔡瑁在《三国演义》中,是个卑鄙无耻、无勇无谋的反面人物。但实际上,蔡瑁能帮助单骑入荆州的刘表坐稳荆州之主的位置,能帮助刘琮夺嫡成功,能简单得了吗?

    事实上,蔡瑁乃当世名士,他的姑母是东汉太尉张温之妻,他长姐与二姐先后嫁给黄承彦(诸葛亮的岳父)与刘表成为继室。而且,蔡瑁性情豪爽,少年时便与曹操是至交。在历史记载中,他投降后,非但没像是《三国演义》一般,被曹操砍了脑袋。而且,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被曹操当作故友厚待,富贵终老。

    “难道不是?”刘琦不服气地反问道。

    蔡瑁微微摇头,道:“其实,琦公子不如琮公子远矣,吾随口就能说出三点。其一,琦公子年近三旬,却无一子一女承欢膝下。刘荆州纵然把州牧之位传给你,接下来又如何继承呢?”

    刘琦道:“吾当然知道,没有子嗣,是吾最大的缺点。但是,刘琮现在,也没有子嗣啊!”

    “琮公子毕竟比你年轻许多,比你的希望大多了不是?”蔡瑁道:“还有其二,琦公子,你为人太过骄傲了,看不起我们这些世家大族。的确,吾那姐姐,是刘景升的续弦,仅仅是你的继母。但是,继母也是母亲吧?琦公子你于情于理,都得尊重吧?你若果真对吾姐足够尊重,甚至当亲生母亲看待,即便琮公子娶了蔡氏女又如何?难道,一个女子,真有那么大的分量,让吾蔡家全面倒向琮公子?”

    姜耀道:“伯绪你身为长子,酷肖刘景升。在如此有利的情况下,还被刘琮夺嫡成功,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至少在内争上,肯定是不如刘琮了。”

    蔡瑁继续道:“还有其三:当刘荆州遗命下达之后,琦公子你怒摔侯印,置一旁虎视眈眈的曹操于不顾,兴兵伐长沙。要不是上将军早有准备,这荆州现在已经姓曹了吧?琦公子,你也会身败名裂了吧?试想,若是琮公子坐在你的位置上……再差劲,还能比琦公子你差劲到哪去”

    “我……”刘琦直羞得满面通红,长叹一声,道:“原来,吾一直太过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琮弟。确实,家父和上将军的选择都是对的,吾……吾就是个废物啊!”

    姜耀却微微摇头,道:“伯绪你也不必太过自我菲薄。你读书甚多,性情高傲,崖岸高峻,看不起那些蝇营狗苟把持官位的世家大族,包括外戚蔡氏。这虽然算是缺点,至使你丢了荆州之主的位置。但也能算个优点——由你来主持汝南的均田之事,吾也就放心多了。若是换了刘琮,吾可放心不下。”

    “上将军有此评语,琦还能有何不甘?”

    刘琦长出了一口气,仿佛放下了千钧重担,道:“吾并无子嗣,如今所求的,不过是能留下点微不足道的名声了!此去汝南郡,吾一定做出一番事业来。也让世人看看,吾至少在治政上,要比刘琮强得多!”

    “那就祝伯绪你心想事成,马到成功了。”

    稍后,刘琦告辞离去,屋内只剩下了蔡瑁和姜耀二人。

    “荆州肯定也是要均田的。”姜耀吩咐道:“但是,荆州八大家族,如此配合,吾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荆州之均田,可以在七年内完成。而且,不会动你们的宅院、铺面和浮财,你们可以把财力和人力,投到工商之事上,干的好了,比那点子种田的收益强得多。实在喜欢土地也没关系,只要愿意移民,天下的土地多得是,吾不怕你们的胃口太大,而是怕你们胃口太小,不能多多为吾分忧啊!”

    “是。”蔡瑁微微躬身,恭谨地道:“吾等荆州八族,已经商量好了。一切唯上将军马首是瞻,上将军要我们行工商之事,我们就行工商之事。上将军要我们移民,我们就移民。或者也可以,双管齐下,兼而有之。总而言之,上将军连琦公子都有所安排,还能亏待了我们这等小人物吗?”

    姜耀对刘琦的安排,八大豪族当然是早就知道的。

    事实上,这也正是姜耀的目的。

    刘琦的汝南郡守之位,就是“千金买马骨”的“马骨。”

    姜耀对刘琮乃至荆州八族的处置,也可以算是“马骨”。

    他要告诉华夏的诸侯和世家大族们,即便失败了,被天策军所吞并。只要积极配合,就不会有什么灾难性的后果。甚至于,小日子比以前更加滋润,也是他有可能的。

    此举虽然对曹操、孙权、刘备,这些心志坚毅的枭雄,可能效果不大。但是,这些枭雄的后人呢?他们的手下呢?

    还是那句话,保存华夏元气,在姜耀统一华夏的过程中,抵抗越不激烈越好,死的人越少越好。

    “你们明白就好。另外,你回荆州后,告诉刘琮,他现在还是荆州之主。若是能安分守己,不生事端……”顿了顿,姜耀大手一挥,道:“吾日后,定给他一个开国侯爵,富贵一生,与国同休!”

    蔡瑁深深一躬,道:“唯。谨遵上将军之命。”

    ……

    ……

    又半个月后,邺城,太尉府。

    曹操自从回了邺城之后,头疼之症越发严重,已经到了卧床难起的程度。

    没办法,他实在是太郁闷了。

    都是狠狠得罪了姜耀,怎么孙权和刘备,仅仅献粮食布帛献美人,就能全身而退?而他曹操,就丢了兖州和汝南郡。他也可以献粮食布帛啊!他也可以,三年献五个绝色美人给姜耀啊!他只想要兖州和汝南郡!

    曹操越想越是郁闷。

    “爹爹,该服药了。”

    一名身着浅绿色长裙,身材婀娜的女子,端着一碗汤药来到曹操的榻旁。

    她清丽绝伦,肤色白皙中透着淡淡的粉红,宛若春日里初开的桃花。一双美目如同秋水般明澈,透着聪慧与机敏。鼻梁挺直,唇色红润,笑起来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排洁白如珍珠的银牙,令人一见就心生欢喜。

    此女就是曹操的次女曹宪了。

    曹操现在总共有四个女儿,长女曹清已经出阁,嫁给了夏侯楙。次女曹宪,刚刚长成。剩下的三个女儿,还年纪尚小。

    曹宪心疼老爹,亲自熬好了汤药,给曹操送来。

    “唔……原来是宪儿啊。”曹操睁开了眼,痛苦的按住了两边的太阳穴。但觉两边的太阳穴在猛烈地跳动,仿佛有两只小锤在里面不断地敲打,不但让他持续的感受到痛苦,而且让他几乎无法集中精力深入思考任何事情。

    “爹爹,您且忍一忍。喝了这汤药,头疼定会减轻些。”曹宪的声音柔和而坚定,仿佛带着一股令人安心的力量。

    言罢,她拿起一把汤匙,取了汤药,一汤匙一汤匙的喂给曹操。她的动作娴熟而自然,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了。

    功夫不大,曹操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脸上的痛苦之色也减轻了几分。

    他半躺在榻上,叹道:“华佗开的药方,也就那么回事。但是,宪儿你如此有孝心,为父实在欢喜得很,连这头疼都减轻了许多。唉!多么好的宪儿啊,姜耀不立你为正妻,是他的损失。”

    “姜耀?”曹宪道:“父亲大人的头疼之症如此严重,可是和姜耀有关吗?”

    曹操苦笑道:“可不是吗?这次出兵荆州,吾可是亏大了。而吾那争霸天下的对手姜耀,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曹宪安慰道:“不过是一个兖州和一个汝南郡而已,爹爹似乎不必如此忧心。”

    “话不是那样说。”曹操微微摇头,道:“宪儿你只知道,为父丢了一个兖州,和一个汝南郡,却不知道,姜耀此战,到底得了多少。”

    “姜耀所得很多吗?”

    “多,多得很。”曹操仔细盘算道:“姜耀原本在咱们华夏的地盘,不过是司州、并州、凉州,再加上幽州二郡,荆州一个半郡。现在呢?不但多了一个兖州和一个汝南郡,还完全占据了荆州。非但如此,交州有一半的地盘,原来在荆州的控制下,现在也归了姜耀。还有,益州的半州五郡之地,本来是刘表的,现在也是姜耀的。宪儿,你算算,姜耀现在的地盘有多大了?”

    曹宪掐着青葱玉指尖,仔细盘算道:“司州、凉州、并州、荆州、兖州,这就是五个完整大州了。再加上半个交州、半个益州,就是六州之地。另外,还有汝南一郡、幽州二郡……六个半?我大汉总共才十三州,姜耀岂不是相当于,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说到最后,曹宪已经满面目的惊异之色。

    曹操道:“可不是吗?经此一战,姜耀的势力空前膨胀起来,已经占据了华夏的半壁江山。这还只是土地而已!除了土地之外,姜耀还有很多其他的收获。”

    “比如,孙权和刘备答应的进献?比如,咱们要赔给姜耀的十万两金,二十万两银?”

    “还有众多的人才。”曹操道:“当初天下大乱,只有刘表所在的荆州还算安稳,不知多少人才去了荆州。再加上荆州本身的人才……荆州简直成了天下人才最为富集之地。现在可好,全便宜了姜耀。”

    “比如呢?”

    “比如,守长沙的黄忠和文聘,无一不是当世豪杰,有万夫不当之勇。比如蒯良和蒯越,都是难得的文臣和谋士。比如,‘卧龙凤雏得一可安下",这话你听说过吧?凤雏庞统,就已经为姜耀所得。还有那王粲,博学多才,文采斐然,天下闻名……”

    曹操对荆州的人才,如数家珍,越数越是心头滴血,越数越是面色难看。

    事实上,这还是曹操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呢。

    比如邓艾,现在刚刚十一岁,就在姜耀的地盘内讨生活。将来不投姜耀投谁?

    比如历史上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的三位宰相,蒋琬、董允、费祎,现在都名声不彰,都归了姜耀。对于现在地盘广大,却缺少高级文官的姜耀来说,可谓是大补。

    还有什么李严、刘巴、马良、马谡、杨仪……虽然算不上顶尖人物,但也都是一时之选,对姜耀不无小补。

    ……

    但是,单凭曹操知道的那些人,都足够让曹操郁闷了。再想到,这些人才和地盘,本来很可能属于自己,岂能不郁闷万分?

    “那……”曹宪听完了曹操的话,担忧道:“看来,这姜耀是爹爹的生死大敌了。您让我去侍奉姜耀,我又该如何对待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