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逸事
繁体版

第一章 中平县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杨升庵

    中华大地上智慧的先民们,上应天时下依地理,熟识水性者聚于大泽,渔猎为生;擅奔技精者投身山林,打猎自足;性格淳朴者寻觅平原地区,农耕为生。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人口日益增多,人们开始自主的聚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县,星罗棋布的分散于中华大地上。

    中平县,地处平原与太行山脉余脉交接之处,南面濒临一条湍急的轩江,其他三面环山虽说是西北东三面环山,但也仅仅是山脉彼此相连,山体却是各自分离。虽是生于同一余脉但令人奇特的是这三座山的物产矿藏却大不相同。

    西山盛产铁矿,又因为其山势较缓矿石便于开采,几乎中平的每家每户的铁锅锄头都使用的西山上的铁,但是随着不断开采使西山的植被遭到破坏,稀疏得露出黄色的地皮,又经风雨冲刷后,已经变成一座名附其实的土山了,可谓三山里最丑的山,当地人戏称为“铁秃子”,

    东山则由质密坚硬的花岗岩构成;山势徒峭,但这里却有着与外界的交互的唯一一条陆路,因为其通道窄细而两侧山壁直上直下,人行其中抬头望天只能见一条直线,故中平人戏称为“一线天”。后为保护中平免收外贼入侵,人们在此修建起堡垒,差人日夜看守,起名“东风隘口”时至今日此处崖壁上的炮痕,关口上的弹坑都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沧桑的历史,与可歌可泣的故事。守关士兵虽然占有地理优势,但更让敌人胆寒的却是他们视死如归,势与阵地共存亡的精神。铜雪塞,铁西山,打不垮的东风关。”“东风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中平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北山中依靠太行山脉,山中盛产各种珍贵道地药材,每年夏秋之季都有熟悉药性的农人抽闲入山寻药,待到冬天或趁枯水期走轩江或走陆路经“一线天”至外面销售药材以补家用。而且每逢四月春风拂面,大地唤醒。微风拂过北岗时,便是中平最美好的时节——中平四月天。春天的中平褪去了严寒,迎来了温暖,可谓是乍暖无寒”何来风过北岗即春风之说呢?原来北岗的缓坡面迎向南方,而北坡却是悬崖峭壁,北方吹来的寒面风被山崖所抵,因此寒风不过岗,这就使得冬天的中平不至于太过寒冷。而面南迎来的春风则迎坡而上,轻轻抚过北峰。山花怒放,原野飘香,沐浴在和煦阳光之中,春风不燥,时光正好。

    轩江,这是黄河上水量最大的支流,虽然水流湍急但神奇的是这条江所夹杂的泥沙含量极少,即使是在夏季的汛期,江水也不曾过分黄浊。因此当地人的常讲”咱们中平人肚里都清水哩,为人正的很嘛;的确,这轩水与其他黄河支流相比相清澈得“过分”了,凭借着水清好行船的优势,中平的船舶艚运业十分发达,沿岸设有多个码头,接待上游顺江而下的过路商贾。

    依靠着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守着轩江这条往来客商不断的河脉,早在秦朝中平就称为远近有名的重镇,商贾往来,沿岸皆市,无不繁华。随着时间发展当地的蔡,梁,章三家慢慢发展成了当地三大家族,而且互相依靠,彼此照应,不论外世朝代如何更替,中平县内蔡,梁,章三家经久不衰,每逢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必是差心腹持拜帖和厚礼摆访三家,而三家也每每广发请帖聚集中平及附近各大小家族主人给官员接风掸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