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月老有点忙
繁体版

冬夏(1)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北方有个小山村里有个叫小梅的姑娘,天真烂漫的和爷爷奶奶还有母亲一起生活。

    她的父亲在她出生之前就已经打仗牺牲掉了,母亲是父亲家的童养媳,虽然没有举行婚礼,但还是被默认当做了他们老金家的媳妇。而她是金家领养的,因为领养战后儿童有补贴。外加上他们也需要人来养老。

    至于为什么会领养一个女孩子。。。男生自然是被城里的人先挑了去,等到了农村,没有点关系只能摊上个女娃娃。

    小梅的大名叫金梅,这个名字是爷爷起的。因为梅花是在冬天也能开出的花朵,他希望她能和它一样坚强挺过去。

    爷爷年轻时是个读书人,奶奶也曾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家道中落沦落至此。前半辈子享受够了,这俩老人倒也看的开,本来有机会回去城里却选择留了下来。

    因为是烈士家属,也是因为爷爷奶奶曾是读书人,懂点文化他们也能聊到一起去,自然更亲近几分。村里的书记很是照顾他们家。

    那时候大家用的都是粮票,金钱观念很低。但是小梅却和其他人不一样,总是喜欢捣拾点新奇的玩意儿和别人换点米面啥的。

    比如她上过山采野木耳和东家的阿婆换点蔬菜,捡过捕蛇人丢弃的蛇身泡爷爷藏得酒和村西头贪杯的林爷爷换点米面,帮裁缝铺的刘奶奶缝缝补补,弄了点余下的线回家补衣服用。帮助过砍柴的梁叔叔搬柴火换了点碳,留着冬天烧炕用。

    不过也不能小瞧她这点本事,十六岁的她虽然五官逐渐长开了,但还是那个脸圆圆,个头矮矮的小胖墩。她也没多胖,不过比起其他人,确实看着富态了点。他们家的人也沾了她的光,时不时加个菜,过的小日子也挺幸福。

    明明是一家木讷的读书人却养出来个古灵精怪,有生意头脑的金算盘。如果不是年代和地点受限,金梅一定会是个经商的好材料,只可惜她生不逢时,能发挥的余地也就在这些小地方了。

    她不似城里的女孩子白皮嫩肉的,不过她也没多黑,就是常年在太阳底下跑跑跳跳晒出健康的小麦色。

    而且她从小就爱笑,每次笑起来的时候眼睛都会眯起来,嘴巴比起其他姑娘大了点,最高纪录可以一口气塞下一个小土豆。她的鼻头圆圆的,鼻梁也有点塌,但就是这样看似不完美的五官,在她的大脸盘子上看着又是那么的和谐。特别是她笑起来的时候,你会真心觉得她其实是个好看的姑娘。

    七十年代以后其实就是“小知青”时代了,这个时候的知情下乡更多的是城里那些读完书的人来农村度过就业缓冲期,不用干农活而且由生产队提供后勤,生活还算有保障。那时候的小知青大多做着生产队后勤的工作,比如登记啊,普及知识之类的工作。

    那年夏天,金梅十六岁。。。

    我和阿轩在充电宝的带领下坐着地铁,转站公交耗时将近一个半小时才到地方。那地方偏远,我们走了好久的路才走到一处修的和上世纪教堂似的地方。

    而且这种情况下,阿轩还非要带着连潇潇一起出门。要不是我和充电宝掩护,我们连地铁都坐不了。好在连潇潇是只乖猫,没怎么动弹过,而且还睡了一路。就是它这体重。。。我们三个来回背着,腰差一点就断了!

    充电宝急着去打卡,丢下我和阿轩,让我们自己去找墨白的朋友。我和阿轩走了好长一段路,在树林间穿梭,看着一位位穿戴整齐的老人在护工的陪同下散步的散步,下棋的下棋,喂饭的喂饭。

    来的时候充电宝大致和我们科普了一下这个疗养院。

    这个疗养院是一个海外华侨为了自己的爷爷办的,因为他的爷爷患有了一种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病——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而这里的老人则大多都是阿兹海默症的患者。

    这种病症让病人的家属很是棘手,也包括这里的主人。

    这种病症需要患者多出门走动,活动活动身子和大脑,增强记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而大多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都比较排斥出门,因为他们怕自己走丢了,或者中途犯病会给家里人填麻烦,从而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个疗养院相当于一个属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小村庄,大家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同类。老人们在这里生活,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工进行治疗,快捷又便利。而且每个路口都设有监控,大门处管理很严,再加上每个老人身上都带有定位追踪器和写着身份信息的吊牌,安全设施很好,让病人家属也能放心的把老人交给他们。

    把老人送来这里疗养,不仅要花费大量的金钱,签合同时里面还有每星期至少又两天家人要来照顾老人,而不是把人丢下这里就完事了。如若违背需要支付违约金,并且失去入住资格。违约金其实不多,而且剩余的钱会如数退还。还算比较人性化。

    我和阿轩看着这些老人真是又心疼又无奈,而且阿轩好像比我还有感触。刚刚她看着那个和护工一起拿着相册,一遍又一遍去记照片上的家人时,眼眶好像都湿润了。

    即使走在树荫之下,但还是很热。我和阿轩看到一处有着小风扇的凉亭,几乎是飞奔跑向那个地方。而且放下连潇潇这个重负,我甚至都有一种自己要飞起来的错觉!

    “回去我一定要拉动全体店员,一起帮这个死肉球减肥!”阿轩愤懑的把包里顺着大头觉的连潇潇倒了出来,指着它念道。

    看着这个对峙的一人一猫,我实属无语至极,“祖宗啊!你可少吃点吧!”我抚着连潇潇的小脑袋感叹道。

    连潇潇不知是不是听懂了我说话,竟然朝我吐口水!我。。。!@¥@#¥!

    “喂!你怎么什么都吃啊!”阿轩指着拿着屁股对着我们的连潇潇吼道,赶忙上前去抢它嘴里的东西。拿出来一瞧才发现那是个小册子。

    我凑上前去看了一眼,小册子的封面用着钢笔写着大大的“冬夏”二字,右下角还有一个小字,写着“长春”。阿轩和我坐下来打开那个册子,从第一页开始看起。。。

    “那年夏天,金梅十六岁,长春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