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潞王传
繁体版

第25章 巫蛊迷案

    乾清宫里,朱翊镠安静地坐在母后身边,案桌上摆着两盏热茶。

    突然有太监进来通报,说是有重要的东西呈献。不一会儿,便有侍卫进来,递给太后一个玉盒。

    “这是个什么物件呀?上面怎么还贴着封条呢?”

    “母后,您打开看看吧。这是在翊坤宫发现的。”

    太后缓缓揭开封条,取出了里面的密诏。太后仔细看了一遍,十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她又一次确认无误以后,脸上顿时阴云密布起来。

    “我说这皇帝为什么迟迟不肯册立太子呢,原来是因为这份密诏啊!原来这宫里的传闻,一点儿也不假啊!”

    “难怪那郑贵妃每次出行,都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状态来。”

    “皇上怎么会做出这等不通情理的事情来呢?等他南征回来,为娘便要好好数落数落他!”

    果然,皇上回来以后就毫无意外的受到太后的严厉斥责,害得他当即撕碎密诏,承认错误,还编造出一套“二龙不能相见”的说辞。

    然而,太后心里还是觉得差点意思,此事的后果都由皇上一人承担下来了,而那个心机颇重的郑贵妃却毫发无损。不能这么轻易的便宜了她!

    李太后又差卢内使去叫来郑贵妃,过了好大一会儿功夫,郑贵妃才姗姗而来。

    “郑贵妃,你可曾蛊惑皇上要他册立你生的那个朱常洵为太子呢?”

    “母后恕罪,那封密诏的事情,都是因为臣妾与皇上少不更事的时候做的蠢事。”

    “既然当年你们少不更事,为娘也不跟你们再做计较了;可是时至今日,你为何还要将密诏私藏在自己宫中呢?难道你们想要挑战,老祖宗制定下来的规矩吗?你以为你一个‘少不更事’就能推脱所有的责任吗?”

    郑贵妃知道这事儿已经无法再推脱了,连忙下跪道:

    “臣妾知错了,万望太后娘娘宽宥。”

    李太后本来就是希望,郑贵妃能断了煽动皇上册立皇三子朱常洵的念头而已,毕竟朱常洵也终究是她自己的皇孙。对于这个皇孙,李太后还是没有丝毫恶意的。她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郑贵妃,冷冷的说道:

    “念你初犯,就罚你一个月的俸禄,还要面壁思过三日吧。如果以后还要执迷不悟,那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面了!”

    “谢太后娘娘的大恩大德。”

    “行了,你回去吧。”

    郑贵妃压着一腔怨愤,从地上爬起来,招呼一声,便灰头土脸的出去了。等她走远了,朱翊镠从幕后走出来,母子对视一笑,继续唠起家常来。

    郑贵妃回去以后,依旧装着一肚子的怒火。丫环送上来的一杯热茶,也被她狠狠的摔在地上。茶杯碎了,茶叶、茶水洒了一地。丫环吓得赶紧走开了,只留下郑贵妃一个人坐在那里喘着粗气。

    郑贵妃原本以为,自己这次随皇上出征能给自己捞得更多的政治资本,没想到回来最先得到的竟是这样一番斥责。这种滋味,别提有多么令人气愤了。

    “我郑贵妃还醒来没受过这般窝囊气呢!这事清不用分析,一定少不了潞王在背后闪煽风点火。朱翊镠,别看你现在跳的欢,小心日后拉清单!别看你现在在太后那里受尽恩宠,不出几年,你便要之国就藩了。到了那个时候,你就能尝尽虎落平阳的滋味了!还有那个王恭妃也着实可恶,要是没有你的出现,这所有的一切,都毫无疑问属于我郑贵妃一人了!”

    李太后虽然将郑贵妃压制住了,心里也愉悦了好一阵子;但是她最近的身体状况却有些不给力。也许是先前的瘟疫之症,削弱了她的一些抵抗力吧,这几天没有征兆的又感染了风寒,就不得不卧病在床。

    忽一日,朱翊镠一脸喜悦地跑到慈宁宫来。

    “母后,母后,好消息,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啊?你快给为娘讲讲,让为娘也开心开心。”

    “儿臣的李妃生了!”

    “真的吗?男娃女娃啊?”

    “女娃。”

    “女娃呀?这也好,也好的。”

    正说话间,一名宫女来报:

    “太后,王恭妃生了一个公主。”

    “是吗?今天可真是双喜临门啊!你们都过去替为娘探望一下吧,为娘这风寒之症还没有痊愈,就先不去了。你们探望完了,别忘了抱到这边一下,为娘做梦都在盼着她们呢!”

    “好的。”

    景阳宫平时都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没想到公主的降生立刻给这里带来了极高的人气。皇上、皇后、贵妃、嫔妃、穆朝皇妃、皇子、亲王等等络绎不绝的赶来探望。

    王恭妃头上带着蓝底的锦帽,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丫宫女百合坐在床边,替她抱着安静的婴儿。

    “快瞧儿,这个公主多么文静啊,一点儿也不哭闹。”

    “是啊,是啊,她可真是乖巧。你瞧她那双大眼睛,跟王娘娘长得简直一模一样。”

    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他们以前几乎从来都没来过这景阳宫,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关心王恭妃的人。

    光是夸赞还显然不够的,他们还非得亲自在手上抱上一抱,仿佛没有这个环节,今天可算是白来一趟了。以后等孩子长大了,他们便可以自豪地说上一句“你小的时候我还抱过你呢”的话,这样的自豪感可全都要在这一刻实现了。

    渐渐地,大家也都觉得待的时间够久了,便又都如同商量好了一般,一哄而散了。景阳宫里又很快恢复了往日里的平静,先前的热闹场面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快乐总是十分短暂的,悲痛才是永恒不变的。

    慈宁宫里,来了两名抱着婴儿的丫环。一名是景阳宫王恭妃身边的丫环百合,一名是潞王府李妃身边的丫环蕙兰。

    看到自己的同时降生的两名孙女,李太后心情十分高兴。她从床榻上坐起身来,想要亲自抱抱这两个孩子。

    蕙兰姑娘首先将孩子抱给太后,李太后看得爱不释手,她不住的称赞道:

    “好好好,跟李妃长得有几分相像啊,不过跟镠儿长得似乎更像一点儿!你先抱着,我还要看看王恭妃的孩子。”

    李太后将孩子交还给蕙兰姑娘,又接着去抱百合姑娘手里的孩子。

    “这个丫头也很乖巧,这眼睛,简直跟王淑蓉一模一样啊!”

    李太后似乎抱得有点累了,她换了个姿势,想要继续端详这个孩子。然而,意外的就在这时候出现了。襁褓外面的绳子可能是记得不够紧实,不知什么时候就松开了。李太后往抬高一些孩子,没想到一个小东西从襁褓里面滑落下来,落在太后的窗边。

    李太后仔细一看这掉出来的东西,不禁脸色突然骤变。原来,这掉出来的东西不是平常之物,而是一个扎满绣花针的人偶!再看人偶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朱翊钧”三个较大一点儿的字,旁边还有几个小字,写的是朱翊钧的生辰八字!

    李太后勃然大怒,一手将人偶狠狠摔在地上,厉声呵斥道:

    “这……这……这分明是巫蛊邪术!你一个服侍王妃的丫头,竟然能做出这样的忤逆之事呢!”

    百合姑娘显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她“扑通”一声跪下来,哭泣道:

    “太后娘娘明查,此事绝对不是婢女所为啊!”

    “不是你所为,难道是你的主子王恭妃做的吗?这人偶怎么会出现在孩子襁褓之中的?”

    “婢女实在不知啊!”

    “就算不是你,也跟你脱不了干系!等查明真相,一定将你逐出后宫,流放千里!”

    “冤枉啊,婢女就算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做出这样的荒唐之事啊!”

    “有没有冤枉你,等大理寺查清楚就知道了!来人呢,先把百合丫头关押起来。”

    很快就有侍卫从外面进来,将百合姑娘押走了。

    巫蛊之事很快就传出来了,很快有太监将此事转告给皇上朱翊钧了。朱翊钧听到以后,勃然大怒:

    “我大明朝开国以来,也从没有听说过有这等事情发生!怪不得朕近来诸事不顺呢,原来是有人在背地里诅咒呀!这还了得!赶紧催促大理寺加紧查办,一定要将涉案凶手捉来伏法!”

    朱翊钧是这么想的,这事发生在景阳宫里,一定跟王恭妃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自己平时经常冷落与她,她必定心生怨愤,做出这样的事情是十分有可能的!如果能证实是王恭妃所为,那就能一举免除她的身份,朱常洛的地位就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了!看来,这也未必是件坏事,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朕就等着坐收渔翁之利了!

    大理寺卿耿志明端在大堂之上,两名衙役将百合押到大堂之上。按照大明

    “百合姑娘,你要老实交代,才能得到宽大处理,倘若刻意隐瞒,定当罪加一等!”

    “大人尽管审问,婢女知无不言!”

    “这诅咒的人偶可是你亲手做的?”

    “不是婢女所为。”

    “那是不是你的主子王恭妃所做的?”

    “婢女不知,但婢女敢打赌,这事绝无可能是王恭妃所为。”

    “你怎么知道不是她所为呢?难道你知道事情的真相?”

    “大人明察,婢女虽然是王恭妃身边的丫环,但婢女服侍王恭妃多年,深知她是一个纯真善良之人。王妃每天为皇上祈祷平安,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她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的呀!”

    “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不要以自己的判断去评价别人,案件的曲直都是根据事实来的,不能夹杂着一丝一毫的个人感情。”

    百合姑娘也不争辩,只是默默地等待着大人的继续问话。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这个人偶的?”

    “是在太后的寝宫里,太后要看一眼新生的婴儿,王恭妃就派我抱着孩子来到慈庆宫里。之后,就有了人偶从婴儿的襁褓之中掉落下来的事情。”

    “这个襁褓是谁做的?”

    “是王恭妃亲手缝制的,本来婢女可以代为缝制的,但恭妃娘娘不放心我的手艺,非要自己亲自缝制才算安心。”

    “在你前去慈宁宫之前,都有什么人接触过这个襁褓呢?”

    “这可就多了,婴儿降生那天,景阳宫里突然来了很多人。前来的人员,都亲手抱过这名婴儿。”

    “具体来说,都有谁呢?”

    “除了我和王恭妃抱过孩子以外,当天还有皇上、皇后、郑贵妃、潞王、陈太后、穆庙的惠妃、懿妃、安妃,以及景阳宫的丫环芍药和李太后新派来的几个丫环。”

    “这么多人啊?”

    “婢女不敢撒谎。”

    “那你给你的供词画押吧!”

    百合姑娘画完押后,又被带了出去。

    大理寺卿耿大人这下据犯难了,以她自己的断案经历,他似乎觉得百合姑娘不像是谎话,并且她也没有作案动机,更何况假如真的是她所做,她不可能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不把人偶收藏起来,而且还要冒着被暴露的危险带着人偶前往慈宁宫!

    排除了百合姑娘的作案嫌疑,剩余的也都是皇亲国戚,哪一个都是自己惹不起的主子!案件一下子就陷入了僵局。

    皇上这边又派人来催促了,耿大人也变得十分焦躁不安起来。他知道,这么大的案子一定会给朝野带来极大的震动,案子审理不得不十分谨慎。皇上的催促,让他变得十分紧张起来。

    夜里,皇上朱翊钧亲自过来,询问案件的进展情况。耿志明不得不将案件的始末一五一十的跟皇上汇报了一遍。朱翊钧听完大理寺卿的讲述与分析,也无法拿定主意。他心里是希望能将此罪能查到王恭妃身上的,但案件最终还要留档登记的,也不能草率行事。另外,案件牵涉到的嫌疑人员也十分复杂,自己也不能给出任何实质性的指导意见。万一最后嫌疑被转移到郑贵妃身上,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吗?况且,他知道,郑贵妃是有可能行使栽赃之事的。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又不能不查。这可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他觉得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先去征询一下母后的意见。

    于是,朱翊钧连夜赶往慈宁宫,来询问母后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