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之形
繁体版

第十章 不二剑

    杨梅岭上的杨梅山庄内,七月的风吹过,将前门那阵桂花香送进了院内,散在每个角落,溢进山庄的大堂,升到了二楼弱寻年闲坐的厅堂里。

    弱寻年喝了一口香气四溢的浓茶,对言之午说道:“你这茶似乎比上次的更香了!”

    “我这再一扇,恐怕这香味更浓郁了吧?”

    言之午摇了摇扇,脸上露出笑意。

    弱寻年看着言之午这副模样,他也露出了笑容。

    “庄主,这是前门的桂花香,不是茶香!”

    言之午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是带着一种觉得弱寻年是得了健忘症的语气。

    弱寻年想了想,拍了拍脑袋,笑着摇了摇头,嘴里是喃喃自语:是啊!是啊!瞧我这记性。

    “你是有多久没有出过山庄了?”

    言之午是杨梅书院的老师,和弱寻年也同窗过,是弱寻年请他到书院当副院长的。

    他来了之后,他自己就很少到书院了,也少出山庄了,所以言之午便提了提。

    而他的言外之意是觉得弱寻年懒了。当然,弱寻年也是知道这番抱怨的。

    “从你来了好像就没怎么出去过了吧!哎!你不说我还真的忘记了,前门那几棵桂树还都是我和你一起种的呢!这些还真是年辛苦你了。”

    弱寻年看着言之午,觉得这辈子有这个朋友很值得。

    言之午合起了纸扇,放在桌上,喝了一口茶后说道:“辛苦谈不上,不过,这茶苦倒是真的!”

    说完,两人笑了起来。

    “庄主,或许这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

    言之午也叹息了一声。

    当然他们之间的叹息都是在说弱扶风。

    弱扶风和弱问柳是弱寻年的两个儿子,弱寻年也不知道弱扶风从哪里学来了一身飞檐走壁的本事,居然还跟他扬言说要独身去江湖上闯荡,所以,他才烦恼。

    “不入朝堂,也不必非入江湖啊?”

    弱寻年这话也是自己给自己叩问的。

    他转过头看向了厅堂外的风景,他的叹气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多次入京赶考却屡次落榜,在第三次落榜时,便回了家乡,用他杨梅山庄仅存的名气和他在天朝流传的才华,创建了杨梅书院。

    可是他心里却还是放不下文状元的头衔,所以他便想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弱扶风和弱问柳,好在日后替自己拿回文状元之名,光宗耀祖。

    弱问柳虽然还算有点才气,可是他的才华天赋都不及弱扶风。

    弱扶风对事物的领悟能力极强,只是他从小就不多爱读书,偏爱舞刀弄枪。弱寻年还未来得及说服弱扶风,如今十五岁的弱扶风就提出了要去闯荡江湖的想法。

    这就让弱寻年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基业,有种要毁于一旦的感觉。

    可能真的在别人背后说不得别人,这不,从东大街回来的弱扶风此刻回到了山庄。

    “弱公子!”

    言之午看到弱扶风走进来,他与他会心一笑。

    “老师!”

    弱扶风的礼貌或许是对外人才有的。见了他爹不要说问候了,就连看都不过一眼。当然,这都是在弱扶风说出要入江湖之后,本来,他不这样。

    父子间的冷战,连家里其他人都被无辜波及到了。

    弱寻年开始抱怨弱扶风母亲她慈母多败儿,还经常训斥弱问柳不专心念书。

    为了这事,一家人都快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吃饭时要打的招呼都开始能省就省了。

    家族里的人都觉得弱寻年有点不近人情,但是他们都是在心里想想而已,嘴上却不敢说。毕竟弱寻年的性子他们是知道的。

    打完招呼后,弱扶风竟然往自己房间走去了。弱寻年拉下了脸,对于无可救药的弱扶风他已无计可施。

    “很快就是白露了,你还是留点精神吧!”

    言之午似乎也在劝弱寻年妥协了,毕竟他可是弱扶风的老师,他的性子他也是知道的。

    有时候,他作为一个外人,夹在他们父子间他也很为难,无论偏向谁都感觉有愧。

    其实他更多的是劝说弱寻年,他觉得只要弱扶风在江湖碰壁了就会回头的。

    有时候放手,其实是为了以后握得更紧。

    其实弱寻年哪里不知道,道理是这样说,可是放心却不是这样轻易就能放心的。何况,到那时,恐怕弱扶风都已经有了一定年纪了。

    弱扶风回了房间,拿出一本不知道庄里下人不知在哪里弄来的武功心法又练了起来。

    对练功这件事,他倒是认真至极。

    姑且不论这武功心法的真假,单凭弱扶风能靠它打通身体的奇经八脉,就足已证明他在武学上的天赋。

    弱扶风当然是不会觉得这武功心法有多高强,一看那书的装订,他便知道这心法大概是那些黑心贩子左拼右补来的。江湖各大门派的武功心法哪会这么轻易的泄露。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种觉悟也是他能成功修炼的原因吧。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杂七杂八的心法被他融合、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些年他看过的武功心法,剑法秘笈,杂文经书,比他读过的圣贤书都高出一截。

    如今,他已练出浑厚的真气,这飞檐走壁的轻功可以说是年轻一辈里数一数二的。

    而他的悟性天赋远不止在这武功心法上,他的剑法更是无师自通,也许他生来就注定了他与武道的缘分。

    在他八岁那年,举行了两年一度的赋壁诗会。

    这东城赋壁诗会和四方城河灯诗会,烟雨城的飞花令合称天朝三诗会。

    有人说在这三诗会夺得榜首的,就是将来文状元的候选人之一了。

    东城赋壁,位于杨梅岭,崇山峻岭绵延十余里,从杨梅书院一路延伸到杨梅山庄。

    这书院和山庄就像是家门口的两副对联,而这赋壁诗会就如同是给这副对联题一个横幅。这个横幅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文人送给它的,叫十里画廊。

    这一年的赋壁诗会很特别。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在赋壁上题诗的文人里,不再有人用剑在石壁上刻诗了,而是用墨来写,这也正式开始区分文者与武者了。

    对于这一年这种单纯的文人的聚会,弱扶风的兴趣骤然大减。

    本来是要看看那些武者,在光秃的石壁上展现那高超的技艺。

    如今,只能看这些文人研墨提笔,开始那横折钩弯钩的优美书法,以及那声情并茂的如同书院里课堂上的朗诵。他失落的只能跑到赋壁的对面山上掏鸟窝玩了。

    正是这一失落,改变了他。

    当他爬在对面的山峰时,远远看着对面赋壁上刻下的那一道道字的痕迹,他仿佛看到了一套优美的剑法。

    从那天开始,他便每天都跑到对面山上,往赋壁看。

    从早上练到晚上,从春天练到冬天,从对面练到赋壁之上,也从一把剑练到了两把剑。

    十三岁那年,他的剑法,连书院武学堂的老师都自愧不如了。

    从此,他便深深爱上了剑。

    他练成之时,也在石壁上刻了两句诗:以我双剑问天地,古今唯我不二人。

    于是,他的剑法便有了名字,不二剑。

    那年,东城出现了一个蒙面的双剑剑客,上门挑战了东城武林四大门派,无一败绩。

    那时东城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东城再无不平事,只因双剑蒙面客。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个人就是弱扶风。

    都说江湖武林的侠士,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便是喝酒。

    弱扶风第一次喝酒是和书院的学子们在夜间野炊时喝的。

    第一次喝酒便喝醉了。趁着那醉意,他提着剑施展了一套剑法,本以为会获得诸多赞美的。

    不料,学子们却觉得弱扶风是发酒疯了,吓得他们从此都不敢和他喝酒了,毕竟刀剑无眼,敌我不分,生死未卜啊!

    后来,为了抹去这尴尬,他又练了酒量,这喝酒可比武功心法难学多了。

    东城的酒楼,大街,河边,树底,……可以这么说,凡是东城内,能躺下人的地方,都被弱扶风呕吐过,也睡过。

    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才挽回来他那风度翩翩的形象。

    也不知道他为何如此执着于要成为别人口中的大侠,就连大侠的喜好也要学来。

    他曾经问过说书先生一个问题,他说你说过的故事是不是都是真的?

    因为这个问题的真假已经超出他对于如今江湖的认知。

    都知道这世间,人炼体分血肉之身,金刚之躯,超脱凡胎,世外高人。

    百年之前,世间能到达超脱凡胎之境的也是寥寥无几,但是如今的江湖之中,超脱凡胎已经司空见惯了,能成为世外高人的也不乏。

    也就是说仅仅一百年而已,这江湖便成了一个全新的江湖,那么再过百年,这世间也许遍地都是世外高人了。

    可是说书先生说的又是另外一个境界,他故事里的那个境界名为仙魔鬼神。

    这似乎已经不是属于炼体的范围了。

    这种遥远的传说怎么会发生在这‘天帝无间’的四朝中呢?

    “这世间真能修炼成仙吗?”

    弱扶风每次听完说书先生讲那些仙魔鬼神的故事后总会这样问他。

    说书先生每次看到弱扶风那认真的样子,他都对他说:“你可曾见过五彩圣莲?当然,你恐怕都未曾听过,而你见过的最多也不过是池塘里盛开的白莲。如果有一天你见到了五彩圣莲,你就会有答案了。如果你见不到,那么,你也会有答案。”

    为了这个答案,也是他决心入江湖的原因之一。

    当然,他入江湖更多的是为了锄强扶弱,行侠仗义。

    孩子嘛!想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