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我真的不想当太子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张凤翔再书弹劾 朱翊钧中旨辽东

    “太子爷,张凤翔来了。”

    慈庆宫内,朱常洛依然在听杜十娘唱小曲。

    “快快请进。”

    “张先生可是已经上疏弹劾我了?”朱常洛看着张凤翔走进殿来,忙迎上去,微笑着道。

    “我早已经研磨写好,太子前些时候刚一通知我,我便给皇帝陛下上疏了。”

    张凤翔参拜之后,笑道。

    “张先生就是我的诸葛孔明啊!卧龙之姿!”

    朱常洛嘴里的话像是过年一样,吉祥话不要钱,使劲儿的吹。

    张凤翔毕竟还是个年轻人,面上虽然没有展露出来,心中却也是开心的:

    “若是皇帝陛下下旨,太子殿下您会……”

    “辽东。”

    “辽东矿税太监高淮,恶名昭著。可若是去往辽东,手下没有精兵良将,可是寸步难行啊。”张凤翔叹道,

    “凤翔看太子殿下宫中卫队进退有度,颇有军旅之风,不知是哪位将军调教出来了的?”

    “戚盘宗、俞成龙。”

    “可是?”张凤翔看着朱常洛点了头,倒吸了一口冷气,脱口道,

    “俞龙戚虎,杀贼如土。太子殿下深谋远虑,凤翔倒是多虑了。”

    “忠心耿耿”张凤翔联想着之前和太子聊天的场景,越想越是后怕。

    乖乖,亏我还自以为是我那三言两语,劝动了太子殿下决心出京,做一番大事。

    可这“俞龙戚虎”早已经招揽麾下,总不会是真的只是为了练一个宫中侍卫队吧?

    “太子殿下,这京中文官……”张凤翔话语中有些犹豫,其实他也是京中文官中的一员,思来想去,忠心确实占了上风,

    “太子殿下若是在辽东无所作为,倒也缓则罢了。

    若太子大有所为,手下精兵良将,可却难以进京啊!”

    朱常洛明白张凤翔的意思,别看现在朝中的文官一个个拥护自己,能为了让他当太子不惜触怒皇帝,可他们绝对不会接受,一个手中握有兵权的太子当皇帝。

    这样的皇帝,无法控制。

    “皇帝圣旨到。”

    宫外突然来了个小太监,说是有皇帝的旨意。

    朱常洛看了眼张凤翔,多半是张凤翔的弹劾到了朱翊钧的桌子上。

    “长子常洛遵旨。”

    果然,圣旨上叫朱常洛和杜十娘去启祥宫朝见。

    ……

    “长子常洛,草民杜十娘,给父皇(皇帝)陛下请安。”

    “朕恭安。”朱翊钧摆了摆手,让二人免礼平身。

    “你可叫杜十娘?”

    杜十娘点头,她可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见着万历皇帝朱翊钧了。

    “祖籍陕西榆林?”

    “奴家……幼年便沦落楚馆……”杜十娘一时不知道回什么好,若是认了,朱翊钧找杜松一核对,查无此女,这便是欺君之罪,立刻要拉出去砍了。

    若是不认,也无法解释。解释不清,还是欺君之罪,又要拉出去砍了。

    所以杜十娘干脆便卖惨,装可怜,博去朱翊钧的同情。

    可朱翊钧有同情心吗?

    朱翊钧斜靠在卧榻之上,看了两眼杜十娘,又看了两眼朱常洛。

    像啊,可太像了,这俩年轻人一个个全都是小狐狸精。

    给他们斗去吧。

    朱翊钧也不在接这个话茬,只是给杜十娘复述了一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

    杜十娘听罢,心下大惊。她也看过这个故事,更因此取名。

    可她清晰的记得故事的开头便说了万历朝共四十八年,应该是现在没有出现才对?

    莫非,是冯梦龙编辑《三言两拍》之时润色加工,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已经口耳相传许久?

    定是这样!

    朱翊钧也不理杜十娘什么想法,依旧抒发了自己“忠臣难遇”的感慨,话锋一转,便对着朱常洛问道:“你可想好了,要去辽东?”

    “长子常洛想好了。”朱常洛坚定地点了点头。

    “你可知,今日为你争太子之位的大臣,明日便未必还是支持于你。

    可若你留在京都,他们会一直支持你,直到朕死。”

    “父皇陛下万岁。”朱常洛急道。

    “你很好。”朱翊钧点了点头,

    “朕命陈矩详细的查访了你近日的所作所为。”

    朱常洛面色一僵,朱翊钧果然在看着他。

    “朕不清楚你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朱翊钧没有理会朱常洛的想法,继续道。

    “你说,你到底还是不是朕的儿子朱常洛?”

    杜十娘脑子嗡的一声,似乎是突然想明白了什么,不可置信地看着朱常洛。

    朱常洛的面色很平静,他本就是朱常洛,只不过多活了两辈子罢了。

    “好,朕信你。如同那日朕信你说,朕明日早晨便能康复一样。”

    朱翊钧脸上挂着笑,

    “常洛,答应朕三件事。”

    “常洛遵旨。”朱常洛慌忙跪下。

    “哎。”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

    “第一,前蓟州总兵曾贪墨南兵军饷,地方文武勾结,朕令你肃清余毒。

    第二,辽东总兵如松死状蹊跷,朕令你尽力查清。

    第三,如梅言‘女真七千,足当倭奴十万’,查证属实,朕令你即刻歼灭。”

    “常洛遵旨!”朱常洛叩首言道。

    “皇帝陛下。礼科给事中把您的诏书封还了。”

    殿外跑来了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地道。

    “知道了。”朱翊钧摆了摆手,转头问向朱常洛,

    “你可知是何圣旨?”

    “儿臣愚钝。”朱常洛摇头。

    “呵。”朱翊钧拿起桌上的圣旨,便向朱常洛砸去,

    “是封你出京,总理天下矿税,先巡辽东的旨意。”

    朱常洛眼看着圣旨砸来,连忙捞在怀中。

    “你看,这就是满朝忠正,朕的旨意,

    违了他们的意思,便是毫无作用。

    他们说,被礼科封还了,这便是‘中旨’,

    朕的‘中旨’曾任命过吏部天官李幼滋,李幼滋接到圣旨就称病还家了。

    朕的‘中旨’曾任命过辽东总兵李如松,李如松上任的第二年就离奇死亡了。

    这次,朕便命你总理天下矿税,代朕亲巡辽东。

    这道‘中旨’,你接还是不接?”

    朱翊钧抽出宝刀,又缓缓地还于鞘中,仰天长叹。

    朱常洛却是毫不犹豫,跪倒磕头,大声言道:

    “长子常洛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