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我真的不想当太子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 朱常洛洗脑何尔健 俞成龙直言说分明

    “何先生,监督之事,巡查的如何了。”

    中军帐中,朱常洛把何尔健叫了过来,问道。

    这些天何尔健在他朱常洛的安排下,日夜操劳,查访这辽东之地,贪赃枉法的官员。

    何尔健初时虽是知道辽东之地,没有人不贪。

    可这认真查下来,才知道残害了多少无辜百姓。

    何尔健初时还只是着重查访高淮手下的罪恶,但到了后来,看到其他文武官员的恶行,也不由得认真起来。

    “下官愧为御史言官,辽东一地居然在我眼下出了这么多贪赃枉法之行。”

    何尔健答道。

    朱常洛点了点头,心里面倒是对这位巡按有了几分好感:

    “那你可知要如何行动?”

    “下官回去便写明奏疏,上奏朝廷,请朝廷派官员彻查此事。”何尔健言道。

    沈一贯……会抓住这次机会的吧?

    经过蓟镇一事,朱常洛对沈一贯这只老狐狸更多了几分了解。

    别看朱常洛在蓟镇为南兵平反,搞风搞雨,政治上的实惠,多半还是落在了沈一贯手中。

    从及蓟镇的文官到蓟镇的武将,经此一事,不知道多了多少齐楚浙党的人。

    不过朱常洛也不在乎这些“政治上的”得失。

    沈一贯现在做事代表的是万历皇帝朱翊钧。

    若是他朱常洛真的想在地方军镇中安排自己的势力,即使朱翊钧对别人出奇的放心。

    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便会被万历皇帝猜疑。

    何尔健上奏经过内阁,首辅沈一贯自然会最先拿到计划,沈一贯自然能够有所应对。

    此次辽东之行,他朱常洛借着何尔健的手,整肃辽东官场,政治上获益最大的,依旧会是齐楚浙党。

    哎。

    朱常洛心中暗叹了一口气,若是时间来的及,他要能在朝堂之中培养一只他朱常洛的势力,这种好事儿,也不至于非要给沈一贯。

    不过,终究是副产品罢了。

    此次辽东整肃,朱常洛心中想的确实是辽东百姓。

    倒不是说朱常洛多么可怜辽东百姓的生存状况,最主要的是,多次进修过的他知道。

    矿税转嫁到地方百姓之后,民不聊生。

    此时靠近女真的大明百姓,是真有逃跑、户口流失的。

    此时人心向背,向的是女真,而不是大明。

    原本历史上随后几年的宽甸六堡不得不废除,便是明证。

    直到多年后,努尔哈赤贼心难忍,大肆屠杀汉人,人心向背,才又倒向了大明。

    朱常洛此时若不整治辽东的官场,而是任由如此鱼肉百姓,那便是给大明挖坟,给自己儿子梅山上吊拴绳。

    朱常洛心中清楚这些道理,又怎能放任自流?

    “何先生,你此时做的事情,是留名千古的美事,辽东人民,一定会记住您的!”朱常洛笑着安慰道。

    “太子殿下,这些均是皮毛,辽东百姓真正困苦的原因,是因为矿税的征收啊!”何尔健又道。

    “辽东官吏从百姓身上剥削的钱多,还是矿税的钱多?”朱常洛似笑非笑地看着何尔健。

    “若是能够辽东地区,官吏清廉,收些矿税倒也没什么。”何尔健长叹了一口气,眼神真实了许多。

    朱常洛点了点头,看来这个人倒也不傻:

    “你想说,这些官员是不得不这样做,对吗?”

    何尔健苦笑。

    “升官便要孝敬银子,孝敬银子才能升官。

    升官之后,自然要捞回本来才行,是吗?”朱常洛笑的有些森寒,

    “就这样,地方官吏剥削百姓,想方设法,榨干到了极限,这便是常态。

    地方官吏贿赂上官,一层层累积。

    可父皇再派人收取矿税,又能从被榨的一干二净的百姓身上收获什么呢?

    有些地方官员,不仅不停止他们剥削,甚至推波助澜,逼反百姓。

    言说起来,便是皇帝无德,加征矿税,可是这样?”

    “这……”何尔健低着头,没有言语。

    朱常洛叹了一口气,他知道,冲着面前的何尔健发火发不着。

    若是何尔健没有上供银子,可能现在还是河南一个黄河边儿上老发大水县的县令。

    即使何尔健上供了银子,只是因为不够多,只得派来辽东任巡按御史。

    “你是想说,即使把辽东这批人换下去,再换上来一批人,还是这样的,是吗?”朱常洛连珠问道。

    “这……”何尔健无言。

    朱常洛看着何尔健的表情,知道是默认了,心中叹了一口气,说实话,他也没法。

    把被剥削者剥削到无可剥削,这是剥削者的本质。

    这个难题,他朱常洛可不认为自己能够破解。

    “但我们把这一批换下去,总会好一段儿时间,是吗?”朱常洛笑道。

    何尔健一愣,点了点头,换一批人,总归会好一些。

    不过……他何尔健刚才不是在劝说朱常洛放弃矿税吗?

    何尔健心中叹息,三拐两拐,还是被太子殿下带沟里去了。

    “即使我们知道我们前路苍茫,但现在也要做好……”

    朱常洛便开始给何尔健灌起了鸡汤,直灌了半个时辰,方才停止。

    效果不错!

    朱常洛看着走出大帐的何尔健信心满满,心中道。

    “太子殿下,俞成龙求见。”王安挑帘道。

    “快快请进。”

    俞成龙是俞大猷的后人,在京都锦衣卫任职时,便被调到朱常洛身边当值。

    曾和戚盘宗一起练宫中太监,随后在天津督造船只。

    前些天听得太子殿下来到了山海关,俞成龙边说从海路来访,看望朱常洛,朱常洛也想见见如今天津船只模样,便同意了。

    “俞成龙参见太子殿下。”俞成龙依旧是那么憨直魁梧,声音洪亮。

    朱常洛点了点头:“海上行走,可曾习惯?”

    “末将是福建生的,早年间便虽着父亲登船上舰,习惯了。”俞成龙挠了挠头,道。

    朱常洛点了点头,沉吟道;

    “若是从福建开船,来到山海关,方便否?”

    俞成龙心直口快:

    “若是不考虑人的因素,十分方便;

    若是考虑人的因素,便不方便了?”

    “此话怎讲?”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