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了!我也叫刘辩
繁体版

243、周瑜讥讽黄县令

    刘辩再次地庆幸,归乡的旅途中他穿戴普通,最多算是一位世家公子,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皇长子殿下。这会子,他与曹昂等少年们会合后,只引发了周围一些小小的目光洗礼后,就没再遇上甚么幺蛾子了。然而……

    “这……这不是阿慈吗?”忽听一个陌生的惊叹声响起。

    引得刘辩等人纷纷地侧目。

    就见说话之人,乃是一名老汉。老汉肤色黝黑,目不转睛地盯着太史慈,盯了半天,眼里划过一丝意外和惊喜。

    与此同时,太史慈也看向来人,脸上也流露出几分喜意,高兴道:“年叔?”

    “哎哟!真是阿慈!”老汉又惊又喜,连忙地扭头,招呼周围的同伴们,“快看!看谁回来了——阿慈回来了!”

    “甚么?阿慈回来了?何时回来的?”周围有不少老汉们亦扭过头来,望向太史慈,登时就把太史慈半包围了。

    刘辩在曹昂等少年护卫们的保护下,堪堪地让出一条道来,目视太史慈与其同乡们面对面地交谈,直至太史慈安抚好了众人。

    这时,太史慈才迈前一步,来到刘辩的身前,拱手道:“……公子,对不起,让你受惊了。”

    刘辩微微一笑,没来由地思忖太史慈是不是也像曹昂等人那样,差点无意识地唤他为“殿下”……幸好,幸好没有!点了点头,刘辩礼尚往来道:

    “子义兄长真厉害,离乡这么多年,还有人惦记你。”

    太史慈还未回答,就听有一老汉耳聪目明,接话道:“那可不?咱们阿慈在黄县也算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为人忠义,有勇又谋,有谁不佩服呢?……这位小公子,你和阿慈是朋友罢?莫非也是幽州人?”

    看来大家对太史慈的去处,倒是挺了解嘛?

    太史慈默默地注视刘辩,而刘辩可有可无地颔首,配合道:“果真不错,子义兄长也令我敬佩啊!”

    太史慈耳根子微红,而周围的老汉们则了然地笑起。

    眼见气氛不错,刘辩微稍地放下心来,还想愉快地当起群众,围观传闻中的黄县令各种吃瘪——他可没忘记来此的目标啊?清了清喉咙,他问:

    “对了,敢问这里发生何事了?”

    众人面面相觑,尔后纷纷地答道:“俺知道!俺知道!听说有人要告黄神医,说是不给黄神医大量财物,黄神医就不给看病——骂黄神医是敲诈!”“咦?那人姓黄么?俺咋记得是杨?”“可俺听到是要告黄县令……黄县令要倒霉啦!”“俺也打听了一、二!说是上面派人来调查黄县令啦!”“胡说!明明是义士!”“不是啊!你们眼瞎么?那分明是个少年英雄啊?”

    吧啦吧啦,众人言语之间,杂夹明显的兴奋。

    刘辩眨了眨眼,已有所悟。

    “嘘——”有人示意大伙儿安静,赶紧看戏。

    于是乎,众人终于有功夫抬头,望向黄县的府邸。

    这座府邸和普通县府没甚么两样:拥有大大的院落,且能聚在院里瞧清县令审理办案——只可惜县府规模不大……

    不!

    不对!

    很大!

    这座县府规模颇大,至少能容纳近千名黄县平民们!

    刘辩很幸运:他被一众护卫们拥簇,再加上还有不少热心人士让道,结果竟能让他站至最前方,清清楚楚地看清当前的情况!

    便见不远处的府里蹲着一群人,赫然是不久之前才见过的俘虏死士们。

    俘虏死士们皆有进行过简单的包扎,却仍掩饰不住鼻青脸肿!

    俘虏死士们的两边,各站一列县兵们,手持兵器,气势汹汹,仿佛下一刻就要扑上前去,将那群俘虏死士们通通地关押,直令旁观者心生胆寒,不能言语——

    很可惜,这却威慑不了周瑜!但见周瑜面不改色,大声说:“县令,学生说错了么?你再是否认,也不能改变这群家伙们皆是你蓄养的门客的事实!此乃物证,县令还想耍赖不成?”

    言罢,周瑜从某个低头不语的死士衣袖里,翻出一枚木牌,上面写有“黄”字,疑似黄县令的令牌,用于执行任务……将那木牌晃了一晃,周瑜扬声道:

    “你敢说这不是你的东西?”

    不等黄县令开口,周瑜又大步地冲至众人的面前,驻步,朗声道:

    “诸位,我有一言,还请静听!

    学生姓周,名瑜,乃是“北海书院”的学生,承蒙渤海太守垂青,刚任渤海郡南皮县的奏曹史!学生正欲前往南皮县就职,不幸在黄县生了一场病,便找黄县最为出名的医师治病,然后这病治好了,这价钱竟是天价!

    学生因要赶路,没带太多财帛在身,便想赊账,待学生回到南皮县之后,再差人送钱过来,谁知对方就恼了,直接派出这些死士们,欲将学生直接刺杀……

    诸位评一评理,这对么?

    没错,学生没带太多的钱,是学生的不是,但因不给钱,便要杀人,这……这还有王法么?——幸亏学生略懂一些武艺,这才保住性命,才能无恙,不然学生真被杀了,找谁说理去?

    最可怕的是:学生以为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结仇事件,谁知牵扯竟然更多!

    学生将这群歹人抓住以后,欲找黄县令报官,谁知歹人忒是嚣张,说是找黄县令也没用,因为此是黄县令主使——

    学生竟从对方的嘴里得知黄县令意图打压学生……不是!是学生身后的渤海太守!

    学生听了,真乃万般不信,遂便逼问对方,是不是故意诬陷黄县令——你们猜,对方怎地回答?

    对方竟说,黄县令背靠宋黄!

    这宋黄又是何许人也?——宋黄是朝廷某一有权有势的宦官义子!

    宦官!姓宋!十常侍!这能是谁?

    具体名字学生就不多说了,只怕一说出来,大家都要被牵连!

    说白了!这是朝中宦官指使!

    总之,诸位,学生很生气!身为南皮县即将赴任的奏曹史,本奏曹史是不是有资格上述黄县令的失职之行?!只这小小的看病一事,便能牵扯如此之多,可见黄县令平日犯下的罪行也不止这点罢?

    再加上学生还听闻年前有一渔夫出海遇难,其家眷也病死……再也不必提及甚么十常侍侵掠百姓实是普遍之象,单说这黄县的赋税高过一般郡县,也有黄县令的手笔呢?不知诸位可曾意识到否?

    再者,若按大汉律法,这黄县令怕也没法脱身。

    黄县令,你倒是说一说,你犯了多少事,如今还能保全你的身家性命否?”

    一通斥问,直令正坐县令位置的半白头发的老者面如土色,反驳不得。

    嗯?

    歪了歪头,刘辩好奇地打量那位半白头发的老者,心道:那人便是黄县令么?

    ——那人的确是黄县令!

    刘辩听到四周有好几人在窃窃私语:“说得不错!俺们这县令平日也没做过几件正经好事,得亏咱们黄县物产丰富,否则可真不够县令折腾!”“可不是?回想上一任县令,与现在的黄县令一比,俺无比怀念以前的县令啊!”……

    再看黄县令,仿佛也听见闲杂人等的闲言碎语,遂两眼无神,一副要死要活的模样,只差没有直接翻白眼,被周瑜气升天——

    嘶~

    古有《三国演义》的诸葛亮骂死王朗,今有周瑜讥讽黄县令?这这这……

    该怎么说好呢?——还是老句话:不、不愧是周瑜!

    刘辩听得满脸惊叹:仔细回想一下,周瑜应该都没接触过黄县令。但是,周瑜却凭借少量的信息,硬生生地编出一套子虚乌有的话来。

    最奇妙的是:这套子虚乌有的说辞好像把黄县令骂个遍儿,好像又没。认真分析的话,亦会发现周瑜啥也没说清楚,不过是挑起黄县百姓们对黄县令本就拥有的愤懑罢了,这才把黄县令讽……讽得快死了。

    嗫嚅了嘴唇,刘辩有心想说甚么,却是甚么也没说。

    不管如何,周瑜都是他的结义二哥……看在兄弟情谊的份上,他必须支持周瑜,尽管他认为黄县令最终应该走官方流程,诸如被朝廷贬职之类。

    望着眼前的周瑜,刘辩也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