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了!我也叫刘辩
繁体版

244、黄县令被压制了

    唔~该怎么说好呢?——周瑜的说辞有着明显的漏洞啊!刘辩注视周瑜继续地滔滔不绝,细数黄县令各种罪行之举一二三,真心觉得周瑜知道黄县令的姓名乃是宋黄,但是周瑜故作不知!

    周瑜非把黄县令和宋黄当成两个人!

    而黄县令却反驳不得。

    歪了歪脑袋,刘辩若有所思:倘若黄县令直指周瑜口误,借机宣布周瑜是胡编乱造……黄县令岂不是坐实了宋黄确实是宋典的义子?

    这比黄县令背靠宋典义子宋黄一事,更是糟糕!

    故而,黄县令非但没敢反驳周瑜,反而只能噤声。

    而不少围观百姓们一脸恍惚又纳闷的模样,又令刘辩感觉……感觉大家好像并不清楚黄县令的真实姓名啊?——倒也巧了!

    没理由非让黄县百姓们知晓黄县令的名字罢?

    如同他是刘辩,堂堂的汉室皇长子,可他站在围观群众们当中,围观群众们却不认识他,没有一人能指出他的身份!

    是故,这……也挺正常。

    刘辩淡定极了,继续思考。

    比起身份之类的麻烦,他更郁闷的是另一件事情——

    作为一县之长,黄县令再是不合适,也该由朝廷派出调令,先宣布黄县令停职,再派相关吏员进行查访,待到证据确凿,才该依法对黄县令进行处罚才对!

    而不是随便一人,就敢对黄县令指手画脚!

    ——对了!二哥周瑜并不是随便之人!

    刘辩面无表情地心想:二哥才被自己任命为南皮县的奏曹史啊?

    可是,就算担任南皮县的奏曹史,二哥也没资格跨州去告劾黄县令,且是当众告劾啊!

    冷不丁地,刘辩想起一个词语:“州牧委任”。

    是了,是了,州牧委任……刘辩默默地咬牙切齿:唉!还是那句话——

    昔日皇室宗亲刘焉上书,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结果汉帝,他的便宜父皇竟是同意了!

    甭管甚么当时黄巾贼兵起,而朝廷兵少,应当诏令各州自己募兵守备……总之,因有“州牧委任”的缘故,以致一州之地不但拥有“检察权”,更有“军事权”,这就意味着:

    理论上,各州可各自为政!

    也可相互讨伐!

    更有甚者如当前:县令出了差错,这事不必非要上报朝廷,由朝廷出面解决,而是直接告之州牧或郡守,由州牧或郡守来裁决——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缺少州牧或者郡守,而县令级别最大,又该怎么办呢?

    将县令视作州牧或郡守,一旦县令别有居心,且朝廷无力干涉……如此,作为邻州且忠于汉室、掌握军权的一方吏员们,是不是就有义务帮朝廷平定混乱呢?

    也因此,作为南皮县的奏曹史,二哥周瑜依靠他刘辩这一渤海郡守,自然就有收拾黄县烂摊子的条件了……此虽算是好事一桩,然却不可取也。

    这次二哥周瑜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他却不能保证各地吏员们也像二哥周瑜那样……若是人人争相效仿二哥周瑜,亦跨州、跨郡、跨县来办理案件,那就乱了套了!到时汉室名存实亡,只怕“董卓进京篡汉”啥的,更会提早应验——

    所以说,“州牧委任”必须要取消!

    思及此处,刘辩手握成拳,再次难得地感慨:若有机会,我一定要收回“州牧委任”这项旨令!!

    太坑了!

    这时,刘辩的耳边忽然传来一阵嘈杂。

    尔后,围观百姓们齐齐地涌上前去,差点没把刘辩给挤倒!

    “——公子,当心!”何先等护卫们眼疾手快,连忙地护住了刘辩。

    接着,刘辩等人不得不后退数步,退至了安全地带,以免被波及。

    “怎么回事?”刘辩问。

    眼前人流之多,都遮蔽了他的视野。

    他才走神一会儿,就……就变了情况?

    不等何先开口,前方骚动骤然地停止了——伸长脖子,刘辩踮起脚来,定睛一看,看见黄县令竟被孙策从案几后方拽出,狼狈地扑倒在地,作了俘虏!

    怪事了!大哥孙策何时来的?

    再观县兵们,亦被夺了兵器,被不少冲过来的围观百姓们束缚!

    至于那群死士们,仍旧倒地不起,没有一人敢站起来。

    一眼明了:黄县令那一方被周瑜等人全面地压制!

    “兄长,干得漂亮!”他听见周瑜朗声大笑,还对另一群围观百姓们说,“诸位!黄县令恶贯满盈,今已被我等拿下!有谁敢随我一起冲进黄县府,查一查黄县令的罪证?!”

    “俺俺俺!”“俺——”“俺!”……

    登时,十来个围观百姓们热血上头,纷纷地响应。刘辩仔细地环顾一圈,发现那十来个围观百姓们皆是青壮之士。

    并且这种趋势,正在迅速地扩大!

    喊声之中,刘辩更是听见了身边之人——太史慈也在其中!太史慈拱手,大声道:“某精通武艺,请让某护送其左右!”

    “咦?”周瑜愣了一愣,寻声望去,一眼就望见了太史慈。与此同时,周边也自觉地安静下来。仿佛第一次见到太史慈似的,周瑜含笑地打量太史慈,回礼道:

    “这位壮士好胆量!敢问姓名?”

    太史慈铿锵有力道:“某乃东莱太史慈!”

    “太史慈气势非凡,果然非凡,可谓义士也!”周瑜毫不吝啬地赞赏太史慈,表情真挚,挑不出错来。

    围观百姓们也好奇地看着太史慈,眼含赞同,轻轻地点头,亦觉周瑜说得对。

    见罢,刘辩笑了。

    微微地侧目,刘辩竭力地抚平勾起的嘴角弧度,有趣地感叹:二哥真会演戏。

    “你……你是……?”忽然,他听见周瑜微夹震惊的口吻。

    嗯?又怎么了?

    他抬头一瞧,瞧见周瑜瞪大一双眼睛,活像甚么望到甚么令人吃惊的大人物一般,莫名地盯住刘辩他自个儿。

    端得令他生心不妙之感。

    莫非……

    他默默地环顾四周,不出意外地瞥见围观群众们面带好奇。

    头皮一麻,不必周瑜开口解释,他都能猜到周瑜接下来想说甚么——不、不会罢?他不由地后退一步,不停地默念:

    不要说出来!不要说出来!不要说出来……

    他一点也不想掉马甲!

    说是迟,那时快,荀彧和徐庶不约而同地上前一步,堪堪地挡在了他的面前!

    挑了挑眉,他瞅着荀彧和徐庶的身影,从二人的缝隙当中,瞄见周瑜快速地理好情绪,像是理解了甚么似的,清了清喉咙,后道:

    “多谢太史慈义士相助!太史慈义士且宽心,你的侠义行为定不会被辜负!我会上报郡守,相信郡守也会大力支持,从而重用太史慈义士!放心,郡守……”

    非常流畅地,周瑜的目光落到了太史慈的身上,还后知觉地捂住嘴巴。

    一副口误的模样。

    郡、郡守?

    重用太史慈?!

    围观群众们吃了一惊,没来由地瞅了一瞅刘辩,虽不解真假,却略有所悟。

    这才对嘛?他的身份就不应该曝露但被有识之士察觉,继而提醒大家放心大胆地跟着周瑜迈入黄县府,最终圆满地处理黄县令事件……

    舒了舒气,刘辩才这样想着,就听周瑜扬声道:

    “——诸位和太史慈义士一样,都是英雄!学生谢过了!随且我来!”

    言罢,一部分围观百姓们在孙策的带领下,继续地看守黄县令等人,另一部分围观百姓们,十二个青壮之士,则跟随周瑜和太史慈,直闯黄县府邸!余下的围观百姓们则自觉地站至府外,目光炯炯,完全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之色。

    看情况,大家应是从未遇到这种特殊的情况?

    幸好……

    歪了歪头,刘辩心道:幸好黄县令没法反击,此事算不算尘埃落定了?……现今的他,是不是只要等待消息就行了?

    抬头看天,他发现天色渐晚。

    不知不觉,一天又快结束了。

    真快!

    他的耳边,也响起荀彧的声音——荀彧转身,面对他,对他行礼说:“公子,我们也该离开了?……等明早的消息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