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节 兵进临安的三策
所有的人都来了,张柔和刘秉忠并未走远,一召即到。
忽必烈很客气,向刘秉忠拱手道:“若要进攻临安,请教先生,如何决策?”
刘秉忠腹有定稿,也不含糊,马上献出兵进临安的三策。
一曰合军,即征宋中路军的兀良合台部队应该与忽必烈部队在一起行动。
没错,张柔连连点头。
突袭临安,风险极大,很可能四面八方都是勤王的宋军,光靠忽必烈一路,只怕力有未逮。
人越多越好,兀良合台参战,大事至少成功了三成。
二曰偏师,即与兀良合台合兵后,兀良合台作为偏师,负责拖住当前宋军吕文德,由忽必烈完成致命一击。
这是必然的,毕世之功必须由忽必烈领受,只要拿下临安,捉到赵官家,迫其投降,成就无上美名!
三曰急速,一旦开始行动,必须抓住一个“快”字,快进临安,不可拖怠。
如若打成僵局,则火速撤兵,保全实力,在中原称雄!
听刘秉忠说完,忽必烈大悦道:“先生大才,将来事成,全赖先生指教也!”
刘秉忠头脑清醒,连忙道:“臣只是纸上谈兵,大事全靠汗王圣断和张大将军的手段!”
这是实话,刘秉忠只是作了个计划,执行起来可能遇到种种的问题,譬如如何避开吕文德,还有打进临安,他自然没这些本事,想要胜利,还得靠战场上的好汉们在忽必烈和张柔的统领下去完成。
不过有计划好过没计划的,忽必烈和张柔遵照无违。
……
鄂州武昌)城外鞑军大营,中军帐。
身高八尺,须发皆白的兀良合台坐在帅案前,思索着破敌良策,在他眼前的鄂州城,可是一座雄城!
这座城市地理位置重要,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往来不绝,游览吟咏,李白、孟浩然、岑参、元结、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秦观、范成大、王十朋、丁鹤年等,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与散文。
百年前,岳武穆雄据鄂州,金人望而生叹,这是一座铁壁!
百年后,有孟拱坐镇鄂州,即使是占据了襄樊,兵锋正盛的蒙古军,也在城下铩羽而归。
今天,兀良合台冲到了鄂州城下,他曾经雄心勃勃地想拿下鄂州城,但他很快发现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百多年的经营,鄂州城的防御设施极其完善,城防有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
鄂州有都统权州事张胜掌军,此人忠心耿耿,能力先不论,关键是他配有孟之祥派出的军队参谋来出谋画策,军队训练方式也有川军的影子,军队训练有素,作战意志坚定。
孟之祥的手伸到长江中游的鄂州,这样做自然犯朝廷的忌,不过朝廷只眼开只眼闭,当作没看到。
没办法的事,孟之祥银弹到位,从皇帝、执政大臣、地方大员乃至于刘整、张胜等人都一一打点到位,如张胜就是孟之祥走私链中的一员,从中分润。
孟氏企业的船队经过鄂州,张胜派船武装护航,保证其一路畅通,财源旺盛。
整条长江上的地方官员、武将等,均是如此,哪位御史想搞他们,那是找死!
如今张胜守鄂州,城固军勇,加上上游孟之祥、下游吕文德未有败讯,所以鄂州军心稳固,守得稳妥无比,鞑军连攻数次均不能夺城。
当然,兀良合台真想要夺城,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付出足够的代价,又或者是长期的围攻,鄂州必破。
但现在兀良合台对鄂州城还真的有点无计可施,他派兵强攻的意愿不足,也正是上下游的战事不利,他得保存实力。
他也曾施展诱降、诈败的手段,奈何张胜水火不侵,没有中计。
绕过鄂州,继续南进好吗?
这真是个诱人的想法,古代交通不便,运输全靠人力马匹的年代,最应该考虑的就是后勤问题。
现在鄂州城池周边的资源都被收入城内,鞑军难以在野外获得补给,就只能先把眼前的城池给攻下来,一方面是从中获得补给的资源;另一方面就是保证后勤不会被切断,能够持续供给前方作战的士兵。
鞑军不够纯粹!
如果纯是蒙古人军队,他们对后勤补给的依赖不那么强,军队依靠马奶马肉为生,可兀良合台麾下部队只得二成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其余八成是汉人与南人,他们不吃饭是不行的,也没有这么多的马匹给他们为他们提供马奶肉食。
兀良合台不得不考虑的就是后勤问题,担心军队渡过长江,会被襄阳城派出的水军切断补给线,使前方士兵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禁怀念起过去的岁月,他年轻时(兀良合台1201年出生),在1233年,随贵由东征大真国,破蒲鲜万奴于辽东今吉林延吉东城子山。1235年随诸王拔都征钦察、兀鲁思、阿速、孛烈儿诸部,分兵后随拜答尔深入孛烈儿波兰﹑捏迷思德意志等部,攻陷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后又在莱格尼察战役中大败波德联军。
那时军队马匹多,由马奶肉食提供能量,兵势是气吞万里如虎,一天推进上百里,中途遇到难关雄城,就一掠而过,敌人也不能抄他们的尾。
如今在鄂州打成牛皮,兀良合台头痛。
南宋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复杂了,其国土广,战略纵深大,无论是女真人还是鞑靼人,南下攻打山西河北河南都不是问题,一到长江、四川和陕西边上就抓瞎,地形差可不是好对付的,南北不同,光靠一种战术,是没法在汉人地盘打全图的。
不仅如此,汉人的防御,乃是多重的防御体系,不但厚实,而且对各种攻击都有防御效果,很难不会出现一次破防的情况。
就比如,打长江要水军,打四川要步兵,还要山地兵,普通的步兵无用!
正想着,军士来报,说东路军(忽必烈)派出军使前来接洽军务,兀良合台让进。
于是一队鞑子兵鱼贯而入,兀良合台目光掠过,惊得站起来,赶快离位上前迎接道:“汗王,您怎么来了”
竟是忽必烈不穿王服,身着便衣,混在队伍中进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