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18章 膨胀

    到了商州,王峻一直拉肚子。郭威念他可怜,准许他的妻子前去探望。可是很奇怪,没过几天,王峻就直接一命呜呼了。

    王峻走得很突然,可能是连日腹泻导致的脱水害死了他,也可能是郭威派人暗杀了他,真相也许只有天知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想当年,李嗣源当皇帝的时候,安重诲就是对皇帝的能干养子李从珂百般排挤和严防死守。如今的王峻也是跟安重诲一样,对皇帝的能干养子柴荣百般排挤。只不过,王峻的下场比安重诲好的太多了,至少没有出演直接被“五代第一神器”铁大锤一击毙命的血腥场面。

    王峻死了后,柴荣被任命为开封尹,加封晋王,接班人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此时,郭威患上了中风和半身不遂,吃饭和走路都很艰难。虽然力不从心,不过,郭威心里面一直都在筹划着另外一件事情,他想替儿子把路铺得更顺畅、更宽广。

    文官中的头号大佬王峻的死亡,带来的直接连锁反应就是“物伤其类、秋鸣也悲”。毕竟朝廷中,跟王峻一样曾经有拥戴之功,如今身居高位的高官还不少。这些人都惴惴不安,经常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句老话。

    尽管郭威的哭诉与汉隐帝诛杀几位辅政元老时的表白几乎一模一样,都觉得自己是被欺负太久了。然而,郭威毕竟不是汉隐帝,他吃过的盐巴比刘承佑走过的路还多。因为怕镇守魏州的王殷不安,郭威特派王殷的儿子兼飞龙使王承诲去见王殷,跟他解释朝廷为啥要贬王峻。

    作为武官的头号大佬,在后周朝廷,王殷和王峻双峰并峙,与郭威一起被人称作“一郭二王”。

    王殷是个“官三代”,李从珂执政的时候,王殷跟随范延光到邺城讨伐捧圣都虞候张令昭。他身先士卒,顶着城墙上的箭雨炮石,首先登上城头,生擒张令昭。“一战成名”的王殷被授为祁州刺史。

    别看王殷长着一米八的大高个,作战勇猛,私底下,他为人谦虚谨慎,而且非常听妈妈的话,大事小事都向老妈汇报。

    即使当上刺史,王殷处理政事的时候,稍有不当被老妈发现,也时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老妈拿着扫帚责骂和打屁屁。

    由此可以看出,王殷家教很严。虽然久在军旅,王殷交友很慎重,需要老妈同意后再来往,从来不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人鬼混。

    后来,王殷母亲去世,守丧期间,石敬瑭下诏,授他为宪州刺史。他忙给朝廷上奏:“臣是一个小人物,工作不工作对国家影响不大,可是正是因为老母亲的辛苦教导,我才得以成才。现在母亲病逝,臣实在是不忍心这么快离开母亲的坟墓。请朝廷准许我为母亲守孝三年。”

    王殷的孝心,为他赢来了石敬瑭的欣赏和嘉许,就专门下诏准许他的请求。晋少帝石重贵继位后,王殷守孝期满,担任奉国右厢都指挥使。

    后汉建立,杜重威于邺下反叛,王殷跟随刘知远去讨伐他。历史总会不断的重复,在最高领导刘知远面前,王殷准确又精准地抓住了表现的机会,再次演绎了当年勇登城头的一幕。

    他和刘词一道,奋不顾身,又是率先出击,力战于城下。突然之间,王殷头上被敌方射了一箭,可是他竟然带伤作战,坚持很久后,竟然从嘴巴里面取出了折断的箭头。

    刘知远对他的英勇钦佩赞叹不已,专门下发红头文件,号召全国人民向王殷同志学习。

    到了汉隐帝刘承佑时期,王殷担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夔州节度使。正好遇上契丹侵犯边境,朝廷就派王殷领兵屯守澶州。

    之后,就发生了前文中我们提到的,汉隐帝密诏澶州主帅李洪义暗杀王殷之事,李洪义胆小,反将事变告诉王殷,王殷与李洪义共同派人到邺都,请郭威赴京平定内乱,他被授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当初,正是因为王殷在第一时间向远在邺都的郭威传递了汉隐帝的暗杀令,郭威才侥幸得以保全性命,并及时迅速做出应急措施。可以说,王殷对郭威既有救命之恩,又有拥戴之功。

    郭威称帝后,将镇守邺都的接力棒交给了王殷,并允许他有权力调动河北军队。表面上看起来,是不是郭威对王殷特别信任,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不是郭威经常唱着一曲《感恩的心》?

    事情哪有这么简单?不久后,郭威又将养子柴荣调到了邺都和开封之间的澶州,也就是他黄旗披身的地方。

    此举之意不言而喻,毕竟魏博可是有名的“河朔三镇”之一,魏博军人集团是五代期间诸多重要斗争的关键力量,而且李存勖、石敬瑭、石重贵、刘知远,以及郭威本人都曾担任过天雄军节度使。

    明白啥意思了吧,郭威也害怕邺都会发生兵变造反。虽然说,这个可能性是万分之一,但是不得不防。所以,郭威安排柴荣在这里镇守,可以在中间起到一个缓冲和阻隔作用。

    铲除王峻之后,柴荣升为晋王,终于可以进京日日陪在老爸郭威身边了。那么,接替柴荣镇守澶州是谁呢?没错,依旧是郭威的铁杆亲信,郑仁诲被任命为新一届镇宁节度使。

    身兼多职的王殷也开始膨胀起来了,不过,跟王峻不同,王殷不嚣张跋扈,不爱权利,他爱的是金钱。他大肆聚敛民财,这让郭威很不开心,“当初朕离开邺都的时候,仓库里面储存了不少财物,如今你和国家是一体,要多少就给你多少,何必要这样担心没钱花啊!”

    客观上来讲,在五代时候,其实这种事对于这些军人来说,本事一件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偏偏就被有心的人利用起来去做文章了。

    想当初,汉隐帝杀了几个顾命大臣,驻守邺都的另一位顾命大臣郭威为了自保,果断起兵造反。如今同样的游戏模式和关卡,郭威杀了一等功臣王峻,那驻守邺都的另一个一等功臣王殷会不会造反呢?谁又能保证他一定不会造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