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38章 军装上绣斧头的破柴军

    让我们把视线投向前方的战场。李廷珪领兵来到凤州东北的威武城,遇上周军排陈使、濮州刺史胡立。胡立正带领数百余骑兵,前来这里进行巡逻。

    李廷珪见对方人少,自然不会错过如此良机。他当即率兵冲杀,将胡立的百余骑兵团团围住。

    胡立兵少势孤,突围不出去,被这支后蜀最精锐的禁军射落马下,活捉成了俘虏。他的部下也多为蜀军掳杀,只剩不到十个骑兵逃回后周大营。

    取得小胜的李廷珪欣喜异常,他向孟昶送去八百里加急战报,谎称自己大捷,杀死了几万周军。

    有意思的是,为了鼓舞士气,李廷珪命令士兵在大家的军装上都绣上一把斧头,他的部队也正式更名为“破柴军”。顾名思义,攻破柴荣的意思,也是一个很幽默的一个人,算是种意淫式的心理安慰吧。

    只不过,他想错了。柴荣可不是普通的烧火做饭用的柴火棒,用斧头就可以劈成几半,加进灶台里面。柴荣是一杆铁棒,妥妥的纯爷们。

    “善,善,善!”孟昶收到李廷珪的捷报,自然是大喜。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一举击败周军,孟昶又派使臣向北汉和南唐求援,请求他们加入,共同夹击周军。北汉帝刘钧和南唐帝李璟都同意出兵。

    周军小受挫折,加上西征战线毕竟太长,从汴梁到陕西甘肃交接,足足1000多里地的路程呢,军粮一时也接济不上。王景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战争陷入僵局。

    此时,后周朝廷官员,有些人沉不住气了。

    “皇上,王景、向训伐蜀久劳无功,而且我军粮食运输困难、供应不上,臣以为应该撤兵。”宰相李谷开门见山。

    “是啊,陛下,眼看着周、蜀两军一直是相持状态,应当处分王景和向训二人。”

    “臣复议,建议停战。”

    “臣也复议。”

    此时的朝堂上,倒是没有乱成了一锅粥,大家意见一致。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连中原旧时的秦、凤、成、阶四州都收不回来,朕还统一个毛线天下!”

    柴荣在心里默想,他坐在龙椅上面,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远方,眼神坚毅,狠狠攥住了拳头。

    “臣倒不这么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臣愿意替陛下走一趟,看看前线战事到底如何。”

    柴荣喜极而泣,谁啊,这么了解朕的心思。

    他抬头一看,不是旁人,正是赵匡胤。

    不了解领导心思的小兵不是好小兵,不得不说,赵匡胤真是个小机灵鬼,很是懂得把握时机。

    柴荣大袖一挥:“朕准了。你就到前线视察战局,瞅瞅到底是个啥情况。”

    领了圣旨后,赵匡胤连家都没回,立刻日夜兼程,奔赴前线。一番调查研究、仔细计算距离、人马数量各种乱七八糟,然后都记在一个小本本上面。可以说,真是一个合格的市场调研员。

    “可以攻下!”从前线巡视一圈回来的赵匡胤,又是家也没来得及回,直接风尘仆仆赶到宫里,他咕咚咕咚喝下去一壶水,说出了这四个字。

    “陛下您请看,凤州是四州咽喉,我军可以先攻打此地,攻下后,秦州就成了孤军奋战。我大军再转战秦州,一举攻克,那么剩下的两州,自然不战而降……”

    赵匡胤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还有一份返程时候在马车上加工整理出的《关于我军攻克秦凤二州的可行性调查报告》,侃侃而谈,唾沫星子飞得老高了。

    “幼稚,想当官想疯了吧。”

    “就是,一个从来没出去独当一面打仗的毛头小子,竟然如此胡言乱语。”

    “这小子肯定想跟上次高平之战一样,在皇上面前逞能,表现一番,还想继续往上升。”

    “他想升官可以啊,这次不同往日,这么大一仗,万一输了,可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啊。”

    群臣议论纷纷,准确的说,是风凉话纷纷。

    大家都不相信赵匡胤对这场战争的判断,然而,有一个人相信了,他就是柴荣。此时,其他人信不信,已经不重要了。

    “来人,拟旨,向四州加派重兵。另外,擢王景兼西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西南面行营都监。”柴荣力排众议,决意继续讨伐,果断下了一道最高指示。

    另一边,接到捷报的孟昶兴奋期还没过去呢,就忽然接到一封前线军败的情报。还真是悲喜人生啊,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原来,李廷珪碰到了后周的主力部队,双方交战,蜀军很快出于下风,李廷珪下令后撤。然而,王景率军紧追不放,俘虏了三百多蜀军。

    讲到这里,笔者觉得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王景,此人也是个了不起的传奇人物。他生于唐末,一生跨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他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太原郡王,这可是古代臣子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的政治履历比历经四朝的冯道还要丰富那么一丢丢。

    别看王景后来成绩斐然,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不良少年,整天偷鸡摸狗、不务正业,呵呵,怎么有些像郭威年轻的时候。怪不得俩人是好基友,看来关于当年做古惑仔这段经历的共同语言一定很多。

    五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战争多,各大割据势力经常需要补充军队。于是,昔日的问题少年王景就机缘巧合加入了后梁大将王檀的麾下。当时后梁和后唐为了争中原地盘,打得不可开交。王景跟随王檀打了不少仗、立下了很多战功,职位慢慢也升上来了。

    后来,“不忘父志”的李存勖一支箭、一支箭实现了李克用的遗愿,他灭掉了后梁,入主汴梁。王景投降后唐,逐步升迁到都虞侯。

    石敬瑭在河东起兵反唐,王景跟随大将张敬达到晋阳围攻石敬瑭,耶律德光派遣契丹军队支援石敬瑭。晋安寨内,张敬达的军队被困数日,张敬达被杨光远杀害,王景带领自己的部队投降石敬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