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华
繁体版

第42章 探囊取物的缘由

    不仅如此,李璟还多次派出使节到北汉、辽国,相约南北夹击,共同讨伐中原。只不过,当时的中原王朝不断改朝换代,大家一直腾不出手来对付南唐。

    955年11月,柴荣任命李谷为征讨淮南总指挥,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为副手,带着韩令坤等一十二将,率军向南唐发动攻击。

    我们前文中也提到,李谷是郭威给柴荣留下的宰相继承人,连同冯道、魏仁浦和王朴,并视为他给宝贝儿子的“四大护法重臣”。

    其实啊,李谷和南唐名将韩熙载是好兄弟。没错,就是名画《韩熙载夜宴图》里面的男一号韩熙载,此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代表了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

    韩熙载出生官宦之家,自幼聪颖好学。他父亲名叫韩光嗣,曾任秘书少监、淄青观察支使、平卢节度副使。

    后唐那位既会武功又懂音乐,既能驰骋沙场又能混迹娱乐圈的庄宗李存勖突然身亡后,李嗣源“被迫”继位。

    时任的平卢节度使王公俨,一心想在青州老根据地把军队发展壮大。李嗣源下诏任命王公俨做登州刺史,他一句“军务繁忙,脱不开身”,直接把皇帝的圣旨给晾在一边。

    “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不成?”李嗣源直接派新任的平卢节度使霍彦威,率兵进驻青州,追杀王公俨。

    结果,涉及此事的很多将士都遭殃了,其中就包括韩熙载的父亲韩光嗣,也被处斩。

    24岁刚刚中了进士的韩熙载,来不及高兴就接到了父亲被杀的噩耗。这后唐朝廷的官肯定是做不了啦,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赶紧逃命去吧。

    往哪儿逃呢?因为当时的割据政权都在南方,小韩哥自然是毫无疑问地选择往南方的南吴逃。

    韩熙载乔装打扮一番,伪装成商人,先来到汝阴,准备从这里的正阳镇,进入南吴国界。其实,他还有一个小私心,拜访一下好基友李谷。

    李谷在洛阳时,就和韩熙载结识。两人年龄相仿,都是生逢乱世,也都是有志青年,大有惺惺相惜之意,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和吹不玩的牛。

    听说好基友要离开中原前去投奔南吴,李谷赶紧准备酒菜,为韩熙载饯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举杯别离,互道珍重。酒过三巡,韩熙载显得豪气干云。

    “兄弟啊,别看今天我是落难了。但是,记住了啊,此番南下江东,如果江东任命我当宰相,到时候,哼哼,我肯定兵北上,长驱直入,踏平中原!”

    李谷这会当然也颇有几分醉意,愣了一下,也是不甘示弱。

    “韩兄好志气啊。今天我也把话撂在这里,此后如果中原任用我为宰相,我也肯定夺取江南,就像是探囊取物!”

    据说,“探囊取物”这个成语,正是由此而来。

    说罢,两人举杯痛饮,继之哈哈大笑。

    虽然说两人此番对话,有些效仿《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和孙权“会猎于吴”的约定。但是,此后这俩好兄弟的命运却是各不相同。

    风尘仆仆的韩熙载赶到扬州后,向吴睿帝杨溥呈上《行止状》,类似于今天的求职简历。写得是洋洋洒洒、文采斐然、气势恢宏,尽述平生之志。

    “朕觉得这份求职简历有点意思,爱卿意下如何?”杨溥很感兴趣,找了当时的权臣徐知诰商量。

    “通篇都是夸夸其谈,别人不行就他行,有啥意思。臣觉得此人太浮夸,皇上您还是赶紧派他到艰苦的地方锻炼锻炼吧,去去年轻人身上的狂劲儿。”

    徐知诰心里明白,这韩熙载是个人才啊,可不能让他现在发挥作用,于是三言两语替杨溥拍了板。

    就这样,自视甚高、满怀期待的韩熙载,在南吴不仅没有得到重用,还被流放到偏远地区做小官。他很是失望,有些放飞自我,一边游山玩水、吟风弄月,一边嬉笑怒骂、放荡不羁。

    当时南吴的文章,首推宋齐丘的碑志最为出名。大家也只是觉得韩熙载的八分书写得好。所以,一旦有碑志一类的差事,都由宋齐丘写文章,而由韩熙载誊写。韩熙载倒也不说啥,只是每次誊写的时候,都用卫生纸塞住自己的两个鼻孔。

    “韩公这是得了过敏性鼻炎,鼻子不舒服,还是流鼻血了?”众人不解。

    “不是的,只是因为宋齐丘的文章,简直是太臭啦,臭得不能闻!恁都没有闻到臭味?”

    没办法,韩熙载就是这样的书生脾气,哈哈。

    后来南吴变成了南唐,徐知诰念念不忘韩熙载的才华,将他

    调回京城,授他秘书郎,掌太子东宫文翰。意思是让他除了负责编撰国家图书典籍外,兼职辅佐太子李璟。

    只不过,在外漂泊的这10年时间里,韩熙载早已经轻狂惯了。对新皇帝的重用,韩熙载根本不屑一顾,也不上表磕头谢恩,直接拂袖而去。

    这让笔者想起了诗仙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该大致也是如此吧。

    在辅助李璟的7年间,韩熙载只与他谈天说地、舞墨弄文、花天酒地,从来不讨论军事政务和国家大事。不过,与李璟的长期相处,使他对韩熙载的才学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也算是韩熙载不幸中的万幸吧。

    徐知诰去世,李璟登基后,韩熙载终于迎来生命的春天,被授予重要职务,积极参政议政。为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多次上表抨击指摘朝政弊端。

    但是,韩熙载毕竟是一介书生,官场上的套路够他喝好几壶的。他那些“尽无所回隐”的建议,很多都被李璟采纳,这自然引起了以宋齐邱为首的“南唐五鬼”的仇视。

    久而久之,李璟开始猜忌、疏远韩熙载,又将他流放到外地进行历练。韩熙载心灰意冷,一夜重新再次回到解放前。他只得用夜夜笙歌、佯狂自放,来麻醉自己和消除皇帝的疑虑。

    所以,在这副《韩熙载夜宴图》里面,我们看到,坐在一众歌姬和美妾中间的韩熙载袒胸露怀、手摇蒲扇,看似放荡不羁。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您就会发现,韩熙载眉头紧锁,并不快乐,他心中定是充满着太多的无奈和苦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