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中状元,被曝科举舞弊?
繁体版

第21章 爷孙微服私访

    朱元璋一声令下。

    严冠终于坐下了,但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他面对的是大明的皇上。

    “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在这里吃到过这么好吃的面条了。”

    朱元璋嘿嘿一声,说着。

    朱炫一脸希冀,“那我就多跟祖父出去走走吧。”

    朱元璋也明白了,这是乖孙子的主意,他说道:“那得等我有时间了。”

    两人刚落座没多久,店家就送上三大盆的鸭血面。

    朱炫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他抓起一根粉条,也不嫌热,就这么一口一口地嚼着,然后说道:“有点没那么香了。”

    “是啊!”

    朱元璋吃了一碗,见周围只有他一人,就说着:“店家,这面要多加点盐巴,说不定还能多卖点。”

    听到这话,店家又是一声叹息:“二位穿得非富即贵,怎能明白我们百姓的艰辛?我倒是很想多加点盐巴,奈何我这小摊,一碗才十五个铜板,价格高了没人吃,价格低了,又拿什么去赚钱?”

    “咱们明朝,食盐有那么贵么?”

    朱元璋不假思索地问道。

    “那是肯定的!”

    那名管事点了点头:“如今又没有战事,官府发放的盐引越来越低,能拿到的人也越来越少,市场上的盐就越来越稀缺,所以价钱也就越来越高。”

    大明的盐政,采用了“开中”法,让民商们得到了“盐”,大明边境上的一些必需品,都会通过民商们来运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互通有无的交易。

    这些年战事少,发放的盐引也少,所以市场上的盐量并不大,所以才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价格上涨也很正常。

    朱元璋想了想,说:“战争时期,如果有大量的盐引,会不会降低食盐的价格?”

    “咱们大明的盐价,从来不低!”

    不过,他也说不出原因,“不但盐价很高,税收也很高,所以我的利润并不高,所以我不得不减少食盐的用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税也贵?”

    朱元璋不太明白。

    朱炫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动着,心中一动,立即问道:“我听爷爷说,大明的商业税收,是每三成中的一成,怎么现在还这么高?”

    朱元璋也是一头雾水,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那名管事。

    严冠目光不善,大有一种你要是骗我,我就把你抓起来,扔进锦衣卫大牢的架势。

    “三分之一,只是洪武爷定下的贸易税,还有过桥税,油布税,车辆税等等,这些税都不算多,可架不住加起来多啊,我一个小摊贩,想要拿到这些税,也是有些吃力。”

    这名管事叹息一声,望着不远处的一家店,继续说道:“各式各样的赋税,对于我们这些小店很是吃力,对于他们这些店,却只需要一个顾客就可以了。”

    “既然如此,那为何没有异议?”

    朱元璋再一次奇怪的问道。

    管事微微一笑,说道:“咱们这日子,可不是十几年前能过得了的!

    若在元、蒙时,咱们连一条狗也不如,幸而有了这位皇帝,咱们才能将蒙古人赶出沙漠,挣些银两,使咱们能有个安稳的生活,这全是皇帝的恩赐,咱们岂能不听皇帝的话?”

    下意识的,就多说了几句。

    说到这里,他摇摇头,又回到了工作中。

    朱元璋很感动,他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最好的打算,让百姓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如果不是他在外面喝了一口面条,他也不会知道,那些曾经穷困潦倒的人,现在依然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而且对他感恩戴德,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一股浓郁的香味,从鸭血面中散发出来。

    “祖父对子民不薄,但世界之大,祖父一人,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

    朱炫安抚着他,然后提议道:“祖父,这样的税制,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何不废除这些税制,统一征税呢?”

    朱元璋点点头,他也听到了,大明的赋税制度似乎有些不对劲。

    但见自己这个才四岁大的乖孙,居然也能说出这种话来,便有些奇怪地问道:“你觉得,这个税收该如何调整?”

    朱炫将筷子往桌上一放,装模作样地思考了一下:“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大可不必了,一个小摊一天最多也就赚个十来个铜板而已,而且还要缴纳和其他大饭店一样的税收,这不符合常理。”

    朱元璋闻言,再次点了点头。

    这就造成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

    朱元璋的梦想,就是把有钱人的财富,用来帮助穷人,让他们变得更富有,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他仔细一琢磨,觉得大明的税收确实有问题。

    如果不是他自己走出去,也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些繁杂的赋税,完全可以取消,从现在开始,根据商人们的财富来征税,越是有钱的,上交的赋税就越是高,至于那个叔叔,则是可以减半,您看,是不是可以达成一个均衡?”

    朱炫再次问道,目光落在了老朱的身上。

    “乖孙,这倒也是个好主意,咱们明朝虽然穷,但也不至于强取豪夺吧,等我们回去,一定要跟他们谈一谈,将商人的税收也调整一下。”

    朱元璋对小乖孙的见解,还有他的种种提议,都很是满意。

    这一切,都是他一手培养出来的。

    “是不是很贫穷,大明?”

    朱炫一脸的疑惑。

    “嗯,但如果按照我孙子的建议,我们可以调整商业税收,不至于那么贫穷。”

    朱元璋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大明的确是个穷的国家,第一,中法的食盐,让大明失去了大量的盐税,第二,因为对商贾的压制,让他们失去了大量的国库,第三,就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百姓,根本无法收回他们的赋税。

    朱元璋之所以一直在印刷金银,就是因为他手头拮据。

    说白了,就是穷。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只是不知道要不要告诉你。”

    朱炫沉吟片刻,便抛出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消息。

    朱元璋见孙子心思缜密,甚至能想出更多的事情来,便安慰:“好孙子,你尽管说,我不会怪罪你的。”

    “好!”

    朱炫想到了一个办法,沉吟了一下,才开口道:“我认为,还是有些人,他们的财富,远远超过了商人,他们可以为您赚取更多的财富。”

    “什么人?”

    “大约一个多月前,我听到皇上和朝臣们说起,大明有几个大户人家,虽然人数不到一百人,却拥有大量的土地,每年都要按照一百人来纳税,这让皇上很是头疼。”

    “没错!”

    朱元璋点了点头,的确有些头疼,就说着:“乖孙,你觉得我们要不要给权贵们加一笔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