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中状元,被曝科举舞弊?
繁体版

第22章 谈论赋税

    “那是不是要让他们交税?”

    朱炫一脸无辜的问道。

    根据古代的规矩,考上了进士,可以免去大多数的劳役和赋税。

    就像大明最初的时候,所有的官吏都不用交税,这就造成了许多农夫,将土地或是赠送给官吏,或者是出租给官吏,以此来减少税收。

    而这种地租,也远远低于土地的税收,朱元璋也认为这种地租有问题,所以在数年前,就取消了这种地租。

    而这些大家族,换个说法,就是地头蛇。

    这一群人,比官员、商人都要富有,世世代代都是土豪,他们的家业,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他们缴纳的税收,却和一般人一样。

    所以,才有了以后的官员和绅士们一起征收粮食的做法,将赋税压在了他们的头上。

    “该收!”

    朱元璋也是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他当然知道,自己可以对他们下手,但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于是说道:“我的好孙子,你有什么打算?”

    “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试试。”

    “我的孙子,你说吧!”

    “可以取消这人口税,田产多,赋税也就高,土地好,赋税也就高,土地差,赋税就低。”

    朱炫最后说出了心声:“天下百姓,皆为我大明百姓,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皆应纳赋税,如此方能使我大明朝富庶。”

    摊丁到田地,以及马铃薯等其他农作物的引入,使得清代的人口迅速增加,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康乾盛世”。

    但朱炫并没有说该如何做,他只说了一个大致的计划,至于如何做,朱元璋一定会自己去琢磨。

    真要说起来,他还只是个孩子,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知识。

    不过,这也足够让朱元璋吃惊了,双目放光了。

    自家的宝贝孙子,用相对稚嫩一点的口吻,说出了连户部尚书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关键还是这么年轻!

    这件事情必须要做,因为官员和贵族不可能一视同仁,而且这些地主也不可能负担得起这么多的赋税,必须要放弃自己占据的地盘。

    那该怎么分?

    肯定是隐藏在暗处的人。

    为了逃避高额的税收,他们甚至会帮助隐居的人注册,将土地转移到其他地方。

    不但解决了地盘上的问题,还改善了国库,让大明摆脱了贫困,有了一笔可观的财源。

    小乖孙说的这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莫大的好处。

    朱元璋兴奋的几乎要跳出来,不过他还是忍住了,说道:“若是我用了你的办法,那些富商巨贾肯定会造反,到时候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这可不容易啊!”

    商人倒也罢了,他们的影响力并不大,但地主势力却是根深蒂固,实力不容轻视。

    为了实施这种变革,改革家们不仅要有强大的政治能力,而且要拥有能够在任何时候压制骚动的绝对权力。

    偏偏这两件事,朱元璋都做过,明朝四大罪状,除了蓝玉罪状之外,其他三件罪状,都被他杀的干干净净,让世人闻风丧胆。

    如果是朱允炆这样的无能之辈,恐怕用不了多久,整个金陵城都会一片喜庆,到处都会响起欢迎的号角声,欢迎燕王登基为帝,甚至不用朱棣出手,就会有一大批人投降。

    “杀光他们,然后再来新的。”朱炫用稚嫩的语气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残忍。

    说到这里,他又忍不住摇了摇头,都快忘记自己只是个小孩了,话太多了。

    朱元璋闻言,不由心中一凛,似乎从这朱炫中,见到了当年的自己。

    “这家伙,跟我很像!”

    这就是他内心的咆哮。

    小乖孙,不光是治国之道,更是身居高位之人,心狠手辣,说出“那就杀了”之类的话。

    朱元璋喜极而泣,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继承皇位的人,不管是朱允熥也好,朱允炆也罢,都没有让他有这样的感受,因为他们说不到他心中最大的愿望。

    就连一直在一旁悠闲地吸食着粉丝的严冠,都诧异地抬头看了一眼,没想到这个小小皇孙,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如此一来,这个小皇孙就更受皇上宠爱了。

    严冠若有所思。

    “祖父,你说是不是?”朱炫问道。

    自己今日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也不知会不会起到什么作用,总不至于吧?

    在老朱看来,这小子简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身为天才,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人大吃一惊。

    “不错!”

    朱元璋很是兴奋,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个小乖孙,可是大明未来的寄托。

    兴奋之后,朱元璋哈哈大笑,然后说道:“我们都没意识到,我们已经说得太多了,该吃饭了。”

    好在那位管事,并未注意到这里。

    否则的话,他一定会被话给吓到的。

    只是几下就没了味道,祖安看着朱炫问道:“我的好孙子,你可知道为何盐引越来越多,价格却越来越高?”

    “大概是没那么多的盐!”

    朱炫故作深思熟虑后,开口说道。

    没有太多的盐?

    朱元璋仔细一琢磨,也是这个理。

    对于他来说,盐业的生产,非常的繁琐,如果人数太多,就会造成肥沃的土地无人种植,如果人数太多,就会造成盐业短缺。

    哪怕有更多的人得到了盐引,但因为供应不足,价格也会水涨船高。

    “开中”法既有优点,又有不足。

    用盐引换取边陲粮草等物资,自己却要赔上一笔钱,这还是其一。

    大明的盐,至今仍是个生意场上的险路。

    到时候,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就会想方设法地弄到盐引,赚得盆满钵满,最后吃亏的,就是普通的百姓。

    因为盐商们无法自己种植,加上官府削减了他们的税收,他们本来就不是很富有,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他们,直到中法兴起,他们才被逼无奈,只能通过走私来赚取利润。

    这样的盐商,必然会造成整个商海的混乱,最终造成了开中法的瓦解。

    最坏的情况,就是没有人管理军队的粮草和辎重,没有了盐业的掌控权,军队的粮草都要由朝廷来管理,这也是导致大明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中法尚有欠缺,仅能从食盐价格方面反映出来。

    “乖孙,你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朱元璋说到这里,又将目光望向朱炫,眼中满是希冀。

    他深信,这个小乖孙肯定会让自己大吃一惊,因为这种大吃一惊的事情,可不止一次发生过。

    朱炫闻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珠子转动了下,似乎是想起了一件事情,说道:“二哥是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