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中状元,被曝科举舞弊?
繁体版

第67章 聘请总编辑

    因为大明的情报系统并不发达,情报系统都是靠人手来完成的。

    如果能有一台可以将信息传递到各个书店的电台,那他肯定也会将这些新闻发布到各个书店,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朱炫说道:“我们要将锦衣卫的各项情报,都转交到别的书店,很难做到及时准确地转交,因为我们的情报,一日一刊,人手有限,每日转交,最多也就是到应天城下各县而已。”

    朱松想了想,说道:“那我们就可以让别的部门,在我们的报纸上,刊登一本新的书籍,然后再让别的部门出版?”

    朱炫点了点头,“暂时如此。”

    等将来有了收音机,有了电报,再考虑别的事情。

    朱松明白了,也就跟着学了。

    “而且,只有侯显一个人在写作,那就太无趣了。”

    朱炫看过来。

    朱松说道:“你的意思是,你要再招几个读书人?”

    朱炫道:“对,二十皇叔,你可以把这个消息传出去,说咱们大明书屋,正在招募会写小说的人,在这段时间内,每月有五十两的工资。”

    “只要达到我们的标准,就会在报刊上刊登。”

    “我会将他们的小说,分成不同的页面,单独出售,你只需要支付相应的价格,然后按照销售量,给他们相应的利润。”

    “这本书,一个月卖出去五十两银子以上,就会有额外的酬劳,三个月卖不出去,那就算了。”

    听到这个办法后,朱松想了想,说道:“这个办法不错,不过该如何投?”

    “发到我们书店,让他们发个一万字过来。”

    “等我们看过之后,如果感觉不错,就会签下他。”

    “可问题是,这篇论文该由谁来审核呢?我们的总编是谁?”

    朱炫想不出有什么人能做到这一点。

    而审核的人,则必须有一定的写作功底,有一定的判断力,有一定的受众群体。

    这样的人,可不好找。

    “王爷!”

    这时,张武推门而入,“门外有个老人,要找你们二人。”

    “老先生?”

    朱炫、朱松两人都是一头雾水。

    在他们的圈子里,从来都不会有这样的人。

    不过,他也只是好奇而已,就让人将这位老者请了进去,这是一位白发苍苍,略显驼背的老者,但却精神抖擞,一副博学多才的样子。

    “敢问阁下是?”

    朱松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在他们的记忆中,并没有这个人。

    “在下罗,名为本,有礼了。”

    这人自然就是不认识朱炫二人的罗贯中了。

    “罗贯中??”

    朱松失声叫了出来。

    看过《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他,自然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因为在不久之前,他也曾经崇拜过这个名字,而同样崇拜过《水浒传》的“大侠”——“大侠”“大侠”。

    可惜的是,施耐庵已经去世很久了。

    朱炫本以为罗贯中已经死了,却没想到他竟然还活着。

    自己在没穿越前还是个三国迷,现在竟然能见到三国演义的创作者。

    罗贯中微微一笑:“我这次来,就是冲着《天龙八部》去的。”

    朱炫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对着朱松使了个眼色。

    听到朱炫的话,朱松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

    他们正愁着要不要找一位有能力的编辑,做他们的总编呢,结果这位罗贯中竟然主动送上门来,这位老人年龄不小,但身体硬朗,审核起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说不定还能被他收为己用呢。

    就这么定了!

    “前辈,您坐下吧。”

    朱松适时的回应了一声。

    见到朱松等人如此恭敬,罗贯中也不拐弯抹角,只是淡淡一笑,开门见山地问道:“我这次来,就是为了见一见《天龙八部》的作者,不知道能不能行?”

    罗贯中对《天龙八部》很感兴趣,因为它的文字,有一种别样的魅力。

    这是一种,任何一本普通的武侠书,都没有的独特魅力。

    罗贯中也是以宋代为题材的,他的师父施耐庵,就是以宋代为题材的,他的《水浒传》,就是以宋代为题材的。

    而《天龙》这部小说,却是他们从未想到过的,将宋代的故事,与武侠小说结合在一起,而且,用的是一种通俗的语言,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

    罗贯中越是读,就越是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他很希望能够与这本书的创作者结交,这样他就可以与这本书的创作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了。

    朱松目光落在了自己的侄子身上。

    朱炫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明白。

    朱松恍然大悟,自报家门:“在下乃是大明韩王,而这本小说的创建者,则是宫廷中人,所以并不能轻易见到。”

    “韩王,大明?”

    罗贯中怎么也不会料到,这大明书屋的幕后黑手,竟然也是一位亲王。

    也难怪,会以“大明”为名。

    罗贯中曾经是张士诚的部下,曾经与朱元璋作对,在大明初立时,也参加了一次科考,后来碍于自己的地位,只能选择了写作。

    若是二十年前,罗贯中得知这间书店是朱元璋之子开的,恐怕会二话不说拂袖而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看开了。

    朱松继续说道:“我们大明书屋,不仅要经营《天龙八部》这本经典,还要经营小说,同时也在寻找一些有才华的人,但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阅历,所以需要一位专业的人来帮我们审核。”

    他还告诉了罗贯中,朱炫要请签约作家,并且保证一定的收入。

    “韩王此言甚是!”

    罗贯中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

    尤其是最低工资,一旦审核通过,就可以拿到最低工资。

    而那些愿意写作的,大多都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子,通过写作来补贴一部分生活开销,从而获得更多的金钱去学习,去科举。

    “现在我们正愁找不到一个适合审核的人,你来的正是时候,可否留下帮忙?”

    朱松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然后说道:“若是您肯留下来,我们可以将《天龙八部》的创作者,从皇宫里接过来,与您相会。”

    为朱元璋之子做事,他虽然心中不爽,但也没有动怒,迟疑地道:“我年事已高,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动笔了,但是……”

    正当朱炫等人以为罗贯中要推辞之时,却听他继续开口:“这大明书屋倒也是个好主意,我门下的吴贞曾是国子监学士,也曾著书立传,自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一名青年站了出来,对着朱松行了一礼。

    这人正是吴贞。

    看上去斯斯文文的模样。

    “我想知道,你的作品是什么?”

    朱炫一脸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