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中状元,被曝科举舞弊?
繁体版

第111章 震撼了整个大本堂

    方孝孺听到朱炫的话,心中一动,反唇相讥:“依殿下之言,世间之士子,皆不须学习,无需明事理,只须体察事物,寻到其中之法,便可得心智之提升?就凭你,还想称霸一方?”

    这一点,他并不在意。

    他也很好奇,这位朱炫会有什么反应。

    方孝孺看着朱炫,倒也是个可造之材,脑洞大开,竟然能想到这么多乱七八糟的道理。

    但他却是走错了方向,他所说的一切都是错误的。

    方孝孺相信,如果自己能够帮助朱炫,将他教得更好。

    朱炫也不动怒,将桌子上的一张纸捡起来。

    “纸张有多重要,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而我们之所以能够阅读圣人著作,也是因为纸张的作用。”

    方孝孺当然明白此事的严重性,他问道:“这与小皇孙提到的那件事,又有何关联?”

    朱炫说道:“纸张,就是我刚才说的,格物之术,就是用来制作纸张的东西,古代人们用这种方法,将木材做成纸张,这样既便于写字,又便于传递信息。

    所以,我们这些读书人,都很喜欢学习,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么多的文人,你看如何?”

    “……”方孝孺沉默。

    “……”在场的所有人。

    这么一说,倒也合情合理。

    也多亏了朱炫提到的“格物致知”,才让他们有了阅读的条件,不然他们现在阅读的,都是那种又沉又费劲的书本,而且这些书本价值不菲。

    这年头,一部小说,哪怕是一般人也能看的上。

    方孝孺皱眉,还没来得及说话。

    朱炫问道:“那你可会枪械?”

    “先祖创造了枪械,所以你可以用枪械击退蒙古,重振江山,这就是和平。”

    “除此之外,就是农耕了,先民们用格物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农耕知识,让我们能够衣食无忧,农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根基,这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包括我们的穿着,我们的旅行。”

    朱炫一连说了几个实例,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说到这里,方孝孺不再说话。

    朱炫的一席话,一连数个问题,不止让方孝孺无言以对,更让他们深深的思考。

    “兄弟,好样的!”

    朱允熥喃喃自语道。

    朱炫说完,继续道:“你对我的教导很多,我也有些话要对你说,这就是我的想法,我也要告诉你。”

    从小到大,都是方孝孺在教育他们如何识字,如何做人。

    可现在,朱炫却说要教方孝孺,这让所有的皇子都是目瞪口呆,他们见识有限,根本无法理解朱炫所说的“知行合一”、“良心”这两个字的含义。

    但是所有人都认为,朱炫此举实在是太丢人了。

    朱炫一个毛头小子,怎么可能教导得了方孝孺那样的大才子?

    他们都在等待着,等待着方孝孺暴跳如雷,痛骂朱炫欺师灭宗。

    然而,方孝孺的表现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

    方孝孺喃喃自语,似乎遇到了什么阻碍,只要再往前一步,他就能领悟其中的奥妙,但却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早把处罚朱炫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一心只想着怎么才能打破这一层桎梏,但始终没能找到方法。

    听到朱炫的这番话语,方孝孺怔怔出神。

    他绞尽脑汁,恨不得立刻就能突破。

    整个大本殿,鸦雀无声。

    朱松等人目瞪口呆,再也没有了之前对朱炫的小觑之心。

    他们看得很明显,方大师听了朱炫的一番话后,居然露出了沉思之色,似乎在思考着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方公子乃是博学大家,先前面对朱炫的质问,不知如何回答,他们还能理解为朱炫故意刁难方公子,想要找出理由,但此刻的沉吟,就有些不对劲了。

    “这么说,朱允炫的学识更渊博?”

    一位皇子喃喃自语。

    此言一出,大厅内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方孝孺正沉浸于感悟之中,尚未找到自己需要的蛛丝马迹,忽然被这一声声呐喊惊醒,只能叹息一声,明白自己已是难以再次入定。

    这一次被人打扰,下次想要再次顿悟,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多谢殿下成全。”

    方孝孺如梦初醒,将自己的异端抛到九霄云外,心中对朱炫充满了感谢,甚至还向他施了一礼。

    从二人的争吵和朱炫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朱炫的确是个不错的导师,达者为师,无论辈份高低,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方孝孺原本是打算好好调教一下朱炫的。

    谁能想到,经过朱炫的指点,他几乎明白了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知行合一”,比如“良心”,这些东西,足以让他终生受益。

    他心想,这朱炫在学术上的造诣,竟然比自己还要高,关键是他还年轻,要是一直这样发展,将来还不得成圣?

    一念及此,方孝孺兴奋不已。

    能亲眼看到一位圣者的崛起,对他来说,绝对是一种荣耀,至于论文的事,他已经不想提了,但他还是怕朱炫在成圣的过程中,会误入歧途,这可如何是好?

    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方孝孺犹豫不决的同时,大殿内,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很多人都擦了擦眼睛,想要确定是不是自己眼花了。

    方大师向朱炫行礼,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朱允炆霍然起身,一脸不敢相信地看着朱炫。

    朱松,朱允熥等人都有种做梦的感觉,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不敢!”

    朱炫连忙躬身还了回去。

    方孝孺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都记下来!”

    他要回去好好琢磨琢磨,该怎么将朱炫教的那些知识消化掉。

    “兄弟,好样的!”

    朱允熥由衷赞叹。

    在这座殿宇中,包括大明国子监的学生,都没有资格让方孝孺行礼,若是今日之事被人知道,只怕大明的学子,也会像方孝孺那样,将朱炫当成下一位圣者。

    他们这才知道,为什么朱炫如此镇定自若。

    朱炫落座,漫不经心地说道:“这都是我自己的猜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你应该是没听说过,所以很意外。”

    朱松问道:“小允炫,你是不是一个人想通了这个问题?”

    “是啊!”

    朱炫点点头,“就是一些东西,只要用心去思考,就会豁然开朗,无形中就会联想到很多东西。”

    听到朱炫的话,朱松和朱允熥都是一愣,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朱炫,竟然有这么高的领悟力。

    其他人一听朱炫这么说,都觉得朱炫果然是朱元璋最喜欢的人,若是他们有这样的能力,也能做到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