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语词曲
繁体版

10.雨细细旧人不知愁

    雨细细旧人不知愁

    这马车在京城的大街上转悠了一圈回到诗院。己过午时,晋王说要回宫吃饭,因为今天是小王子的百日寿宴。这窦好下了车来,恋恋不忍离去,二目情意缠绵。无奈,马车已经启动。这窦好回到楼中,歪在床上躺下,直到那丫头可儿回来之后方才起身下床。见到可儿脸被风吹得血红,便说道:“辛苦你了。”“我将晋王一直送回了宫中。晋王他才下马车便碰到一行宫女端着碗盘,见到我那些宫女无不惊异的目光。认为是一个女子驾的车。晋王让我把这马车又驾回来啦。还说送与我们诗院了。”

    这窦好听了有些感慨。也不知那宫中之人都是什么样子,说不定像我这样干净利落的还更自在哩。再一想自己的及随从人员一切的用度,及诗院里的开销都是得益于晋王太子他啊。除了晋王的侍卫莫名时常会送许多金银来以外,还有这诗院里的各家开着诗馆的诗人们也都向诗院付些用金。进入不进入那宫中有什么作用。也未听说他宫中除了王妃萧氏还有什么女人。也许自己

    这窦好自是回到屋里看书去了。

    这晋王太子回到宫中,因为是小王子满百日,独孤皇后与父皇也是来庆贺了。还有那李密也早早地去了,萧氏的养父养母一家也在。宴席安排在寝宫外面的金碧辉煌的宫檐下面的长廊里面。十几张漆着大红色的桌子坐着晋王太子的几个皇兄皇弟及两个公主。婉约的乐曲之中,大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长廊下面纷纷扬扬的雪花。那长廊下面是花园,虽然是寒风瑟瑟的,廊道中分别搁置了火炉在旁,烟雾缭绕。听说是萧氏亲自安排的,因为是初雪天气,并不是非常寒冷的只为欣赏那园子中的雪景。

    见到晋王太子进来,身上披着斗篷,两个桌子边坐着的他的兄弟姐妹们,大公主杨棱站起来调侃道:“落雪天的时间难不成太子哥哥又出去游山玩水啦。”正尴尬,侍卫莫名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对公主说道:“晋王太子他去庙里为小王子祈福去了。”“那签上说什么了?”是独孤皇后问道。“那主持的说这签是上上签

    签。”“天机不可泄漏?”独孤皇后皱了皱眉头,也没再问。大家坐下来吃饭。为了缓解情绪,那晋王走到李密身边,二人一同走下长廊去到花园,晋王把斗蓬的帽子抹下来,仰头望着天空高声诵读道:

    梅映雪枝头,十里绿馨花、山水己载走、星云水悠悠、门前烟火旧

    鸦凃遍墙头、斜阳拱桥游、台阶摇垂柳、四月雨细细、旧人不知愁。季节似星月,山河青悠悠。

    那李密腰间佩着一柄长剑,闻声舞起剑来,雪花纷飞,二人一仰一合美妙绝伦。

    那文帝听了立即先拍起手来:“我儿开大隋诗之先河。”

    在廊道里的公主杨棱被李密的俊颜与才气迷住;沒想到杨广他身边还有这样的人。

    一场轰轰烈烈的小王子的百日之宴算是落幕了。

    不惜春辉往昔长寒夜孤灯空愁眠。

    杨棱公主深受刺激,气火上浮,头昏脑胀、痛苦不堪。都是因为其王兄晋王太子将自己看一眼便钟情的带刀侍卫李密配与了太子妃的堂妹萧秀儿。在寝宫不吃不喝己几日了。吓得她的贴身宫女又是哄着又是煎熬补药来回折腾,甚无效果。只有跑去独孤皇后那里禀告。说杨棱公主自参加太子殿下的小王子百日宴回来便不吃不喝,在宫中叨叨不休,也不梳妆……那皇后听了跟着宫女一起到了公主寝宫,见到公主披头散发赤脚在地上来回跑动,吓了一跳,上前便抱着公主,必定是自己的亲生骨肉。“都是你们这些人做的好事,将那太子换过去换过来,想怎么做便怎么做……宫里养女人,宫廷外养女人,我们就只能在高墙深院中呆着,等到你们把我们抬出去……”皇后听了,心里疼痛:“你这是中了哪门子的邪呢。”心想她已经十五岁多了,是不是患了失心疯?待回头与人找一个什么王公嫁出去得了。连忙让宫女扶着她去休息,也许是已经精疲力尽了吧,宫女们扶着她到了床中,倒头便睡着了。

    那皇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默默地走出去。我这是前世做了什么过恶事情,生下这些个个都不省心的孩子呢。听公主刚才说那太子的事,那杨勇不是废了吗,难不成?不成,我得亲自去问问。那杨勇不是废了吗,难不成?不成,我得亲自去问问。于是回到宫中叫人传了晋王太子来,那晋王心里早就知道母后是要问的事儿了,在自己儿子的百日宴上,他己经看到那杨棱公主对李密一见倾心。又一想这杨棱口直心快,嫉恶如仇的一个人,也许是知道了些什么关于废前太子的事情,还光天化日之下与我过不去似的,这个人不能让她长留在皇宫之中。便是急迅到了母后宫中,见到母后正坐在那里饮茶,身边还搁着一个铜炉,炉子上还搁着个陶制的茶壶叽的咕噜地发出声响。见到母后一脸的肃然,心里更加沉静,巧为周旋。然而皇后好像态度坚决不依不挠的样子,此时那宫女进来报告说侍卫莫名在门外候到。太后便说:“宣他进来吧。”。那莫名进来了对晋王说道:“诗院里又要主办一个雪天诗会,问晋王太子你要不要参加活动。”“什么诗会”?皇后问道。“回皇后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姓窦,书香门第出生,从小习读诗书,喜欢写诗作曲儿,之后父母双亡便与丫头卖家业相依为命,坐吃山空,后来又为青楼老板写词曲儿赚些生计,那青楼老鸨欠银两不拿,反到要我的亲戚卖身青楼……后来找到我家,我们将那青楼买下让她开了诗院,隋朝天下的喜欢诗的人些纷纷幕名前来开自己的诗馆,我那亲戚虽是女子可是写诗非比寻常。诗院时常会开诗会,引来无数热爰的人围观欣赏,也有付些银两的。维持生计还是可以的。我告诉晋王太子,他参加过诗会。”“你那亲戚是个女子了?”“是的,我的远房表妹。”“未曾嫁人?”“我那表妹亦是个苦命之人啊,父亲家人是汉朝窦皇后的后裔。到底是心气高些,父母亡后誓不嫁人,留下一座大宅子,不舍变卖弃去。”“叫什么名字来着?”“窦好。”“好名字。”见到母后和颜悦色,这晋王太子索性豁出去了,对侍卫莫名说:“告诉诗院。这个诗会我参加。”“我看这样子,这次诗会由我皇家主办,在宫中举办,也是展我皇家风采。”“好哩。臣随即前往操办。先行代诗院谢过皇后了。”那莫名离开后,晋王太子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独孤后欢乐满满告诉晋王:“择一户人家把你妹妹杨棱嫁了吧。”

    这晋王出来,心情大好。平常没有战事的晋王太子一般来说是不带佩刀侍卫李密在身边的。可是宫里准备迎接诗院的人来这宫中开诗会,他决定让李密这段时间随时跟在自己身边,心想着把这个诗会开得轰轰烈烈的才体现出皇家的品位。其实他就是个好大喜功的人。

    回到寝宫,萧氏连忙上前迎着,见到他神色飞扬这才镇静下来,嘘寒问暖的。两人又坐在厅堂里的高背椅子中聊起来:“今天去到母后那里,她交代了一个事情给我们。”“什么事情?”“说择个人家把杨棱嫁出去。”萧氏听了,眉飞色舞地说道:“正好,我前些日子听我养母说,那北朝的太子宇化还未娶妻呀。”“这不就是天意吗。娶你大隋得了梁朝,嫁个公主不就是得到了北朝了吗。我们杨家的天下不战而一统。想父王建国之初打打杀杀了多少年才有了这统一的隋朝。不就剩下两小王朝在哪里吗。

    这联姻的事你就多费心吧。我这边母后要在皇宫里开诗会,我寻思着怎么筹备。”“她老人家也有这样的雅兴。”“不是吗。我知道但凡女人上得些年纪了都是要想着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给后人,那汉朝的窦皇后做太后的时候就喜欢上儒教,结果汉朝就出了一个大儒家董仲舒。那汉朝坐天下几百年不都是兴的儒学吗。”萧氏听了心里欣喜。

    第二日便开始去忙嫁公主的事儿了。为了这个事儿萧氏亲自回到娘家见了生生的父母,原本心里对他们只有怨恨,从生下来开始无端的相信什么巫师的妖言将自己弃去的事情,一直不能释怀,这些年过来,她是从未回过生生父母的地方,梁朝。当然此时这梁朝已归属于大隋朝庭,她的生父便是隋封地的梁王了。她是带着公主联姻的事儿去的,因为她的生父与那至今还独立于大隋以外的北朝王国的宇家早年便往来密切。所以只有她的生父出面才能事儿圆满成功吧。临出发,晋王太子又让李密陪同,为了不惊扰杨棱公主,这李密己与萧妃的堂妹萧秀儿匆匆成了婚。萧秀儿已入住李密的府里。此时他们已是一家人。马车一路颠簸几天,萧氏与李密一起回到梁地。

    再说她的生生父母,得知做了太子妃的女儿回家来了,自是格外高兴,见到女儿已为人母,越发的显得尊贵大气与臃荣华贵。迎入王府里。想到从小将她抱出王府寄养到别人家里,还受到许多贫困的困扰,父母俩人倒是觉得有些对她不起。见到生生父母已年迈,这萧妃仿佛放下了从前的怨恨,让李密抱出孝顺父母的那对翡翠玉瓶来向自己的生父母说是晋王太子孝敬的东西,那梁王夫妇喜之不尽的样子,想那未来的大隋朝的皇帝非自己的女婿莫属了,又是如此地对待他们,更加的珍惜。这萧妃直截了当告诉了父母自己的来意,她父亲萧岿听了说道:“前些日子那北朝的太子殿下才到梁地走访,询问了我们在大隋的管辖下的情况,我告诉他比之前自己治理好很多。这两年梁地又连年的收成很好,朝廷却免收三年的税收。我们梁地的粮仓都是爆满了的。这个太子殿下听了像是很多感慨。当然,他也知道我的女儿你是大隋的太子妃,所以来看看吧。那小小的北朝在大隋里算得上什么呢。”。于是大家商量好了,由梁地派人去那北朝通信,北朝回话再告诉隋。

    凝香识玉四季短无醉而归怪杯浅

    萧氏在娘家小住了两日,她的母亲更是日夜的陪伴着她。仿佛要将许多年的母爱重新的给予她一般。甚至有一次竟然在女儿面前以泪洗面地哭诉,说她年轻的时候听信了那巫师的谗言说二月生的孩子不能养在宫中,有大凶。这才把她抱走的等等。这萧氏也是真心的接受了自己的生生父母,抛弃了前嫌尽释。

    不几日后,萧氏与侍卫李密回到家里。翌日清晨便向母后报告了联姻的事情。这边皇宫便是等待北朝的回话,没曾想到,过了不到半月,那北朝的便送来了聘礼,规格之高等令独孤后,文帝都大为震惊。又说好择日太子将来隋朝接新娘。这萧氏办事再一次为晋王太子的地位稳固下来。那独孤后更是为自己这个儿媳妇赞口不绝。

    这边晋王太子积极的筹办着宫廷诗会的事情。宫廷这边已经安排妥当,就在朝廷大殿中举行。

    宅居多日,这天午后晋王太子赶到诗院,也是披着斗篷,刚走到楼上见到窦好的房门半掩着,便侧身推门悄悄进入。穿过屏风行至里屋,虽说己经立春,但是春寒料峭,见到窦好斜身躺在榻上小憩,室内并未生火炉,心里生气,正想转出门寻那两个丫鬟发作。又一想自己既是来了,还用那火炉做什么呢。出来栓上门。重新进屋,和衣侧身上去搂住窦好:“我知道你来了,不知什么原故,才立春便犯起春困。是我不让她们生火炉的。”忽然那窦好似有几分娇嗔道。晋王太子欣喜,想到自己身边这个女子不单是才学出众,还那么的娇怯可爱。自己身边的所有女人仿佛都是过眼云烟,唯有她让我这么不离不弃地。也许这就是相爱吧。于是将她的浓密的半卷的散落在地的长发拾起来,拥她入怀……

    完了,二人大白天的睡至傍晚时分:

    凝香识玉四季短

    无醉而归怪杯浅

    那晋王太子才整衣坐起浑身惬意口中念道:

    不惜春辉往昔长

    寒夜孤灯空愁眠。

    窦好亦起身附和道。随即二人下地饮酒吃饭。桌上的饮食皆是摸仿宫中的烹饪方法做的,多种多样的精美极致,窦好亲自敬酒,那酒壶搁在一小巧精致的铜炉中温着。见到晋王太子今天仿佛格外的开心,知道又有什么好的事情藏在他腹里,故意一时半会儿的还固弄弦虚。这窦好也假装不与理会。各自饮起酒来。见到她假装的不理睬的样子,这晋王太子到急了起来,索性干脆将母后的要在宫中开诗会的事儿告诉了她,还说:“只要母后她欢喜,说不定留下你在宫里也不一定。那杨勇做太子的时候凭什么连娶四个妻妾呢。我做这个太子仿佛还不敌民间的什么富家公子。成日都守着一个王妃。”见到他抱怨:“那萧妃不是为你的基业着想吗?夫妻一心黄土成金”晋王太子听了,心里想上天赐给我这个女人真是我的福气啊。善解人意到了极致。又见到窦好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心里欢喜。临走时,告诉她:“皇宫那边万事已经具备,你定下时间我们再议吧。宫廷里交由我负责的这个盛事,我想要把它弄得个轰轰烈烈的才好啊。”“你放心,这日子不你这就定下来吧,我让他们诗馆的拿出作品就是了。这作诗写词的事情就是心随境转的事吗?这样自然流畅不说,不会才会给人雕着虚假的感觉。”“你说的倒是。那就定在下个月之后吧,这几天待我们将那公主杨棱嫁出去了再说。”“好。”晋王太子这才起身回宫。窦好送至楼外,见到马车移动后才回院子里。看那天空暮色凄凄一片,不觉身体闪过一些凉意。回到房里,仿佛有不好的感觉,难不成这诗会有什么变化?心里纳闷。

    再说那晋王太子回到宫中,老远就见到那萧妃穿着单薄,愁眉紧锁心急火燎地正在宫门的台阶上来回走动。莫不是有什么急事吗?走近些的时候又见她叹声叹气的。双眉低垂,心事重重。仿佛无助的感觉。从来未曾见到过萧氏的这个样子,心里想着自己从娶她回宫并未有多少的真心的温存于她,她却义无反顾地真心的对待自己。从未有过刁难奸诈,明知自己在外沾花惹草,却从不提及生恨。自己近期更是日渐疏远于她。连问题都少有。心里有些怜惜起来。加快步伐走上台阶,那萧氏见到晋王太子,长吐一口气说:“为妃我等你许久了……”这晋王太子上前挽着她:“你已浑身凉透了……”回到里面坐下:“今天午后宫里得到边关被少数族裔骚扰入侵,占据了那西北一片啊……父皇他身体昨晚上忽然染疾,上吐下泻……病中下令让你率领大军前往灭敌……你是一直深居宫中的身子,忽然参加那你死我活的战事,臣妾我于心不安。”“大丈夫为江山社稷死而无憾。我这就过去接旨。”说完即刻扔下萧氏往父皇宫里而去。

    再说那边皇宫里面,圣旨传到晋王太子宫中已有些时辰了,却不见晋王太子前来。那文帝拖着病体又让宫人去传旨,谁知道那传旨的公公刚进太子府见到了晋王太子与萧氏的那一幕,又听到晋王太子的声音,索性直接回去告你文帝了。:“他当真是这么说的?”“当真。”“大丈夫为江山社稷死而无憾?”“是的。”那文帝仿佛病已大愈,坐起身子,等到晋王太子前来。不大一会儿果然见到他雄心勃勃地走到面前:“接父王旨,明日儿臣便率军出发,不灭那贼冠儿臣誓不罢休!”文帝听了大喜。这夜与独孤皇后叙说着晋王太了:“我儿长大成才了。这次若能凯旋而归,以后他的声威定不在我之下啊。我辗转而战统一这破碎的河山,呕心沥血订制的三审六制,希望他发扬光大延续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