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绳无主
繁体版

第三百三十五章 路祭

    大励朝的习俗,人逝去后,停灵七天。

    家属可在这七天里通过守灵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等待远方亲人赶回奔丧,以及筹备丧葬仪式。

    那名顾客今日来,生怕时间来不及,因为还剩下不到四天就得下葬。

    “老爷子走得突然,”那位顾客说道:“虽说老爷子入秋后身子一直不大舒坦,可也没生什么大病;

    下元节那天也什么事都没有,一早起来甚至说感觉好得很,身子轻松、灵便;

    老爷子不但像每年那样领着全家祭祖祈福,午饭时还夸厨房做的‘豆泥骨朵’好吃,一整天都精精神神的;

    临到晚饭前说有些累,小睡一会儿,就再没醒来;

    这已经过了两天一宿,剩下不到四天,能赶得及吗?”

    下元节,十月十五,今天是十月十七,顾客家老爷子是十五那天子时前走的,那天是第一天,今天是第三天,剩下还有不到四天时间。

    听起来确实很赶碌。

    骆毅理解对方说那么多是怕给人落下不孝的印象,毕竟哪有人都死了家属却一点准备也没有的?

    但有些事情就是发生得突然,寿衣、寿材倒是早有准备,可人能活到哪天却是无法准备的。

    多数人死前有过程,比如缠绵病榻,但也有人说走就走了,没个预兆。

    “赶得及,没问题。”白彙答道,语气无波无澜。

    顾客听到回答后不但没有松口气放下心的表情,反而是抬起袖子抹了抹眼泪。

    无波无澜的语气在平时没什么,但在逝者家属面前就显得态度有些生硬、有些凉薄,好像有种“你家死不死人关我何事,我没必要跟着伤心”的意思。

    虽然没错,但总感觉无情了些。

    “老爷子走时没遭罪,这是老爷子的福运,也是你们做子女的福运,”骆毅接过话头,声音轻柔地说道:

    “定是你们平日的孝顺让老爷子很满足,所以老爷子走时也不想让你们太过悲伤;

    您放心,三天之内我们就能筹备好一切;

    这样吧,我这就带您去后院看看所需物品,白事司仪也在,你与他详细谈谈要求。”

    开张后的第一桩生意,一定要让顾客满意。

    提及儿女尽孝得到老人认可、所以走时平静而果断,顾客感觉有被安慰到,止住眼泪。

    擦干泪水一看,安慰自己的竟是个小丫头,不禁又有些哭笑不得。

    可细一想,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体察生人的情绪,还能将人安慰得恰到好处,也实在是难得。

    ……

    现代的冬季都是老年人疾病多发的季节,古代就更是。

    下元节后生意最好的铺子不是饭馆、不是银楼,竟然是棺材铺、纸扎店、车马行等地方。

    鲍记杠铺和尤家菜馆门前的街道是府城地段最好的商业街,这几天街面上白色的纸钱就没断过,而且被风吹得到处都是。

    先前逝去老人的三家是脚前脚后发生的丧事,所以接连三天丧仪队伍都从这条街上通过。

    纸钱纷纷扬扬,鼓乐、哭丧的声音更是充满角角落落。

    尤家菜馆这几天没什么生意,毕竟谁也不想在漫天纸钱和哀乐声中就餐。

    分别承揽了相关项目的棺材铺、纸扎店、车马行等店铺都摆了路祭,因为逝者家属照顾过他们的生意。

    尤家菜馆尽管没生意做却也设了路祭,表达一下对逝者的哀思。

    虽说路祭通常是亲友僚属所设,但德高望重者也会得到陌生人表达敬意的祭拜。

    商铺的掌柜常用此法讨好高官显贵,祭拜的人多,逝者家属有面子,商铺也能通过路祭“巩固客户”。

    都在一个城中住着,能大张旗鼓操办白事的家庭一般家业都不算小,低头不见抬头见,难保谁有求着谁的一天,就算没有,相互表达关切也是情分。

    鲍家杠铺也设了路祭,鲍魁亲自站在祭桌旁右掌包左拳行拱手礼,一为表达祭拜逝者,二为表达外地人入乡随俗的礼貌。

    别家店铺路祭,派出最高规格的主祭者是掌柜,有时是店伙计;但鲍记杠铺的名义东家亲自站在祭桌前,可见诚意。

    鲍家的路祭不像其他铺面只有简单的一张供桌两条长凳,而是有棚室有帷幕,供桌上有绢花有面果有酒水,很是郑重。

    李蔚珏更是写了祭文宣读。

    鲍魁用的是京城的礼仪,比地方上正规的得多,一下子便让大户们记住了鲍记杠铺。

    城中大户自然见识比普通人广,看到此等路祭,便会联想到鲍家看似不起眼,其实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家。

    但丧仪相关的店铺掌柜们可就皱了眉头——

    “抢生意抢得这么明目张胆吗?这是盼着家家都死人呗?”

    “哼,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不怕把人都得罪光!”

    “听说,他家也接了一单生意,应该也是这几天,就是郑家,知道吧?他们家找上门的时候我们铺子根本出不起人去给搭设灵棚。”

    “我们也是,哪有那么多人手给奏乐?不说别的,就连着两场白事,我们家的唢呐师父就受不了了,腮帮子疼!”

    “听说鲍记不一样,他们家包揽所有仪程。”

    “嘿哟,咱们承办一项都这么吃紧,他们包揽所有?累不死他们!”

    “瞧吧,瞧瞧他们鲍记有什么本事,我就不信一个外地人能把白事办得比咱坐地户体面。”

    同行是冤家,这话真不假。

    就算鲍魁已在商会“拜过码头”,但表面和气掩盖不了同行竞争的本质。

    几家掌柜的不但扎堆儿议论,还故意说话时看向周围的人,看似照顾周围人面子,实则引得看热闹的路人跟着关注鲍记杠铺,等着看鲍家被唾沫星子淹死——

    “这可是白事,但凡有一处没搞好,都要被主家骂死的!”

    “是啊,人死为大,若是丧事让人挑出错,那说明对主家不敬,也会让主家招来不孝的名头,人家不得把他们铺子都给砸了?”

    “砸铺子算什么?听说郑家去世的是他们家老爷子,丧事操办不好,等于让老爷子走得不安生、郑家后辈不孝顺!

    郑家也是有钱人,还不得把他们告到蹲大狱?”

    “哼,要是我像郑家有那么多钱,就算买凶,我也得让鲍家不得好死!不让逝者安生,那他们也别想活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