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陪王伴驾(一)

    在沈牧的极力要求下,杜采薇勉强同意暂住在京城,但她不愿一人独居,沈牧只得又让唐幼卿留下来相伴。

    钟金儿见到连日相处的唐幼卿也被沈牧留在了京城,神色略显失落。她表情上的微小变化,却没有逃过楚力克的眼睛。

    他略做思考,便对对沈牧说道:“贤弟,等我领了大明皇帝的国书,回到大同镇的那一刻,就是两国开战的时候。你我兄弟也难免在那疆场之上正面交锋,凶险异常呀!”

    沈牧想到即将到来的交战,也是忧心忡忡,“大哥,战场之上,刀剑无情。但两国之间的交战无非就是博取谈判上的筹码,不会真正的撕破脸皮。你我兄弟二人,还是要约束军卒,别影响到接下来的互市事宜。”

    “贤弟说的是,两国的未来命运,全系于你我兄弟二人身上,还须提前做好应对!”

    沈牧略做沉思,说道:“大哥,你在威远卫佣兵一万五千,而我升任了大同镇的参军,谭大人为我调了五千人马,算上我在威远卫的几位把总下属,总计有八千兵力。不如你我兄弟就在大同镇以排兵布阵之法较量一番,既能避免大规模的损失,也能给大明朝堂和俺答汗一个交代。”

    楚力克扭头看向沈牧,嘴角上翘,“贤弟,你以一半于我的兵力,要与我较量排兵布阵之法,未免有些托大了吧。我虽比不上你精于兵法,但也是自幼熟知,以两倍的兵力,若还是不能取胜,我愿意劝说俺答汗在两国的和盟中,俯首称臣。”

    “哈哈哈......”楚力克如此爽直,沈牧也是开怀大笑,“大哥,想让邻国俯首,那总得拿出点真本事才行,不是吗?”

    楚力克脸色一沉,心道:难道我又掉到了我这贤弟的圈套里不成?不过我那帐下精兵,也不是土鸡瓦狗,一万五对八千,优势在我。便说道:“好,贤弟,能让我楚力克屈服的人,还没出生呢。如果你能以八千兵力胜我,我便服你;如若不能,两国便以兄弟相称。可敢击掌为誓?”

    沈牧只是一个小小的参将,本作不得如此大事的主,但他早已成竹在胸,此战有胜无败。二人便三击其掌,定了盟约。

    楚力克又说道:“贤弟,为兄还有一事相求。此次,大汗之弟青台吉想必是要孤注一掷,极力破坏两国互市合盟,为兄回去恐怕凶险异常。三妹她自小在我身边长大,她的安危胜过我楚力克的性命,不如让她也暂居在京城吧。我一身了无牵挂,才好大展身手,与那青台吉好好较量一番。”

    钟金儿自小跟着楚力克长大,哪里舍得分开,但她又有些舍不得唐幼卿、杜采薇二女,有些犹豫说道:“二哥,我在你身边,还能为你出谋划策。你独自一人回去,如何与那青台吉争斗。”

    “哈哈哈......三妹,二哥是将来的大汗,如果连那青台吉都斗不过,还谈什么一代天骄。你放心吧,我帐下还有海鲁都军师,对付一个武夫,还不在话下。”

    “不行,二哥,母亲去世的早,父亲又忙于政务,金儿自小跟着你长大,如何却要分开,金儿实在是不舍。”

    楚力克看着钟金儿,满眼的爱怜,但他深知钟金儿长大了,总有一天要离开自己,便调侃道:“三妹,你长大了,总有一天要嫁人的。整天跟着我打打杀杀的,成何体统。留在京城,跟着弟妹和采薇姑娘好生学学中原女子的柔情礼仪,将来嫁过门,也不至于让夫家嫌弃。”

    楚力克的话好似意有所指,钟金儿不觉羞红了脸,低下头去偷偷向沈牧看去。

    沈牧也听出了楚力克话中有话,有些尴尬,他轻咳一声,打断了楚力克兄妹二人之间的对话,顾左右而言他,“杜姑娘,此处院落,还算满意吧?”

    杜采薇见沈牧问话,微微地点了点头。

    几人说话间,天色渐晚。在楚力克的劝说下,钟金儿半推半就,与唐幼卿、杜采薇暂居在了京城中。沈牧与三女辞别,和楚力克催马回了军营之中。

    回了军营,沈牧便唤来沙如海和林清泉,三人密谋一番,备好了兵符,准备明日便启程前去顺天府昌平州。

    三人商议之间,军账外却传来一声尖利的高呼:“圣旨到......”

    沈牧心中一惊,不知皇上有何差遣,不敢耽搁,带着手下几人,齐齐跪倒在,准备接旨。

    传旨的公公,走到军帐中,看到沈牧等人已经跪倒在地,心中甚是满意,他打开圣旨,高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武德将军沈牧,于明日晚间,到乾清宫与朕共进晚宴,钦此......”

    皇上竟然邀请一个小小的五品武将共进晚餐,这是莫大的荣幸,沈牧也有些恍惚,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地思索着。

    “沈将军,别愣着了,赶快接旨吧!”

    沈牧在这位公公大的提醒下,三呼万岁,起身接过了圣旨。他命人拿出了一些黄白之物,递给了那位传旨的公公,试探问道:

    “有劳公公传旨,只是不知皇上如此大恩赏赐末将,却是为何?”

    那位公公声音尖利,说道:“咱家谢过沈将军了,至于这皇上有何吩咐,哪里是我们当奴才可以揣测的。不过,沈将军放心,皇上赏赐御膳,定然是天大的好事。”

    天大的好事,沈牧心中也不免忐忑,送走了传旨的公公,他便令沙、林二人前去准备调军的事。

    到了第二天,隆庆帝便于朝堂之上,颁发了内阁拟定的国书,楚力克受了国书,便回了军营,准备即日启程回大同镇。

    傍晚时分,沈牧在内务太监的带领下,心情忐忑来到了乾清宫。

    乾清宫后花园的亭阁内,已经准备好了一张紫檀木雕琢的御桌,桌旁端端正正的摆放着几张座椅。几位力士,手持团罗伞盖,分站于御桌左右。

    御桌正中心位置处,摆放着一鼎鎏金镶银的香炉,袅袅香烟从香炉中飘出,清香悠远,提神醒脑。

    亭阁外,站立着数十位身着飞鱼服,腰跨绣春刀的锦衣护卫,个个凝神瞪目,身姿挺拔,时刻注意着亭阁之前的一位少年。

    这少年,十来岁的年龄,头上青丝随意地挽成两个发籫,面容清秀,三庭均匀,身着玄黄色的华服,正在亭阁前嬉闹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