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剧
繁体版

第七章

    第十三回祸起陷牢狱

    朝市纷纷报仇怨,乾坤付与杞人忧。

    仓皇谁救焚书祸,只有宁南一左侯。

    初春三月,南京城外别有一番新貌,芳草纤纤,满树雀喧,搅了新愁乱似烟。

    城内深巷处,传来三声轻叩。

    须臾,一扇不起眼的木门从里打开,迎了两人进去,又谨慎地关上。

    “公子,请。我家公子恭候多时了。”开门的管家一脸恭敬。

    身后的人只略略点了点头,紧跟管家向书轩行去。

    “朝宗!”一道人影直扑而上。

    刚跨进书轩的侯方域轻移脚步,避开了去。

    来人稳住身形,满脸不悦。“四年不见,还是这么吝啬!”

    “定生,你还是依旧不安生啊!”语气略带嫌弃,琥珀色的眸中却含着笑意。

    “你如今才知晓么!”冷漠的声音意味不明。

    陈定生转过身,泫然若泣。“刺猬······”

    吴次尾冷冷一瞪。

    跟在侯方域身后的秣艾面皮抖了抖。

    侯方域莞尔一笑,“进去罢,里面谈。”

    另一座府邸里。

    “当真?!”

    “老爷,千真万确。虽说那人换了装,可咱们的人还是认了出来。一路尾随,还摸到了他的落脚处呢!”

    “哈哈哈,好,好!太好了!你,带着名帖快去锦衣卫张薇处走一趟,便说是老爷我的意思,捉拿复社东林小人,让那侯子有来无回!”

    “是!”

    “慢着······急不得,急不得。过了亥时再去。”

    “老爷,亥时不是禁宵的时辰么?这是为何?”

    “哼,老爷我要让他这次插翅难逃!”

    “老爷英明!小的这就去只会那锦衣卫一声。”

    “滚!快去!”

    “是!”

    亥时,城东镇抚司内涌出一批锦衣卫,无声而快速地向城南平民聚集地逼进。穿三山街,跨书铺廊,不到一炷香时间,便将一平民寓所围了个水泄不通。

    月的冷辉愈发诡异,包围中的猎物毫无所觉,猎人的血刃已经探近。

    一声巨响,木板院门顷刻四分五裂。

    守夜小厮被从梦中惊醒,抓过外衣奔出查看,却迎来当头一刀。

    染血的身躯直直倒下,突出的眼中满是困惑、不甘。

    闯进的人脚步不停,跨过前一刻还鲜活的生命往院内而去。

    书轩,一灯如豆,摇曳不止。

    玄衫裹身的吴次尾“唰”地立起,凝神侧耳,浓眉狠皱。

    “有人闯进来······人数不少。”

    “动作真是快啊,是我大意了。”侯方域优雅地放下青瓷茶杯,拂拂起褶的袍摆,淡淡提醒杵着的二人。“还不快走,等着请他们喝茶。”

    “朝宗,你不与我们一道?”陈定生瞪大了眼。

    “放心,他们不会动我的。”侯方域身形岿然不动。

    “可······”陈定生还欲说话,身旁的吴次尾却是伸手一拉,另一手在书桌桌底一扣。

    靠墙的书架立时向两边分去,露出幽窄的通道。

    吴次尾拦着陈定生闪身而进,丢下一句。“自己小心!”

    伴着话落,书架恢复了原样。

    “刺猬,你作甚?!”

    密道内,陈定生甩开吴次尾,俊秀的脸上且惊且怒。

    “这座院子,除了我们三人,还有几条人命在。”吴次尾不为所动,掏出火折,将角落的火把点燃。

    “······”陈定生哑口无言,脸色更黑。

    “走罢,此处并不安全。”

    火把亮起一方黑暗,映着二人在通道壁上的模糊叠影愈来愈远,直至重归黑寂。

    镇抚司狱牢,角落昏黄的油灯摇摆不定,好似下一刻便会被黑暗吞噬,衬着卧膝于草垫上的男子,格格不入。

    “侯方域,尔结社朋谋,最好从实招来,另两名逆党何在,免受刑拷。”

    侯方域理了理沾到草屑的袖口,嘴角勾起,“此话差矣!小生只是携琴访友,并不知晓什么逆党一事。”

    “唉···”狱门外一官老爷打扮的老者,突地重叹。

    侯方域缄口不语,琥珀色的眸中却有暗光流转。

    沉默一时蔓延开来,本就狭窄的狱牢更显窒息之感。

    狱门外的老者终于开了口。“令尊,可还好?”

    “劳大人记挂,家父一切都好。”似是很满意这个问题,侯方域棱角分明的俊脸略微柔和了些。

    “令尊当初的选择,我佩服之极。可惜,可惜······”

    “可惜什么,家父当初做出那样的选择只因他放得下,并不是你们口中所谓的时机得当。”

    “放得下,放得下······哈哈哈,好,好一个‘放得下’。”老者开怀大笑,胸中长久的郁结一扫而清。

    “你小子,比起令尊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老者眼中迸出精光,遂又覆灭。一句话醍醐灌顶,让他多年的心结轻易打开,如此灵犀通慧之人,若在朝为官······生不逢时,这乱世,唉,实在可惜,可惜!

    “大人过誉了。”不谦不卑,侯方域脸色淡淡。

    老者看了,暗自点头,眼中赞赏不减。“内阁早有旨意,东林社党,俱编《蝗蝻录》,按籍而收。我虽知你无辜,但也不能放了你。眼下别无他法,只能暂时委屈你于此了。”

    “多谢大人,晚辈自是遵从您的意思。”琥珀色眸子暗含笑意,心中微微惋惜,这南朝又将会失去一位旧臣了。

    “恩。”

    “狱官何在?”

    “小人在此。”

    “尔等要好好侍奉这位侯公子,万不可怠慢,明白了么?”

    “是,小人谨记。”

    “恩,小心照顾着,老爷我该去养病了。”

    ······

    弘光元年三月,锦衣卫仪正张薇无故失踪,朝臣间一时流言四起。后有传言曰,“翠微深处,避有锦衣”。

    南京城外,人烟稀少。几间农户小院在早春的薄雾中若隐若现。

    “哦,你们想让我赴湖广求救?!”老者惊讶,挑眉看向对面的两名年轻男子。

    “是的,还望昆老答应我们!”

    苏昆生沉吟,“真是没想到,复社的领袖竟是如此年轻有为!”

    陈定生抿唇,秀脸沉郁。身旁的吴次尾亦是一脸冷硬。

    苏昆生耷着眼皮,半晌,敲了敲桌面。“侯公子与我同乡同客,赴湖广求救也不是不可,但你们怎知,那左良玉肯伸出援手?”

    二人脸色一僵,却不开口。

    苏昆生顿时明了,“罢,罢。多一条路总比无路可走的好!”

    “多谢昆老!”陈定生面露喜色,吴次尾僵硬的脸稍稍柔和。

    苏昆生随意地摇摇手,起身踱出门外。

    第十四回桃花命飘零

    地覆天翻龙虎斗,北征南战无尽休。

    美人公子飘零尽,一树桃花似往年。

    夜,来得悄无声息。

    街上空空荡荡,白日营生的商铺俱是早早打烊歇业。只一家客店例外,店内微弱的灯火在这黑沉的夜里各外晃眼。

    远处马蹄声骤然乱响,愈来愈近。

    恰时,客店里传出吟唱之声,不高不低,入了有心人之耳。

    马蹄生停,又是另一番低吟。

    店外,马背上一身戎装的左良玉,大手一挥,身后的人马全然没了声息。

    四下寂静,吟唱之声更为清晰:我欲吹断玉箫,骖鸾归去,不知何处冷瑶京。香雾云鬟,清辉玉臂,广寒仙子也堪并。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左良玉虎目含怒,“果然有人唱曲,速去拿来!”

    “是!”

    跟随的小将闻令,闯入店内锁出一半旬老者。

    左良玉微微惊讶,却也不含糊。“武昌城早有军令,尔为何如此大胆,竟在军营驻地唱曲!”

    老者直了身,拱手行礼。“无可奈何,鄙犯法唱曲,只为求见元帅一面。”

    “哦?”左良玉下颚微扬,虎目精励。

    老者脊背挺直,目光淡然,任那上位者上下打量。

    “形迹可疑,带入帅府,待本帅细细审问。”左良玉脸色凝重,三更击筑,无故悲歌,其中必有缘由。

    “是!”

    帅府正厅,左良玉屏退侍从,傲居上座。

    老者目视上座,丝毫不为威压所动。“在下苏昆生,于南京远赴于此,特为投帅。只因无门可入,遂故意犯法。”

    “哦?来投本帅?”

    “正是。新朝报仇搜党,现将侯公子屈拿,望元帅感怀旧恩,相救于他。”

    左良玉沉吟,“那侯公子确是本帅世交,既来求救,想必也有手书吧!”

    苏昆生一怔,“这···那日镇抚司校尉亲自带人将侯公子立拿送狱,并未来得及留下手书。”

    “如此,凭你一面之词,如何信得?”

    “这······”

    左良玉不动声色,旋即想起尚在府上的一人。“不知先生可认得柳老?”

    “元帅是指柳敬亭么?”

    “正是。”

    “在下倒是与之有过几次见面之缘。”

    “那便好办了。”左良玉扬声,“来人,去请柳老过来。”

    “是。”

    不消盏茶时间,柳敬亭已被请到。

    “元帅。”一身简朴灰衫,颇有隐世居人之感。

    “柳老不必多礼。你且看看这位是谁?”

    早在踏进厅内时,柳敬亭便已看到此刻本不应出现在这里的人。心内奇怪,面上却一派淡然。“河南苏昆生,天下第一唱曲的名手。”

    左良玉挑眉,“唱曲之人······那倒也算是义士了。”

    “柳老,在下此次远来是为侯公子一事。”苏昆生点明来意,将原委细细道来。

    听完始末,柳敬亭心内惊怒,复社举足轻重的人物竟是被捕屈狱!脸色几变,却很快平静下来。“元帅,新朝前有旧妃童氏被弃,私选椒房之事,后有幽囚崇祯太子一事,加之现下的东林一事,我南朝百姓早已人人共愤,皆思寸磔(zhe)马、阮二人以谢先帝。鄙以为,此事是为一个契机,元帅是时候发兵进讨了!”

    左良玉目光沉沉,不发一语。

    柳敬亭也不力劝,只合了眼,老神在在地候着。因为答案早在意料之中。左良玉太忠,不是忠于朝廷,而是死忠于先帝一人,即便是不为权,不为利,作为一代忠臣,他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先帝的江山毁于一旦。

    厅内沉默良久,左良玉才开了口,声音透着一丝破釜沉舟的决心。“柳老,传信给督抚袁老爷,请他修起参本、檄文,发兵进讨奸臣,巡按、巡抚俱要列名在上。”

    “元帅,总该如此的。”柳敬亭心中轻叹,有些事不得不为之。“元帅,待参本、檄文誊(teng)写停当,鄙会亲自差送一趟。”

    “柳老!”左良玉惊,檄文一到,差送之人,死多活少。

    “元帅不必介怀,欲成大事,鄙这条老命没什么稀罕之处。”

    “哈哈哈···好!柳老如此忠义,我左昆山甘拜下风!来人,取酒来!”左良玉恸极而喜,胸中雄心豪志迸发而出。

    取过酒盏,二人相视而笑,心照不宣,仰脖一饮而尽。

    “元帅,保重,鄙在此拜别。”

    “保重!”

    弘光元年四月十三日,左良玉上书参奏马士英,历数其八大罪行。

    十四日,左良玉举兵南下九江。

    十五日,马士英调遣江北三镇于板矶截杀北兵。黄河一带,千里空营。

    弘光元年四月十八日,左良玉之子左梦庚叛。左良玉暴毙而亡。元帅已失,讨伐大军,一时溃散,内戈四起。

    弘光元年四月二十一日,清兵入淮境,直逼扬州。南明江山,一时危矣。

    南京城内,一片人心惶惶。

    一青衣小厮提着笨重的食盒,小心翼翼地避开恶头恶脸的校尉巡队,直奔镇抚司监牢的方向。

    “官爷,您辛苦了!”包子脸用力挤出谄媚的笑,秣艾一边掂了掂手中的食盒,一边递过手将袖中的银钱不露痕迹地掼进狱卒的腰包。

    狱卒笑眯了眼,蒲扇般的粗手用力拍在小厮的肩膀处,“你小子,又来给你家公子送饭啊!”

    “是啊,是啊,不知官爷可否行个方便?”

    狱卒摸了摸腰包,满意地挥手。“行啦!看在你小子这么忠心的份上,进去罢!”

    “好嘞!多谢官爷!多谢!”

    秣艾熟门熟路地直奔里间一阴暗潮湿的窄牢。“公子,秣艾来看您了!”

    “公子?!”

    草垫上,侯方域盘腿坐着,消瘦的俊脸上青色的胡渣满布,发丝凌乱,蓝衫狼狈。闻得熟悉的声音,方才不急不缓地睁开了眼。

    “秣艾,你怎的又来了?”声线暗哑,不似从前那般温雅悦耳。

    “公子,我带了您爱吃的菜来,您快来吃些吧!”

    “不急,秣艾,外面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侯方域仰头,凝着牢中唯一的一方小窗,眸色难辨。

    秣艾小心地回头观望一番,压低声音转告打听来的消息。“近两日,校尉巡队马不停蹄地拿人,禁军也是频繁地巡察。”

    “哦?”侯方域转回了目光,“可知拿谁?”

    “巡按黄澍、督抚袁继咸、大锦衣张薇,恩,还有几个公子秀才,都是与陈公子吴公子相熟的。”

    “还有······”秣艾再次压低声音,几乎轻不可闻。“吴公子说,南京城就要乱了。一切已准备妥当,明晚会趁乱救您出去。”

    不知想到什么,侯方域突地变了脸色。“秣艾,你可曾听我吩咐去扬州寻她?!”

    “我···没去···”触到侯方域阴沉的目光,秣艾缩了缩肩膀。“我们刚回南京城公子您就被抓了起来,我一时慌乱便将此事忘记了。”

    “忘记了?!”琥珀色眸子阴沉地似要滴落下来。

    “公子,完了!”秣艾眼睛圆睁,包子脸瞬时惨白,失神喃喃。“完了,完了······”

    脚步踉跄,侯方域奔至牢门前,隔着木栏,一把将蹲着的秣艾提起。“什么完了,你给我说清楚?!”

    秣艾回神,连唇都失了血色,颤抖不已。“三···三日前,清兵围了···围了···扬州城。”

    “嘭!”提着秣艾的手失了力度,狠狠将之摔在地上。

    秣艾浑然不觉痛,只觉一阵一阵的寒气从骨头中渗出,似要把全身流动的血冻僵。

    琥珀色眸子渐转疯狂,狰狞充血。垂在身侧的手狠握成拳,青筋暴起,点点嫣红滴落蓝衫,昭示着主人几欲崩溃的情绪。

    “今晚。”低语从紧咬的齿间迸出。

    “······”秣艾呆住。

    “行动提前至今晚。”

    秣艾醒悟,抓起食盒狂奔离开。

    蓝衫男子保持着身形久久不动,站成了一尊雕像,黯然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