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剧
繁体版

番外之次尾篇

    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换几家?

    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

    月,很圆。

    却凄凉。

    吴次尾靠坐着亭栏,眯了眯眼,似是想看得清些。可一切还是影影绰绰,灰色的,掩不住得铺天盖地般向他砸来。

    吴次尾闭上眼,像是缓解。眼尾处有散不去的沧桑。

    仰脖,灌下手中的酒,血丝隐现的眸中一片坚毅。

    “定生······”

    他停一下,还是说了出来。“明日我会离开洛阳。”

    端坐着的身影可见地僵住。

    微不可闻地叹了一声,陈定生将手从小巧的瓷杯上移开,置于冰凉的石桌上,握起,又放开。

    “你···想好了?”声音很哑,带着一丝小心的试探。

    吴次尾终于转过身来,直直盯着他,郑重开口。“我意已决。”

    简简单单,一句四字。却如箭,直击心房。

    陈定生看进那双眼,那里坚毅、纯粹,是不同于他的一片天地。

    有什么在心头豁然醒悟。

    他垂下眸,盯着杯中死水般的清酒,说了一句话。

    明日,不送。

    吴次尾翘起唇角,苦笑。

    满胸惘然。

    许是醉了,眼前恍惚飘过年少的自己,鲜衣怒马,不知愁滋味,与他,与朝宗,志满意得,无限风流。如今,却落得各奔东西的境地。

    摇了摇头,吴次尾鄙弃自己的儿女伤怀。

    踉跄地靠近坐着的男子,拎起酒壶,弯了弯眼角。“明日便要走了,不醉不归?”

    陈定生对着牵强出的笑脸,点头。心内生出疯长的荒芜,不醉不归,最后的告别。

    推杯换盏,心照不宣的沉默在清酒中流淌,溶入月色,冰凉而醉人。

    洛阳城北,金谷园,依旧安静地奢华着。

    今日,厚重的朱色大门前立了几道身影。

    吴次尾跨坐在高头大马上,紧了紧缰绳,对站着的男子微微颌首。

    “朝宗,今日一别,恐是不会再见,珍重。”

    侯方域锁着眉峰,“即是你的选择,那我只能说···保重。”

    吴次尾一愣,继而哈哈大笑。

    “吾定保重,不负朝宗所望。”又忽地将视线对准侯方域身旁的女子。

    “兄嫂,也要珍重,小弟这便告辞了。”

    皮鞭轻甩,马儿吃痛,扬蹄奔走。

    李香君注视着一人一骑远远消失街尾,叹息出声。

    侯方域侧首看她,手指触开蹙起的细眉,轻声安慰。

    “这是他的意愿。”

    “我只是不懂,为何要做出如此的抉择?”

    “这大概是他余生惟一想做的事了吧。”

    侯方域又看向街尾。

    “定生卯时一刻,已经离开洛阳了。”

    香君诧异,“离开了?”

    “恩,不论是谁,这一走,以后都不会再见了。”

    “你会不会怨我?”

    侯方域轻笑。“怨你什么?”

    “若是没有我,或许你也可以与次尾一般······”

    拉开女子折磨衣袖的手,圈入掌中,琥珀色眸内的柔情像是蚕作出的茧,将眼前的人儿密密包裹。

    “若是没有你,我要那虚名伪作又有何用?”

    像是有只手突然捏住了心脏,闷且酸的感觉霎时肆虐,叫嚣着找到了宣泄口,大滴大滴地从眼眶砸落。

    侯方域伸手,以指腹一点一点抹去滑落的泪珠,语气无奈且宠溺。

    “莫要胡思乱想,我今坐拥娇妻贵子,偷得余生浮闲,可没有精力去管其它闲事。”

    香君破涕而笑,含羞带嗔地瞪他。

    “什么贵子,才一月余你便知道了?”

    “我的儿子我怎能不知,好了,进去罢,莫要受了凉。”

    侯方域微仰了头,竟是难得的孩子气,扶了香君的腰。

    香君脸上犹带了羞红,低低应着,小心翼翼地虽他进了身后的朱门。

    细细的话语消逝于门内。

    “丽姨仍未有消息吗?”

    “尚无,莫急,总能找到的······”

    硝火还没有平息。

    残垣,断壁,衣履破烂的老人孩子,到处可见。

    这里是被铁骑踏过的城,曾经的南明皇城,如今的清廷新地。

    十天琼花劫,已过两月。

    两月,这片土地已经易主。

    江山易主,总不能一帆风顺。

    旧朝虽灭,但仍有鲜活的热血蠢蠢欲动,流淌各处,渴望拼凑曾经的完整。

    弘光元年七月,不,已经不能叫作弘光元年了。

    此时,应当称作顺治二年。

    池州,数千人的义军秘密集结。

    天晓未尽,义军起兵抗清的密函就似长了翅的鹰,迅猛划开鱼肚白的长空,飞往周边的清兵驻地。

    三日,仅仅三日。

    清兵从压城到围剿,只用了三日。

    千人的义军竟是未能踏出池州地界一步。

    据说,那一日,清兵一改往日蛮杀的劣习,降者可生。

    据说,那日,降者数千,唯偏一位吴姓将领,宁死不屈,惨被分尸。

    PS:琼花劫:扬州有琼花观,指弘光元年五月,扬州为清兵攻破,全城遭到屠杀十天。

    第十五回烟雨南朝终

    千古南朝作话传,伤心血泪洒山川。

    桃花娇笑独夭夭,偏有莲花并蒂开。

    南京城郊,夜,沉甸甸,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

    “公子,快马已备好。”秣艾抿抿唇,一脸坚毅。

    刚从狱中脱身的侯方域一袭玄色斗篷披身,几乎与黑夜融为一体。接过秣艾手中的马缰,利落地翻身上马。

    “朝宗······”暗中有人制止了他的动作。

    陈定生几番犹豫,还是说了出口。“扬州已被围了三日,别说城内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也休息进去。你,可想清楚了?!”

    “定生,我现下只能逼迫自己别想太多!”声音低哑,满含苦涩。

    他不能想,不敢想,万一······万一她已经······脚蹬用力,马儿吃痛,嘶鸣一声扬蹄奔出。

    “公子!”秣艾疾呼,上马追去。

    吴次尾默默递过马缰,陈定生摇头接过。二人翻身上马,义无反顾地冲进夜幕。

    弘光元年四月二十四日,扬州城外,烽烟起,杀气喧。

    城头,残士老兵萎靡不振,目光空洞。

    围城三日,城内食粮紧缺,救援无人。扬州城内仅有的三千兵马士气低落,人人自危。死守,如何守得住?!

    一阵脚步重重,精疲力竭的士兵俱都是强提精神,向来人投去注目。

    史可法一身铠甲,手扶长剑,步伐沉重地踏上城头。一眼扫过,暗暗皱眉,恐怕快到极限了,人心瓦崩·······

    “中将何在?”

    “末将在。”史可法身后一将出列,恭敬应道。

    “点齐人马!”

    “是!”

    史可法紧锁眉峰,看着下方三千人马,厉目决绝,扬声高吼。“儿郎们!本帅知晓,你们都是有血有泪的好男儿!告诉本帅,你们怕死吗!”

    吼声回荡,震断心弦。

    “怕!”有人嘶喊出声。

    周围渐渐响起应和,一声高过一声。

    “怕!”

    “当然怕!”

    “好!很好!你们怕死,难道你们的家人不怕吗?对他们来说,你们是天,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能为他们抵挡一切的人!回头看看吧,你们的身后是你们的家人,是你们拼死都要保护的家人!儿郎们!回答我,怕死吗?”

    “不怕!”

    “不怕!”

    三千人马,喊声悲绝。

    史可法喉间微哽,提臂纵呼。“儿郎们!好样的!守住扬州,守住家园!”

    “死守!死守!”

    “好!誓死一战,将士何在?”

    “在!”

    “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

    “是!”

    “上阵不利,守城。”

    “是!”

    “守城不利,巷战。”

    “是!”

    “巷战不利,短接。”

    “是!”

    “短接不利······自尽。”

    “是!”

    ······

    天已经暗了,杨州城外战场上空肃杀之气冲天,偶尔惊眠的乌鸦呱呱叫着飞走,凭添一分死气。

    清兵驻地十里以外,四道行色匆匆的身影突兀地闯入。

    “朝宗,不能再靠近了!再往前,便会有探子发现我们。”陈定生一把扯住一味前行的侯方域,眼中有了焦躁。

    侯方域顿住身形,四日的奔波脸色青白的可怕。回顾一眼,琥珀色眸子更加晦暗。“先在此处歇息一晚,调整好精力······扬州城外可有地形隐蔽之处?”

    吴次尾动动干裂的唇,声音愈发冷硬。“广储门外三十里处有一梅花岭,如今正值花季,虽说很是显眼,但胜在它够深,易于藏身。”

    “太远了!”

    “只有此地。”

    “朝宗,如今这扬州城外到处都是清兵,我们根本不可能堂而皇之地现身,只能先隐蔽好,伺机而动。”

    “先歇息罢。”侯方域转身寻着一树干,靠坐下阖了眸,不欲多言。

    陈定生、吴次尾相视苦笑,都明白了对方眼中的意思,伺机而动?!笑话!扬州城如今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何论他们几个大活人!况且城未破,城内暂时还是安全的,想必那人也不愿看到朝宗白白送死罢。

    接过秣艾递过的干粮,胡乱吃了,背倚着树干养精蓄锐的几人却是心思各异。

    翌日,晨光刚刚破晓,几人便简单收拾一番,小心翼翼地隐着身形绕过清兵后方,直奔梅花岭而去。

    梅花岭,花开正好。逢着对战,自是无人游赏。

    岭内寂寂,只闻涧水松风、落花鸟鸣之声。

    暮色沉沉之际,有四道身影终是潜进了梅花岭。来人脚步不停,向着岭内深处疾行而去。

    深处,梅林掩映的小溪旁,,一粗布裹身的青年男子正弯腰捡着地上的枯枝。男子的身后已经堆放了一小捆的枝干。

    男子蓦地停了动作,俯趴着将一耳贴在地面。

    须臾,皱了皱浓眉,利落起身,将扎成捆的枝干拖至隐蔽处藏好,认准一个方向钻进了梅林中。

    夜色悄无声息地笼罩了大地。

    岭内疾行的四人停了脚步。

    “朝宗,我们先歇息一番罢。此处差不多是半山腰了,应该安全了。”

    陈定生长舒一口气,瘫软在地。

    “公子,我来生火。”秣艾顾不得歇息,赶忙拢过地上散落的枯枝落叶。

    “秣艾,不必了。”

    “火光目标太大,随时可能暴露我们。”吴次尾声音沉哑,已是快到极限。

    秣艾搓了搓手尴尬地规矩坐好,不敢乱动。心中庆幸月色尚好,周围的情况也能看清!

    四人用过干粮,困意袭来,昏昏欲睡。

    暗处一双眼注视着此处的一切,待几人呼吸平稳,扣紧手中匕首,一个箭步俯冲,摁倒离得最近的吴次尾。

    匕首抵上喉间,却在看清被制住的人长相时,生生撤掉了匕首。“公子?!”

    吴次尾早已惊醒,就着月色看清了来人。“阿一?!”

    二人的动静将其他三人从梦中拉了出来。

    陈定生揉着眼,惊呼出声。“阿一!你怎会在此?!”

    侯方域指尖按了按酸痛的眉心,无意开口询问。

    吴次尾定定地看着侯方域,半晌,一语中的。“阿一是我派给夫人的人。”

    眉心的指尖顿住,下一刻,出乎意料的沉默。

    “朝宗?!······”

    压着心脏不受控制的颤,失了血色的唇一张一合,吐字艰涩。“她在哪里?”

    阿一很是不明几人间诡异的气氛,却知晓公子口中的夫人是谁。“就在岭内。”收好匕首,起身,一板一眼。“我带公子们过去。”

    侯方域率先跟上,心脏的颤已经转到了身体上。身侧微颤的手,不稳的步伐昭示着主人的慌乱。

    秣艾满脸喜色,亦步亦趋跟在侯方域身后,想扶又不敢伸手。

    吴次尾一把拉起碎碎念的陈定生跟了上去。

    “我们担惊受怕,她躲在此处悠闲地过日子!”

    “······”

    “阿一为何不传信给我们,谁才是他的主子?!”

    “闭嘴!”叛军围城,谁有胆子刀口上营生,遑论信差,所幸······不,万幸人在!

    “······”

    此时,梅林深处的小溪尽头,三间竹屋透着微弱的灯光,传出一声声清脆的埋怨声。

    “这个阿一,去捡个柴都要这么久!我要去帮忙,还不准我去。哼,饭菜都快凉了!”

    “呵···”窗边的女子终是忍不住轻笑出声,促狭地瞧着走来走去的丫鬟。

    “夫人,你笑什么?!”青叶忍不住红了脸。

    女子也不点破,淡淡地道。“自是笑该笑的。”

    “夫人,你······”青叶动了动耳朵,“哎呀,阿一回来了!”说罢,提起裙角边奔出竹屋,边喝道。“阿一,你怎的这么晚才回来?我做的饭菜都凉了······”

    青叶瞪大了眼,捂着嘴巴,不敢置信地呆在原地。

    屋外没有传来青叶往日的大呼小叫,窗边的女子蹙了蹙细眉,将手中刚点染上桃花的宫扇敞开,小心地放在桌上,出声唤道。“青叶,阿一回来了便让他先吃饭罢。”

    屋外无人应声,女子疑惑起身。

    侯方域拖着发麻的双腿,小心地迈进竹屋,紧盯着窗边纤瘦的身影。四年了······她瘦了······琥珀色双眸肆无忌惮地流淌着刻骨铭心的思念,呵,四年了,她怨他么?她还要他么?

    香君转身,映入眼帘的便是她朝思暮想的人站在屋门处,发丝凌乱,俊颜憔悴,狼狈不堪。杏眼骤缩,却是抬起素手捏了捏眉心,无奈自语。“又来了······”

    纠缠重叠的梦境与现实,穿插其间或真或假的幻影,无法辨认,不愿辨认。

    侯方域心中涩痛,喉间哽咽。“君儿······”

    香君怔住,愣愣地看着屋门处的人一步一步稳稳地向她走近。

    近得,触手可及。

    素手抬起,又放下。还是伸了出去,试探地抚上只在梦中出现的脸。

    面颊温热,真的!是真的!指尖颤抖,酸涩渗出心房爬上眼睑,夺眶而出。

    “朝宗···朝宗···”声音也微微地抖,透着小心翼翼。她怕,怕这一切碎了,怕没有了这个人!

    琥珀色双眸紧缩,眼前女子杏眼中的茫然好似一根丝线,绞得心脏喘不过气来。

    再也忍受不住,大手揽过女子紧扣入怀。铁臂用力,似是要将对方揉入自己的骨血。

    “是我!是我!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耳边是有力的心跳,掌下是温热的身体。

    泪水模糊的娇容上绽出一抹笑,艳若桃花。“我知道,我知道······你终于回来了,回来了。”

    “恩,回来了,回来了。”

    四年流落别离,他终于回到他的归宿。

    四年痴心等候,她终是盼回她的归宿。

    紧紧相拥,不言不语,只心在颤抖,却密切无间。

    桌上染着桃花的宫扇轻颤,与桃色的风合二为一,飘出竹屋,迷了天际,醉了众心。

    弘光元年五月一日,扬州城破。督师史可法不降,遂杀。清兵屠城十日。

    弘光元年五月初十,弘光帝携妃臣私逃凤淮,一夜之间皇城大乱。

    五月十二日,江北二镇刘良佐、刘泽清叛,押送弘光帝与北朝(是时清兵以北京为朝都)。南朝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马士英为清兵搜杀。南朝光禄阮大钺投顺清兵,僵扑石上而死。

    弘光元年六月,清兵攻陷南京。南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