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灰
繁体版

王家大户(上)4

    老王家日子过得不错,就让一些绺子给盯上了,这回没插千,直接来了几个人跟王显谈,让老王家出五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在农村是根本不可能拿得出来的,三说两说,说潮了,来人甩头就走。王显知道这事儿肯定是大了,完不了。

    果不其然,两天后,就来了十几匹马,马上的胡子都有枪。

    在东北的大多数绺子都比较讲究,针对谁就找谁,绝对不牵扯别人家,所以郎牡吐的人也不用害怕,胆大的还伸出窗户看着,听听声。胡子也很少晚上来,都是大白天大摇大摆地来,先是远处放两枪,把不相干的人吓回家躲起来,再往所抢的大户走,等到跟前,人家就有准备了,放几枪吓唬吓唬,吓唬不住就强打,如果打不下来就算了。

    这回的绺子也挺邪乎,也号称是太平川的大绺子,大当家的叫刘大棒槌,也是吃生米的主儿,这回他们有点急了,他们想的是差上差下,讲讲价钱少要点儿,这事儿就算过去了,没有想到老王家一分也没出。大老远从太平川过来,骑马也

    跑了几天,心里头也憋了股劲儿,要给老王家点颜色看看。王才早把枪支好了,身边两个长工猫在跺口边给装子弹,递枪。他没着急开枪,他觉得乱开枪是不会玩枪的人的做法,像他这种打得准的,应该是要么不开枪,开枪就得见血。眼看着就五六十米了,他搂火了,只听呯地一声,正打在刘大棒槌的肚子上,一下子就从马上栽了下来,拱了几下就不动了。

    其他胡子一看,直接懵了,也没敢下马,胡乱往墙上放了几枪,打得跺口的泥直掉。

    王才没理他们,就喊:“哥几个,招子放亮点儿,打枪你没我准,别把命扔这儿,再说我跟官面有亲戚,回去吧,壕沟里我搁了五两银子,拿去添补添补吧!

    别再往前蹭了,再往前我就开枪!”

    这几个人一看,估计也闹不着好了,去壕沟看看,还真就有个小包,里面是块银子,就拿了钱跑了,连头都没回。等老王家的人出去看挨了枪子的人伤得咋样时,刘大棒槌早没气了,睁着眼睛死的,估计是不大相信,一个小屯子里咋有打枪这么准的呢!

    当时东北的胡子有两种,一种是兵匪,是一些逃兵组成的,没家没口,哪儿的人都有,凑在一起打家劫舍。另一种是民匪,就是穷得没办法的,仗着有把子力气,欺负欺负屯邻,当为屯邻所不容时,就上山当了胡子。扩大队伍也奇怪,有的是小绺子并成大绺子,也有的是绑人票时没钱赎,走得远了就直接入伙,当然跟撕票比好多了。不管是哪种都招骂。

    听说刘大棒槌死后,太平川的绺子就散了,有的回家种地,有的给人打长工,也有的想报复,可是几个人也成不了事。好在东北人讲究,不背后打黑枪。

    有的往北走去投了老北风,老北风原来叫西北风,后来传来传去都叫老北风。

    这绺子可大了去了,有几百号人,枪也多,而且行踪不定。不像太平川的绺子就在太平川一带,老北风在东三省都做过买卖,最远跑到沙俄地界。

    这几个人找得也挺费劲,走了有半年,中间也遇到过几个绺子,但都没有收留他们,他们不死心,继续往北找。人急了上山落草,狗急了伸嘴咬人,这几个也算是杠上了。

    清朝末期,民不聊生,中日开战,中俄开战,日俄开战,朝廷调派军队入关去镇压太平军,义和拳,沿途也没少做坏事,导致很多关里(一般是山东、河北的)的人闯关东,再加上枪支泛滥,有些溃军也趁乱起局,占了座山,成了绺子,

    再有些吃不起饭的人,欠钱不还的,也都上了山。绺子里就好比是大杂铺,什么人都有。

    不过干这一行,有今天没明天。在东北有这样的歌谣:“当胡子,真自由,吃肥肉,喝烧酒,今天不管明天事,脑袋别在腰里头。”

    这几个人往北走一直快到俄国边上了,还真就找到了老北风。入伙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需要过好多关口,谁知道混进来的是不是奸细呢?所以入伙一般要有人给介绍才行。这几个人没有介绍人,只说是绺子打散了才来投奔的。

    老北风说,那可不行,你说是啥就是啥,不收。

    几个人扑通就跪下了,“老当家的,我们是走投无路了,你要是不收我们,我们就得饿死。”

    老北风一看说:“这样吧,先过过堂看吧!”

    过堂就是看看这些人有没有胆量,有没有能力当胡子。一般是先过刀山,所谓的刀山并不是用刀做的山,就是两排人把刀举起来,不定时地往下砍,有在眼前砍的,也有在身后砍的,反正不往身上砍,吓唬人。这几个人也都是绺子里出

    来的,当然知道这些,所以眼睛都没眨就过来了。

    然后是顶葫芦,就是头上顶个葫芦,不准动,背后有人拿枪打葫芦,里面有酒,洒人一身,更吓人,有的当场就尿了裤子。而且这个有危险,有人枪法不好,就直接给开瓢了,只能算倒霉。

    这次是老北风亲自开的枪,枪法还不错,有一枪没打到葫芦也没打到人,其它都打到葫芦上了,这关也算是过了。

    最后是空手干活儿,所谓的空手干活就是没给枪,下山去做个买卖,就算是投名状。这对这几个人来说也不算个事儿。

    老北风一看,还不错,就留下了。

    在拜香喝酒时,就细问,绺子为啥给打散了,他们就实话实说。老北风就骂,“这么邪乎,真丢人!”回头喊,“叫几个崽子,等开春往南走时去直接上那边插个千,把这个窑儿给他砸了,我他妈就不信了。”然后就又喝酒了。

    这里再多说几句,什么是崽子呢?也是刚入伙的小胡子,他们跟这些打散了投奔的还不一样。他们没有经验,也没有枪,枪要么是抢别人的,要么就抢了钱多当家的赏。

    他们平时就弄个木头棍子缠块红布当枪。还得冲在前面,跑在后面,最先死的往往是这些人。命好的混几年,能有枪,再当个头儿,算是好一些。砸窑就是抢有钱人家的大院,抢到了就是砸响了,没抢到就是没砸响。像太平川的绺子砸老王家就是砸哑了。

    老王家只有两根快枪,像一些有钱的会用砖头水泥修大院墙,炮台也高,家里还会花大钱雇好枪手当护院,几个屯子再联合起来,就更不好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