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季汉阿斗
繁体版

第三章 不服不行!

    亲理政事,最折磨人的,就是没完没了的文牍奏疏,见过孔明三臣后,刘禅在书案前坐了一整天,手脚都酸麻了,也仅仅处理了一半。

    晚膳的时候,还让诸葛乔把廖立传来。这么做,虽然有失礼仪,但他的时间并不充裕,只能如此。

    而廖立行过君臣大礼后,见刘禅的膳食,只有区区一荤一素,人也很是愕然,堂堂的天子,饭食竟然如此简朴?

    “哦,公渊来了!”,刘禅放下碗筷,扭头吩咐内侍,给长水校尉也上一份,君臣共同进食,边吃边聊。

    廖立虽然对新帝有意见,但看到面前的饭食如此的简朴,也是面露羞愧,心中责怪自己太苛刻了,没能看到陛下好的一面。

    而刘禅见这位“荆楚奇才”并不动筷,则笑道:“不合胃口?不合胃口,朕让他们给你换!”

    天子赐宴,谁人敢嫌弃,就算廖立再骄狂,也不敢当面拒绝天子的赐食,更何况天子与他吃的,是一样的东西。

    于是,连忙解释,其并非嫌弃食物不好,只是没想到,陛下如文帝一般节俭,这真是大汉的福气!

    这不是挺会说话么!

    再次放筷的刘禅,与之明言,他们都说廖公渊自恃才学,目空一切,口含刀片,出言便会伤人。但这一番恭维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倒是比其他人更顺耳些。

    “曹魏的人啊,常笑先帝是织席贩履之辈,觉得我们刘家就是个破落户,非抱着祖宗的牌位充大个。”

    “可朕却以为,出身寒微并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先帝出身贫寒,却为大汉延续了一丝火苗,朕非旦不以为丑,更觉得甚为荣光!”

    先帝是马上天子,大半生都在征战,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漂泊半生才置办了这点家业,所以用度上格外的勤俭,也不许他们兄弟生活奢靡。

    刘禅呢,自幼随诸葛亮学习,生活习惯与丞相颇为相同,饮食偏向食素,这样更有益身心,还能省下不少财帛。

    别小看一粥一饭,按照储君的标准,积少成多,正好从羌人手上,给他的卫队换了五百匹战马。蜀国缺战马,而且不是一般的缺,能换得这些战马,刘禅觉得很值得。

    没办法,蜀汉区区两川之地,即便是天府之国,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吏、兵士,不愿意坐吃山空,既要得学会开源,也要懂得节流,否则拿什么去开疆拓土。

    在刘禅看来,话说的再漂亮也没有,想带动全国上下勤俭朴素,官员清廉为公,首先你得自己做到。没有这份甘为先驱的心,他如何敢率轻兵轻取黄元。

    “是不是很奇怪,你置喙君父,毁谤同僚,朕非旦没有治你的罪,还这么和颜悦色与你说话?”

    廖立茫然的点了点头,他的确没想通。官场上的人,从来都是锦上添花,没人会雪中送炭,弹劾他的人,会把他说成什么样,廖立心中有数。

    定然有人言: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云云。

    再加上陛下以雷霆手段,处置黄氏一族的老小,更让他确信必死无疑。诸葛乔去传他的时候,廖立就有准备好领死了。

    可刘禅这不杀不骂的,真是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廖立是个执拗脾气的人,他不怕死,更不会为了活而说软话。

    但他这种人,最怕的就是刘禅这一手,软刀子扎人,肉疼不流血,所谓杀人诛心,就是这个道理。小皇帝不温不火的态度,搞得他心里没底啊!

    呵呵,“你廖公渊也有糊涂的时候?你不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满腔抱负无处伸展吗?”

    廖立是荆楚奇才,早在荆州之时,便与与徐庶、诸葛亮、崔州平、孟建等人齐名。随后被刘备征为州从事,不到三十岁就做了长沙太守。

    连诸葛亮自己都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而廖立自以为才名只在孔明之下,却让李严等人居于其上,因而怏怏不乐,遂又有了许多怨言。

    用廖立自己的想法,他就是运气没有孔明好,如果先帝能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今日的功名必不在孔明之下,更不会让蜀汉挤在这区区两川之地。

    做官,是讲究天时、人和的,要有机会,要有人肯给机会。

    十余年了,廖立从耐心等待,变得渐渐绝望,看不到前途,一身抱负不得伸展,故而时有攻讦之言,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所有人做的都没有他好。

    “公渊,你心里是不是这么想的?”

    廖立年逾不惑,暗叹不得其主,更无人知晓他心中之想。却不想今日,被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一语道破心事,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长叹一声,廖立起身来到阶下,撩起下摆,纳头就拜:“陛下慧眼,把臣的这点心思,看得透透的。臣有私心,更对先帝不敬,臣该死!”

    该死?

    是的,论罪的话,廖立的确该死。就算是为了礼贤,宽勉一等,他也得贬为庶人,流放烟瘴之地,终老山林之间。

    “臣有罪,臣甘心领罪!”

    刘禅笑了笑,指了指西南角书架上的书简,那里有《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左传》等三十五部书,都是丞相亲自注解的。

    刘禅读了好几年,不敢说精通,但也算浅晓其意,更知道读书之苦。

    廖立求学十几个寒暑,学了一身的本事,又在任上历练十余年,大好年华都填到里面,不就是要干出经天纬地的功业么!

    现在,去与山猫野兽为伍,任由官场同僚调侃、嘲笑,甘心吗?

    廖立摇了摇,表示不甘心,可不甘心又能有什么办法。他知道自己平时结怨过甚,得罪的人太多了。今日不走,来日怕是想保住性命,流放都难!

    不过,廖立并不后悔,毕竟还是有人明白他的,他的狂悖,不仅是自鸣不平,更是想让蜀汉更好。最主要的,这个人还是天子,他知足了。

    刘禅也是笑了笑,端起酒盏,示意君臣同饮,然后便结束了这番君臣奏对。

    而廖立离开后,诸葛乔便开口请教,陛下原本就没打算流放廖立,且廖立认罪态度又这么好,为何改主意呢?

    刘禅摇了摇头,回到书案前,摊开帛书,提笔写下诏书,一边写,一边给诸葛乔解惑:“伯松,这人越聪明就越容易钻牛角尖,说是没用的,就得让他自己想。”

    “朕忍一时之气,给他一个机会,也给大汉多一个机会,不划算吗?”

    诸葛乔闻言豁然开朗,连忙拱手言道:“陛下宽仁,古今罕有,臣敬服!”

    敬不敬服的不重要,加盖玉玺后,刘禅将诏书交给诸葛乔,让他明日去廖立府上传旨,给他一夜时间沉淀吧!

    看了一眼手中的诏书,诸葛乔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由惊叹:“陛下好大手笔啊!”

    这道诏书一出,诸葛乔相信一定会引得朝野哗然,不过他也相信,陛下的仁德、胸怀,不仅能传遍两川,更能折服天下士子。

    而刘禅却摆了摆手:“朕倒不敢指望这个,只希望旧蜀官佐不要骂朕是个软弱好欺之主便好!”

    .......

    翌日,廖府

    廖立在院子里坐了一夜未睡,脑海中尽是束发求学以来的点点滴滴。陛下的话让他醍醐灌顶,深自后悔,都怪自身的养气功夫修的不到家,心胸太过狭隘了。

    廖立的妻子王氏,见自家夫君这个样子,也很是担心,她知道夫君嘴上不饶人,心里却是好的。可人在官场,谁会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可她又不敢多问,因为他知道,自己帮不上忙,只能徒增烦恼,所以只能远远的看着,陪着夫君。

    就在王夫人踌躇之时,御史中丞-诸葛乔,在一众兵士的簇拥下,持诏书入府。这架势像极了抄家,廖府上下尽皆面露骇色。

    廖立回首对王夫人点了点头,随即来到诸葛乔面前,撩起下摆跪了下来,俯身拜道:“臣廖立恭领圣旨!”

    诸葛乔也没有多余的废话,当即展开诏书宣读:长水校尉廖立,忠固金石,千里归蜀,刀枪剑阵不足动其心,器范忠肃,识具明允,才称王佐,望乃时英。

    着即加封为司徒,位列丞相之后,共辅朕之大业,光复大汉,再造山河。旨到之日,即行履职,以尚书邓芝为副,出使东吴,重修邦交。

    圣旨宣读完,诸葛乔又令卫士呈上司徒印信和节杖。廖立怔怔的看了看诸葛乔,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从长沙太守,到侍中,又到长水校尉,再到昨日的君前奏对,廖立已经做好了夺官流放的准备,却不想“柳暗花明”,竟然被册封司徒,位列三公。

    若不是诸葛乔来宣旨,又有印信、节杖为证,谁能相信陛下会力压众议,把他拔擢到这个位置。

    廖立并没有着急领旨,反而问了诸葛乔为什么?

    “为什么?”

    诸葛乔呵呵一笑,蹲了下来与廖立平视,将圣意转告:因为他的才干能让蜀国强大,所以陛下宁愿委屈自己,给他一次机会。

    而对廖立来说,将来一统天下,重塑山河,他的大名必定彪炳史册。得遇明主,一展胸中抱负,不就是廖立所追求的吗?大丈夫一生,也不过就如此了吧!

    当然,诸葛乔还得让廖立明白,他犯了这么大的罪,下面这么多人弹劾,为什么就告不倒。除了为国留贤外,就是陛下想立个典例。

    干出一番事业来,给那些总拿他当小孩子的人瞧瞧。他提拔上来的人,那个个都是好样的,他的决策对蜀国才是最有益的。

    “司徒,下官多句嘴,天恩有数,这份恩典,可不是谁都能享受起的。”

    这话不用诸葛乔,他也清楚,心里对刘禅这位少年天子的胸怀,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眼圈一红的廖立,重重地叩了三个响头,哽咽拜道:“臣廖立领旨,谢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