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秦史
繁体版

第1章 三公之秦康公

    秦穆公与他的儿子秦康公、他的孙子秦共公在《吕氏春秋》中被称为“秦三公”。秦穆公我们讲过了,那现在我们来说说秦康公吧。

    秦康公,嬴姓赵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母亲夫人穆姬是晋献公之女、晋文公的姐姐。而秦康公又称太子嵤,他很幸运,在秦穆公还在位的时候就被确立为太子,要知道秦穆公有四十个儿子,可想而知这个太子之位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秦康公在秦穆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奉父亲秦穆公之命,护送舅父晋公子重耳(晋文公)回国即位,来到渭阳时,康公作诗:“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这首诗叫《渭阳》被收录在《诗经·国风·秦风》〔先秦〕里。

    内容如下: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翻译一下就是: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什么礼物送给他?一辆大车(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朱熹《诗集传》:“路车,诸侯之车也。”)四马黄。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什么礼物送给他?美玉饰品表我心。

    为什么要说这首诗呢?因为他表面意思是说秦康公与舅舅晋文公的舅甥关系好,而隐喻的是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

    陈奂在《诗毛氏传疏》中说:“康公作诗时,穆公尚在。《坊记》: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此赠车马,何也?……然则康公亦白穆公而行欤?”这段考证说明,车马之赠是康公之意也是穆公所许,它将赠送路车乘黄所隐含的政治外交意义揭示无遗。

    孔颖达《毛诗正义》言:“‘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舅晋文公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之情,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秦国助他当时晋君的情谊。

    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太子罃即位,是为秦康公。

    而在八月,晋文公之子、秦康公的表兄弟晋襄公去世了。虽然晋襄公去世了但是太子夷皋尚在襁褓中。而因为连年发生祸难,晋国人打算立年长的国君。正卿中军将赵盾属意公子雍,就派先蔑(晋国左行将和下军将,先轸的弟弟)和士会(晋国中军将、太傅)到秦国迎接公子雍。

    (公子雍,姬姓,名雍,是晋文公的庶子,母为杜祁。)

    杜祁由于国君的缘故,让位给晋襄公的生母逼姞而使她在上;由于强邻狄人的缘故,让位给季隗而自己居她之下。晋文公因此喜爱公子雍,让他到秦国去做官,官至亚卿。

    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都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取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以生病做借口,行吗?不这样,祸患将会惹到您身上。派一个代理卿前去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您去?在一起做官就是‘寮’,我曾经和您同寮,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没有听从。荀林父为他赋《板》这首诗的第三章“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先蔑还是没有听从。

    《板》出自《诗经·大雅·生民之什》,而荀林父所赋的意思就是“我与你虽各司其职,但也与你同僚共事。我来和你一起商议,不听忠言还要嫌弃。我言切合治国实际,切莫当做笑话儿戏。古人有话不应忘记,请教樵夫大有裨益。”

    荀林父目光长远看到了晋国太子之位背后的斗争,不希望先蔑因此而受到无妄之灾,可先蔑并没有听劝还是去了。

    到了秦康公元年(公元前620年)四月,秦康公派兵送公子雍回国后说:“晋文公回国的时候没有卫士,所以有吕甥、郤芮发动的祸难。”于是就多给公子雍步兵卫士。

    八月,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晋国国内想要拥立一位年长的君主。晋国执政赵盾主张拥立在秦国的晋文公之子、晋襄公的庶弟公子雍回国继位,而狐射姑则主张拥立在陈国的公子乐回国继位。赵盾指出公子乐生母辰嬴地位低下,并且侍奉过两代晋国君主,公子乐所在的陈国弱小偏远,有事不能求援;而公子雍生母杜祁有道义,秦国强大而且距离晋国近,有事足以救援,于是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而狐射姑也派人到陈国迎接公子乐。赵盾派人在郫(今河南省济源市西)谋杀了公子乐。作为报复,狐射姑于九月派续简伯杀害了支持赵盾的大夫阳处父。

    (正卿中军将赵盾属意公子雍,说:“立公子雍为君。公子雍乐于行善而且年长,先君晋文公宠爱他,而且为晋国的老朋友秦国所亲近。能安排好人就巩固,立年长的人就名正言顺,立先君所爱就合于孝道,结交老朋友就安定。因为祸难的缘故,所以要立年长的国君。有了这四项德行的人,祸难就必定可以缓和了。”亚卿中军佐狐射姑想拥立辰嬴的儿子公子乐,说:“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受到两位国君的宠爱,立她的儿子,百姓必然安定。”赵盾说:“辰嬴低贱,位次第九,她的儿子有什么威严呢?而且为两位国君所宠幸,这是淫荡。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求得大国而出居小国,这是鄙陋。母亲淫荡,儿子鄙陋,就没有威严;陈国小而且远,有事不能救援,怎么能安定呢?杜祁由于国君的缘故,让位给逼姞而使她在上;由于狄人的缘故,让位给季隗而自己居她之下,所以位次第四。先君因此喜欢她的儿子公子雍,让他在秦国做官,做到亚卿。秦国大而且近,有事足以救援;母亲具有道义,儿子受到喜欢,足以威临百姓。立公子雍,不也可以吗?”)

    同年十一月,因事情败露,续简伯被杀,狐射姑被迫逃亡至北狄。

    因为秦康公派军队护送公子雍回国,为了保护自己以及太子利益的晋襄公的夫人穆嬴则每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哭诉太子无罪不应废立,又去赵氏家中向赵盾叩头。前面荀林父说过“夫人和太子都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取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对啊,太子虽然小,但他母亲还在啊,穆嬴虽然是一介女流,可是为母则刚,每天在朝廷哭诉太子无罪就透露出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她怀里抱着的是太子,换句话说就是大义。

    很多人可能没懂为什么穆嬴哭一哭就可以占据大义,因为如果她不站出来那可能就没声没响的就把儿子的太子之位弄丢了,但只要站出来发声,那就占据了大义。大家一开始都可以带着眼罩装作看不见的样子,但现在有人办眼罩给你摘下来了,你就不能装作看不见了。如果你还装,那你就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道义上就先站不住脚,而在当时,你可以一无所有,但你必须要有“道义”,不然谁还敢跟你玩?

    我前脚出事,你后脚就欺负我家的孤儿寡母,谁敢跟你做朋友?

    荀林父早看到了这一切,而出发去秦国的先蔑和士会注定是回不来的。

    雍刚到令狐(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时,在晋襄公夫人穆嬴的压力下,赵盾和大夫们就背弃了公子雍而立了太子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发兵抵御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有心算无心,有意算无意,有怎么会失败呢?

    四月初一,晋军在令狐打败秦军,一直追到刳首。次日,先蔑逃亡到秦国,士会跟着他逃亡。史称“令狐之役”。先蔑逃亡出国后,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儿女和财货全部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寮的缘故。”

    作为朋友的角度来看荀林父确实够意思,觉得你做得不对,会去提醒你,但不会去强迫你,你做好决定后,他还帮你收尾。从这里也能看出他后来能出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并不奇怪了。

    “二年,秦伐晋,取武城,报令狐之役。”

    秦康公二年(公元前619年),秦国讨伐晋国,攻取武城,报了令狐战败之仇。

    “四年,晋伐秦,取少梁。”

    秦康公四年(公元前617年),晋国攻打秦国,夺取秦国的少梁。

    “六年,秦伐晋,取羁马。战于河曲,大败晋军。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乃使魏雠馀详反,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

    秦康公六年(公元前615年),秦康公派兵攻打晋国,夺取晋国的羁马(今山西永济南)。晋国出兵救援,两军在河曲(今山西芮城)交战,秦军大败晋军。晋国人担心士会在秦国会对晋国造成祸患,便派魏寿馀诈称叛晋降秦,用蒙骗手段(魏寿余假装以魏邑叛晋投秦,晋人故意捉拿了他的妻子儿女,让寿余只身逃脱,寿余逃至秦国,提出愿将魏邑献秦,得到了秦康公的信任,寿余于是暗中联络士会,最终逃归晋国)让士会回到晋国。”

    晋国就让魏寿馀假装率领魏地的人叛乱,以引诱士会。晋国假意扣押了魏寿馀的妻子儿女,让他夜里逃走。魏寿馀逃到秦国,请求把魏地并入秦国,秦康公答应了。魏寿馀在秦国朝廷上踩了一下士会的脚,示意士会与他一起回晋国。不久,秦康公率领军队驻扎在魏地隔河相对的河西。魏寿馀说:“请派一位来自东边而又能与魏地几位官员说得上话的,我与他一起先去。”秦康公选派了士会,士会辞谢说:“晋国人,是老虎和豺狼,如果他们违背原来的话不让臣回来,臣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诛戮。这对国君没有好处,您后悔也来不及了。”秦康公说:“如果晋国违背原来的话不让你回来,寡人若不送还你的妻子儿女,必受河神惩罚!”这样士会才敢去。秦国大夫绕朝把马鞭送给士会,说:“您可别说秦国没有人才,我的计谋正好不被采用罢了。”渡过黄河以后,魏地人因得到士会而欢呼,熙熙嚷嚷地回去了。秦国人送还了士会的妻子儿女,士会留在秦国的家人都改为刘氏。

    “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秦康公十二年(公元前609年),秦康公去世,其子太子稻继位,是为秦共公。

    秦康公继位后,秦晋两个还是互有征伐,但是因为秦康公的大兴土木,以及没有良臣的辅佐,导致了秦国的国力日益衰弱,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秦国的衰弱也为后面打不过晋国埋下伏笔。

    在《韩非子-说林》中提到:

    “秦康公筑台三年。荆人起兵,将欲以兵攻齐。任妄曰:“饥召兵,疾召兵,劳召兵,乱召兵。君筑台三年,今荆人起兵将攻齐,臣恐其攻齐为声,而以袭秦为实也,不如备之。“戍东边,荆人辍行。”

    秦康公建造台观三年之久。楚国起兵想要攻打齐国。任妄对秦康公说:“饥谨招来战争,疾疫招来战争,劳役战争,动乱招来战争。您筑台观三年,楚人起兵攻齐,恐怕他攻齐是虚张声势,偷袭秦国是实,不如早作准备。”于是秦国加强了东边的戒备,楚军也停止了行进。

    这也应该是声东击西最早的事例,只是因为秦康公的亡羊补牢,才使得楚国未能得逞,但假如秦康公并未理会任妄的劝诫,那么秦的下场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