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苹果心
繁体版

第26章:负油价故事(4)

    认为负油价不可能,那是对原油产业的认知还不够。

    原油期货于1983年进入纽约商品交易所,到今天已经有快40年历史了。4月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将减少2000万桶。石油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随着油价的下跌,最高兴的当属缺石油的工业国。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多点石油储备当然挺好的。于是各国开着油轮兴高采烈地去抢油,很快差不多把所有储油罐都填满了。

    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有2.5亿桶的原油“漂”在大海上。而上次出现这个景象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石油消耗不掉,每天的仓储费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另一边,M国原油开采商也挺惨的。

    M国页岩油有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开采成本特别高。想开采原油就必须向页岩层注入压力,一旦封井停工,每口油井将增加数百万美元的成本。因此,开采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产油。

    很快,过剩的原油没地方放了。

    M国最重要的储油区库欣,其原油储存量已经达到69%,并以每天75万桶的速度流入,很快将达到饱和,到时候储存成本要远超石油本身的价值。

    更惨的是,石油没法像牛奶一样倒进河里或者烧掉,因为污染环境会被政府罚到破产。面对成本压力,开采商只能不断贱卖原油,以去库存。

    资本世界里有人活得很惨,总有人希望从悲惨中捞走一点油水。

    4月9日欧派克+会议后,各国达成减产协议。消息一出,多头们纷纷在4月13日,也就是交易日第一天买入廉价的期货合约。

    但期货可是有交割日的。5月WTI原油期货交割日是M国时间4月21日,如果投机者没能及时把合约卖掉,那么真的会收到每手1000桶的原油。

    投机者本来就想赚个差价,根本没钱买原油,也没地方储存。就算找到地方了,坐等油价上涨,但仓储费和物流费也是个天文数字。所以,各路多头必须赶紧找到有能力接盘的下家。

    交割日分秒逼近,那个“神秘”的下家到底在哪里呢?

    唯一的交货实体不多,比如大型炼油厂。但是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已经过剩了,储存空间已非常紧张。所以炼油厂也不敢接货。

    不过,还是有人可以接盘的。资本市场上只要有人做多,那就一定有人做空。做空者(空头)认为两周后原油价格会跌,于是就开出空单,卖给多头,因为后者赌的是两周后原油价格会涨。

    然而一周后,油价开始跌了。此时空头按兵不动,因为他们通过调查,知道储油空间已经很紧张了,市场上鲜有人接盘,于是坐看手持期货合约的多头竞相压价。

    果不其然,交割日临近,油价断崖式地下跌,最后多头不得不白送,还倒贴钱,以完成“平仓”。“负油价”由此而生。

    当然,多头可以撕毁合约,不过保证金就没有了,而这笔保证金远远大于亏损的钱。

    另外,多头本可以在平仓交易日的前7天,在20美元的价位上卖掉5月的合约,然后以27美元的价格买入6月的合约,来完成“移仓”。虽然每桶贵了7美元,但至少可以及时止损。

    可惜,说什么都太迟了。

    5月WTI原油期货最终没有平仓的多头,多达10.9万手。说明大多数的多头要么交割,要么违约了。空头也没做好准备,开的空单还不够多,本可以收割得更彻底。

    “负油价”事件是一次期货市场的短期波动和投机行为的反映,是一场多头被空头精准狙击的金融战,

    此次事件苹果深刻认识到:妄想赚到超出认知范围的钱,最后必被资本无情收割。资本市场永远不缺神话!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地板下面还有十八层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