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乐不思回也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嘴贱遭雷劈

    小舟上的青年心里思绪翻涌,哼!子龙、长寂,就要见面了啊,我儒恪的一生宿敌,哎!一个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个是秀才遇到匪,不敢张开嘴,你们两给我等着,等我儒恪成圣之日,定叫你二人不举。

    咔嚓!轰隆隆!万里无云的秋日天空,突兀的一道旱雷炸响。

    白衫青年豁然站起,抬头看天,“不用这么绝吧!天!我不过就是许个愿而已,合着你就瞅准我一个人劈是吧?”青年似是被这一道旱雷激起了怒火,对天大声怼了起来“老爷娇喘不知羞,小生洗耳再来聆。”

    “哼!兔崽子,若叫你成圣,天理何存!”汴河岸一手拿酒壶杵拐杖的白发老者恨声道,言罢老者眯眼看到小舟旁兀自有一尾大鱼晃悠悠的浮了上来,只见那白花花圆滚滚的肚皮朝上露出水面,一动不动,已然是死了,咚!咚!咚!老者拐杖狠狠跺着地面,“妈的!打歪了!”

    画舫之上青衣女子被这一道雷声惊的毛笔脱手,左手放下提着的广袖,快步走出房间来到画舫甲板之上,正巧看到白衣青年怼天的场面,看着白衣青年煞有介事的对天发怒,好似这雷当真是为劈他而来似的。

    心想着,这青年倒也确实有些趣味,为了吸引本姑娘当真煞费苦心啊,“这位公子,呵呵…这老天爷的一声娇喘着实是吓的奴家不轻呢?”

    “哦!小生之过,连累姑娘家,真是抱歉,”白衣青年作揖赔礼道。

    “这可不成,当真抱歉啊,那就到跟前来,认罚三杯,呵呵呵。”

    “非也非也!即是姑娘盛情,认罚一说不如奖励贴切。”

    “呵呵呵…请!”白衣女子心道,当真是端的好架子。

    一会儿,白衣青年踏上画舫,“在下取邑儒恪,见过姑娘,敢问姑娘芳名?”

    “京都应如是见过儒恪公子,”心里却道,装,继续装,当真不知我是谁,那为何在小舟上耍弄。

    “哦,真真是好名字啊!”儒恪由衷赞美。

    呵呵…男人!当真是逮着机会就迎合我啊,“哦?奴家怎么不知自己这名字好在哪里啊?”

    儒恪微昂起头,作眺望状,目视前方远山,“你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你应如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白衣女子应如是复述着这句话,似是失神,“原来家父为我取名是这般寓意啊。”

    “哦?令尊定是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之士,不知可否告知姓名啊?”

    “呃…家父他…折官被贬,已有十余载,请赎奴家不忍提及。”

    “哎!也罢啊,那敢问姑娘…”

    “儒恪公子当真不识我?”

    “小生初来乍到,并不认识姑娘。”

    应如是看着眼前之人,神情中正不似伪君子,心道是我孟浪了,于是改了称呼道:“不瞒先生,奴家乃青翠阁清倌人,今日出城散心,巧遇先生实乃三生有幸。”

    “非也非也,姑娘抬爱了,是小生恰巧经过姑娘画舫,不期而遇,荣幸之至。”

    应如是似是对这书生有了兴趣,便问道:“先生此来京都是游历吗?”

    “哦!是也不是,我今日便是要去白云书院…”

    “原来先生是去白云书院求学的啊!想来他日学成必定是名满神州,奴家有幸提前相识,可谓美事,将来必会因今日偶遇而与有荣焉,白云书院乃我大虞文教执牛耳者,先生大才!”

    “呃…白云书院嘛!尚可吧!”儒恪心说,我若说是去砸场子的想必你也不敢信啊。

    应如是,看着眼前之人心中波动,因他人之前程想到自己的未来,不禁黯然神伤,“真为先生高兴,先生将来必然可宏图大展,哎…却不知我这般风尘女子,前途何堪?”

    “非也非也!姑娘虽为风尘中人,却也可笑傲余生。”

    “敢问先生,我当如何?”

    儒恪一挥衣袖,“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啊…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莫问奴归处。”

    应如是默念起来,似是福至心灵,困顿之色渐祛,再抬头已是新气象,一看二人竟然杵在甲板上好些时间了,惭愧道:“奴家失敬,竟忘了礼数,先生请进屋喝杯茶水,以全奴家待客之道。”

    “哈哈…顾所愿,不敢请耳。”

    许久,画舫一房间内,青衫白衫相谈甚欢,应如是似扭捏的道:“奴家与先生一见如故,不知…不知今夜可否留宿青翠阁,好让奴家尽心服侍先生,以报先生指点迷津之恩。”

    哦?这般快吗?“不不不…”儒恪心里给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尼玛!你说啥?说好不就完事儿了?你说不!是想干嘛啊?

    但话已出口,是覆水难收,再强扭回来,倒显得自己做作了,“姑娘也说是一见如故,此故为明日之故,非昨日之故,来日方长吧!小生告辞了。”

    言罢,儒恪起身作揖,转身而去,风采好不优雅,但心里却想着,你再挽留一个试试,我保证不说不了。

    “啊…先生!”

    “好!呃…何事?”儒恪心喜,然后意识到好像没有再次挽留自己的意思啊。

    “先生保重,奴家祝先生前途似锦,一路繁华。”

    儒恪依旧翘着二郎腿,靠躺舟头,心中怅然若失感渐渐消退,毕竟他今天还有更重要的事呢。

    我从取邑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横推过来,速度不快,想必白云书院已是得了消息,必然是严阵以待,但那又如何?今日之后我儒道将莅临神州!

    “船哥儿,划快些,早到早收工。”

    “好嘞,公子!”

    白云书院,坐落于京都东郊白云上,书院有八百年历史,历经数朝更迭依然屹立,林立为当代白云书院山长,书院有先生五十八人,皆为林立亲传;学子数百名,乃大虞最优秀的俊杰之辈。

    此时书院师生是全体出动,以年逾古稀头发花白的山长林立为首,颇有气势的于山下渡口边排排站立,众皆怒目圆睁瞪着汴河之上,似有大敌即将踏波而来。

    “林庚,都准备好了吗?”山长林立对着身边一弟子道,表面淡定,实则内心慌的一批。

    “回先生,都准备好了,巡检司也已打了招呼,早早便安排数名巡检于附近水域守候,一旦收到信号便可立即前来支援。”

    “好!”林立老拳紧握,语气决绝。

    “你们看!有小舟向渡口驶来。”

    “莫非来人就是那舟头坐着的白衫之人?”

    “好年轻啊!真的是他吗?”

    “………”

    一时间原本安静的渡口嘈杂声四起。

    “吭吭!读书之人要有静气!”山长林立出言制止学生们的交头接耳。

    “哈哈哈…在下取邑儒恪,一路向西而来,从未遇有白云书院这般好客之风,不亏是大虞文教执牛耳者。”

    儒恪从藤椅上起身,跳下小舟来到渡口之上,作了个罗圈揖。

    “哼!知道我白云书院乃文教执牛耳汝安敢前来造次?”一学生喝道。

    儒恪掏了掏耳朵,“叫的真大声啊!不过不要误会,这话不是我说的,乃出自青翠阁姑娘之口,想来贵院师生没少去那些“风雅”之地学以致用啊!哈哈…”

    “你…”

    “欸~莫要动怒嘛,寓教于乐也无不可,实乃雅俗共济,湿诗然也。”

    言罢,便听得白云书院一方哗啦…哗啦作响。

    小舟上船夫一缩脖子,赶紧掉头,划桨如旋风,小舟如泥鳅,眨眼已是远去,之所以如此,乃是看到了白云书院师生们拿出了一直憋在身后的武器,有戒尺,有卷轴,有砚台,甚至有人拿出了裁纸刀。

    一会儿,只见小舟远去,便独留下孤零零的儒恪,独自面对那气势汹汹的数百白云书院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