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搞体育
繁体版

第十五章 沈廷扬奏对(二)

    和未来的经济特区有异曲同工之妙啊,目前放眼全国,哪里可作为试验区呢?

    陕西?河南?山东?

    三者似乎都可以,朱安心中有了答案,却仍旧问道:“那爱卿以为,该寻何处试验呢?”

    “回皇上,如今陕西良田荒废,流离失所者千百万,陛下以此处试验,应当没什么阻碍。”沈廷扬从容道。

    朱安连连点头,心中欣慰。

    看来我大明还是有人才的嘛,为什么就搞不过满清鞑子呢?

    “说实话,朕今日召爱卿前来奏对,甚是矛盾,爱卿知道为何吗?”朱安长叹一声,情绪莫名。

    沈廷扬咯噔一下,不明所以,只得附声道:“臣不知。”

    朱安道:“爱卿应该明白,如今大明贼祸不断,粮灾频频,若种植三样西洋农作物,于百姓有大利,爱卿知晓它们,应当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海运购粮一事也是迫在眉睫,朕为难啊,到底是让爱卿督抚种植西洋农作物,还是下南洋购粮。”

    听到皇上如此推心置腹,沈廷扬忙跪下,感动道:“臣谢陛下信任,可臣却觉得督抚种植西洋粮食一事,臣无法胜任。”

    说罢,便道出缘由。

    他的确了解玉米、番薯和土豆,但仅限于吃过它们,知道它们的生长环境而已,真的要让他种,他也是一头雾水。

    海运购粮则不同,那是他家里致富的圣经,熟练的很。

    沈廷扬的解释也让朱安清醒一些,了解并不代表能够胜任,只能说目前来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罢了。

    “既然如此,那爱卿还是继续下南洋购粮吧,只是朕想问问,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朱安求贤若渴道。

    沈廷扬皱着眉头,沉吟一番后,说道:“皇上,臣觉得有一人或可胜任。”

    “谁?”

    “福建汀州府推广宋应星!”沈廷扬认真道。

    宋应星?

    听到这个名字,朱安瞬间坐不住了,蹬的一声从御座上起身,不敢置信道:“可是写了《天工开物》的宋应星?”

    如今宋应星的名字在文化圈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因《天工开物》的刊发给这个时代的文人思想造成了巨大冲击。

    在沈廷扬看来,皇上知道也不奇怪,便道:“是的,臣阅读过宋大人的《天工开物》,臣觉得宋大人应该能达到陛下的要求。”

    其实沈廷扬觉得另有一人更加胜任,那就是他的老乡徐骥,不过徐骥恪守父训终身不仕,沈廷扬也就不好提他的名字了。

    何止是达到,简直是百分百的契合啊。

    这位沈廷扬果然是福将,忠臣,大大的忠臣。

    “王伴伴!”朱安喜不掩饰,朗声笑道,王承恩恭恭敬敬应道:“奴在。”

    “拟旨,晋内阁中书舍人沈廷扬为户部郎中兼东南海运大使加督察院右佥都御史衔,赐尚方宝剑,全权负责东南海运购粮差使!”朱安豪气道,反正早朝的旨意还未下达,他干脆又在沈廷扬的职位后面加了右佥都御史的衔。

    下方的沈廷扬惊喜万分,他没想到短短一天时间,他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权柄滔天的钦差大臣。

    “臣,谢陛下隆恩!”沈廷扬颤抖的身子昭示着他的激动。

    没啥说的,这条命就卖给陛下了。

    “爱卿不必谢朕,此国朝用人之际,爱卿有大才,朕自当不吝啬官职。”朱安毫不在意的笑道。

    沈廷扬自觉被皇上如此看重,觉得自己就说了些简单的农作物知识,完全不足以报答皇恩,便继续献策,说道:“陛下待臣如此,臣惶恐,臣斗胆建言,还望陛下恩准。”

    “爱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朕准了。”朱安见沈廷扬神情肃穆,不禁涌起好奇之心。

    只听沈廷扬道:“陛下,往南洋购粮一事,臣心中已有腹稿,购粮难处无非二点,一则购粮所用船只,二则购粮所用钱财。”

    其实沈廷扬仍有顾忌,购粮难处还另有两处难点,三则控制东南海域的郑芝龙,四则东南沿海的豪门世家。

    他自己家也差不多,肯定不会挖自家根基,但为陛下解决购粮难题,他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见朱安点头,沈廷扬继续道:“陛下,东南沿海,独福建暂开海禁,来往商船大多控制在商人手中,若购粮就必须取得商人的配合,微臣建议许诺商人以名利,暂时同朝廷合作。”

    朝廷和商人合作,说出去都丢人,不过崇祯朝奇葩的事情不断,也不算什么难堪事。

    再则官府征用民用船只天经地义,客客气气的和你谈是相互给面子,真要逼急了朝廷,全部给你没收。

    朱安点头道:“爱卿继续说。”

    沈廷扬道:“商人逐名喜利,若朝廷强行征用船只,他们必不敢违抗,但运粮乃长久之策,既如此,不当用强硬手段,若银钱之利无法允诺,臣觉得可以允诺以名,而这‘名’需陛下亲自下旨。”

    朱安见沈廷扬信心十足,知道他肯定有办法搞定东南沿海的商人,便点头道:“朕答应了,依爱卿所言下旨。”

    沈廷扬叩谢道:“谢陛下,至于钱财,臣还有一请求,恳请陛下请福建总兵郑芝龙全力协同臣处理购粮一事。”

    朱安见沈廷扬表情决然,还以为他要和郑芝龙玩硬的了,这可不是好事,他劝诫道:“银钱一事,爱卿放心,程尚书会全力配合爱卿,爱卿不可鲁莽行事。”

    沈廷扬一愣,暗道皇上也明白郑芝龙的强势?所以告诫自己?

    他的确想过和郑芝龙硬碰硬,但也就想过,事实上这个想法在他脑袋里面出现仅一分钟就被他否决了。

    他又不傻,人都死了还怎么为陛下办差?

    “谢陛下关心,臣明白了。”沈廷扬道。

    朱安也没有继续问沈廷扬到底有什么办法在郑芝龙口袋里掏出钱来,毕竟购粮涉及到的银两绝对超百万之巨,即使郑芝龙再不想反抗朝廷,也不会将这笔钱拱手相让吧。

    他不问,沈廷扬也不好说,毕竟里面涉及到的龌龊他自家也洗不干净。

    “那朕在下一道旨意,着福建总兵郑芝龙为东南海运副使,协同正使处理购粮事宜,福建巡抚张肯堂及各地官府需全力配合,不得刁难阻扰。”朱安下令道。

    沈廷扬再次叩谢,朱安继续道:“爱卿此去孤身一人上任,朕很担心,朕会交给爱卿一百位新军勇士护佑爱卿,这些勇士都有以一当十的本领,爱卿若遇难事,他们可保爱卿安危。”

    沈廷扬算是彻底被崇祯无微不至的关怀折服了,他想着如果购粮遇阻,即便动用自家的银钱,也要把差使办好。

    又交代沈廷扬此去福建,务必将宋应星召到京城来,一旦宋应星来到京城,朱安会安排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前往陕西督抚种粮一事。

    至于大臣人选,结合崇祯的记忆,朱安想到了一位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孙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