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四方
繁体版

第一百九十五章 釜底抽薪

    “难,想出一个好办法很难。毕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心里有了怀疑,再重新建立信任是很难的。可是就算不信任卫明忧,又不方便直接将他拿下。毕竟临阵换将,也是兵家大忌。”

    君襄公点点头,接着问道:“铁心,你说的这些我也知晓。可是再难也要去想办法,要不然君子国数百万百姓的性命,可就葬送在淮恒侯的手里了。”

    其实就算是淮恒侯真的占了君子国,也未见会把所有人都杀光。可是君襄公是国君,他说的一切就都是对的。他这么说了,别人也没法说什么。姜铁心想了一下,然后跟他说道:“不管卫明忧是不是冤枉的,如今都得把他拿下。不过我们也不能做的太绝,就想办法让他明升暗降吧。也不要直接说因为怀疑他,才把他的职位调离。

    就找个别的理由,然后派人去他的军中。进了大营以后,直接把他拿下,然后把他送入君子城。拿下他的人,一定要有能够直接统领神武军的威望。作为对抗选锋军的精锐部队,神武军一定不能乱。

    此事难点有二,第一是无法直接确认卫明忧是否在军中,也不知道能否见到他。第二,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会让神武军剩下的将士寒心。一旦没有了士气,会直接损失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姜铁心的这一个办法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直接让神武军再也没有了反叛的可能。当然前提是要成功,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丞相,你向来以智谋闻名于世,你觉得铁心的这个主意如何?”

    听到君襄公点到自己,何福康开口讲道:“平淮伯虽然年纪不大,可是各种考虑已经十分全面了。这两点的确是很难,一是大战在即,没有合适的理由却是很难让上将军一下的将官信服。其次是如果统御还是剩下的兵将。这两点的确是很难,微臣不知兵,也想不到合适的理由。”

    君襄公沉默了片刻,看了一眼姬放,然后说道:“这一次的确是委屈了卫明忧,寡人自然会对他有所补偿。他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女儿。此女小时候曾在大宴群臣的时候随她父亲进过王宫,寡人记得她是一个很乖巧的丫头。想来此女今年也就二八年华,正是我儿姬放的良配。寡人决定册封此女为王子妃,待到退敌之后,就让他们二人成婚。

    卫明忧本来就是一品武将,寡人就再加封他为太子少保。他既然已是皇亲国戚,就不再适合在外灵璧病了。否则一旦兵败被俘,岂不是让我君子国成为各国耻笑的笑柄。

    这个理由,诸位看如何?铁心,是你想出来的这个主意,你觉得呢?”

    姜铁心本来暗地里是一向瞧不起君襄公的,谁让这老头子的懦弱之名早就传遍了整个中州。可是这一次,他却佩服的连连啧舌:“国君,我真是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对您的敬仰。我只是想一个理由,可是怎么想都想不到合适的理由。可是您竟然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能想出如此完美的理由,实在是太让我佩服了。

    女儿能够成为王子妃,也就是以后的王后。自己从一品的上将军,变成超过一品地位更为尊崇的太子少保,这个卫明忧但凡还有点人心,就不能不受感到。就算以前他受过淮恒侯的提携之恩,也万万抵不过这一次的荣耀。

    那个淮恒侯就算再大方,也不会随意把王子妃的名头给卫明忧的女儿。而且淮恒侯的王子年纪更大,已经有在册的王子妃。就算他临时想到这一招,也是玩玩来不及的。

    这个封赏,卫明忧无法拒绝。就是卫明忧属下的将官,就算心里有对淮恒侯感到佩服从而有二心之人。看到自己的主帅受到如此封赏,也万万无法再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风言风语。因为主辱臣死,如果主帅成了潜在的国丈,他们却背叛了君子国。就会陷入不忠不义的地步,底下的士卒也不会心甘情愿的跟着他们反叛。

    这些还只是对卫明忧的好处,如果对储君来讲。有了这样一个在军中有威望的岳父,日后登上王位以后,统治也会更加稳固。更合况刚才国君也说了这个卫明忧没有子嗣,所以也就不用担心他的家族以后会形成外戚干政。总而言之,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说完这些理由,姜铁心转身对着姬放鞠躬:“储君,为了君子国,只能委屈您了。希望您能够听从王命,切莫推辞。虽然储君没有见过卫明忧的女儿,自然两人也就没有什么感情。可是为了国家,您得牺牲自己。”

    姬放一贯都是一个很放荡不羁的人,可是这会却让姜铁心给整的有些不好意思。他一贯都不喜欢摆弄什么礼节,这会大殿上所有人都看着他。他也只好摆摆手,算是回应姜铁心的鞠躬:“没事,我这人一向是以国事为重的。就算贫民百姓,尚且知道婚姻大事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何况我是储君,我的婚事本来就是国事。我个人无所谓的,根本不用考虑我的意见。只要父王有意愿,诸位大臣也没有异议,那我就娶了卫明忧的女儿又能如何。”

    “放儿,长大了,也懂事了。”对于姜铁心和姬放的一唱一和,君襄公还是很满意的。他点点头,然后接着问起姬行,“大将军,两件难事当中寡人已经解决了一件,另外一件还得靠你想办法啊。在君子城内可有合适的人选,能够去担当神武军的主帅?”

    “回禀国君,想要找人来担当主帅,其实还是很难的。别的缘由尚且不论,单是有这个资格的人就不多。毕竟神武军的主帅,可是一品大将。我君子国一向文弱,根本就没有几个一品大将。现有的人选里面,要么老迈不堪,要么就是承袭父辈的爵位,根本就没有打仗的本事。

    如果硬要让我找出一个人来,其实我自己倒是合适的人选。把卫明忧叫回来,让他当君子城内城卫军的主帅。然后我去当神武军的主帅,这样两支军队就都有保障了。”

    “不可,城卫军是守卫君子城的基石,你的位置很重要,是不能随意换人的。而且神武军一贯都是野战军队,打野战厉害,攻城也有经验。可是在寡人的印象里面,他们似乎从来也没有守过城。卫明忧没有指挥守城的经验,贸然换上他来指挥城卫军,我看未必可行。”

    君襄公的理由说出来,绝对是让人无懈可击的。但是这理由恐怕也只是说一说,实际上还真不一定是那么一回事。姜铁心暗地里想着君襄公恐怕不止是防着卫明忧,对这姬行恐怕也不是那么放心。

    毕竟姬行是宗室里面最德高望重的,跟君襄公的血缘关系也很近,他们两个人其实是堂兄弟。万一姬行真的掌控了神武军,说不定会坐视君子城被攻陷。然后他不用背负骂名,就自然能够被逃出君子城的贵人拥戴为新的君子国国王。

    看到姜铁心沉默不语,君襄公特意问他:“铁心,你可是有了人选?寡人观你行军布阵都很有大将之风,要不然神武军就由你去统领?”

    听到火烧到自己屁股底下,姜铁心连忙摆手:“不行,我不行。我之前在神武军当中只是一个伍长,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左偏牙将。贸然去当神武军的主帅,底下的将官和士卒是不会心服的。”

    “虽然你曾经只是一个伍长,可是如今你的功劳已经不是一般的大将所能比拟的。就算是卫明忧亲至,指挥神武军跟选锋军打,也不会取得那样的大胜。你有那样的战绩,下面的人怎么会心有不服?”

    姜铁心摇摇头:“国君说的不错,我确实也有些微末功劳。但是这没有用啊,我打那一仗的时候,神武军又没在这里。所以他们没有看到我乞活军的能耐,又怎么会相信那样的战绩?”

    眼见为实,这一点确实让人头疼。因为姜铁心的神武军打得那一仗确实太好了,好到机会不会有人相信。君襄公不死心,就接着问道:“如果你不愿意,那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寡人刚才看到你在那里思量已久,肯定已经有主意了。”

    刚才姜铁心是在心中偷偷腹诽君襄公的腹黑,哪里有想什么主意。可是他又不能明说,否则一定会得罪君襄公和姬行。这会君襄公非要他交出一个主意来,他只能随口说道:“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主意,只是不知道合适与否。”

    “现在都火烧眉毛了,还有什么好想的。你尽管说来听听,就算不合适,寡人也恕你无罪。”

    “其实还有一个人挺合适的,起码比我合适。我推荐君姬手下黑甲军统领尉迟泰做神武军的主帅,而且已经帮他想好了几个稳定神武军的办法。”

    虽然在场的人都知道尉迟泰有些本事,可是也不过当他是一员虎将,却也没有谁想到让他来当什么主帅。看到众人都在看着自己,甚至尉迟泰自己都满脸疑问,姜铁心解释道:“神武军这一次派人来救援君子城,肯定不会全员出动。我估计应该是像淮恒侯带来两万精兵一样,神武军也会派出一队精兵。我估计数量不会很多,应该只有一万左右。

    超出这个数,剩下在边关驻防的人没有卫明忧的指挥,根本就无法防卫边关那一边的淮军。尉迟泰他的官位虽然不大,但是到底也是将门出身。家族内有很多人在军中服役,就是神武军中也会有很多人买他的面子。

    其次黑甲军在北征东胡的时候,曾经跟神武军接触过,双方也不是什么陌生人。让黑甲军跟着尉迟泰一块去,再把他们分散到神武军中。这样掺上沙子,原来那些将官就无法抱成一团。

    最后一点更重要,就是让城中那些骑兵跟着一块去。我估计城中现在的骑兵,怎么也能挑的出三千骑兵。神武军虽然精锐,却是步军,对付淮军本来就吃力。有这些骑兵加入,一来能够对付淮军的骑兵。二来一万步军里面掺上三千骑兵,就能极大的稀释神武军原来的力量。他们虽然还很强,但是无法形成合力,也就无法反叛。”

    “好,平淮伯果然厉害。”听完姜铁心的谋划,何福康忍不住拍手称赞,“黑甲军人数太少,单独面对神武军,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可是如果不是对付他们,而只是掺入他们,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再加上有那些骑兵从中协助,尉迟泰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一支军队。虽然战力可能不如卫明忧在的时候,可是却能保证这一支军队不会投降淮军。妙啊,太妙了,简直就是妙不可言啊。”

    姜铁心憨厚的笑了笑:“我就是随口一说,到底能不能成,还得看国君、诸位贵人和重臣的商讨。”

    君襄公没有商讨,而是先问站在君姬身后的尉迟泰:“你能否担此大任,自己可有把握?”

    尉迟泰这人长得高大威猛,可是太过高大,就往往给人一种憨厚的印象。实际上他为人是否憨厚尚未可知,但是有一点是没错的,就是他这人还是很识相的。

    此时卫明忧已经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隐患,可是很明显除了姜铁心提的这个建议以外,其余人没有任何好主意。如果尉迟泰自己有好主意,他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么做的。可是他自己偏偏没有主意,也知道如果自己不同意这个主意,以后恐怕再也不会受到君襄公的重用。

    他好歹也是一个大将,最渴望的自然就是在外建功立业。可是数次求战都被拒绝,眼下有一个统兵在外的机会,他还真的不舍得放弃。更何况这一次不单单有骑兵,还有神武军,他真的无法拒绝这种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