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作死,却成了大明宰辅
繁体版

第0036章 朱棣的援军

    听到方锐说他有办法,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怀期待的表情,

    不过方锐很坦然的又说出了下一句,

    “攻下来之后呢?”

    大家瞬间一愣,什么意思?

    攻下来后,就可以占据一大片地盘了呀。

    “攻下真定,我们会产生很多的伤员,还有十几万张嗷嗷待哺的嘴,我们有这么多粮食去满足他们吗?”

    “还有一点,真定离北平太远,有五六百里地,如果南军来攻,我们怎么守?真定城池并不高,如果对方带了火炮过来,我们怎么守得住?就算守住了,他们只需要围点打援,我们救还是不救?更不用说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到处都是破绽!”

    “所以,这个真定,打下来又有多少意义?”

    他分析了一通后,平静地看向燕王朱棣,他相信朱棣会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否则他就根本不值得自己帮助。

    朱棣本身也是打老了仗的,如何看不出其中的凶险,只是前期的战斗实在太过于摧枯拉朽,让他真的有些飘了,

    自己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朝廷只要赢一次,就可以翻盘,而自己却是万万输不起的。

    沉思良久,他还是艰难的说出了那个字,“撤!”

    真定之围被解,城中的百姓欢欣鼓舞,但耿璿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父帅战死,至今尸首都还没有着落,唉~

    耿炳文大败的消息传回京城,朱允炆正好在上早朝。

    听闻噩耗,当场惊的半响没有说出话来,他瞥了一眼方孝孺,心想这耿炳文可是你推荐的呀!

    如今丧师失地,这......

    “臣有罪!臣推荐长兴侯为帅,误国!请陛下治罪!”

    看到方孝孺主动承担责任,朱允炆反而有些不忍了。

    毕竟当初让耿炳文挂帅出征,自己也是同意的,

    其他文官纷纷出面求情,包括齐泰和黄子澄。

    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当然不可能严惩方孝孺,最后罚俸一年了事。

    “诸位爱卿,燕逆气焰嚣张,该如何是好?”

    “臣以为,长兴侯之败,皆在于兵力没有压倒性优势,不若迅速调集全国兵马,不待燕逆喘息,直扑叛军老巢北平,一鼓而荡之!”建议调集重兵的,仍然是兵部尚书齐泰。

    如今朱允炆也觉得当初是自己轻敌了,齐泰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

    “嗯,朕悔不听爱卿之言啊。”

    见建文帝都如此说了,齐泰大喜,急忙给皇帝搬来个“梯子”,“此皆为臣等过错,陛下乃圣明天子!”

    “况真定一战,我军损失不过数万,对于全局来说,不过九牛一毛,朝廷仍然占尽优势。”齐泰不忘给朱允炆打气,现在依然是“优势在我”。

    “不错,齐大人所言甚是,那燕逆不过是侥幸成功,请陛下早发大兵,一举荡平这些叛逆!”黄子澄也是附议,两人虽然有些政见不合,但大方向上还是一心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臣举荐左军都督、太子太傅李景隆为帅!”黄子澄再一次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次齐泰没有反对,毕竟两人的团结来的尤为关键,

    “臣附议!”

    其他人一看两位建文帝的心腹已经统一思想了,还说什么?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看到朝臣都举荐李景隆,朱允炆非常高兴,

    “曹国公,你可愿意领兵出征?为大明平叛?”

    面对群臣的推荐和朱允炆的问询,李景隆的心情十分复杂。

    自己确实从来没有出任过如此高位的统兵大将,但另一方面又是非常兴奋,因为父亲在世的时候,曾经多次告诫自己不要去掌军权,于公于私都是做一富家翁最好不过。

    他对父亲的这番告诫是相当的嗤之以鼻,父亲的才能明明不在徐达常遇春等人之下,却总是低调行事,自己将门虎子,还要怂?怂一辈子么?

    看着吧,父亲,李家必定在我的手上发扬光大,成为大明第一世家!

    想到这里,他不禁非常豪迈的出列,朝着建文帝行大礼,

    “为国讨逆,臣敢不领命?”

    李景隆本身就仪表不俗,这一番义正言辞的话语配上他的龙行虎步,更是让朱允炆龙颜大悦,

    “好!”

    “好!”

    “好!”

    连说了三个好字后,朱允炆当即下旨,封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决定亲自在长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当消息再次传到北平的时候,北平的燕王府内众人的脸色可就精彩了。

    五十万啊!这个数字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几乎就是国战了。

    当年太祖命令徐达等大将灭元,也不过就是这个总兵力,在河南主攻方向,甚至只有二十五万人马,即便如此,也已经是铺天盖地,令元廷余孽望风而逃。

    这次的兵马更多,而且根据细作来报,这五十万虽然是号称,但实数也有三十多万,可以说,这是大明帝国有史以来最为强悍的军事重兵集团。

    而自己这边虽然抓了不少南军的俘虏,军队再一次得到扩充,但撑死也就是凑出十万兵马,其中骑兵两万。

    更不用说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新附军,若燕军能打出军威,让他们看到希望,那自然好说,一旦要是打攻坚,或者硬仗,还是要依靠自己手里的那三万老兄弟。

    兵力差距极为悬殊。

    要怎么打,在哪里打,这些是大家必须讨论决定的。

    “南军势大,不可硬拼。要切断敌军的粮道,才是取胜之根本。”张玉经验老道,他很清楚,对于重兵集团,每天耗费的粮食与饮水都是海量的,因此粮道是重中之重。

    “他们骑兵数目不少,虽然没有我军精锐,但只要抽调两万人护卫粮道,咱们便很难偷袭,一句话,咱们的骑兵太少了。”朱能有些懊恼。

    这次的真定大战,虽然燕军取胜,但没能根本性的取得胜利,还是因为带去的骑兵太少了,若是多上两至三万,南军那十三万大军估计会被一锅端。

    “王爷,其实咱们还有援军的!”方锐突然来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