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唐诗骑运河:10岁娃的家课
繁体版

第8章 淮安(续)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淮安(续)

    骑行日期:2020年7月12日

    路程概述:长途跋涉中,第1次不得不停留的一天。之前几天一直在跟降雨云躲猫猫:一边看风云N号卫星发布的云图,一边测算骑行速度,就算冒点雨,也是最浅的绿色云图。

    而今天实在躲不过去了,往北苍茫的一片黄,连个缝隙都没有,想出发都没处下脚。(下图,绿色是小到中雨,黄色大雨。颜色越深,雨越大)。

    淮安记事:

    瞧我一个工科生,业余时间做旅途的人文课题攻略,那个叫费劲啊。老天爷看着都捉急:淮安这么重要的名城,怎么能错过呢?他跟我说不清楚,干脆用大雨留了我们娘俩一天。

    问题是,就算亲自看了、逛了、吃了、住了,还是很难形容淮安。这是一座交汇了太多太多的城市。

    首先直观看到的是水流的交汇,人工运河与自然河流各种穿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水路网,和现代的公路网上下叠套。有的水道明显是人工河,还有一些,我傻傻分不清是自然河还是人工河。

    根据当地博物馆展示的隋唐宋水系图,共有五大水路在楚州(淮安)融会贯通:淮水(既淮河)、汴水、泗水、通济渠、邗沟(就是上一章“一川芦苇自春秋”中起始的邗沟)。(下图,红框是淮安)

    这水路交汇重要到啥程度了呢?明清两代“总督天下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办公地点就设在淮安,而不是首都。

    这个办公地点叫“总督漕运公署”,现在只剩下遗址,裸露着几块2米以上的大青石。在古代,能用这么坚硬且整块的石头做地基,这建筑规格是非常高的。遗址公园内是中国漕运博物馆。一个地级市管理的博物馆,能冠以“中国”的称谓,也非常难得。

    博物馆里展示了从隋朝到清朝多个版本的漕运地图,慢慢对比着看,能看出黄河淮河改道了、运河淤堵又重修了、城市兴起又迁移了。

    当把千年的时光都折叠在同一个地方,没有四维模型(空间三维+时间)、全靠大脑加工,搞得我好头晕,写起来更是无从落笔。还是白居易高明啊,人家一首《长相思》就写明白了: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漕运总督只管漕运,承担政府管理职能的是淮安府。两个不同的管理机构,办公地点就隔一条马路。淮安府署是全国唯二现存的府署。看过才明白,府署为啥不叫办公楼:因为府署是带宿舍的,前面是办公区域,后面是住宿区,下班穿过一道门墙就到家了。

    淮安府署的办公区,一走进去就是堂堂正正的赶脚。中轴线上的正堂,是一把手的办公场所。左右两侧的办公区域平均分为6块,分别是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原来在古代,地方也需要设立同样的专业部门,对接中央的三省六部制啊,嘿嘿。(下图,红框里的标语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眼红的是淮安府署的生活区,当上古代官员,国家还包住宿的啊,还是城中心带园林的豪宅。园林面积和苏州狮子林、海盐绮园差不多大,也有荷塘、楼阁、假山,甚至观赏植物都类似,但结构布局是北方风格的大开大合,没有江南园林那么多弯弯绕绕(下图)。突然意识到,这就是南北交汇的地方。

    历朝历代的运河水系,使得南北在这里充分的交汇。文化的事儿,咱说不清楚,就聊聊淮安菜吧。停留的两天里,传统经典菜基本都点了一遍。

    从食材看,南北都有;制作精巧,像南方;盐放得多,像北方,但几乎每个菜都很甜,像南方;灌汤包口味像南方,但个头是北方版的。我家娃从小在江南长大,这次一路向北骑行,这是她吃得惯的、最北边的城市了。

    还有时光也在这里交汇。比如在淮安署府,房间外面挂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房间里面是古代官员的价值观。

    (照片中的背景墙,是康熙《圣谕广训》,横匾为:复见青天)

    当然,这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上图)。但是,你细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比,固然有很多不同,同时是不是也有很多相似?比如,“重农桑以全衣食”,能不能联想到“富强”或“敬业”?再比如“息诬告以全良善”,算不算“法治”的早期萌芽?

    当然,所谓时光的交汇,免不了重大的理念变革与社会转型,这不是景区一前一后两个标语的事儿。淮安有一位伟人,对此厥功至伟,他是——周恩来。尽管还在疫情期间,尽管雨一直下,周总理纪念馆的访客依然络绎不绝,不像其他景区都没啥人。

    我家娃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忒认真,而且是自发的,不像看府署还得哄。尤其是周总理在建国初期主持经济建设的部分,她一字不落地读过来,还感慨很多。作为出生在小康年代、没经历过贫穷的孩子,这是属于她的时光交汇:她终于能明白近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了:“这盛世,如您所愿”。

    (下图,是周总理坐像的照片,配字是“这盛世,如您所愿”)

    这样一个在千年时光里南北交汇的城市,出了太多太多的历史名人,比如淮阴侯韩信、吴承恩、梁红玉、关天培、李公仆……意思就是,走在淮安城的路上,一不小心就会看到XX名人故居、XX名人祠堂,或者街边一个牌坊、屋檐下一个匾额……也许,这就是城门取这个名字的由来?(下图,魁星门)

    这么丰富的一座城,唐诗好难选啊!单单咏一个主题的多,要找概括的好难,你想想,咋概括啊?要是有合适的,诚请留言推荐。

    淮安唐诗选读: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