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唐诗骑运河:10岁娃的家课
繁体版

第20章 泰安: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骑行日期:2020年7月17日

    路程概述:长途跋涉的第13天(停留游玩的两天不算)。今天实际骑行距离69公里,爬升337米海拔。是出门以来,骑行距离最长的一天。从曲阜出发,到达泰安。

    曲阜→泰安记事:

    或许是因为昨天拜了孔子?娃的努力在今天早上结了个小成果,暑假作业要求背诵的《少年中国说》,今早顺利录像成功,上交班主任了。因此,今天上午出门比平时晚了些。

    刚出发没多远,就看见路牌上提示“黄帝故里”就在不远的6公里旁,少昊陵也在那边。经过前天骑行路上扑面而来的诸子百家的洗礼,我已经很淡定了。反正齐鲁大地物华丰茂、源远流长,心不能太野,骑车一趟是走不全滴,留下念想咱下回再来。

    就是有点好奇,百家争鸣的距离很近,那炎帝和蚩尤的故里,是不是距离黄帝也很近?(黄帝和少昊两个景区挨一块儿挺正常,毕竟父子俩嘛。)就五千年前的交通水平,得挨得多近,才会有摩擦、有矛盾、需要融合呢?

    再往前,路的两边一溜儿的孔子石像,全是石刻店铺的展品或成品。站像居多,坐像也有,还有手握书卷的。看到某家店铺门口的石像标价,乘以目之所及的石像数量。妈呀,单单这一个产业,孔子就带来了这么高的产值!大大超出我的想象。他还不收肖像版权费。

    至于为什么肯定都是孔子、而不是孟子或墨子或别的先贤?因为一路骑过来,望着这些石像,我始终有一种要拜师的冲动感,也不知道是哪些书画、哪些影视统一了孔圣人的形象。

    不过,我很快就没多余的心思考虑这些了,一路的小饭店、小卖部全部关门,出发时带的三瓶水只剩两个瓶底了。炎炎烈日下,饿一顿问题不大,还能抗一抗,最怕的是脱水中暑。

    神奇的是,娃什么都没问、什么都没说,就默默蹬着车,偶尔用水沾一沾嘴唇。刚骑行的前几天,还时不时就问“还有多远啊、还要骑多久啊”,用她自己的话说,像个复读机。这会儿娘俩谁都没多说话,自动进入节水模式。

    导航软件显示的店铺本来就稀稀拉拉的,见到的还都没开张。有一会儿,我是真有点心慌了,想,等骑到磁窑交通枢纽,要是还找不到做生意的店铺,我就叫货拉拉了。

    幸好,离磁窑枢纽2公里的时候,一家小饭店的门口站着一对小夫妻,我激动坏了,上前就问:“有水没?”对方愣了愣,老板娘回答说:“我们是饭店。”得了,啥也不用说了,咱娘俩有救了。

    点了一大份汤,先喝了个过瘾,准备吃菜的时候,请老板盛碗饭。老板娘爽快地端过来一筐……馒头。孩子直接傻眼了,江南的娃吃不惯面食啊。

    咱好像说的是“饭”吧?“饭”这个字在新华字典里,只有一个定义吧?我追问说请上点饭,老板娘没觉得哪里有问题,热情的说,随便吃,(馒头)不够还有。我晕!

    想起昨晚在曲阜吃孔府菜,点了份粥,端上来的粥是黄色的,喔,小米粥。找服务员问,服务员核对了菜单,说:没错啊,就是粥。倒不是计较啥,小米粥也挺好喝的。但是“粥”,不应该默认是大米粥吗?

    南稻北粟,历史课本诚不欺我。降水量多的地区种水稻,降水量少的种小麦,这个很合适;但共用同一个“饭”字,不太合适吧?

    不过今天这行情,能正儿八经的坐下来吃午饭,我已经很感谢这对小夫妻了,何况临走时人家还灌满了我们的饮水瓶。

    再出发时,发现路况不对了。咋都是上坡了呢?规划骑行路线时,我特意找来了立体的中国地图,用手指来回摸了好几遍路线,确保全是平的。毕竟要有自知之明,坡道山地不是我们娘俩现在能挑战的。

    但是,就是遇到了7个不是最陡峭、但很长很长很长…的上坡。那位开宝马车的大兄弟,你能不能别追问双人车哪个淘宝店铺啊?没见我喘着粗气努力登上坡顶啊,哪儿有功夫加你微信啊!这时候喊一声加油才是礼貌好不好?

    后来查看骑行记录,得知今天海拔上升了337米,嗯,这一点高度差,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立体地图上,摸起来是平的。

    anyway,进TA市到泰山脚下了。挺美的城市,准备明天登泰山。

    晚饭当然要好好犒劳自己啦。吸取经验,我们娘俩再也不问饭或粥的问题了,直接找个“所见即所得”的饭店。

    泰安诗词选读:

    送顿起

    ——宋,苏轼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