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唐诗骑运河:10岁娃的家课
繁体版

第21章 泰山寻禅记

    日期:2020年7月22~23日

    背景新闻:

    人民周刊(2020年第13期)《各地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

    这次长途骑行的主题是读着唐诗骑运河,泰山并不在运河旁,但架不住名望高啊。特意绕道骑过来,到山下时骑行总距离已达到670公里。这一路上都在和梅雨季的降雨云躲猫猫,基本都躲得挺好。但好运气似乎一下子用太狠了,于是登泰山时赶上了大雨天。

    登山时山外的风景是看不见了,都隐藏在蒙蒙烟雨中(参见课文《雨中登泰山》)。历年来文人墨客镌刻在石壁上的题字比比皆是,风格迥异、着眼点各有不同,一路看过去,总有一款贴合你。当然,这里用我看到的举例子。有直接描绘风景优美的

    (下图,听见好几个路人顺口念错的。很容易误念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实际是“千山闻鸟语,万壑走松风”。)

    有附庸风雅款的,比如模仿西湖风月无边的:(下图,虫二)

    越接近山顶,与得道成仙的相关性越高。阴雨天身在云雾中,下图这款就很应景。(下图:誓远红尘)

    这个是纪念孔子在这里远望吴国的。(这事儿应该是后人附会的,因为泰山与苏州的直线距离大约六百多公里,而飞行员的视力最远才20公里。下图:望吴圣迹)

    好容易爬到南天门、进入传说中仙人的地界了吧,有神仙提醒你人间事未了(下图,“未了轩”左右两侧分别是财神和送子娘娘,请脑补)

    总之,各花入各眼。人们欣赏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这里景色的不同。在这座道家的山头上,有一座唯一的佛堂,里面供奉的这尊菩萨,我们娘俩琢磨了很久,总觉得不像观世音,于是猜测会不会早期观音刚传入中国、还没有女性化的时候造的。

    旁边的工作人员主动过来解说:这是地藏王菩萨的塑像,但因为香客都是来拜观音的,误以为的多了,寺庙后来干脆增加了佛龛、顺从大众的意思刻上观音字样。(好吧,反正都是拜佛门,不纠结。)

    那,来登泰山,看不看得到日出都是登泰山吗?爬到山顶时正巧暴雨,瑟瑟发抖的找到宾馆住下。凌晨3:40起床,墨迹天气预报的、凌晨的晴空并没有出现,反倒是浓郁的大雾。预约带看日出的导游也没有出现,我心里明白,这次是无缘了。

    但孩子不死心,跟我说坚持努力就有希望,说不定玉皇大帝开眼呢。我……好吧,如何面对失望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还是带着孩子出了门。

    登向玉皇顶的路上密密麻麻好多人,大多是年轻小伙子,还有几对小情侣,没见到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中年人(估计多半跟我一样的心态,最晚到临出门也就该放弃了),更没见到带娃的,我们是唯一的母女组合。凌晨山顶的风好冷,刚下过暴雨路面湿滑,浓雾中看不清方向。我最初还试图辨认路线,但没多久就不得不放弃了,只能抓紧孩子的手,在人流中尽量走在路中间。

    在10℃的五级寒风中,不断、不断的看到穿着短袖短裤的人停在了半路上。有一对情侣拥抱着蹲在矮墙头下;有几个小伙子依次坐在台阶上一个一个重叠抱着……拥抱是那些停下的人最常见的姿态。即便如此,依然挡不住源源不断的人们固执的向上攀登、要去看日出,其中也包括我家娃。

    没有可能性的事情为什么要抱着希望去做呢?走在这样的人流中,我问不出这样的问题,因为想起了这次骑行进入山东以来,一路上不断看到的、大大小小的抗日英雄纪念碑。要是没记错,应该是路过的每个县城我都看到了,有一个县城还看到了三个。

    山东被日本人占领了好几年,那些年也是暗无天日的吧。那些年,理性的人也明白被占领的日子不可能很快过去的吧?但还是有这么多抗日英雄纪念碑。就像我知道这次看不到泰山日出了,但依然有很多很多人坚信:泰山会有日出的!

    嗯,泰山确实会有日出的,是在我们下山后的第二天。当时正骑车赶往下一个城市,突然发现万里无云,再一查天气预报,各网站统统改了口供……那感觉,好比坚持读书到76年的人看到了77年的高考!

    我当时想,立刻、马上再登一次泰山,哪怕错过了日出,看看齐鲁青未了也好啊!问孩子意见,孩子说昨天三上玉皇顶累伤了,没力气再努力了。喔——那就不去了吧,反正孔子肯定是望不到姑苏城的……咳咳,其实是因为佛祖说:“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泰山是历朝历代封禅的地方,我来,也看到了禅意。咳咳,是同一个“禅”字。就像这张在孔子的瞻鲁台上拍到的照片,何尝不是每个人心中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