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部伦理剧
繁体版

第3集 岐山都崩了,你还有心思玩呢

    就在姬宫湦花样作妖的同时,有一个人在暗地里发自内心的笑了,他知道,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来了。

    申侯一直隐忍,就是为了等待一个机会,将自己失去的东西,亲手拿回来。

    现在,姬宫湦在诸侯心中威信尽失,正是他反戈一击的大好契机。申侯当机立断,立即联系他的友好睦邻犬戎,诚心诚意地表示,自己可以作为内应,策应犬戎人民到中原大捞一票。

    犬戎首领也不是没有犹疑——无缘无故的,天上怎么会掉下一块馅饼来呢?这不会是一个陷阱吧?

    不过,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犬戎部落一直被大周排挤在老边穷地区,他们饿怕了,也苦怕了,只要能够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再大的风险他们也愿意冒。

    就这样,犬戎大军绿着眼睛气势汹汹地从草原杀向中原。这一次,真的是狼来了。

    外面来了狼外婆,家里还有狼外公,姬宫湦一把将虢石父推了出去:“姬鼓(虢石父本名),你行,你上啊!”

    虢石父是个佞臣,却不是个权臣,所以虽然心里怕的要死,但他并没有胆量公然违抗姬宫湦的命令,于是硬着头皮,俩眼一闭:“兄弟们,跟我顶上去!”结果,全部被迫就义。

    姬宫湦打没了手里的牌,狼狈爬上烽火台:“快,点狼烟,喊人,救命!”

    那天风很大,火烧得特别旺,千里江山,狼烟滚滚,可因为路太远,诸侯们谁都没有看到,所以一个也没有来……

    犬戎像是一阵风,来了又走了,挥一挥鞭子,不给姬宫湦留下一云彩。

    他们带走了姬宫湦的所有,包括他的性命,他的宝贝儿子,当然,还有褒姒。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比较自然而然了,姬宫湦和伯服皆死于犬戎之手,幸存者姬宜臼在他姥爷申侯的帮助下当上了新一任的大王。

    他的名字很难念,含义也不好,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个“棒槌”,所以他不许别人直呼其名,于是后人就叫他周平王。

    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姬宜臼面前——他的爸爸被犬戎杀死了,他能为爸爸报仇吗?

    其实能!但是他不敢!

    犬戎是很凶,但他真的很小啊!后来姬宜臼假装仗义把犬戎占领的地盘封给了秦。秦那时还是一个小角色,给周王室养马的,别人都不愿意拿正眼瞧他。然而,就是这个养马的小国,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把犬戎给收拾老实了。

    但是到了姬宜臼这里,小小的犬戎就成了洪荒猛兽。姬宜臼的第六感告诉他,犬戎是他惹不起的存在。既然惹不起,那就赶紧躲啊!

    最后,姬宜臼在郑武公、晋文侯、卫武公、秦襄公的帮助下,把家从镐京搬到了洛邑(洛阳)。

    历史学家把这件事叫迁都,老百姓把这件事叫跑路。

    周平王一溜,历史就从西周来到了东周。

    不过,姬宜臼这个王位一开始坐得可不稳当,毕竟他是在姥爷的帮助下,引犬戎兵害死姬宫湦才上位的,子犯父,臣杀君,所以姬宜臼地位的合法性一直饱受质疑。于是,虢国诸侯姬翰在携地拥立王子姬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

    二周对立无疑加重了国家混乱,双方都没有顾全大局的觉悟,互不相让对峙了十几年,直到晋文侯姬仇率兵攻杀了周携王,才为这场混乱划上休止符。

    这时,姬家,还是那个姬家。但大王,已经不再是那个大王了……

    自从姬宫湦被犬戎当众虐杀,姬宜臼被犬戎吓搬了家,大周姬氏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就急转直下。大家各自心说,就这水平都能当大王,那我凭啥不能呢?差点啥啊?大王轮流做,今年先我吧!

    各位诸侯也都是行动派,说干就干,纷纷裂土称雄,然后拉帮结派,打架闹事,姬宜臼有心站出来喊一嗓子:“君子动口不都手,谁在动手剁谁手!”

    抱歉,根本没人搭理他,惹急了连他一块打。“周郑互质”了解一下。

    其实早在周朝分封之初,周王室就想到了日后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当初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大部分都姓姬,也就是说,大多数诸侯都是他们家实在亲戚。这些姬姓诸侯国不仅要负责为周王室开疆扩土,还有拱卫周王室君权威严的职责。

    所以姬宜臼东迁以后,面对君弱臣强颜面扫地的尴尬境地,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依靠姬姓诸侯国重振朝纲,而姬姓郑国是他当时最倚重的一支军事力量。

    郑国此时的国主叫郑寤生,史称郑庄公。寤生这个名字的尴尬程度与周平王的宜臼二字不相上下,直译过来就是倒着生,也就是难产的意思。给儿子起这样一个名字,可见郑庄公的爸爸郑武公郑掘突也是一个很率性的人。

    姬宜臼当时为了拉拢郑国,不但将郑寤生封为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还给了他很多征伐的特权。郑寤生此时也是一心一意辅佐天子,他为周王室东征西讨,为了能让姬宜臼有祭拜祖宗的机会,甚至不惜用自己封国的领土与鲁国交换,还增加玉璧作为筹码,姬宜臼这才得以登上泰山。

    可以说,在礼崩乐坏最初的那几年,郑寤生对姬宜臼是足够忠诚的。当然,他在维护姬宜臼面子和君权的同时,也借力使力,使郑国的实力不断上扬,一跃成为东周当时的头号诸侯国。

    其实,这本来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周王室扶植郑国做强做大,郑国帮助周王室提升实力与威严,周王室与郑国之间的和谐君臣形象可以对不听话的诸侯国形成震慑作用,国家起码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和谐和稳定,姬宜臼也正好趁此时机好好恢复一下大周国的元气。

    然而,姬宜臼却亲手毁了这段甜蜜而又美好的关系。

    姬宜臼认为,郑寤生开疆拓土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君权至高无上的统治性,必须予以压制,于是他想到了制衡之术——扶持虢国来削弱郑国。但是他忘了,自己在诸侯眼里哪还有什么至高无上的统治性?

    姬宜臼愚蠢而又绝情的做法导致郑寤生当场发飙,他厉声质问姬宜臼:“我对你一心一意,你为何要将我抛弃?还和别人一起把我算计!”郑寤生说完,便摆出一副此事没完的架势。

    郑寤生的质问好似当头棒喝,令姬宜臼发觉,郑寤生是自己惹不起也离不开的存在,此时的他像极了一个做错事被拆穿的男人,慌忙否认:“我不是,我没有,我冤枉啊!”然后为表诚意,姬宜臼当即决定让自己的爱子姬狐去郑国接受基层人民再教育,

    要知道,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交换人质是常有的事,但有谁见过天子把自己的儿子给诸侯送去当人质的?姬宜臼此举摆明是向郑寤生示弱:对不起,我错了,看在我诚意满满的份上,咱们握手言和,和好如初吧!

    郑寤生也不是一个得理不饶人的主,眼见姬宜臼给了自己这么大的面子,顺势就坡下驴,与姬宜臼达成和解,同时为了表达自己对周王室的尊重,为了标榜自己的忠诚,他也将自己的儿子姬忽送到了周国。

    姬宜臼与郑寤生就这样又做了很多年的塑料“君臣标杆”。